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之處,中國為了遼寧艦的順利服役,借鑑了蘇式戰機研製出了殲-15戰機,它的發動機也因此進行了改良,在速度和推力上有所改動。那麼中國殲-15的研發路徑是什麼樣的?它算是世界先進水平的艦載機嗎?
在獲得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之後,中國海軍就一直在尋找適合的機型作為艦載機,為了讓中國海軍能夠儘快擁有艦載機,中國軍隊希望對現有的戰機進行一個改進。因此中國最初的想法就是把殲-10改造一番,但在中國科研團隊的一番仔細研討之後,中國軍隊發現對殲-10戰機的改良還是難以滿足線下的一些需求的,於是只能作廢。
也有人認為,中國想要從俄羅斯購入蘇-33戰機作為原型來改造,但是俄羅斯那時已經停產蘇-33戰機了,中國海軍也等不到蘇-33戰機恢復生產的那天,而俄羅斯的新戰機又還沒研製成功,還在試飛調整,中國軍方更不會買回來自己試飛,所以也只能排除掉這種方案。
蘇-27K是蘇聯原本為瓦良格號航母準備的艦載機,其實也是蘇33的原型機,但性能是達不到蘇33的高度的,後來烏克蘭軍工廠沒有能力繼續去研製這款戰機,就不得不停工了。中國在機緣巧合中得到了其中的一架原型機,於是立馬開始了研究和創新,殲-15也就此誕生。
在殲-15的研發歷程中,中國軍隊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原型機來改良,殲-15也及時趕上了中國首艘航母的服役。殲-15的攻擊能力較強,它能夠安裝中國各類國產飛彈,因此在對地、對海打擊以及防空、反艦性能上較為優異。殲-15在目前還是非常適合作戰的,在未來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說目前來看能算先進,但算不上頂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