根據光壓現象製造的雷射帆,可以進行星際旅行嗎?

2020-12-04 情感錨點

在上中學時就接觸過光壓這個概念。從根本上說,凡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光,聲等都會有能量傳遞的現象存在(例如雷射武器和聲波懸浮),也就是說,會產生一定的推力(壓力)。

記得有一個晚上,被屋裡的日光燈晃得睡不著覺,就問在燈下苦讀的哥哥:「日光燈發出的壓力是不是會讓人睡不著覺呢?」記得哥哥說:「不要胡思亂想了,那樣的壓力小到可以忽略的!」

光壓風扇

後來通過報刊得知歐洲和日本的一些科學家,還提出了一種利用光壓的形式進行星際旅行的太陽帆的概念。因為地球上特定環境因素,使得太陽帆無法在地球大氣層內進行驗證和應用。

但是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太空,由於接近真空。所以有著得天獨厚的驗證太陽光的環境優勢。

因為沒有了空氣阻力,當然可以進行速度的累加,不斷的加速。理論上最終可以達到接近光速的速度的飛行。

光壓飛船

因為沒有大氣層內,地球的引力影響,這也能讓太陽帆在,太空中可以做得很大~面積越大,產生的推力也更大。(因為太空的真空和失重)

同時,在太陽的附近L可以利用太陽光。遠離太陽的地方也可以用自身攜帶的雷射發生器產生雷射,來推動太陽帆的飛行,這樣就變成了雷射帆!我這能得以實現,我們就會用極小的能量代價換取極高的速度。

所以由此得見,光壓不但證明光本身是帶有能量的,也會在射到物體表面時,會使物體表面迸射出電子,進而產生光電效應,並因此帶來推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我們可以進行星際穿越嗎?
    幾世紀以來,當我們看向遙遠的星星時,我們只能好奇它們是不是擁有可以孕育如我們所知生命那樣所需條件的星球,過去的25年帶來了行星發現的革命,我們知道了上千的已確認的行星,包括許多潛在的宜居的像是地球一樣的世界。但我們可以到那裡去嗎?讀者C·維達想知道:圖片致謝:NASA/JPL-卡爾科技你認為星際穿越(任何文明)是可行的嗎?
  • 星際旅行可以實現嗎?科學家:可以從黑洞中「偷取」能量
    星際旅行最關鍵速度要快,那就必須攜帶足夠的燃料。但是,地球上現有的所有燃料都帶去,也無法滿足高速星際旅行的要求,因為能提供這麼多能量的燃料本身已經超重了。因此,許多天文學家提出,從地球帶去的燃料只需要提供一個初始速度,後續旅行所需的能量都可以從星際空間內補充。
  • 「光壓」是什麼?它能「驅動」未來人類的科技進程嗎?
    光對被照射物體單位面積施加的壓力稱為光壓力,也稱為輻射壓力。根據量子理論,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不僅是電磁波,而且是一個粒子,即光子。根據經典電磁理論,麥克斯韋首先指出了光壓的存在,根據電磁理論解釋了光壓現象,並計算了光壓值。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提到星際旅行,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電影中,有很多當時預言的先進的東西,最後都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比如:船長使用的可攜式電腦,就變成了今天幾乎人手一個的Ipad。當然,這些發展迅速的科技主要是在通信和顯示技術方面。然而,電影中提到的「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卻仍未實現,因此,人們感覺現實與電影中的那個科幻世界還是差距太遙遠。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該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圍繞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軌道運行,且根據這顆行星所處的位置推測,該星球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科學家們將地球的這個「堂兄弟」稱作「比鄰星b」。  儘管該恆星系統與我們堪稱宇宙間的近鄰,但它仍然遠在4.2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之外,如此遙遠的距離,我們有可能拜訪這個新「現身」的行星嗎?
  • 從光壓到光鑷
    我從與在霍姆德爾的辦公室隔壁的阿瑟•阿什金的交談中,開始了解他用光囚禁原子的夢想。他發現我聽得越來越認真,開始給我讀他的文章。 自學生時代起,阿什金就對光壓感興趣,雷射發明之後,就開始用雷射研究光壓。光壓又叫輻射壓(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或者說光力,也就是光照射到物體上時施於物體的力。
  • 人類製造最快的物體,時速達到70萬公裡,但星際旅行還是很遙遠
    人類製造的東西,最快有多快?汽車一般是120公裡每小時,高鐵可以達到300公裡每小時,戰鬥機可以達到2000公裡每小時,而人造衛星的速度則能達到2萬8公裡每小時!戰鬥機突破音障這些是人類製造飛得最快的東西嗎?當然遠遠不是,還有很多人造物的速度要比這更快。
  • 人類為什麼不能超光速旅行,更好的星際旅行方式?真相揭秘
    我們真的不能再快一點嗎?讓我們從最基本的開始——光有多快?這是一個科學家們困惑了幾千年的問題。但說到光速,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光根本沒有速度意識,因為現實中,人們對它的感覺,總是瞬間移動。但是光速真的代表了宇宙中速度的上限嗎?或者有可能讓某些東西比光速更快嗎?回答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是實際的,第二個是理論的。讓我們先從實際的開始。我們能藉助現代的技術,來測量物體的速度是否會超過光速。現代步槍發射的高速子彈的最大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4320千米。
  • 光壓和太陽帆
    根據量子理論,光子具有動量,光子的動量P和光子的能量E之間的關係為P=E/c,c為光速。光照到物體表面時,會對物體產生壓強,這就是「光壓」。光壓是光的粒子性的典型表現。光壓的產生機理如同氣體壓強:由大量氣體分子與器壁的頻繁碰撞產生了持續均勻的壓力,器壁在單位面積上受的壓力就是氣體的壓強。
  • 星際旅行能成真嗎?除了提升速度,有其它捷徑嗎?看科學家怎麼說
    當我們人類走出了地球,開啟了新的宇宙探索時代,我們就對宇宙中其他的星球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科學家們幻想有一天,人類可以乘坐自己研發的宇宙飛船遨遊各個星球之間,那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情,但是面對浩瀚無際的宇宙太空,人類能夠實現星際旅行的夢想嗎?
  • 人類即使突破光速也不能星際旅行,外面的「封鎖」更加可怕
    人類即使突破光速也不能星際旅行,外面的「封鎖」更加可怕!你知道嗎?其實,即使人類突破光速,也無法進行星際旅行,這是因為外界的「封鎖」更加驚恐,從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起至今,實際上,人類文明的發展已然形成了質的飛躍,從而導致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踏入一個誤區,部分人甚至認為人類改造大自然、改造宇宙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不少人也因此認為,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文明的發展成果將會步入如今無法想像的階段,此時的人類,能夠自由、肆意的穿行在宇宙中,顯然,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 人類即使突破光速也不能星際旅行,外面的「封鎖」更加可怕!
    人類即使突破光速也不能星際旅行,外面的「封鎖」更加可怕!你知道嗎?其實,即使人類突破光速,也無法進行星際旅行,這是因為外界的「封鎖」更加驚恐,從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起至今,實際上,人類文明的發展已然形成了質的飛躍,從而導致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踏入一個誤區,部分人甚至認為人類改造大自然、改造宇宙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不少人也因此認為,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文明的發展成果將會步入如今無法想像的階段,此時的人類,能夠自由、肆意的穿行在宇宙中,顯然,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 星際旅行究竟有多困難?科學家說出答案,讓人難以接受
    星際旅行真的如此簡單嗎?其實答案並沒有那麼樂觀,甚至讓人有些絕望。阻礙人類星際旅行的首要因素就是距離。然而,距離也只是影響星際旅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動能方程,所需要的能量至少將是現在的數百萬倍,以人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就算通過種種方法解決了能源和能耗的問題,並不意味著星際旅行已經高枕無憂了,還有許多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在不遠處等待著。
  • 星際穿越丨基普·索恩:蟲洞、時間旅行和其他
    記者:聽說博士是在卡爾·薩根博士和您談起他在構思一本科幻小說《超時空接觸》時獲得靈感,此後才著手研究是否有可能利用蟲洞實現時間旅行的理論。請博士介紹得更詳細些,那次交談為什麼會促使您從物理學的角度對這個課題進行深入的考察?
  • 科學家和小說家熱議「星際旅行」 諸多想法荒誕
    速度最快的物質是光。但即使以光速運行,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作一次往返旅行,也需要接近9年時間。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宇宙飛船的速度與光速相比還差得很遠,要想在合適的時間內實施向鄰近恆星系的旅行,我們必須在物理學上有所突破。
  • 如果大規模發現反物質,星際旅行將被實現
    愛因斯坦曾經根據相對論預言過反物質的存在:「對於一個質量為m,所帶電荷為e的物質,一定存在一個質量為m,所帶電荷為-e的物質(即反物質)」。按照物理學家假想,宇宙誕生之初曾經產生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而兩者一旦接觸便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如果我們從自然界紛呈多樣的宏觀物體還原到微觀本源,它們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所構成的話,那麼發物質就是由負質子、中子和電子所構成的。
  • 揭「星際迷航式」飛船:星際旅行走出「第一步」
    原標題:揭「星際迷航式」飛船:星際旅行走出「第一步」 飛船各部分,包括兩個圍繞中央飛船的巨環。  今日視點  記者張夢然綜合外電  「宇宙,人類最後的邊疆。這是星艦企業號的航程。當我們被《星際迷航》(Star Trek)中的經典臺詞鼓舞得情緒激昂時,心裡深刻的明白這只是科幻——現在絕不可能兼未來一定有可能的技術。  不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證明即使在今天,某些理念也並不只存在於科幻題材作品中,可以照進現實——他們日前揭示了一艘「星際迷航式」的飛船概念圖,理論上講,它能允許利用時空彎曲進行的遙遠星際旅行。
  • 中國能首先實現星際旅行嗎?宇宙飛船可使用冷核聚變推進
    提到太空旅行,大家首先考慮的問題應該是飛船的動力系統吧。現在看來,人類還是以石油和天然氣作為主要能源。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出現了危機,核能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有人說核能將代替石油開啟新的時代,或許這麼說也沒錯。
  • 愛因斯坦第二大理論的預測,一旦被驗證,人類或能實現星際旅行
    人們可以通過蟲洞可以進行星際旅行嗎?根據世界物理學的發展,蟲洞一開始並不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而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弗萊姆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來的。對此,愛因斯坦以及羅森對蟲洞進行了研究,並在1930年證實了蟲洞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蟲洞對於星際旅行的作用。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第二大理論「愛因斯坦-羅森橋」蟲洞理論,該理論指出蟲洞是可以進行時空穿梭的,是宇宙中白洞以及黑洞的連接通道,不過想要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是很困難的,因為蟲洞的引力是十分巨大的,這與弗萊姆提出的蟲洞無引力的說法是完全相反的。
  • 光速旅行的幾種方案,其中之一是近光速唯一理論方案
    對於浩瀚的宇宙,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也沒有足夠的認知去了解宇宙,自愛因斯坦提出質能方程以來,我們知道,人類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為光速,但是這在人類的理論中似乎不可以實現,那麼近光速旅行可以嗎?困難在於取得反物質材料,因為並沒有天然存在的反物質可供開採,只能把湮滅過程反過來,使用粒子加速器製造反物質,這過程需要消耗極大量的能量。現在全世界每年製造出來的反物質僅有1/100億克,還不夠加熱一杯咖啡,全世界大型粒子對撞機開動1000年才能製造出1微克反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