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僅3國能研發,中國43年成功突破,核航母殲20都離不開它

2020-12-05 霹靂火觀察
圖為雷射陀螺

雷射陀螺作為現代各類軍事裝備最為重要的部件之一,以至於殲20核航母都離不開這一核心裝備,不過雷射陀螺曾經在全世界僅法國、美國、俄羅斯三國能研發生產,而為了保證不因這一戰略重器被卡脖子,中國用了43年時間成功突破了雷射陀螺的核心技術,實現了自主生產,這無疑是一件令中國軍工從業者歡欣鼓舞的大事。

圖為雷射陀螺儀

雷射陀螺,是指利用雷射光束的光程差測量物體角位移的裝置,它通過某些特定的方式測量物體在移動當中的角速度變化或者姿態變化,對於艦船、戰機以及飛彈在內需要使用慣性導航體系的武器裝備是非常重要的,雷射陀螺集光、機、電、算等尖端科技於一身,廣泛覆蓋陸海天空各個領域,作為導航儀,雷射陀螺導航系統是當今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和潛艇的標準設備,此外大多數國家的民用和軍用飛機也都採用了雷射陀螺慣導系統,可以說雷射陀螺是衡量一個國家光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陀螺一般分為雷射陀螺和傳統的機械陀螺,相比於傳統的機械式陀螺,雷射陀螺沒有旋轉的轉子部件,沒有角動量,也不需要方向環框架、旋轉軸承、導電環、力矩器和角度傳感器等部件,結構簡單,工作壽命長,維修方便,可靠性高,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可以達到9萬小時左右,從而取代機械式陀螺,成為大中型飛機慣性基準系統的核心部件。

圖為雷射陀螺被用於衛星導航系統

因此,更為精確可靠,體積更小的雷射陀螺顯然就成為了新一代慣性導航系統所需要的最重要零部件之一,相比於體型和質量相對驚人的機械式陀螺儀,雷射陀螺儀還有著另外一個更為明確的優勢,就是雷射陀螺儀可以直接輸出數位訊號,而並不需要像機械式陀螺儀那樣,還需要一個模擬到數字的轉換過程,雷射陀螺儀可以直接和計算機相連,並且能夠更為快速有效的就飛彈和其他機械設備的姿態調整做出針對性的反應。

圖為帶有雷射陀螺的空空飛彈

雷射陀螺儀被研發成功以後,它迅速地取代了體型更大,成本更高,小型化難度更加驚人的機械式陀螺儀,而且雷射陀螺儀由於自身沒有可動和高質量金屬部件,因此雷射陀螺儀不受地磁和自身高速旋轉所帶來的偏向影響,自身也對撞擊衝擊和高機動帶來的G力變化有著非常巨大的抗性,如此雷射陀螺儀能夠被內置到像格鬥飛彈或者是中遠程發射後不管的空對空飛彈的導引頭和導航計算機內部,從而使得可攜式飛彈和格鬥式飛彈的出現成為了可能。

可以說雷射陀螺的出現改變了戰爭格局的變化,由於雷射陀螺儀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存在,精確制導所需要的彈載計算機,以及小體積,高精度的彈載傳感器的同時出現,讓體型嬌小的飛彈獲得自我感知和自我姿態修正的可能性已經出現,這意味著擁有高機動能力和高命中精確度的飛彈已經達到了人們可以接受並且將其用於實戰的程度,雷射陀螺儀的出現,使精確制導和打擊從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相關焦點

  • 殲20電磁脈衝武器曝光,可瞬間癱瘓航母中樞,雲箭中心獲二等獎
    而在此前,喜訊傳來,湖南雲箭集團研發中心,這一作為殲20戰機武器的主要研製單位之一,提出了某新型「新概念武器」的研發構想,並成功將該項目成功納入空軍預研計劃。項目總體技術研究領導小組,組織團隊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工作,帶領團隊歷時3年,成功突破國防核心關鍵技術數十項,創造同領域多項第一。
  • 不能總依賴殲15!殲20和殲31上不上艦?還是研發全新艦載五代機?
    俄羅斯現在也推出了蘇57,並且在很早的時候就擁有了設計圖紙,只是當時沒有強大的軍費投入把它製造出來而已,俄羅斯方面一直以來在軍事實力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信心,這一點不用多說。而對於中國來說,如果沒有一款強大的五代機坐鎮,還真的會讓西方國家看不起。中國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打造了殲20,作為一款全新的五代機,有著強大的隱身能力和打擊力,可以跟美國、俄羅斯一絕高下。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十年前的今天,2011年1月11日,中國第一款隱形戰鬥機殲-20首飛成功! 要知道,2006年中國國產殲-10戰鬥機才首次對外公開,這種國產第三代戰鬥機剛站上歷史舞臺,就面對「服役即落後」的爭議。更糟糕的是,此時美國第二種隱形戰鬥機F-35「閃電II」也已首飛,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中國周邊多國都已經表達出明確的採購意向。很多空軍專家曾充滿憂慮地警告稱,等到F-35大規模服役時,中國很可能陷入F-22和F-35等隱形戰鬥機的空前包圍圈中。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殲15研製突破難點,攻克彈射難題,電磁彈射上航母時間節點拉近
    文/行人   隨著我國的國產航母完成海試順利返回母港,這就標準標誌著我國的航空母艦發展已經進入到了雙航母階段,我國的航母事業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而一艘航母戰鬥力的直接表現,就在於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上,近日,我國的官媒顯示我國的航母艦載機殲15的研製已經突破了彈射系統的相關技術難點,這也就標誌著我國航母使用電磁彈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 航母甲板特種鋼材,全球僅三個國家能造,中國突破封鎖成功造出
    遼寧艦是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也是中國歷史上服役的首艘航母。然而,遼寧艦在服役的背後,卻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21世紀初「瓦良格」號被中國引進時,航母鏽跡斑斑艦上設備幾乎已經拆除。擱置了3年之後,中國正式啟動了對「瓦良格」號的修復工作。擺在人們眼前的問題異常嚴峻,修復航母甲板的特種鋼材球扁鋼國內無法造出。
  • 揭秘中國航母動力:高壓蒸汽能瞬間洞穿人體
    2011年7月27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對外宣布,中國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2012年9月25日,航母遼寧艦舉行儀式,正式交接入列中國海軍。2012年11月23日,國產殲-15艦載機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進行著艦起飛訓練。2013年2月27日,航母遼寧艦首次進駐母港。
  • 中國鈦合金超越歐美:我們能3D列印一架鈦金殲20!
    國內在2013年之前,能投入使用的僅有一臺3萬噸的模鍛壓機。鍛造能力為鋁合金件最大投影面積不超過2平米,鈦合金件投影面積不能超過1.2平米。這個水平完全不足以完成殲20這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的鈦合金大框一體化鍛造的。在這種限制下,殲20的鈦合金大框,只能在設計上先分成幾個鍛件,分別鍛造好以後,再用電子束焊接工藝連接成一個整體。
  • 中國能造航母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原因只有三個字
    日前,俄羅斯網友曝光了前蘇聯末期製造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現狀,這艘象徵著當時蘇聯最高科技的「飛天巨獸」在俄羅斯博物館中「重生」:為了紀念蘇聯探索宇宙的努力,俄羅斯方面日前復原了暴風雪號太空梭的舊貌,讓遊客能一睹當年蘇聯太空梭的風採,實際上真正的暴風雪號早已在2002年在一次廠方倒坍事故中被砸壞
  • 殲-15的研發路徑是什麼樣的?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嗎?
    在21世紀之處,中國為了遼寧艦的順利服役,借鑑了蘇式戰機研製出了殲-15戰機,它的發動機也因此進行了改良,在速度和推力上有所改動。那麼中國殲-15的研發路徑是什麼樣的?它算是世界先進水平的艦載機嗎?在獲得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之後,中國海軍就一直在尋找適合的機型作為艦載機,為了讓中國海軍能夠儘快擁有艦載機,中國軍隊希望對現有的戰機進行一個改進。因此中國最初的想法就是把殲-10改造一番,但在中國科研團隊的一番仔細研討之後,中國軍隊發現對殲-10戰機的改良還是難以滿足線下的一些需求的,於是只能作廢。
  • 中國第3艘航母 「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曾透露這樣一個信息
    一文中指出,6年前11月23日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6年過去,我們的國產航母業已試航,入役指日可待,新型航母也已經在船臺上有序建造。新型航母也就是第三艘航母,這是官媒首次確認中國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該文提到,6年前11月23日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在「遼寧艦」起降,是航母艦載機的標誌性時刻,也這是人民海軍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
  • 2017年中國十大明星武器都是哪些?航母核潛艇轟炸機上榜
    055萬噸驅逐艦下水中國遠洋海軍加速 2.航母的「帶刀護衛」055型驅逐艦 上榜理由:有了它,中國航母或者中國海軍走向遠洋就有了安全保障 2.0版殲-31既能出口又可能上航母 8.2.0版殲-31戰機 上榜理由:
  • 殲20電磁脈衝武器首次曝光:可瞬間命中航母的第二原子彈
    現任湖南雲箭集團研發中心總體室主任,是殲20戰機對地攻擊武器的主要研製單位之一,而盧俊作為雲箭集團某新概念武器主要參與者,在提出了某新型號「新概念武器」的研發設想,並成功推動該項目納入到空軍預先研究計劃。
  • 2艘航母已服役,殲-15戰鬥機大量上艦,中國還急需這七種艦載機?
    中國海軍擁有首艘航母的時間已經有近八年,擁有兩艘航母的時間還不足四個月。所以,中國海軍目前在航母領域還主要處於一種探索階段,不成熟、不完美是肯定的,這在航母艦載機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目前「遼寧」艦和「山東」艦主要搭載的艦載機無非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直-18A/F/Y大型直升機、直-9C這幾款,相對於美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來說,我們的艦載機種類、數量都偏少。主要缺乏的是隱身艦載機、電子戰機、固定翼預警機、艦載教練機、艦載固定翼運輸機、艦載加油機、艦載無人機這七種艦載機。
  • 中國2021年將怎樣?美國預測3件大事將發生,全球都要羨慕了
    2021年中國將會怎麼樣呢?對此美國再次做出了預測,那就是2021年中國將完成3件大事,每一件都能夠讓全球羨慕,這3件大事分別是在航天領域取得突破,軍事實力獲得進一步發展,國際影響力大大提升,這些大事都能夠讓中美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難怪美國現在開始擔心了。
  • 中國鈦合金武器技術趕超歐美:我們能3D列印一架鈦金的殲-20!
    國內在2013年之前,能投入使用的僅有一臺3萬噸的模鍛壓機。鍛造能力為鋁合金件最大投影面積不超過2平米,鈦合金件投影面積不能超過1.2平米。這個水平完全不足以完成殲20這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的鈦合金大框一體化鍛造的。
  • 峨眉、殲-31、轟-20、暗劍2021年登場?美專家:中國空軍將迎巔峰
    渦扇-15峨眉發動機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先進的戰鬥機,殲-20的出現讓中國空軍躋身全球頂級行列,它對於中國空軍的價值不言而喻。當然此前的殲-20上也有一個遺憾之處,那就是始終未裝配合適的發動機。  最初,殲-20戰機採用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之後改換國產的渦扇-10B太行發動機,實現了發動機的國產化。然而太行發動機畢竟是為殲-16等上一代戰機所研發的,殲-20要發揮全部實力的話,還得看渦扇-15峨眉發動機。
  • 我國五代戰機可不只有殲-20,還有雪鴞和號稱隱形飛鯊的艦載機
    低可探測性作為最新一代戰機的重要指標,使得世界各國軍工企業都在努力研製著各式各樣的超強隱身性能的戰機,隱身戰鬥機、隱身轟炸機、隱身殲擊轟炸機、隱身無人機等高科技武器裝備已經成為了各國空軍研究和發展的重點。
  • 2019年中國在以下科技領域突破明顯,值得慶賀。
    我相信,大家都能體會的到,我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這些年中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越來越關注中國的一舉一動,好消息不斷傳來,軍艦下餃子,建造航母,北鬥導航系統,國產大飛機等等……那麼,2019年我們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哪些突破?
  •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重型火箭?院士:落後美國七十年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綜合國力的突飛猛進帶動了中國軍工科技的迅猛發展,在短短十多年中,中國先進武器裝備厚積薄發,集中湧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尖端軍事科技成果,例如殲-20五代機、高超音速飛彈、國產航母、055型大型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