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來研選
摘要:
1、5G毫米波:近期政策頻頻加碼5G,毫米波作為5G頻譜的重要組成部分,性能相比4G提升數十倍,目前5G毫米波在海外已率先商用,2020年國內建設有望提速,只待運營商明確毫米波應用時間;產業鏈中,和而泰擁有毫米波T/R晶片自主研發能力,碩貝德布局毫米波AIP天線,烽火通信在中移動SPN招標中反超中興拿下第二份額。
2、銀行:央行實施定向降準,預計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此次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主體仍為國有六大行,其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共釋放流動性4000億,有望享受降準1個點;股份行釋放流動性1600-1700億,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有望受益;全球迎來降息潮,機構預計3月中旬-4月中旬有可能迎來降息。
3、存儲:大基金二期規模遠超大基金一期,預計3月底開始啟動,除了設備及新材料,機構認為國產化率較低的存儲領域也有望成為重點投資方向;存儲器是最大的半導體細分市場,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是國產存儲器龍頭,隨著市佔率的提升,利好產業鏈供應商,產業鏈分為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三大核心環節,建議關注封測端太極實業,材料端深南電路,設計端兆易創新,設備端精測電子。
正文:
1、被市場忽視的5G毫米波!性能提升數十倍,今年即將迎來風口(申港證券)
近期政策層面多次提及5G,運營商頻頻啟動相關設備集採,5G Sub 6GHz網絡規模建設正式提速,而超高速的5G網絡則依賴於毫米波技術。
毫米波是5G頻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毫米波是指波長為1至10毫米的電磁波,具有帶寬大、波束窄的特點,是5G頻譜的重要組成部分,5G網絡主要使用FR1頻段和FR2頻段,FR2頻段即5G毫米波。
毫米波可賦予5G更優的性能表現,提供高達400至800MHz極大的載波帶寬,相比4G的20MHz有數十倍提升,可將5G網絡的傳輸速率提高至10Gbps的水平。
毫米波傳輸距離短,5G毫米波定位為高價值熱點區域的覆蓋解決方案,作為Sub 6GHz 5廣覆蓋網絡的補充。
5G毫米波在海外已率先商用,我國將加速建設
歐美日韓等國已率先完成5G毫米波頻譜劃分,並部分開始商用,重點為高價值區域提供高性能5G服務。
我國5G網絡建設以Sub 6GHz為基礎,隨著5G用戶滲透率提高,熱點地區的5G性能需求將提升,5G毫米波建設亦將提速。
5G毫米波產業鏈已初步成熟,只待運營商東風
毫米波技術對基帶晶片、射頻晶片、天線、變頻器、移相器、功放、低噪放、射頻開關等關鍵器件提出了新要求。
國內基站側及終端晶片側均已針對5G毫米波推出了成熟產品,只待運營商明確毫米波應用時間,即可快速實現基站到終端晶片的閉環產業鏈支持。
建議關注和而泰、碩貝德、烽火通信
和而泰擁有5G毫米波T/R晶片自主研發能力,碩貝德布局毫米波AIP天線,烽火通信在中移動SPN招標中反超中興拿下第二份額。
2、定向降準落地,對上市銀行產生哪些影響?(中泰證券)
央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預計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目前各類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及普惠考核標準
存款準備金率基於「三檔兩優」框架設立了三個基準檔:第一檔是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存款準備金率要求相對較高,基準為12.5%;二檔為中小型銀行,基準為10.5%;第三檔為縣域農商行、農信社,基準為7%。
「兩優」即在三個基準檔基礎上給予兩項優惠政策:達到普惠考核的第一檔,原有存款準備金率將下降0.5%;達到第二檔,將下降1.5%。
各類型銀行在本輪定向降準中釋放的流動性
1)首先,釋放流動性主體為國有六大行,工行、中行、交行共釋放流動性4000億,佔比73%左右。其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有望享受降準1個點。
2)股份行釋放流動性1600-1700億,包括額外降準的銀行,達到普惠條件升檔或未達條件降檔的股份行。其中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有望享受本次降準。
3)中小銀行釋放增資金在0-200億左右,城商行、農商行享受本輪降準的比例可能0-4%左右。
從定向降準看本輪貨幣政策的思路
目前貨幣政策更強調支持小微、民營經濟,採取漸進式寬鬆,而不是大水漫灌,未來央行或將繼續下調MLF利率,從而引導LPR利率下行。
目前全球寬鬆貨幣政策不會轉向,全球普遍實施了降息政策,預計我國3月中旬-4月中旬有可能迎來降息。
本輪定向降準對上市銀行利潤的影響
對於享受本輪定向降準的銀行,節約資金成本約104億元,負債成本邊際下降1.2個bp,對稅前利潤提升在0.95個百分點左右。
3、大基金二期啟動,存儲有望成為重點投資方向,產業鏈詳細梳理!
大基金二期成立於2019年10月22日,規模遠超大基金一期,計劃重點投資高端設備及新材料領域,預計3月底開始啟動。此外國盛證券和民生證券認為存儲領域也有望成為重點投資方向。
存儲器是最大的半導體細分市場,國產化需求迫切
存儲器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細分市場,2018年市場規模高達1650億美金,佔半導體整體市場的35%。DRAM和NAND分別佔據58%和40%的份額。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DRAM和第二大NAND細分市場,自給率幾乎均為零,國產化需求迫切。
大基金一期主要聚焦邏輯IC,產業已取得明顯進步,對於國產化率較為薄弱的存儲,大基金二期或將進行重點投資。
產業鏈上市公司詳細梳理: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成為國產存儲器龍頭
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是國內存儲產業鏈的龍頭。合肥長鑫是國產DRAM龍頭,2020-2022年產能有望達到4萬片/月、8萬片/月、12萬片/月;長江存儲是國產NAND龍頭,2020-2022年產能有望達到8萬片/月、12萬片/月、18萬片/月,2022年兩家企業全球市佔率有望提升至10%和16%。
存儲器產業鏈涉及多個環節,分為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三大核心環節。隨著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的崛起,有望拉動半導體設備、材料以及封測端的需求。
設備環節,國內中微公司、北方華創在刻蝕設備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中微是介質刻蝕設備市場龍頭;同時還包括存儲器ATE測試設備商精測電子、測試機供應商長川科技、清洗設備商盛美半導體和至純科技。
材料環節,IC載板發展較為迅速,深南電路、興森科技迅速崛起;其他材料領域,如靶材龍頭江豐電子、特種氣體龍頭華特氣體、拋光墊供應商鼎龍股份也是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設計環節,兆易創新、北京君正、瀾起科技積極布局存儲領域;封測環節,國內具備DRAM封測能力供應商包括通富微電、華天科技和太極實業。
建議關注:封測端太極實業,材料端深南電路,設計端兆易創新,設備端精測電子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