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一年發射40次,四月份又要射大火箭

2020-12-05 騰訊網

利刃/222號便利店

2020年,「疫情」二字成為中國的關鍵詞,但是,在全民戰疫的情況下,我國其它行業的腳步也並未停止,比如說我國的航天事業。據了解,在2012年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已經開啟,2018年時火箭就進入了試樣研製階段,而在今年的1月份,火箭已經順利通過了出廠評審。如今,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經過一周多的海陸運輸已經抵達了文昌航天發射場,到達後船隊隨即展開了火箭吊裝相關工作,不久之後便將執行首次發射任務。

因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通過海陸運輸,因此,在運輸的過程中對運輸船編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根據任務負責人介紹,冬季相較於其它季節海上氣象情況更為複雜,對於運輸船隊的要求是一次極大地挑戰。因此,在運輸之前,運輸船編隊便結合可能出現的氣象情況進行了專業崗位訓練,比如說如何應對大風浪航行、在漁區航行會面臨哪些狀況、如何應對大霧天氣等,通過這些訓練,不斷強化船員對於儀器的操作水平,提升船員對於特殊情況的反應能力。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於今年1月26日從天津港起航,於2月1日安全抵達文昌。在如今這個全民緊張戰疫的時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即將發射的消息的確令人振奮。

回望2019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據統計,2019年我國共計完成34次航天發射,居世界第一;共計發射太空飛行器81個,居世界第二。而在2020年,我國計劃完成40次航天發射,其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預計在四月份中下旬進行首飛。據了解,長徵五號B專門用於近地軌道發射,它全長53.7米,芯一級直徑為5米,從外觀來看,它與長徵五號火箭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較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其頂部有一個長為20.5米的整流罩,它將火箭的二級部分完全覆蓋住了。根據設計師的介紹,這個整流罩是火箭研發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環,研製團隊圍繞其關鍵技術開展了大量的技術攻關工作。此外,它採用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確保無毒無汙染;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同時也是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的大型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四月份的試飛意味著我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即將拉開序幕,作為承載著無數航天人希望的長徵五號,這次,它又擔負著什麼任務呢?根據相關人士透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天的任務。

2020年,除了發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之外,中國航天事業還有許多的重頭戲,長徵七號、長徵八號,長徵十一號都將在2020年嶄露頭角,實現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雖然我們現在還面臨著嚴重的疫情,但是這並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有人在疫情一線戰鬥,也有人在自己的崗位堅守,無論身處何地,報效祖國的心卻從未變過。我們也相信,待春暖花開,山河無恙,中國,必將迎來輝煌!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超級2020」來了 全年發射火箭望破40次
    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位居全球第一。而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40次,再創新高。剛剛過去的這一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型號的總師專家集體亮相,對2020年中國探火星、落月球、載人空間站建設等重大航天計劃進行權威解讀,並透露以上數據。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19年)》 本版製圖:汪哲平1月19日下午,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總裝出廠前的最後一項試車驗證,標誌著這臺發動機能達到預定要求,即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尚志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宇航任務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具體來看,「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2020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但實際上,2020年被視為中國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宇航年度發射次數預計將首次超過40次,中國將有多個國家級重大航天工程完成收官或正式啟動,多個宇航型號首飛在即,產品交付數量歷史空前,發射密度亦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記得在2019年末時,各國對於航天發展,都是十分的重視,甚至還出臺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航天航空的報告,甚至是成立什麼太空軍、宇宙部隊,這是直接將太空當作繼海陸空之後的第四領域進行爭奪了。而在2019年底,我國也才曾說過,在2020年,我國的航天發射總次數預計將超過40次,達近年這最,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好像改變了許多。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中國航天超級2020:十大成就盤點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2020年,人類面臨了眾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在超難模式下,中國航天不斷創造奇蹟,又迎來了厚積薄發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飛
  • 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長徵八號將首飛,改型可回收使用
    而這一年無論對於國防建設來說,還是其他高端技術領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1月17日,《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發布,其中總結了2019年中國航天的成績。在這一年中,全世界航天部門一共發射了102枚火箭,將492個太空飛行器送入了太空;其中中國航天發射運載火箭34次,居於世界第一。
  • 一枚火箭載多顆衛星,汽車運輸發射,中國航天低成本發射或已來臨
    要知道我國並不缺發射基地,不管是高軌道中軌道低軌道我們都有發射場,甚至海上發射我們也多次實驗成功。採用陸地機動運輸發射這種模式,背後有幾個深層的原因,同時也是世界航天發射的一個方向。採用移動運輸車,在看似簡單的發射,一個火箭發射多顆衛星,到底是為啥?第一個主要原因是省錢。
  • 原形畢露,印度2020年航天成績為零,我國發射任務接近40次
    2019年,印度航天研究組織ISRO主席西萬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曾表示,印度2020年要發射10多顆衛星,並計劃在年中發射「阿迪亞」-L1太陽探測任務。2020年12月,還要進行「加加揚」飛船的首次無人飛行測試。
  • 中國航天在2020年迎來三項航天發射,已進入倒計時,你期待嗎?
    近日,我國長徵5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返回,這對三項航天任務起到一定推動作用,讓國人對我國航天更有信心,因為不管是嫦娥五號探測器,還是火星探測器和中國空間站,都需要一款可靠的大推力火箭來保證,而長徵5號是我國推力最大箭型,起飛重量接近1100噸,能將25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甚至送入到太陽軌道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第四次就是本次的快舟1號甲發射失利。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但對於經歷了「超級發射」模式的中國航天而言,這只是累累碩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的瞬間吧。  年度發射次數屈居全球亞軍  按計劃,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將於當地時間12月29日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升空,將一顆法國軍用衛星送入軌道。這次發射同時也標誌著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活動的全部結束。
  • 盤點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環球時報記者 任重 晨陽 馬俊 劉揚】「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從月球取回1731克月壤樣品」成為2020年年底刷屏的爆款新聞。但對於經歷了「超級發射」模式的中國航天而言,這只是累累碩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的瞬間吧。
  • 你是否有中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很高的錯覺?中美航天成功率對比
    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一直覺得中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特別高?是不是以前有讀到過某某文章所說,中國人工作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航天發射的成功率高的不得了?是不是覺得美國人不是太空梭失事就是新火箭發射失敗?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系列的數據來告訴你什麼是事實。
  • 一月之內,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充滿挫折的2020該過了!
    2020年4月9號,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壞消息,我們通過長三乙運載火箭替印尼發射的PALAPA-N1衛星發射失敗,火箭一,二級工作正常,火箭三級卻發生了異常,導致了墜落,隨後故障排查和究責工作開展,相關的保險理賠也發起流程。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作者 郭超凱11月24日,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截至目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在中國探月工程任務的發射成功率達100%。
  • 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完成第2次發射回收試驗 高度40米
    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完成「第二跳」。4月19日16時許,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翎客航天」)在山東龍口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飛行時間30秒,飛行高度40米,是首次自由飛行高度的兩倍。翎客航天成立於2014年,從事可重複發射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發。
  • 一年時間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經歷了什麼?俄:絕非是巧合
    不過,最近,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我國固體火箭發射衛星遭到失敗的命運,而這在一年內也是第4次發射失敗,有人質問,中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對此,俄專家表示,這並非是一種巧合。據目擊者表示,此次在火箭升空之後就發現了有些異常,最後連這顆02C高分衛星一同發生了墜毀。不過,除了我們之後,在這一天,美國的一家私人公司進行了低軌道發射,但是沒有想到的也遭到失敗。所以俄方認為此事並非是巧合,而這些年來,中國作為航空領域的後起之秀,也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並不斷地有衛星升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