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證研 修遠
自1990年全球第一隻商業化鋰離子電池出現以來,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至2019年已增長至450億美元。但近幾年,無論是境內外,鋰電子電池市場規模增速放緩。而發展往往伴隨著「陣痛」,行業內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低端產業走向中高端,仍需很長一段路要走。在此背景下,作為鋰電池製造商,廣東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力威」)交出的業績「答卷」並不亮眼。
而且,鋰電池這條「賽道」或正日漸「擁擠」,且當前鉛酸電池的市場滲透率仍遠高於鋰電池,短期內,鋰電池對鉛酸電池的替代或難實現。不僅外患,還有內憂。近幾年,博力威市佔率走低,未來如何保持其市場競爭力?
不僅如此,博力威前五大原材料供應商變動頻繁,第四大原材料供應商不僅聯繫方式存在與百家企業「共享」,背後或浮現「財務公司」,博力威採購數據的真實性或遭「拷問」。此外,博力威招股書對已驗收建設項目「隻字不提」,涉嫌選擇性披露。
一、業績增速放緩,市佔率走低近年來,博力威營收淨利增速下滑,淨資產收益率走低。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7-2019年,博力威營業收入分別為7.25億元、9.53億元、10.26億元,2018-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31.36%、7.7%。2020年1-6月,博力威實現營業收入5.39億元,同比增長21.11%。
同期,博力威淨利潤分別為0.33億元、0.63億元、0.7億元,2018-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89.01%、10.84%。2020年1-6月,博力威實現淨利潤0.52億元,同比增長44.82%。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扣非後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6.08%、29.67%、25.95%、15.18%。
與此同時,博力威毛利率逐年攀升,變動趨勢異於同行。
據博力威於2020年10月21日籤署的招股書(以下簡稱「招股書」),分產品來看,其中消費電子類電池產品領域,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的毛利率分別為14.43%、16.86%、21.3%、24.32%。同期,博力威同行業可比公司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旺達」)的毛利率分別為12.93%、14.35%、15.34%、14.63%。
鋰離子電芯產品領域中,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博力威的毛利率分別為19.42%、12.26%、20.56%、19.62%。同期,博力威同行業可比公司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輝能源」)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3.14%、19.84%、23.67%、21.25%。
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產品領域中,2017-2019年,博力威的毛利率分別為25.39%、25.82%、28.38%。同期,博力威同行業可比公司天能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能股份」)、星恆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恆電源」)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4.62%、15.64%、6.86%。
需要指出的是,博力威市場佔有率逐年走低。
據招股書,2017-2019年,博力威在中國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製造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按容量,含出口)分別為13.21%、12.36%、8.09%。對此,博力威也指出,近年來,中國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此外,從營收淨利規模來看,博力威距離行業「頭部」公司仍存在一定差距。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2019年7月29日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名單,博力威同行業可比公司欣旺達、億緯鋰能、鵬輝能源、星恆電源分別以159.11億元、43.51億元、25.69億元、21.31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七位、第三十位、第四十六位、第四十八位。而博力威以12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七十五位。
不僅如此,據博力威首輪問詢回復,2019年,博力威同行業可比公司欣旺達、鵬輝能源、億緯鋰能、天能股份實現的收入分別為252.41億元、33.08億元、64.12億元、427.44億元,星恆電源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為21.13億元,而博力威為10.26億元。同期,欣旺達、鵬輝能源、億緯鋰能、天能股份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7.51億元、1.68億元、15.22億元、15.49億元,博力威為0.7億元。
上述情形表明,近兩年,博力威營收淨利增速及淨資產收益率出現下滑的同時,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製造領域的市場佔有率也逐年走低。此外,從營收淨利規模來看,博力威遠不及同行業可比公司。
二、連續三年未分紅,48項機器設備及9項專利遭抵押賒銷情況是反映公司營收質量的重要指標。2020年上半年,博力威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以下簡稱「應收款項」)佔營收超五成,或構成「賒銷」。
據招股書,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應收票據分別為3,739.24萬元、3,324.94萬元、2,981.75萬元、3,210.91萬元;應收帳款分別為15,284.9萬元、18,049.84萬元、23,937.29萬元、22,560.8萬元;其他應收款分別為1,134.77萬元、1,403.5萬元、1,569.83萬元、1,270.78萬元。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應收款項合計金額分別為20,158.91萬元、22,778.28萬元、28,488.86萬元、27,042.49萬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79%、23.9%、27.76%、50.13%。
可見,近年來博力威應收款項佔比近三成,且2020年上半年佔比超過五成,或構成「賒銷」。
其中,博力威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額為0.73億元,七成或系應收款項「貢獻」。
2018-2019年,博力威營業收入同比增加額分別為2.27億元、0.73億元。
同期,博力威應收款項金額分別同比增加2,619.38萬元、5,710.58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同比增加額的比例分別為11.51%、77.79%。
問題尚未結束,博力威短期借款逐年攀升。
據東方財富Choice公開數據,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9.32%、63.41%、57.2%、53.35%。同期,博力威並無長期借款;短期借款分別為3,000萬元、2,500萬元、3,150.78萬元、5,000萬元,呈上升趨勢。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財務費用分別為570.99萬元、443.58萬元、467.6萬元、-37.14萬元。其中,利息支出分別為282.37萬元、357.62萬元、287.39萬元、94.43萬元。
同期,博力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197.25萬元、-1,446.12萬元、4,743.04萬元、5,689.19萬元。
雖然博力威近年來資產負債率下滑,貨幣資金相對充裕,但令人不解的是,博力威已經連續三年未分紅,且存在動產抵押情形。
據招股書,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現金分紅均為0元。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博力威存在一項動產抵押登記信息,登記編號為44192019007149,登記日期為2019年8月29日,登記機關為廣東省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為2017年11月10日至2020年11月10日,被擔保債權數額為4,054.32萬元。
在該項動產抵押中,博力威將包括「5L高粘度攪拌機」、「全自動製片機」、「充放電測試軟體」等在內的48項機器設備進行了抵押。該48項機器設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歸屬方均為珠江金融租賃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接受關聯方擔保金額分別為2.39億元、1.15億元、1.87億元、0.4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歷史上,博力威還存在智慧財產權質押情形。
公開信息顯示,招股書籤署日2020年10月21日之前,博力威存在9項智慧財產權出質行為,出質期限在2018年3月30日-2020年8月5日之間。出質知產類型均為專利,分別為「大功率自動切換式汽車啟動電源」、「一種線性串聯穩壓電路」、「一種滑板車檔位控制系統及檔位控制方法」、「一種電池管理方法、系統和裝置」、「用於汽車啟動的可拆卸的電源組件」、「一種電池組外殼防爆裝置」、「一種電池組電芯層間的隔板」、「一種滑板車遙控器」、「一種電動自行車的後尾指示燈控制電路」。
需要指出的是,據招股書,上述出質的專利中,前5項為博力威現階段所取得的發明專利,後4項為其現階段所取得的實用新型專利。
不僅如此,招股書顯示,在上述出質的9項專利中,「一種電池管理方法、系統和裝置」、「一種線性串聯穩壓電路」兩項發明專利對應的應用,均涉及博力威核心技術之一的「電池組智能管理技術」;「一種電池組電芯層間的隔板」、「一種電池組外殼防爆裝置」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各自對應的應用,均涉及博力威核心技術之一的「電池組關鍵結構件設計技術」。即上述專利對於博力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增速放緩,成長能力或承壓除了「內憂」,還有「外患」。近年來,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增速放緩,中國鋰電池產量增速下滑。作為鋰電池生產製造商的博力威,或難「獨善其身」。
需要指出的是,博力威境外銷售佔比超五成,且呈上升趨勢。
據招股書,博力威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截至2020年上半年,博力威主要產品包括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消費電子類電池、儲能電池、鋰離子電芯。
其中,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消費電子類電池系博力威主要收入來源,其應用領域分別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託車等電動輕型車領域,筆記本電腦、移動電源等消費電子領域。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博力威外銷收入金額分別為3.79億元、4.22億元、4.9億元、2.8億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6.31%、47.88%、51.81%、55.57%。
事實上,近年來,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增速放緩。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5-2019年,全球鋰礦產量分別為3.15萬噸、3.8萬噸、6.9萬噸、8.5萬噸、7.7萬噸,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20.63%、81.58%、23.19%、-9.41%。
據招股書,2015-2019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分別為224億美元、284億美元、349億美元、412億美元、450億美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27%、23%、18%、9%。
放眼中國市場,近年來,中國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增速同樣放緩,且產量增速下滑明顯。
據工信部CCID、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5-2019年,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985億元、1,330億元、1,589億元、1,727億元、1,750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35%、19.5%、8.7%、1.3%。
據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5-2019年以及2020年1-5月,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分別為55.98億隻、78.42億隻、111.13億隻、139.87億隻、157.22億隻、55.11億隻,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40.08%、41.72%、25.87%、12.4%。
不止於此,在鋰電池行業市場規模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全球鋰電池「賽道」或呈「擁擠」之勢。
據公開信息,在亞洲和歐洲地區電動汽車數量増勢迅猛的預期下,全球鋰電供應格局或將迎來更多「玩家」,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領域的龍頭地位並不會動搖。從全球市場來看,中、日、韓佔據優勢,至少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鋰電池將主要由這三個國家提供。不過全球鋰電池市場供應側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
與此同時,中國鋰電池市場還陷入產能過剩的「境地」。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開信息,中國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嚴重,整體呈現「多、散、亂」的局面,龍頭企業在產品技術水平、成本管控、生產管理體系上少有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小企業陷在規模的困境中,盲目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造成了資本浪費、研發積累不足、人才缺失,不利於鋰電池技術創新。
此外,隨著2018-2020年鋰電池產能的陸續投放,中國鋰電池行業產能利用率的分化或將不斷加劇。
問題仍未結束,在電動輕型車領域,鋰電池對於鉛酸電池替代性的不及預期,或系博力威「繞不開」的問題之一。
目前,市場銷售的電動輕型車動力來源包括鉛酸電池和鋰電池,且以鉛酸電池為主。
據招股書,鋰離子電池/鋰電池指一種正極主要由鋰金屬氧化物製成,負極主要由石墨、矽、鋰合金等材料製成,電解液為非水類有機溶劑的蓄電池。
而博力威生產的鋰離子電池組便主要應用於電動自行車、電動摩託車等電動輕型車領域,以及筆記本電腦、移動電源等消費電子領域。2020年1-6月,電動輕型車領域系博力威第一大收入來源。與此同時,博力威或並未進行鉛酸電池生產。
據招股書,2015-2019年,中國鋰電兩輪車市場滲透率分別為4.4%、5.4%、8.1%、12.5%、18.8%。同期,中國鉛酸兩輪車市場滲透率分別為95.6%、94.6%、91.9%、87.5%、81.2%。
需要指出的是,招股書顯示,相較鉛酸電池,鋰電池具有輕便、環保等優勢。且近年來,鋰電兩輪車市場滲透率也呈上升趨勢。
然而《金證研》滬深資本組研究發現,行業實現鋰電池對鉛酸電池的替代或並非短期內能夠完成。
據中質協質量保證中心福州審核中心於2020年10月21日發布的信息,三年前曾有預測,在製造電動車領域,鋰電池在2015年可以替代大約20%的鉛酸電池,五年內可以實現大約替代30%的鉛酸電池。然而時值今日,鋰電池實際替代鉛酸電池不到10%,而未來兩年內要實現目標亦是非常的艱難。
與鉛酸蓄電池相比,鋰電池應用於啟動電池領域的短板除了高其數倍的價格成本以外,技術性能方面也各有優劣。鋰電池用做啟動電池,在技術上不僅要克服頻繁充放電對鋰電池造成的損傷,還要承受鋰電池單體一致性欠佳對成組技術的苛刻要求。不僅如此,鉛酸電池未被鋰電池替代的主要原因還包括鋰電池驅動力不夠、鋰電池的價格大約是鉛酸蓄電池的3倍以及鋰電池回收利用困難重重等因素。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於2017年7月24日發布的信息,雖然鋰電池技術成熟,但是國內廠家對鋰電池正負極材料技術的掌握還沒達到低成本研發鋰電池的階段,未來三到五年內,鋰電池的價格或難以和鉛酸電池抗衡,贏得消費者認可。
據動力電池生產廠家深圳市瑞鼎電子有限公司官網2020年9月21日發布的信息,目前鋰電池的優點正逐步顯現。但是這並不代表鋰電池就比鉛酸電池更好,兩者都有自己適合的行業和用途,隨著市場更加規範和現行的環保標準,鉛酸電池和鋰電池都能得到發展,並且在各自的領域裡面更好的服務於消費者。
也就是說,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環境,鋰電子電池行業市場規模的增速均呈下滑趨勢,且中國鋰電池市場還陷入產能過剩的境地,且短時間內,行業實現鋰電池對鉛酸電池的替代或難時間。在此背景之下,博力威將如何保持其市場競爭力?仍是個未知數。
四、前五供應商變動頻繁,第四大原材料供應商聯繫方式背後「驚現」財務公司作為公司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供應商對公司的會計信息、發展戰略、經營管理等許多方面都存在重大的影響。然而,近年來博力威前五大原材料供應商問題頻出。
需要指出的是,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博力威前五大原材料供應商名單變動頻繁,存在10家供應商僅一次「入榜」的情形。
截至2020年上半年,博力威主要產品鋰離子電池組所需原材料主要為鋰離子電芯、電子元器件、五金及塑膠結構件等;鋰離子電芯所需原材料主要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
據招股書,深圳市裕興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興豐」)與HONG KONG YU XING FENG TECHNOLOGY CO.LIMITED,共同構成2020年1-6月博力威第四大鋰離子電池組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合計為1,071.8萬元,採購材料均為電子元器件。而2017-2019年,以上兩者並不在博力威前五大鋰離子電池組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2019年,廣州市雲通磁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通磁電」)是博力威第四大鋰離子電池組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1,819.19萬元,採購材料為電芯。而2017-2018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雲通磁電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池組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2017年,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nker Innovations Limited(以下統一簡稱「安克創新」)共同構成博力威第一大鋰離子電池組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合計5,177.26萬元,採購材料均為電芯。2018-2019年及2020年1-6月,安克創新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池組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而且,鋰離子電芯原材料採購方面同樣上演此類現象。
2020年1-6月,東莞市佳藝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藝峰」)是博力威第三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256.73萬元,採購材料為其他。2017-2019年,佳藝峰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2019年,杉杉能源(寧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杉杉能源」)是博力威第三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724.78萬元,採購材料系正極材料。2017-2018年及2020年1-6月,杉杉能源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2018年,江門市科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恆實業」)是博力威第一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5,743.24萬元,採購材料為正極材料。而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科恆實業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同期,湖北容百鋰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百鋰電」)是博力威第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724.94萬元,採購材料為正極材料。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容百鋰電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2017年,青島乾運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乾運高科」)是博力威第二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1,134.36萬元,採購材料為正極材料。2018-2019年及2020年1-6月,乾運高科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無獨有偶,2017年,深圳市永吉泰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吉泰」)是博力威第四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566.79萬元,採購材料為其他。2018-2019年及2020年1-6月,永吉泰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同期,珠海市賽緯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緯電子」)是博力威第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為343.32萬元,採購材料為電解液。2018-2019年及2020年1-6月,賽緯電子不在前五大鋰離子電芯原材料供應商之列。
而另一方面,博力威2020年上半年第四大原材料供應商裕興豐,社保繳納人數變動異常。
據招股書,2020年1-6月,裕興豐及HONG KONG YU XING FENG TECHNOLOGY CO.LIMITED系博力威第四大鋰離子電池組原材料供應商,博力威向其採購金額合計為1,071.8萬元,佔採購總額的比例為2.92%。其中,博力威向裕興丰采購金額為283.44萬元。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2019年,裕興豐社保繳納人數分別為0人、7人、0人、8人。
且市場監督管理局顯示,裕興豐註冊資本為50萬元,其2019年年報顯示其認繳出資額為50萬元,實繳出資額為0元。
令人費解的是,裕興豐與超過500家企業共用聯繫電話,企業郵箱背後驚現「財務公司」。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裕興豐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裕興豐的企業聯繫電話為13417418202。據公開信息,截至2021年1月6日,共有523家企業使用該聯繫電話。
不僅如此,2019年,裕興豐的企業郵箱為1406864291@qq.com。而截至2021年1月6日,共有842家企業使用該郵箱。
需要指出的是,通過查找QQ帳號「1406864291」,搜索結果顯示,該QQ帳號的主體系一位名為「A-鑫博創財務:鄧貴文」的用戶。
且該用戶照片牆中,其中的一張照片顯示系一家名為「鑫博創財稅」的公司,該公司從事業務包括註冊公司、記帳報稅、代理商標、專利、智慧財產權申請審批。
此外,其照片牆中的另一張照片顯示,該公司業務包括「公司註冊、代理記帳、工商變更、公司註銷、資質代辦」等。
問題尚未結束,裕興豐唯一股東其他任職的企業社保繳納人數為0人。
需要指出的是,據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公開信息,截至2021年1月6日,張豔席為裕興豐的法定代表人、股東、總經理、執行董事。而除裕興豐外,其還在東莞市芯電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電科」)任監事。此外張豔席並未控制其他公司。
而2018-2019年,芯電科的社保繳納人數同樣均為0人。
也就是說,近年來博力威前五大原材料供應商「進出」頻繁,其中第四原材料供應商裕興豐,其不僅聯繫方式存在與百家企業「共享」,背後或浮現「財務公司」,博力威採購數據的真實性或遭「拷問」。
五、建設項目已驗收卻「隱而未宣」,涉嫌選擇性披露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接受社會公眾監督而應履行的義務。然而,博力威一項或已建成的項目或均存在未披露情形。
據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公開信息,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內,博力威存在5個建設項目,分別為「博力威(第二次擴建)」、「博力威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博力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博力威(異地改擴建)」、「東莞博力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擴建)」。上述五個項目的審批時間分別為2020年5月22日、2020年4月8日、2020年4月8日、2019年5月27日、2017年8月1日,審批文號分別為東環建[2020]6133號、東環建[2020]4422號、東環建[2020]4423號、東環建[2019]7999號、東環建[2017]8012號。
其中,「博力威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博力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審批文號分別與招股書披露的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環評批覆文號一致,均系是博力威本次上市的募投項目之一。
然而《金證研》滬深資本組研究發現,在招股書中,博力威對於「博力威(異地改擴建)」或「隻字未提」,令人不解。
據廣州市綠網環境保護服務中心公開信息,「博力威(第二次擴建)」的公示時間為2020年5月,公示類型為「受理」。項目的建設單位是博力威,項目地址為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審批部門為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而「博力威(第二次擴建)」的環評文件(以下簡稱「環評文件」),對此前博力威的「異地改擴建項目」相關信息做了披露。
環評文件顯示,博力威於2019年5月27日審批通過了「博力威(異地改擴建)」,總投資300萬元。該項目於2019年10月由建設單位、環評單位、工程施工單位、驗收監測機構等代表組成的驗收工作組對本項目進行驗收並通過,並於2019年11月18日通過了博力威建設項目(一期)固體廢物汙染防治設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
也就是說,報告期內,即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博力威(異地改擴建)」或已建設完成。
另一方面,招股書中,並未提及「改擴建」、「異地」等信息。而通過搜索「擴建」,全文也僅有三處有所提及。
在招股書所示的「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研發中心概況」中,博力威表示,其研發部門負責離子電池組的技術研發工作,子公司東莞凱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發部門負責鋰離子電芯的技術研發工作。通過本次擴建和升級,母子公司研發相關職能部門將得到進一步整合。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發中心概況,是基於博力威募投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而言的,與其「博力威(異地改擴建)」或並無關聯。
而另外兩處提及「擴建」內容,系在招股書論述「本次募集資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情況」部分。博力威表示,其「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是其在目前已掌握的核心技術之上進行的產能擴建。「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是其在原有研發體系、技術儲備的基礎上進行的升級擴建項目。以上與「博力威(異地改擴建)」或同樣無關聯。
不僅如此,博力威在招股書的在建工程變動情況中,或同樣未披露「博力威(異地改擴建)」項目。
據招股書,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博力威在建工程構成包括「星雲動力鋰電池組保護板測試系統」、「優尼恩點焊機」、「掃描電鏡EDX能譜儀」、「新建廠房建設費」4項。
且2018-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新建廠房建設費」均未轉入固定資產金額,或說明該項目並未建設完畢。這意味著,「新建廠房建設費」與「博力威(異地改擴建)」同樣並無關聯。
可見,「博力威(異地改擴建)」於2019年竣工驗收,投資總額為300萬元,而招股書中,其2019年度轉入固定資產金額合計為221.24萬元,比當年已驗收的「博力威(異地改擴建)」投資額還少,令人困惑。
面對上述情形,博力威在建工程中並未出現「博力威(異地改擴建)」的「身影」,招股書是否涉嫌選擇性披露?博力威建設項目的建設情況如何?有待考量。
六、保薦機構「吃」警示函環評單位「扣分」,或難勤勉盡責中介機構是上市公司的重要「同行者」,是高質量的信息披露的保障。強化中介機構「把關責任」便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歷史上,博力威的保薦機構、會計師、環評單位均「踩雷」。
本次上市,博力威的保薦機構為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證券」)。然而,東莞證券曾因未勤勉盡責被多次出具警示函。
據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18】6號文件,2018年9月14日,東莞證券因作為債券受託管理人,未按照規定督促委託方遵守規定,被證監會貴州監管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據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18】32號文件,2018年12月17日,東莞證券因盡職調查底稿中部分數據錯誤、未及時發現募集資金未用於核准用途、受託管理事務報告中部分數據填寫和計算錯誤等,被證監湖南監管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不僅如此,博力威的會計師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稽查,原因系未保持足夠的職業謹慎被罰120萬元。
據招股書,本次上市,博力威的會計師為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大信所」)。
據證監會公開信息,2013年5月31日,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能股份」)於2011年3月31日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並於2012年2月1日進行招股說明書預披露。2012年8月21日,證監會對大信所進行現場檢查,期間發現天能股份涉嫌財務造假。2012年9月21日,證監會對天能股份和大信所涉嫌違法違規立案稽查。
稽查結果顯示,審計機構大信所在天能股份IPO項目審計過程中,沒有保持足夠的職業謹慎,在未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的情況下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違反了《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被證監會處以以下處罰:沒收大信所從事該業務的收入60萬元,並處以120萬元罰款;對大信所責令改正;給予籤字會計師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給予籤字會計師警告,並處以5萬元罰款,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令人唏噓的是,博力威環評單位還因編制的環評文件評價內容不全,被給予失信記分5分並通報批評。
據環評文件,「博力威(第二次擴建)」項目的編制單位是東莞市德立生態環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立生態」)。
據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公開信息於2020年8月18日發布的《關於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覆核發現問題及處理意見的通報》,因《東莞市鋮泰金屬技術有限公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存在環境質量現狀數據引用無效、相關環境要素評價內容不全的質量問題,德立生態、編制主持人韓焉被給予通報批評,並被給予失信記分5分。
保薦機構曾因未勤勉盡責被出具警示函、會計師曾因涉嫌違法被立案稽查、環評單位更是曾因編制「低質量」環評報告被環保局「點名」批評。與此類中介機構合作,博力威信息披露的質量幾何?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