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看古代,往往會有一種趣味,那就是更喜歡漢唐宋,而對元明清有些隔閡。其實元明清恰恰是大眾俗文化的時代,小說,戲曲,生活藝術,城市生活,都和現代更接近,相比之下,漢唐宋倒是有古典的氣質,寫的是貴族氣質的詩文詞,城市也不夠繁華,但是,很多人卻往往對漢唐宋更青睞,更喜歡穿唐裝漢服。因為那個時代更加天真,更加自然,更加有人味。
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今人看歷史,恐怕會覺得,中國的歷史不斷地在進步,社會經濟越來越發達,從夏商周的封建社會,到漢唐的貴族社會,再到宋元明清的平民社會,人口從剛開始的數千萬,到清朝的4億多,超百萬人口的城市越來越多,城市經濟也越來越繁華,GDP也是屢創新高,統治的疆域也越來越廣。
但是鴉片戰爭打破了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們恍然大悟,中國已經遠遠地落後於世界,不但軍事實力,連經濟實力,文化影響力和思想的深度,都遠遠不如西方。而我們發現,這一切早有苗頭,從恢弘的大明朝開始,中國已經開始落後於世界的潮流。經過啟蒙運動的西方,已經開啟了現代化的大閘門,一頭扎進了飛速發展的歷史軌道,科學的興盛,文化的興盛,思想革命的一波波,經濟實力的躍遷,以及普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備是從19世紀開始,西方工業化的浪潮襲來後,中國就更是遠遠落後了。
中華文明,登峰造極於宋朝,蒙古世界徵服的浪潮,把世界連在了一起,但是當時的歐洲、阿拉伯世界,中亞、無一能和元朝相比,中華文明依然是最璀璨的地球文明的明珠。但是元以後,西方開始了急速的改革,而中國呢,卻陷入到了遲滯的中央集權帝國的漩渦,過多的內耗,過多地對創造力的壓制,人口繁多帶來的內部的壓力,始終沒有能夠產生出一種新的時代思潮。即使陽明學風靡一時,給社會帶來了新風,但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變成了魏晉玄學那樣的避世之學。
相比之下,漢唐宋三個朝代,卻始終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經過春秋戰國的洗禮,中國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漢賦、唐詩、宋詞等文藝氣魄,四大發明的科學眼光,開放的政治制度,昌盛多元的文化,豐富多彩的民間世界,擁抱世界的胸襟,無一不展示出一種文明的生機勃勃的氣象。中華文明宛如一個茁壯成長的青年,雖然有內憂外患,卻始終能夠化險為夷。
相比之下,元明清等統一的大帝國,卻始終讓人覺得暮氣沉沉,毫無生氣。社會上多是各種虛偽奸詐,戾氣橫流,盛世之下,卻是恐懼瀰漫。固然這是一個大盛世,卻始終讓人覺得可敬而不可愛,不如唐人、漢人那樣有希臘羅馬的勃勃生機。
可以說,宋之後的歷史,雖然在發展,卻沒有在進步,只有量的積累,卻沒有質的飛躍,特別是酷刑的回潮,奴隸制度的回潮,皇權的張大和官僚階層的軟弱,士大夫的獨立人格的缺失,甚至有倒退的嫌疑。
歷史學家有不同的分析,有的認為,元明清的狀態,是中華文明的自然發展,自秦始皇以來的儒法帝國,終究會變成一個老氣橫秋的牢籠,基因裡就是壞的,所以怪不得元,也無需惋惜宋,宋朝皇帝本來就越來越集權,宋的理學,延續到了元代,宋的很多制度,也被元代繼承,到了元代,不過是撕掉了那層「不殺讀書人」的假皮罷了。
也有的人認為,如果中華文明沿著宋朝的軌跡繼續發展,而不是被外族徵服所打斷,也許會有新的突破,不會落後西方那麼多,甚至會超越西方,開始更早的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乃至政治的革命。宋人君臣共商的政治,陸九淵的心學和朱熹的理學都很硬氣,繁華的都市經濟和開放的世界貿易,完全可能步西方之後塵,成為一個最早現代化的國家,而不是被西方超越。
無論如何,盛世也許一時看起來很爽,表面看起來很繁華,但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大量的普通人,卻可能如紅樓夢所說的,無所謂奼紫嫣紅,「不過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