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也能發表JACS?北京大學多學科交叉催生DNA計算取得系列...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網

隨著信息處理量爆炸性猛增,傳統信息處理技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在眾多前瞻計算技術中,DNA計算和分子智能系統以其高分子並行性、存儲能力以及生物兼容性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其中, DNA電路(DNA circuit)是該領域重要的分子信息調控和處理技術。其應用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分子計算與存儲、基因編輯和納米機器等。然而,與矽基電路只消耗輸入電信號不同,傳統的DNA電路其自身會作為反應物消耗,從而降低了系統的穩定性,並增加了複雜性和DNA編碼難度。因此,如何設計構建可重構DNA電路,以實現高穩定和可迭代的生物計算和基因編輯系統已成為領域內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系張成課題組在可重構DNA電路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題為「Nicking-Assisted Reactant Recycle to Implement Entropy-Driven DNA Circuit」研究論文(J. Am. Chem. Soc, 2019, research article, https://doi.org/10.1021/jacs.9b07521)。這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首次以第一單位在JACS期刊上發表文章。同時,體現了北京大學近年來以「學科交叉與融合為重點」的學科建設指導思想。

受生物基因調控的啟發,本研究設計DNA缺刻酶催化和熵驅動 DNA鏈置換雙重催化機制,首次構建了自調節可重構DNA電路。其關鍵機制是:熵驅動DNA反應的雙鏈DNA產物,可以作為底物進入缺刻酶切反應環路;而酶切生成的活性DNA產物,又可作為底物再次進入熵驅動DNA鏈置換反應環路。因此,和矽基電路只消耗電信號相似,只要持續輸入DNA「燃料」信號,兩個反應環路就會相互銜接,可重構DNA電路就會持續輸出信號,並保持電路的完整。同時,研究還構建了多輸入雙層可重構DNA電路以證明其拓展性。該方法的建立,為發展新型生物計算和基因編輯技術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來,北京大學信息學院張成/許進課題組聚焦生物計算和分子智能領域,圍繞DNA計算、分子電路和自組裝器件等領域展開系列研究。利用DNA別構效應,構建了多層級聯DNA電路,並建立數學模型分析了級聯信號傳遞方式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9, 3:20, 1097-1109)。結合DNA適配體和核酸轉錄技術,實現了DNA/RNA混合分子電路,並用於DNA甲基化檢測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9, 55, 7378-7381)。引入DNA核酶調控技術,構建了具有自調節功能的DNA電路,實現自反饋分子調節網絡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8, 46:16, 8532-8541)。使用缺刻酶控制,構建了級聯DNA鏈置換邏輯門電路,探究了混合分子電路的反應特點 (Nanoscale, 2017, 9, 18223-18228)。結合DNA核酶和自組裝摺紙技術,構建了基於二維平面結構的DNA電路,實現了模塊化智能納米組裝(Nano Letters, 2016, 16, 736-741)。

北京大學張成副研究員為以上相關論文的第一/通訊作者。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學生物計算團隊學術帶頭人許進教授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同時,國內外多個科研團隊合作參與了以上科研工作:亞利桑那州立大學Hao Yan教授,埃默裡大學Yonggang Ke教授,普渡大學Chengde Mao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潘林強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張強教授,東南大學陸祖宏教授等。該系列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聯合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相關焦點

  • 韓啟德:漫談學科交叉
    韓啟德科學源於不分科,分科後的學科交叉催生了累累碩果,對提高原始創新能力起到積極作用。上述多學科經過近40年的發展和聚焦性研究,達爾文的進化思想已經在科學界取得了幾乎一致的認同,人們對遺傳規律也有了較前更為深入的了解。但是遺傳物質基礎這個長期的瓶頸問題仍然沒有得到破解。生物學界的年輕一代不滿足前輩們基於形態、觀察、描述和歸納的研究模式。
  • 韓啟德:學科交叉成功的幾個要素 | 科學的擔當
    導 讀今日文章為「」專欄第10篇,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創系主任韓啟德近日關於交叉學科的一個講座實錄。5月10日晚20:00,韓啟德以線上講座的形式,主講「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一講,他的題目為「漫談學科交叉」。
  • 曾獲計算機視覺最高獎項,人工智慧學者朱松純加入北京大學
    據量子位消息,朱松純1986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1991年取得學士學位。1992年赴美留學,4年後於哈佛取得了計算機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國際數學家協會前主席大衛·曼福德教授。其後朱松純先後在布朗大學、史丹福大學工作和任教。2002年開始,加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任教,拿到終身教職,至今長達18年之久。
  • 北京大學設置數據科學智能科學專業 瞄準前沿科技優化學科布局
    疫情期間,開展「雲思政」活動,努力打造「一堂金課」微黨課、「一場對話」微訪談、「一線觀察」微觀察、「一次相聚」微班會等系列「思政金課」。  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布局。堅持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研究生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學科布局的統籌規劃和專業設置的調整優化。
  • 量子計算機科學與計算機交叉學科的原理是什麼
    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囊括了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目前歸在計算機學院,但研究內容較計算機科學內容更加廣泛。量子科學包括量子通信。量子信息科學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科學與計算機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主要專業以上課程,專業所需的主要專業知識範圍為,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電子線路、計算機組成原理、單片機和現代處理器設計、photoniclassic
  • 「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饒毅演繹腦的學科交叉研究
    2020年5月24日晚,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舉行。講座主題為「腦:物理、化學、生物、心理認知的交叉研究」,由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主講,北京大學博雅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副院長陳鵬主持。講座在學習強國、北京大學央視頻、抖音、快手、微視、B站、百度平臺以及知識分子平臺播出,在線收看人數超過150萬。
  • AI+科學計算 【AI+科學系列 · 第二期】報名了!
    」Webinar 匯集計算數學、科學計算及超大規模計算等領域的交叉研究學者,從「AI for Scientific Computing」和「Scientific Computing for AI」兩個視角進行前沿討論,以期能碰撞出創新的思想之火花。
  • 名校名專業:北京大學數學院,實力全國第1,校友星光璀璨!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計算數學方向科學與工程計算是伴隨著計算機的出現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學科 , 涉及計算物理、計算化學、計算力學、計算材料學、環境科學、地球科學 , 金融保險等眾多交叉學科。能力培養: 計算數學是由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運籌學與控制科學等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個理科專業。它運用現代數學的理論與方法解決各類科學與工程問題; 分析和提高計算的可能性、有效性和精確性; 研究各類數值軟體的開發技術。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其三,多學科交叉融合有利於產生交叉學科。如面對數據處理難題,電子工程、數學、語言學等學科進行交叉,產生了計算機學科。還有生物化學、物理化學、教育哲學、數量經濟等,也都是通過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進而產生的新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均會衍生出越來越多的交叉學科,很多交叉學科不斷發展最終能夠催生出更多的一流學科。
  • 交叉學科將成為研究生第14個學科門類
    其中包括和平與對抗、會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營養科學、國際/全球研究、重大災難與相關研究等交叉學科。  此外,CIP-2000還考慮了一級學科內部和二級學科內部的新學科和交叉學科問題,在一個學科群(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內的開始處預留「綜合」位置,容納綜合性、一般性研究;在末尾處預留「其他」位置,隨時容納其他新學科、新領域。
  • 21世紀是生物(與其他學科交叉)的世紀
    在古代正是圍繞這一目標催生了我們在化學,物理,數學領域的發現和進步;在現代我們了解這是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其他所有學科交叉的共同作用-但這也不過是近50多年取得的成果而已。生物不像數理化有著機械的精確度,但生物研究的是生命,而生命經過億萬年的進化是複雜的,混亂的,不可預知的。如果我們必須將生物比喻為一臺複雜的機器,那麼我們才剛剛了解其中的幾個零件。
  • 建立多學科和材料基因組學的交叉實驗室,合作搞材料基因組學項目
    三峽大學研究生院官網,裡面有詳細的專業課目材料基因組學是一個交叉學科,結合很多傳統的基礎研究,我所在的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這兩個老牌強校。比如,建立多學科和材料基因組學的交叉實驗室,合作搞材料基因組學項目等等。每個老師負責一個方向,搞基因組建模。實驗室涉及藥物合成、單細胞分子研究,腦研究和材料物理性能對比實驗,產能缺陷遷移研究等很多科研領域。老師最少都有三個博士點。
  • 北京大學物理學類專業簡介
    物理學院由原物理系全部、原地球物理系的大氣科學專業、原技術物理系的核物理專業及輔助機構、原天文學系全部、原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全部,以及一些交叉研究機構合併組成,教職員工共320人,學生共1500人。物理學專業現有中科院院士9名,長江特聘教授7名、國家傑出青年9名,教授70多名,博士生導師50多名,副教授50多名。擁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設有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物理、光學、粒子物理與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等五個二級學科,包括物理學的眾多研究方向,具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兩個博士後流動站。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慶祝概率統計學科設立60周年
    2016年6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學概率統計學科設立60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國內45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同行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和校友近200人歡聚一堂,共同慶賀北京大學概率統計學科設立60周年。開幕式由數學科學學院概率統計系主任房祥忠教授主持。
  • 計算機專業別再盲目選擇,這些院校各有自己的優勢方向
    在信息化社會,計算機專業成為了社會的寵兒,受到廣大考生的追捧。不過,大多數考生的追捧只停留在紙面上,停留在學科評估的結果上,只知其排名強卻不知為什麼強?由於計算機專業方向複雜,這樣選擇實際上相當盲目。下面,我們做一個簡單分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級學科,下設三個二級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每個二級學科下又有多個研究方向。
  • 計算機科學、經濟學交叉的時代,不懂計算經濟學理論談何應用?| CCF...
    另一方面,隨著分布式系統、網際網路、雲計算,以及近年來的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一個計算任務的完成往往需要多方合作,這就要求計算機協議或算法設計不僅要滿足有效性,容錯性等傳統需要,還要考慮博弈論和經濟學的約束。不論是實際應用的交叉,還是經濟學、計算機科學本身的發展需求,都要求著兩學科的結合創新。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和軟體工程專業,是什麼關係?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典型的工科門類學科,是國家一級學科,下設信息安全、軟體工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專業。也就是說,軟體工程只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下的一個子專業而已,可以更加形象地說兩者是一體的,軟體工程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機構成部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本科大學生,需要主修以下主要課程與理論,形成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體系。
  • 與理工科交叉的計算機專業考研方向有哪些?
    與理工科交叉而衍生的計算機專業考研方向有很多,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自動化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專業等。下面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這些專業方向。
  • 2014北京市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揭曉 北京大學雄霸第一
    其中,北京大學物理學、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等9個學科專業、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北京林業大學林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史、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北京理工大學兵器科學與技術、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學、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等
  • OPPO與清華大學成立未來終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實現多學科領域交叉...
    近日,OPPO與清華大學成立未來終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將圍繞人機互動技術、認知計算、計算機視覺、計算攝像學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未來終端及可穿戴設備行業應用緊密結合,實現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OPPO將與計算機系、自動化系、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軟體學院、材料學院、醫學院、美術學院等多個院系展開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