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清朝的習俗特別接地氣,立秋之時,會拿秤稱人,將立秋日的體重和立夏日的進行對比,看你過個夏天是瘦了還是胖了?如果瘦了,趁著秋天的到來,需要感覺進入貼秋膘的模式,如果胖了....敢不敢來秤個體重?
在宋代,《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立秋之日,婦女和兒童輩,爭買,皆剪成花樣戴之。」到了南宋,風俗仍在流行。
除了戴楸葉,就是前面提到的民間「稱體重」的習俗,如果這個傳統延伸到現在,估計會有不少女孩子奔潰,立秋之日,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秤人,將體重對比立夏時,由於苦夏熱氣逼人,古時又沒有空調,冰箱之類的製冷設備,所以人們常常沒有什麼胃口,飯食一般都比較清淡簡單,以至於經過一個夏天,一種會減輕很多,在立秋這天「貼秋膘」的說話,就是為了犒勞人們熬過了一個苦夏。
立秋稱體重,瘦了就需要「補」,想要補膘當然就需要吃肉,所以立秋這一天,很多人家都需要吃肉,各種大魚大肉放開的吃。
其實「懸秤稱人」這個習俗到現在依然存在,只是如今已經沒有了懸秤,大家都改用電子稱代替而已,至於敢不敢上秤稱一稱,全憑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