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院長來襲 這位北大醫學博士究竟厲害在哪兒

2021-01-09 健康界

幹部年輕化已成趨勢。

1月23日,「江西組工微訊」發布一份宜春市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公示信息中共有4名幹部,其中,最年輕的是彭新建,他是位標準「90後」。

90後院長來襲

公示通知顯示,彭新建,1991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宜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科員、掛任袁州區三陽鎮黨委副書記,擬任共青團宜春市委員會黨組成員、副書記(試用期一年),掛任宜春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根據宜春組工網2018年2月發布的《宜春市召開省委組織部定向選調生和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座談會》一文透露,擔任宜春市袁州區三陽鎮黨委副書記的彭新建屬於江西省委組織部定向選調生。

據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報導,根據江西省有關政策,選調生先安排到鄉鎮掛職鍛鍊兩年(含試用期),統一掛任鄉鎮副職。掛職鍛鍊期滿,經江西省委組織部會同其所在市委組織部考察,表現特別優秀的,博士研究生可安排為副處級領導職務,碩士研究生可安排為正科級領導職務,本科生可安排為副科級領導職務。

彭新建的職位變動軌跡,正是朝著政策劃定的方向走。

2016年7月,宜春學院官網刊發的《校長李雪南分別會見北大清華選調生代表團成員》中透露,來江西工作的彭新建系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

2017年8月,中國江西網刊發的《宜春三陽鎮舉辦第九個「全民健身日」活動》一文顯示,彭新建在2017年8月8日前已經到任袁州區三陽鎮黨委副書記,並在當日上午舉行的活動中致歡迎辭並宣布活動開幕。

直到2019年1月23日,彭新建擬任共青團宜春市委員會黨組成員、副書記(試用期一年),掛任宜春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50後、60後院長仍是主流

儘管幹部年輕化已然成為趨勢,但統計發現,醫院中,中年人仍然是領導幹部主流。此前,健康界通過對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 (2016年度)綜合榜排名前100名醫院的院長統計分析,發現大多數院長生於1957-1965年,其中生於1964年即54歲的院長最多,其次是生於1963年和1961年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流的「50後」「60後」,「70後」開始走到臺前,擔當起醫院的掌舵人。2018年5月履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的雷光華,出生於1970年12月,是一個標準的「70後」。

實際上,「50後」、「60後」院長佔據主流的狀況並不難理解。百強醫院普遍規模較大,且承擔著引領行業、發展醫院、踐行公益等多重使命,如果不是有資歷、有積澱的實力派,的確很難「玩得轉」。

而隨著江西等省份積極開展人才引進工作,越來越多的「90後」走上領導崗位。未來,或有大批「90後」開始擔任黨委書記、院長等重要醫院管理者職位。

本文綜編自健康界、江西組工微訊、長安街知事、中國江西網、宜春學院官網、宜春組工網等媒體報導

相關焦點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
  • 中科院博士畢業六年再讀口腔醫學大專,是熱愛還是暴利?
    北大、清華、中科大是中國高校的三駕馬車,能從這三所大學畢業的學生常常都被視為天之驕子,若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生,則更是用人單位爭搶的目標。但前不久的一則消息卻令人大跌眼鏡,一位中科大博士畢業生在畢業並工作六年後放棄了金融工程專業,毅然選擇口腔醫學大專就讀。聞者足驚,究竟是對口腔醫學的熱愛還是看到了其中廣闊的職業前景?據報導,這位博士的嶽父和妻子都是口腔醫生,或許受到嶽父和妻子的影響,這位博士才毅然選擇了口腔醫學。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畢業於1995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曾經的天之驕子、萬人矚目的北大博士,如今足足失業18年,只靠著國家低保生活,初聽上去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張進生的個人經歷。
  • 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就算是普通雙非院校畢業的博士也有不錯的未來,更別說名校畢業的博士生了。 但要指出的是博士也有一些人高學歷而低能力導致最終一事無成案例的存在,但這樣的例子很少很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曾就讀211高校,後來逆襲考上北大碩博的60後學霸,曾有著廣闊的未來,但在讀博期間因抑鬱症休學,至今沒有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甚至淪為了一名拿低保過活的普通人讓人感到十分的惋惜,他就是張進生。
  • 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54歲的張進生,如今過得怎麼樣?
    惡劣的人際關係,暈血症的桎梏以及醫學實戰上的挫折,讓張進生在還沒規劃好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情況下,還沒來得及找準自己的定位,只是一味地在想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找成就感,於是他就不顧家裡人經濟上壓力,一股腦地選擇了繼續深造。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近日,「北大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的新聞頻頻刷屏,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都是好奇:醫學專業、北大博士任何一個身份在各個年代都是吃香的,為什麼張進生卻偏偏淪落到連普通人也比不上?3年後他考研北大,博士畢業後,他的暈血症並沒有好轉,他也沒有積極去治療、克服,所以即使博士畢業,進入醫院後,他依然無法成為主治醫師,只能在醫院打雜,掙著一月2000多的薪水。
  • 這位美女教授再獲國際獎項,顏寧教授究竟有多厲害?
    寫在前面27歲博士畢業,30歲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她滿腹才華又不輸顏值,她是網紅教授又飽受爭議,她是「科研大牛」同時又「特立獨行」,已是40餘歲的她卻至今單身,科研領域碩果纍纍的顏寧教授,或許我們並不陌生。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他曾是北大醫學博士,放棄醫生工作也要留學,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比如「北大才子」陸步軒。不過他比較幸運的是最後找到了人生的定位重新崛起。但是也有一些人受到挫折之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從此一蹶不振。我們幾天要說的這個主人公叫做張進生,曾經是北大的醫學博士,憑藉優異的成績想要出國留學,結果因為拿不出學費留學失敗,而因為這個事情導致出現了抑鬱症,最後的現狀讓人唏噓。
  • 【會員風採】這位會員厲害了!她任中國性學會中西醫結合生殖醫學分...
    【會員風採】這位會員厲害了!>2020年11月13日,中國性學會中西醫結合生殖醫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在浙江杭州成立,由來自全國各地的155位專家組成,杭州民進會員、市政協委員丁彩飛被推選為主任委員。
  • 中科大博士畢業6年報考醫學大專,網友:這才叫任性!
    最近,一位中科大金融專業的博士放棄高薪報考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大專)口腔醫學專業的消息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堂堂名校金融學的博士,工作六年卻放棄一切選擇一所大專院校重新讀起。這種「任性」的選擇,真是不常見。在眾多的不解聲中,也有部分人看懂了他。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
  • 交大女博士錢璐璐和北大王延軼誰更厲害?網友:四婚錢璐璐贏了
    那錢璐璐和王延軼到底誰更厲害呢?有網友認為在戀愛經歷上錢璐璐完勝王延軼,也有網友:錢璐璐雖然說是上海交通大學博士,還是加州理工大學副教授,但是錢璐璐已經是四婚了,而北大王延軼則是結過一次婚,肯定是王延軼比較厲害。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他也十分爭氣,高考時一舉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並且選擇當時最有前途的醫學專業。
  • 北大紀念大會,為何獨請這位傳奇「掃地僧」登臺演講
    他是北大數學系高材生;他獲得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卻一度只能靠著送餐員等零工維持生計;他年過半百,生活艱辛,心中仍裝著數論的大問題……一鳴驚人後,權威雜誌讚美他為——「一個數學界的重大猜想被敲開了大門。」北大才子半生顛沛流離,年過半百竟轟動數學界,咱們來看看這個傳奇故事↓快餐店打工,仍不忘數論大問題張益唐是北大數學系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學生1978年入學,7年後赴美留學。他獲得了美國普渡大學的博士學位,但論文涉及導師的一個引理論,不能確認正確而沒有發表。
  • 醫學傑出人才榜:北大、復旦及華科分列前三,985附屬醫學院搶眼
    根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全部的22個學科中,北大已有18個學科進入了全球大學和研究機構前1%的水平,在中國大陸高校中位居第一。其中,北大的化學與材料科學進入全球前0.1%,物理、臨床醫學、工程科學、地球科學、數學等5個學科進入全球前0.25%,而經濟學與商學學科是中國內地高校唯一進入全球1%的學科。
  • 曾獲IMO滿分金牌榮譽,後被保送北大獲博士學位!如今怎樣了?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名叫韋東奕的學子,更是被同學稱之為「韋神」!在學習上他也是非常厲害的,曾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滿分金牌的榮譽,更是因此直接被保送到北京大學,在獲得博士畢業後的他,後來怎麼樣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創辦它的目的也是為了:發掘更多的數學方面的人才,培養數學方面的科研人員,也是為了促進國際上的數學交流!
  • 鄭強出奇招,太原理工迎來10名90後清北博士,劍指雙一流
    引進清華北大的博士有何意義?為什麼太原理工大學的動作很難效仿?來聽繆老師聊幾句吧。一、鄭強教授的工作業績在放狠話方面,11月17日,鄭強在談到高等教育的時候說道:「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
  • 來看這位北大男神獨特的「科學品味」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王俊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管醫學研究所董爾丹研究員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至此,北京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8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大師身旁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讀書。一代代北大人為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北大官微邀您走近新晉院士的故事,與北大風骨、家國情懷、科學精神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