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空氣、食物、體質等綜合作用,過敏性鼻炎、溼疹、蕁麻疹、哮喘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過敏體質」逐漸成為時髦話題。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但是,過敏性疾病患者逐漸增多也預示著春天的光臨。
為什麼有很多人容易過敏?
原因一:家族遺傳
遺傳是過敏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據研究顯示,過敏有很強的家族遺傳性,通常家長有過敏體質,小孩過敏的機率就非常高。過敏是一種免疫變態反應,最開始可以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物的入侵,現在反而變成了現代文明病。
原因二:環境變遷
大環境的改變,以過敏原和空氣汙染為主。過敏原包括花粉、灰塵、塵蟎、動物皮毛等等,空氣汙染則有二手菸、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但是呼吸空氣是人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因此也就很難杜絕空氣中的灰塵、花粉及各種汙染物。
原因三:體內自由基
體內大量自由基的存在,是過敏的重要原因,也是過敏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
原因四:其他原因
生活方式的改變,食物添加劑的使用,抗生素的濫用,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大都是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
正氣不足、抵抗力差是最根本原因
從中醫角度講,過敏性疾病是因溼、熱、寒造成的。
首先是因溼。作此斷定,是因為此類患者舌苔往往較厚,從溼論治療效很好。一般認為南方才有溼氣,驗之臨床,北方亦多溼,原因一是飲食味重,呆滯胃腸,運化不及時,導致生痰生溼;二是出汗能排溼,而當下多懶坐而少動,故排溼途徑減少;三是空調普及容易閉塞毛孔,汗腺不開,出汗者自然少,溼壅積在體內,形成內溼,這種情況下往往表皮乾燥,是典型的水液循環不暢,旱澇不均。
溼氣一般認為長夏七八月份才會有,但是在近期出診時發現,溼氣已經早早來報導了。
其次是因熱。如果鼻涕出現濃稠,作此論斷自然無疑。如果屬於脾經溼熱,可以用錢乙先生的瀉黃散加減。如果屬於肝膽溼熱,可以用龍膽瀉肝加減,此類病人多見於壯實男性,多有應酬,飲酒多,容易口苦。也有見有上焦鬱熱者,此類可用涼膈散加減。
第三是因寒。對於寒的認識之前一直比較忽視,習慣認為城市生活者內熱重者更多,但是有次接診一患者訴鼻炎中,鼻涕是稀水樣的,一下子打開我的思緒,這不正如小青龍湯證嗎?觀其舌象:舌淡嫩,苔水滑,徑投小青龍湯合方,一周後複診興高採烈反饋效果非常好!這點目前在鼻炎的發病中發覺佔的比例反而更多,這更加驗證了《黃帝內經》的論述「形寒飲冷則傷肺」!某種程度上,寒實際上是很多慢性病反覆的罪魁禍首!
如何自我判斷是否是過敏性體質?
易患蕁麻疹:蕁麻疹是身體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或黏膜突然發生瘙癢性水腫性風團,色紅或蒼白,發作急,消退快,消後不留痕跡,俗稱「風疹塊」。
易患哮喘:這是一種氣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氣道高反應性是哮喘的主要特徵,典型表現為發作性哮喘、咳嗽、咳痰和肺內可聞及哮鳴音。
易患咽癢:主要表現為咽部可有各種不適感覺,如異物感、發癢、灼熱、乾燥、微痛、乾咳、痰多不易咳淨,講話易疲勞,或於刷牙漱口、講話多時易噁心作嘔。
易患鼻塞:常見原因包括鼻炎、鼻竇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
易打噴嚏:驅趕鼻腔異物時的一種無意識「反射」。位於鼻黏膜上的三叉神經向作用於肺部的呼吸肌肉發出指令,猛烈地排出空氣將異物驅除出境。
易流鼻涕: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黏液,呈溼潤狀態,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鼻腔有病變時可以引起鼻分泌物性質和量的改變。鼻腔分泌物外溢時,稱為流鼻涕。
對藥物或食物過敏:服用某些藥物後容易出現皮疹、水腫等症狀,吃某些食物(如海鮮)後容易出現皮疹、腹瀉及腸胃不適等症狀。
過敏體質可以逐漸改善嗎?
遠離過敏原:如果你是花粉過敏,最好就不要接近花草了,同時也可以服用一些藥物來預防過敏,或是用一些鼻噴的藥物來做輔助的治療。飲食選擇: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伍合理。少食蕎麥、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鯉魚、蝦、蟹、茄子、酒、辣椒、濃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羶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母乳餵養能大幅降低過敏產生。過敏寶寶六個月後再添加輔食。如果此時腸道的吸收仍不穩定,容易嘔吐,則添加輔食時間還要推遲。另外嬰幼兒飲食以清淡為好,調味料及色素儘量減少。
家居保健:使用空調或電扇前要清理乾淨,同時空調不要溫度太低,否則過敏體質的人內分泌容易出現問題,從而導致過敏出現。要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室內裝修後不宜立即搬進居住。
季節保健:春季減少室外活動時間,可防止對花粉過敏。不宜養寵物,起居應有規律,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鍊,避免情緒緊張。在換季時或者自己皮膚較為敏感的季節,要減少更換使用自己不熟悉的產品的機會。
皮膚保健:儘量減少使用不熟悉的護膚品。不要過度進行清理和去角質,以避免進一步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進而加劇皮膚對護膚產品成分的敏感程度。用脫敏治療法,這種方法其實是一種非常正規的治療方法,但是耗時較久,費用也不低。
看一看中醫有何抗敏良方?
疾病發作期:重在對症處理,緩解症狀。中醫治療以散風止癢、祛溼利水、祛痰化飲、解痙平喘、通竅、行氣活血等為主。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射幹麻黃湯、蒼耳子散、消風散等都是常用方劑。
中藥抗過敏筆者常用過敏煎。該法由當代中醫大家祝諶予老先生經過六十餘年的臨床經驗,精心研製而成。過敏煎由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等組成。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後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劑,分早晚兩次服下。該方適合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患者服用。
疾病緩解期:過敏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種類繁多,而多數患者是對多種物質過敏。本虛標實是本病的基本病機。例如,鼻炎不只是鼻子的問題,也不只是呼吸系統的問題,而是免疫力下降、正氣不足在鼻部的體現。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是正氣不足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現的一種症狀,故急則治標,緩則以固本為主。固本是很重要的一環節,有老中醫建議常用玉屏風加減可以有效防止復發。
當然,中醫臨床所見,過敏體質的人多是「特稟質」。在正常情況下,這種體質的人可以維持陰陽相對平衡的易感性,一旦遭遇致敏因素,則會陰陽失衡,反應性增強,發生疾病。這時,根據人體稟賦差異辨證用藥,可以改善患者對過敏原的敏感性,使其再暴露於相關過敏原時,發作症狀明顯減輕或不發病。
基於以上理念,中藥治療過敏性疾病總體效果都不錯,有人吃完一服中藥後症狀就有明顯改善。中醫的優勢在於,可以針對體內引起過敏性疾病的因素或「有溼氣」,或「有內熱」,或「陽氣不足」各個擊破,可以很好緩解過敏性疾病反覆的問題,這點在過敏季到來之際尤其值得我們重視。
(華龍網綜合,圖片來源於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