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提供的「爆炸性病史」,幾乎誤導了醫生……

2020-12-05 瀟湘名醫

病史太重要了!

52歲女性,我們叫王阿姨吧。

這幾天有頭暈,嚴重的時候天旋地轉感,看東西都在旋轉,眼睛都不敢睜開,伴有噁心、心悸,受不了了,趕緊去了當地醫院。

初診

醫生簡單問了些情況,王阿姨難受的很,很多問題都是兒子小王幫忙回答的。

王阿姨偶爾也能插幾句嘴,說她的這個頭暈,不是這幾天才有,好幾年了,反反覆覆,時好時壞,這兩天又發作了。以前在診所輸液後,能夠好一些。

醫生沉吟了一會,說頭暈的病因非常非常多,沒有確診之前用藥是不夠謹慎的。尤其是你這種頭暈,伴有天旋地轉感,其實應該叫做眩暈。可能是耳朵前庭系統的問題,也可能是血管、大腦、心臟的問題,短時間內說不清楚。

得做些檢查。

最常見的就是梅尼埃病,是耳朵內耳的淋巴代謝失調導致內耳膜迷路積水導致的,發病起來非常難受,天旋地轉、噁心、出冷汗、聽力下降、耳鳴、眼球震顫等等,沒辦法治癒,但是可以藥物控制。醫生說。

我沒有耳鳴,聽力也都還行,不舒服的時候聽別人講話聽得還是很清晰的。王阿姨皺著眉頭,咽了一口水後說,說她氣若遊絲肯定誇張了,但精氣神的確不佳。

這樣看來起碼不是梅尼埃病。醫生暗自思忖。那就先量個血壓吧,高血壓低血壓都會導致頭暈的,還有,你發作的時候不是還有心悸麼,心律失常也會導致頭暈的。這些疾病都可能導致心臟泵血出問題,大腦一旦缺血都會出現頭暈的。拉個心電圖吧。

結果心電圖幾乎是正常的,就是心率偏快一點而已。血壓也基本正常,140/80mmHg,遠遠談不上太高或者太低,不至於出現頭暈。

醫生再問了些問題,又做了些簡單檢查,甚至眼睛的檢查都不放過,王阿姨的兒子有些疑惑,說醫生,我媽是頭暈,為什麼要檢查眼睛呢。

他當然想不明白。事實上,一些患者如果有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等,都可能導致頭痛、頭暈。另外一些人長時間看電視、看電影、看電腦等用眼時間太長,都可能導致頭暈。

初步看起來,患者眼睛也是沒問題的。

還沒用藥,患者似乎頭暈好一些了,也沒那麼想嘔吐了,臉色也好看一些了。

醫生把檢查單遞給小王,說先去檢查吧,大腦血管的B超、頸椎X光片、腹部B超等等都做一個。看看到底是哪裡的問題。

還有這個,頭顱CT也要做。醫生說。

CT也做嗎?小王有些猶豫。他擔心的是費用問題,另外,聽說CT有輻射,自己姑母前年肺癌去世了,也擔心自己媽媽會有問題。

CT也要做,這是肯定的。醫生斬釘截鐵地說。一些腦出血、腦梗死的患者,也可能出現頭暈、噁心等,雖然你媽媽以前沒有高血壓病史,腦出血可能性不是太大,但也有很多人是非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必須得排除這個可能性。否則腦出血了都不知道,我還給你用活血化瘀藥,那會出大麻煩。

經過醫生解釋,小王算是理解了,拿著單去交錢。

結果做完了,顱腦CT沒問題,這是好事,急診科醫生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倒是頸椎有些問題,報告說頸椎間盤有些突出,而且雙側頸總動脈、椎基底動脈稍微狹窄,肝膽胰脾沒問題。

醫生跟王阿姨說,頸椎、大腦動脈的問題也可能會導致你這個頭暈的,尤其是椎基底動脈狹窄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嚴重時會導致頭暈,這很常見。

得到病因後,醫生給患者用了些疏通血管、活血的藥物,頭暈的症狀進一步緩解了。

這錢花的值,小王舒了口氣。

復發

沒想到之後幾天,王阿姨仍反覆有頭暈發作,這下她學精明了,不去醫院,直接到當地診所,告訴醫生,自己就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用些疏通血管的藥物就會好了,醫生簡單了解情況後,也同意這個診斷,便給用了些藥物。

效果的確不錯。不能說藥到病除吧,最起碼用藥後沒再加重,緩慢緩解。

這天,情況突然不一樣了。

這天起床時,王阿姨又覺得頭暈厲害,伴有噁心,還嘔吐了一次,心悸,覺得心跳特別快,心臟砰砰砰的似乎要跳出來了,伴隨全身出冷汗,這樣的感覺跟之前差不多,差別就是似乎更重一些。

又去了診所輸液,但這次效果並不好。王阿姨通知了小王,小王只好帶著她再次來到醫院,前段時間給他媽媽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醫院。

換了個醫生,人家說病情有些複雜,得辦理入院。

王阿姨一想,這個毛病老是反覆反覆,難受的很,住院也好,一次性解決問題。於是同意住院。

收入了神經內科。

入院診斷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椎基底動脈是人體大腦裡面一根很重要的血管,負責給大腦組織供血供氧,如果它狹窄或者出了問題,導致供血不夠大腦使用,那麼大腦功能勢必會障礙,比如出現頭暈、噁心等,嚴重的甚至會有短暫昏迷。

入院常規抽血化驗,沒想到發現了大問題。王阿姨嚴重貧血,血紅蛋白僅有58g/L(參考值120-150),90以上屬於輕度貧血,60-90中度貧血,60以下就是重度貧血了。

嗯,急診科竟然漏掉了這項檢查。事實上不是急診科漏診,而是病人聽說要住院,住院那肯定要抽血啊,所以在急診科的時候就不給抽血了,說等著入院一塊抽。醫生也答應了,什麼病人都見過,什麼樣的要求都有。

神經內科醫生重新評估了患者的病情,這可不能大意,要知道單純這麼嚴重的貧血都可能導致頭暈的了。問題是,為什麼會有貧血呢?更關鍵的是,患者血紅蛋白丟失了這麼多,到底是長期緩慢丟失的,還是短期內丟失的呢?

這幾天有嘔血或者大便出血麼?醫生問病人。病人此時頭暈似乎又好了點,說都沒有,回答的很乾脆。

有痔瘡麼?平時會大便出血麼?醫生進一步問。

有過痔瘡,但出血不怎麼厲害,偶爾會出點血。患者繼續說。

月經還有麼?還正常嗎?平時月經量多不多?醫生再問。要知道,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患者丟失血液過多而造成嚴重貧血。

王阿姨尷尬地笑了笑,說還有月經,但怎麼知道量多還是少呢,都差不多吧,一直都這樣,不算多不算少。

醫生解釋說,一般一次月經量是20-60ml,超過80ml算是月經量過多了。王阿姨稍微想了想,說那我的還好。

這時候小王插嘴了,說原來我媽貧血這麼嚴重啊。他神情有些嚴峻,顯然被這個結果嚇到了。接著又說,這個貧血跟蠶豆病有關係麼,我舅舅就有蠶豆病,去年也因為這個發生嚴重貧血,當時都住ICU了。

小王似乎無意中的一句話,直接把醫生給聽蒙了。過了幾秒鐘,醫生才回過神來,訓斥小王,說你們家有這麼重要的病史,為什麼不提前跟我們說呢。蠶豆病是會溶血的,紅細胞會被破壞掉的,自然會嚴重貧血了。

小王有些委屈,說你們也沒問我啊。

醫生緩下心來,他也不想指責家屬,只不過剛剛一下子激動了,竟然漏掉了這麼重要的線索,實在懊惱。

於是醫生反覆問患者到底這幾天有沒有吃過蠶豆。患者努力回憶,一直想不起來在哪裡吃過蠶豆,只好告訴醫生,自己並沒有吃過蠶豆啊。

但這仍免不了醫生對她患蠶豆病的懷疑。

病史太重要了,家族史也很重要。有些時候,僅僅依靠病史就能診斷一個疾病。這些都是有血的教訓的。

趕緊讓血庫配血,給患者輸2個單位紅細胞,先緩解貧血再說。醫生說。

輸了紅細胞後,複測患者血紅蛋白升至了65g/L。

再次診斷

上級醫生聽說有蠶豆病患者,趕來查房。

看過病人後,回到辦公室,上級醫生搖頭,說這個不像蠶豆病,先別著急。

年輕的管床醫生低著頭,等上級教誨。

蠶豆病最根本的本質是什麼?溶血啊。患者紅細胞膜被破壞了,紅細胞破裂了,自然紅細胞裡面的物質會漏出來,比如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經過代謝後會變變成膽紅素,過多的膽紅素堆積,肝臟清除代謝不過來,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就多了。這時候我們抽血化驗肝功能,會顯示膽紅素明顯升高的。患者的膽紅素明顯升高了麼?上級醫生問。

管床醫生囁嚅著說,高了一點點。此時此刻,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自己診斷蠶豆病太草率了。

高了一點點,那不作數。很多原因都會導致膽紅素升高,如果真的是溶血,那麼膽紅素應該升的很明顯的。另外,多處的膽紅素會通過尿液排出來,尿液裡面對應的指標也會高才對,尿液看起來會跟醬油一樣,但我看這個尿常規基本是正常的啊。上級醫生語重心長地說。

更何況,如果真有膽紅素血症,多餘的膽紅素會沉積在患者皮膚、鞏膜,會表現皮膚發黃、鞏膜發黃,但我第一眼看這個患者,皮膚還是正常的膚色,不見得有黃疸啊,所以第一印象這個病人不是溶血。

管床醫生連連稱是。

最後,患者似乎也沒有溶血的表現,比如沒有發熱、腹痛、腰痛等等,只有一個頭暈,這很不正常吧,是不是?上級醫生微笑著問。當然,這些對話都是在查房後在辦公室問的,不會在病人床邊問,那就太丟人了。

更重要的是,患者自己不承認吃過蠶豆,我們不能因為她哥哥有蠶豆病就推斷病人也有啊,這個邏輯說不通。

綜上,患者不支持蠶豆病。如果要明確排除,我們可以做個G-6PD測定就可以了,只要這個值明顯降低,就是有問題的,否則就是正常的。但是,輸血是正確的,任何原因只要嚴重貧血都可以輸血,這沒問題。上級醫生終於認可了一點。

確診

我們還是把目光重新對焦患者的嚴重貧血吧,這麼嚴重的貧血的確可能會導致頭暈了,當然也不一定就是貧血導致的,還要排除其他可能性。但我們先搞清楚貧血的原因再說。

貧血最常見的原因有三種,一個是丟失血液,一個是溶血,另一個是造血不足。現在患者基本排除溶血可能,剩下要麼是造血不足,要麼是丟失血液,我個人更傾向於患者是丟失了血液導致的貧血。上級醫生說。

既然患者沒有月經過多,沒有痔瘡出血等情況,那我們還是要考慮有沒有消化道出血可能,人體消化道出血了是很容易漏掉的,而且不一定會有明顯的便血嘔血,可能僅僅有黑便而已。

患者可能自己也沒留意,拉了黑便可能也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會回頭看看自己的大便長啥樣的。上級醫生笑著說,氣氛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留個大便隱血試驗吧,看看大便裡面有沒有血液。另外,聯繫消化內科,做個胃鏡、腸鏡看看,如果有消化道出血,應該能看到端倪的。

患者這兩天都沒有解大便,所以沒有查到隱血試驗。管床醫生低聲解釋說。他自己其實也知道大便隱血的重要性,無奈醫囑開了2天,患者都沒有大便,沒辦法做這項檢查。

當天下午,患者終於拉了一次大便。

小王喊管床醫生過來看,這是管床醫生吩咐的。管床醫生過來看了後,心裡暗暗叫苦,大便黑乎乎的,看來患者真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啊,而且是上消化道出血。

你媽媽這幾天有吃過什麼動物血液麼,比如喝過豬血麼?或者吃過什麼補鐵的藥物或者保健品麼?管床醫生問小王。

沒有啊,我媽這幾天吃的比較少,都是白粥為主。小王說。

管床醫生心裡差不多有底了,說我們先做胃鏡吧,等結果出來再說。你媽媽這個反覆發作的頭暈,我們分析過了,不一定是蠶豆病,更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導致的,長期的消化道出血會導致貧血的,而每一次出血都可能會導致頭暈,貧血也會導致頭暈。

你以前有過胃痛、腹痛、呃逆、腹脹等不舒服麼?管床醫生問病人。

患者搖搖頭,說平時沒這些毛病啊,胃口也還不錯,不會有胃痛等表現。

管床醫生沒再說話了,說明天做完胃鏡後我們再看吧。

當天晚上開始腸道準備,第二天順利做了胃鏡。

胃鏡結果馬上到了管床醫生手上。

十二指腸潰瘍並出血,部分已經癒合。

果然是消化道出血啊。管床醫生一拍大腿,既有些興奮激動,又免不了懊惱,都怪自己大意了。

管床醫生找到患者,說明確了貧血、頭暈的病因,應該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導致的。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可能是發作性的,一旦活動性出血,大腦可能會反射性發生缺血,從而導致頭暈,而且會有心悸、出汗等表現,等出血自己停止了,症狀就會減輕了。

現在回想起來,患者當初頭暈都是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那真的是兇險異常啊。活血化瘀的藥物可能對椎基底動脈缺血有幫助,但是對於消化道出血而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患者的十二指腸潰瘍也隱藏的夠深。一般人十二指腸潰瘍,都會有腹痛、噁心、反酸等表現,尤其是夜間睡覺的時候發生腹痛,因為那時候肚子餓了,所以會有腹痛,稱之為飢餓性疼痛,呈周期性的,時好時壞。

十二指腸/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出血止不住,可能就要手術治療。但現在看起來,還不至於手術那個地步,我們先讓消化內科會診,吃些藥再說吧。醫生說。

聽了醫生這麼說,患者終於安定一些了。

好轉

經過1個月的治療,患者再無頭暈症狀,也沒有黑便了。後來複查血紅蛋白,幾乎升至正常。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有研究表明大概10%的人會有消化性潰瘍,全球60億人算的話,大概6億人會有這個病,所以一定要重視。

十二指腸潰瘍與胃酸分泌異常、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非甾體抗炎藥(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生活及飲食不規律、工作及外界壓力、吸菸、飲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王阿姨估計就是生活和飲食不規律導致的,因為她經常打麻將,總是飽一頓餓一頓這樣,有時候晚上10點才吃晚餐,時間長了,都容易傷到胃和十二指腸,導致功能紊亂,繼而發生潰瘍。

管床醫生再也不能怪患者提供了「爆炸性病史」而導致誤診,只能怪自己分析不夠細緻。醫學這條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可能說永遠不犯錯誤,只能說儘量別犯錯誤吧。

來源:公眾號「聽李醫生說」

作者:李鴻政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來源:醫學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核磁共振為什麼讓家屬陪同,醫生卻出去?難道是害怕輻射?
    核磁共振為什麼讓家屬陪同,醫生卻出去?難道是害怕輻射?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醫學技術也發展迅速,不需要開刀就能看清體內情況了解患者病情,藉助儀器進行觀察,利用影像學發現病灶,許多人都以為CT與核磁共振是一個檢查項目,其實不然,兩者有著明顯區別。
  • 首個死亡病例家屬口述:一周內肺部全白,醫生起初以為是愛滋病
    王壯壯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協和醫院,此時的他走路需要有人攙扶,而且走兩步就大喘氣。「你這病我們普通內科治不了,你現在必須去掛急診。」醫生看完後告訴他們。急診科醫生要求拍肺部CT。結果出來後,家屬將23日拍的CT片一同給醫生看,時隔僅一周,醫生竟不敢相信這是同一人:肺已經全變白了。醫生懷疑是愛滋病,肺部形態幾乎和愛滋病晚期病人是一致的。
  • 清華實驗室爆炸與氫氣有關 家屬進入事發現場
    清華實驗室爆炸與氫氣有關 家屬進入事發現場 2015-12-20 05:10:21    用氫氣做實驗爆炸    昨天下午,清華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接到學校通報信息後,身故博士後的家屬陸續趕到學校。化學系負責人向家屬表達了學校和師生們的哀悼和慰問,通報了事故情況,並陪同家屬查看遺體和事故現場,與相關師生見面。深切哀悼逝者!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呢?實話告訴你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我本人也曾做過磁共振檢查,還是比較了解的,來告訴你真相。在醫院裡面做各種檢查,需要家屬陪護也是常見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兒童或者有精神異常的患者,無法自行配合檢查的。做核磁共振檢查時,為什麼醫生在外面看,而家屬卻要在醫院陪護,關於這個問題,我試著這樣來解釋解釋。1、我做磁共振的體驗10+年前吧,那時候在醫學院上大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說需要幾個志願者,大概是一個臨床試驗,試驗的方法就是用針扎某個穴位,過後給做頭顱磁共振,看有什麼變化,大概是這樣子。那時候感覺新鮮啊,從沒見過,欣然報名,也沒管那麼多,想想老師總不會害我們吧。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家屬留下而醫生自己卻出去呢?
    如果是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有時候醫生會讓一些醫護人員,或者是家屬留在檢查室內陪著患者,而這個時候醫生往往會離開時檢查室,然後在工作室裡對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測。於是,就有人認為醫生這樣做是很不負責任的體現,讓家屬和患者遭受輻射,自己卻離開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十分無知的。這是因為核磁共振檢測是需要醫生進行操作的,如果醫生不在工作室裡進行操作,這機器根本沒法自動完成檢測。
  • 患者家屬舉報醫生推銷人血白蛋白,廣西涉事醫院想「私了」被拒
    周先生稱,當事醫院、醫生分別向其道歉並提出「私了」,希望其撤銷投訴,並願意退還購藥款項。周先生稱,自己和家人未答應,要求醫院依規處理。11月26日,岑溪市衛生健康局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稱,涉事醫院醫生沒有明確要求患者家屬購買、使用指定名稱、供貨商的生物製品,患者家屬購買的人血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在參考價格範圍內,不存在價格偏高及亂收費行為。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家屬在裡面,醫生卻出去了?
    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患者家屬在裡面陪同,而自己卻出去了呢?做檢查的時候,做核磁共振的那間屋子被厚厚的大門緊閉著,並且上面還寫著「危險」的字樣,這就讓人心生害怕了,不是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的嗎,為什麼還用那麼厚的大門擋著,上面還寫著「危險」,並且醫生自己出去,卻留患者家屬在這裡陪同呢?
  • 梧州一患者家屬舉報醫生推銷人血白蛋白,涉事醫院想「私了」被拒
    11月26日,岑溪市衛生健康局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稱,涉事醫院醫生沒有明確要求患者家屬購買、使用指定名稱、供貨商的生物製品,患者家屬購買的人血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在參考價格範圍內,不存在價格偏高及亂收費行為。12月11日,被指向患者家屬推銷免疫球蛋白的岑溪市人民醫院ICU陳醫生(音)表示,自己正在上班,有事請聯繫醫院。該院ICU黃主任則表示「手機信號不好」,掛斷電話。
  • 雲南巧家爆炸案追蹤:嫌犯家屬提出5點疑問(圖)
    [提要] 雲南巧家爆炸案的嫌犯已被鎖定,為巧家農民趙登用。對於這個人,各方面的說法不一:有村民稱他遇到什麼事情不順心就喜歡動手打人,在村裡幾乎沒有朋友。而他的老闆和同事則表示他有愛心和責任心,為人憨厚。
  • 核磁共振對人體有害嗎,為何醫生讓家屬陪同,而自己卻出去呢?
    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醫生安排好病人,準備開始時讓家屬陪同,自己卻出了核磁共振室,再想想那厚厚的電控門,很多人可能會想,難不成是因為害怕輻射?那麼為什麼還讓家屬陪同呢?實際上是我們想多了,核磁共振比起CT、X光檢查要安全得多。
  • 患兒家屬給醫生送上計算器:醫生心疼我的孩子 我心疼醫生的眼睛
    圖片均由通訊員 提供)  星辰在線4月4日訊(通訊員 周瑾容) 4月3日,是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賀湘玲教授的門診日。上午10點,株洲的劉先生(化名)來到賀湘玲的診室裡,把一個嶄新的電子計算器送給了她。「賀醫生,用手機上的計算器太傷眼睛,以後算藥量就用這個算。」
  • 醫院特護病房氧氣瓶意外爆炸 兩人受傷一人身亡
    病房內氧氣瓶爆炸  1月29日晚8時,記者趕到位於南陽市中州西路的南陽南石醫院,在該院最後面的一座病房樓2樓走廊,擠滿了不少神色緊張的病人家屬。  據記者了解,發生爆炸的特護病房住有鮮愛卿、閆秋榮兩名患者。閆秋榮,女,50歲,平頂山市葉縣人,因腦出血於1月28日住進該院腦外科特護病房。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出去,是因為害怕輻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裡患者做磁共振時,醫生一般都要求有家屬陪同,但在檢查時卻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離開檢查室,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輻射太大嗎?其實筆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曾經和醫生同事溝通過這個問題,同事還說曾經因為此事被家屬投訴:做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候,醫生居然怕輻射躲在外面讓家屬去裡面陪患者!這樣的醫生一點都不稱職!事實上,醫生是被冤枉的,那究竟事實真相如何?這裡先從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開始說起。
  • 氫氣球爆炸,3個孩子二度燒傷!
    前幾天揭陽普寧一個鎮舉辦了一場馬拉松,但沒想到的是一個宣傳用的升空氣球落地之後突然爆炸,三個好奇的孩子被炸傷了,三個小孩的頭髮都被燒焦,面部通紅呆坐在地上,意外發生在1月13號下午,普寧市廣太鎮馬拉松比賽現場一個宣傳用升空氣球突然爆炸。
  • 為什麼孕媽產檢時,家屬禁止入內?這些「原因」醫生不會告訴你
    這些「秘密」醫生不會告訴你其實「禁止家屬入內」並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相反這是醫生的良苦用心。1)出於隱私考慮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2019年全年總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2)產檢需要安靜的環境產檢時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監察室允許家屬進入,那麼勢必會發出一些「噪音」,幹擾醫生的判斷,這肯定也不是孕媽和家人想要的。所以不讓家屬進監察室也是對孕媽和寶寶負責做法,孕媽和家屬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
  • 為什麼孕婦產檢時醫生不讓家屬陪同?不是刻意隱瞞,這3點很關鍵
    但很多孕婦會發現,在進行有些產檢項目時,醫生會拒絕家屬一起陪同。難道是要刻意隱瞞什麼嗎?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其實醫生並不是要隱瞞大家什麼,而是要考慮一些很關鍵的因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孕婦產檢時不讓家屬陪同,多半出於3點考慮:1、醫生能安心工作很多的家屬都會覺得醫生主要的工作就是來觀察胎兒的生長情況,這雖然是正確的,但是儀器中也有很多不一樣的數據。
  • 40%的植物人被誤診 專家稱家屬有權對醫生診斷提出質疑
    董月青表示,醫院沒有完成全面測試時,病人家屬有權對醫生的「植物人」診斷提出質疑。  一位被診斷為植物人的患者甦醒  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昏迷促醒-康復中心收治了一位患者王某某,在3年前車禍後被診斷為「永久性植物人」。家人輾轉於國內的各大醫院,結論都是悲觀的:已經沒有努力的必要了,但王某某的母親一直沒有放棄。
  • 民航總醫院通報楊文醫生被害事件:患者家屬多次籤字拒絕檢查治療
    通報原文如下:關於我院楊文醫師被害事件有關情況的通報2019年12月24日6時許,我院急診科楊文副主任醫師在正常診療中,遭到一名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相關情況:一、關於遇害醫生救治情況傷醫事件發生後,民航總醫院第一時間組織全院力量進行搶救,同時報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迅速調集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同仁醫院的專家為楊文醫師進行會診,並參加救治。
  • 憑什麼做核磁共振時,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卻出去?輻射太大了?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經歷:與做其他檢查不同,當需要做核磁共振的時候,醫生會要求有人陪同。這是為什麼呢?核磁共振的儀器室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有時候要檢查的部位不同或檢查部位多,檢查時間會比較長,再加上需要保持不動,這對於一些年紀較小或者年紀較大的患者來說,可能很難堅持,因此需要家屬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 家屬質疑胎兒已露頭遭醫生堵頭
    章女士說:「孩子已經見頭了,醫生才叫救護車闖紅燈,然後就用手堵住我孩子的頭。我當時要求在車裡生,醫生說不可以,因為救護車上沒有消毒,怕感染,加上救護車上沒有搶救設備,就一直堵到醫院住院部門口。」章女士說,進了醫院電梯後,她實在忍不住了,哭著懇求醫生讓她在電梯裡生,醫生拒絕了她的請求,並對她說:「你要相信我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