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數情侶一樣,男孩和女孩相識的時候,都帶著一顆美好的心,認為沒有什麼事情能將他們分開。他們不見面時會彼此思念,見面會有說不完的話。
但相處時間久了,男孩埋怨女孩不懂得體諒他,女孩覺得男孩光顧著工作;男孩喜歡打遊戲,女孩喜歡看電視劇;男孩受不了女孩的瑣碎,女孩討厭男孩的大大咧咧。男孩覺得女孩應該乖巧可愛,女孩希望男孩聽話大方又寵自己。
於是爭吵時有發生,所有的一切都會是他們爭吵的導火線。
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曾寫過「人生若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詩句,說的是與意中人相處,如果後來產生了怨恨、埋怨,沒有了剛剛相識的時候的美好、淡然。那麼一切還是停留在初次見面的時候為好。
為什麼好好的感情最終變得爭吵不斷?難道我們都回不到最初的美好?但無休止的爭執,相互指責的關係,誰願意一直身在其中?
當代心靈導師蓋伊·芬利指出:情侶間,尤其是關係成熟時,產生的問題要比最初在一起時多。情侶間親密不起來,關係只會越來越差。那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讓我們和伴侶間的關係恢復往日的親密。
01,我們對自己的不了解限制了我們愛的能力
昨晚樓上的夫妻又在吵架,男人說:「我是一家之主,什麼應該我說了算。」女人說:「經濟能力決定家庭地位,我經濟比你好,你覺得你有資格說這話嗎?」
樓上的鄰居是一對年輕夫妻,剛結婚不久,但夫妻兩人都屬於強勢型,都在單位裡當領導,不過女的能力比男的強些。對於家裡的決定權,夫妻兩人總是談不攏,爭吵時有發生。
每次吵架之後,他們又會陷入冷戰期,彼此不理會。如此往復,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難道以後每次需要決定時,都要通過一場戰爭來完成嗎?為什麼曾經相愛的人會變得如此猙獰?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我能理解這種感受,因為我爭的並不是權利,而是內心的安全感。只有安全感十足,我們才能夠撐起保護罩。
真的是這樣嗎?
有研究表明,在親密關係中,最常出現的是以下3大類問題:
●爭權:其中一方過於強勢,另一方過於討好
●糾纏:總是在不斷指責、攻擊彼此,凡事都要爭論一遍
●疏離:使用冷暴力,逃避責任,冷淡
親密關係中出現問題,其實是我們沒有看清和了解自己。引用書中的話就是:
我們越是依賴他人為我們提供自我價值感,或者需要在他人的眼中看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就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他人令我們失望時感受到某種怨恨。
我們一直在依賴其他人,覺得他人應該為我們的幸福感負責,所以我們有權利去鞭策他們做得更好。
所以我們只有看清自己,才能用愛來照亮「陰暗面」,治癒彼此的心靈,修復親密關係。
02,愛的吸引法則將對立的男女聯繫在一起,讓彼此完整
中國傳統道家思想認為:陰陽平衡,萬物和諧。在古籍《黃帝內經》中,岐伯說: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從古到今會將男性比喻成陽剛,女性比喻成陰柔,將陰陽理論運用到家庭中,就是丈夫為陽,妻子為陰。一個家庭的和諧,需要陰陽平衡。
那問題來了,如何實現陰陽平衡?如何讓相對立的男女變得更完整?
電影《甜心先生》中,自私自負的體育經紀人傑裡,在創業過程中利用單身母親多蘿西的感情,想要藉助她的能力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後來多蘿西覺得這並不是她想要的感情,傑裡給不到她想要的承諾,於是選擇攤牌。
隨後傑裡向多蘿西求婚,但是悲劇。因為傑裡求婚的目的只是害怕失去唯一一個支持自己計劃的人。
在後來的一場體育賽事中,橄欖球運動員羅德和自己的行動讓傑裡幡然醒悟。於是他找到了多蘿西,告訴她:「是你讓我變得完整。」
在沒有遇到多蘿西之前,傑裡並不清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不清楚自己的感情缺乏什麼,但是從多蘿西身上,他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感覺,讓他明白到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需要作出怎樣的改變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樣的,多蘿西也因為傑裡的出現而改變了自己。
在一段感情中,愛有治癒的力量。愛讓對立的男女聯繫在一起,給他們啟示,讓他們跨越阻止相愛的障礙,最終成為完整的彼此。
03,告別以往,從新出發,讓關係更親密
任何形式的單戀,都會註定因自身不穩固的根基而在重壓力之下崩潰。
無論在什麼關係裡面,我們都害怕受到傷害、欺騙,喜歡被愛,享受有人關心的感覺,但事實上在我們的大多數關係中都是單向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永遠沒有能力去要求別人像我們希望的那樣來愛我們。
那我們應該如何改善和伴侶的關係呢?如何讓愛更加長久呢?
或許有人會說,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冷戰來達到目的,但真的會有用嗎?其實答案都非常清楚,用這樣的方式最會惹人厭,把關係越弄越僵。
換一種思維出發,你其實可以這樣做: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和了解自己,不要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傷害別人。當爭端挑起時,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站在愛人的立場去看問題。
其次,把自己從常見的關係陷阱中撥出來,用簡單的話語停止所有爭論,用心去感受親密關係帶來的活力。
最後,通過愛的力量治癒殘缺的自己,讓自己和伴侶遠離傷痛,建立夥伴關係,讓親密關係更加長久。
結語:
當我們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溝通也會出現問題,導致的是我們無法與其他人聯合,最終關係變得無從維繫。
但其實與人親密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藝術,只要你願意,做出改變,和另一半學習改變,那親密關係將會長久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