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詞《滿江紅》: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2020-12-08 史讀書

辛棄疾好友李正之,是主戰派的人物,他與辛棄疾志同道合。淳熙十一年,辛棄疾已經罷官三年,在上饒居住已久。李正之當時擔任的是提點坑冶鑄錢公事,也就是採銅鑄錢,信州是當時的主要產銅區,所以李正之常居住在信州(信州屬上饒市)。辛棄疾和李正之居住在同一個地方,自然常相聚,飲酒論志、感情愈加深厚。不久,李正之改任利州路提點刑獄使,很快就要入蜀,離別之際,辛棄疾寫了這首《滿江紅》,抒發離別之情。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裡雪深時,須相憶。

圖片來源於網絡

蜀道攀登難於上青天,一杯薄酒為出行的你踐行。現在已經是人到中年了,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離別了。諸葛亮寫《出師表》北伐,曹魏也驚嚇到了;司馬相如寫《喻巴蜀檄》,安撫巴蜀居民。你文才出眾,正可以大展身手,為國立功建業。

君莫要流淚傷心,請用詩寫下一路入蜀的美好景色:廬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季節,務必相互勉勵莫相忘並不斷傳遞消息。

圖片來源於網絡

起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借用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表明了此次入蜀的艱難。一杯酒送友人離去,自古君子之交淡如水,知心朋友的離去,沒有華麗的筵席,沒有歌舞相伴,一杯酒足矣。「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這是辛棄疾在感嘆,時光流逝,從年少南歸,如今人到中年,壯志未酬,大敵當前,而志同道合的人還要離去,這叫人如何忍受這離別之苦。

「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文」,這兩句以蜀中的人物才勉勵李正之。諸葛亮寫《出師表》明志,北伐曹魏,這跟辛棄疾他們立志伐金的決心一樣。東北看驚指曹魏有驚於西蜀北伐,這裡借喻金人聞風心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唐蒙不恤民意,蜀中騷亂。武帝命司馬相如作《喻巴蜀檄》,安撫蜀民。這裡用這個典故,是在諷刺南宋朝廷,如今金人侵佔我國河山,卻還要把能人志士派往西南去鎮壓自己人。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這是在稱讚李正之才華過人,能夠建功立業。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下片則在勉勵友人,既然無法改變現狀,就不要浪費時間哭哭啼啼了,還不如告訴我,你這一路的所見所聞吧。之後描寫了「廬山」、「赤壁」、「襄陽」的風景,這是還沒有給金人糟蹋的祖國河山,風景依然美麗宜人。這幾句話的語調比較輕鬆,但我們再對比北方被金人侵佔的地方,也能感覺到辛棄疾內心的不甘。最後的「正梅花萬裡雪深時,須相憶」,借用陸凱寄梅的典故:陸凱與範曄相善,陸自江南寄梅一枝並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雖然辛棄疾和李正之相距甚遠,借梅花傳遞消息,願彼此不要忘記對方,要時刻記得抗擊金人,恢復祖國河山的志向。

這首詞歷來評價很高,清陳廷焯在《詞則·放歌集》就評價這首詞:氣魄之大,突過東坡,古今更無敵手。其下筆時,早已目無餘子矣。龍吟虎嘯。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為送別而作,卻極為與眾不同
    古人送別,往往設宴餞別,三五好友杯酒惜別,更兼詩詞文賦,寫滿別情。唐詩宋詞中,送別題材的詩詞就佔很大比例。而送別詩詞中名作也極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等等數不勝數。今天再向大家介紹兩首冷門的送別詞,這兩首詞都是詞中之龍辛棄疾所作,奇的是兩篇俱是為送別同一個人接連而作。
  • 柳永創調,嶽飛怒髮衝冠,滿江紅精選50句
    ——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君不見周南歌漢廣,天教夫子休喬木。便相將、左手抱琴書,雲間宿。——蘇軾《滿江紅.憂喜相尋》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生華髮。——蘇軾《滿江紅.懷子由作》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
  • 中國古今最有經典的12首《滿江紅》:嶽飛排名第一,當代有人上榜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的豪放詞壇領袖,不過他寫起婉約詞來也讓其他格律派的詞人自愧不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滿江紅》就是婉約詞的代表作。辛棄疾南渡江南後,鬱郁不得志,「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在閒愁之餘,辛棄疾就寫下了這首《滿江紅》,寫暮春時節的離愁別緒。全詞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堪稱佳作。詞中的江南女子,是辛棄疾對於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審美化和柔化創造。
  • 《辛棄疾.稼軒長短句》大全集 卷二
    稼軒長短句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集。稼軒是辛棄疾的號,辛棄疾藝術上與蘇軾風格近似,而並稱為「蘇辛」。共收辛詞六百二十餘首。其詞筆勢縱橫,雄健豪放,不為格律所拘,繼承了蘇東坡豪放派的詞風,並在內容和藝術上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辛棄疾長短句》( 亦稱《稼軒詞》),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集。稼軒是辛棄疾的號。辛棄疾藝術上與蘇軾風格近似,而並稱為「蘇辛」。
  • 宋詞中最激情的詞牌,史上最經典《滿江紅》,嶽飛第一辛棄疾第二
    滿江紅,詞牌名,北宋新聲,柳永詞為創調之作。調名來源說法不一,一說調名詠水草。滿江紅是一種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作滿江紅。一說調名詠江景。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詞有「日出江花紅勝火」之句,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他是一個蓋世英雄,自始至終將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追求,從沒動搖,就算在臨死之時都高喊:殺賊!殺賊!;他是文學大家,詞中之龍,寫成了一首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令人讚不絕口。假如要用兩個字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偉大」二字恰到好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摸魚兒南宋·辛棄疾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 那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究竟是不是嶽飛所寫
    不論何時,讀罷這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作者表達出的那種渴望沙場徵戰、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滿腔報國熱忱,即便是千百年後的我們也會感覺熱血沸騰。長久以來,此詞都被認為是南宋名將嶽飛所寫。 但近代開始,認為該詞不是嶽飛原創的說法卻變得越來越多。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雖然宋詞起源於燈紅酒綠的場所,給人消遣用,但是發展到後來,詞在宋代可不是什麼市井三俗文化,而是各個階層都非常喜歡的文體娛樂形式,因此,曾經被人看輕,認為來自市井的三俗詞人,到了宋朝,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上層階級的高度重視再加上市場需求量大,詞人身份得到提升,自然有很多人加入到寫詞隊伍裡來。
  • 滿江紅
    滿江紅(《綱目》)【異名】紅浮萍(《分類草藥性》),草無根、水浮漂(《開寶本草》),紅浮漂(《貴州民間方藥集》),浮飄(《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滿江紅科植物滿江紅的全草。【植物形態】滿江紅漂浮植物,略呈三角形。根狀莖橫走,羽狀分枝;鬚根很多,懸垂水中。
  • 辛棄疾這首經典之詞,道出了真正的「愁」,尾句更有意味
    辛棄疾也是如此。多少人是在「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邁軍旅生活中人認識這位豪放派詩人的,他的定位在豪放,但豪放的人,也有那柔情溫軟的一面。就如同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不懂得愁苦的滋味,總喜歡登高望遠。
  • 辛棄疾在詞中,封自己「水雲侯」,到底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到了宋朝,由於國家長期被北方民族虎視眈眈,軍事力量上又敵不過,朝中又總有秦檜這樣的奸佞魅惑皇帝,眼看著國家土地一寸寸丟失,更是如出現了一批讓人感動流淚的偉大愛國詩人,南宋辛棄疾,就是其中的代表。
  • 名師解讀丨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南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詞句注釋】⑴破陣子: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出自《破陣樂》,後用為詞牌。⑵陳同甫:陳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縣)人。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結為摯友。其詞風格與辛詞相似。⑶挑燈:把燈芯挑亮。看劍:抽出寶劍來細看。
  • 將軍與詞人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風輕輕地吹過耳邊,鬢角添加了幾絲帶著憂愁的白髮,當身為將領的辛棄疾看著那片戰場,心裡在想些什麼呢?奮勇殺敵,熱血噴張,辛棄疾的一生中有著那麼一大段的戰場生涯。也許是使命感,也許是悲憫之心,也許是見慣了烽火連天、民不聊生,也許是一腔報國救民除賊的血液在流動。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這其中包括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質疑唐代詩人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他認為大雪天沒有大雁,詩的首句「月黑雁飛高」和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相矛盾的。華羅庚雖然是數學家,但文學功底也是不差的,他都有這樣的質疑,那普通詩詞迷的質疑就更多了。比如質疑張繼的名句「夜半鐘聲到客船」,認為不可能有寺廟半夜還敲鐘。質疑王維的名句「人閒桂花落」,認為明明寫的是春景,哪來的桂花。
  • 辛棄疾: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真實版,一代英豪寫出如此傷春之詞
    萬軍之中取生擒叛徒如探囊取物說到英雄震懾人心的行為,莫過於三國中關羽對張飛的推介:「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是多麼了得,戰力之強驚為天人,還把張飛吹得如此神勇。他的豪放詞跟蘇軾齊名,因此並稱「蘇辛」,他李清照齊名,並稱「濟南二安」,因為辛棄疾號幼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對於辛棄疾的詞,很多人都有點好奇,這樣的大英豪寫豪放詞是理所當然水到渠成,所以對於他的婉約詞就會多關注一些。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欣賞一首辛棄疾的婉約詞,主題是歷代文人經常寫的傷春。
  • 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困擾人們近一千年,四種解釋,截然不同
    辛棄疾是著名的豪放派愛國詞人,他殺伐決斷、武功極高,曾有於萬人營中手刃叛將,率兵歸順朝廷赫赫戰績。但更出名的是他的詩詞,在領兵歸順南宋朝廷之後,辛棄疾並沒有得到重用,他也因此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正是最為著名,也最有爭議的一篇。
  • 嶽飛《滿江紅》比蘇軾《赤壁懷古》好嗎?區別在哪裡?
    前言蘇軾《赤壁懷古》與嶽飛《滿江紅》 你認為哪一首更好些?這是我在問答裡看到的一個問題,我以為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認識,兩首詞各有千秋。處於和平時代的我們,沒有體會過戰爭的血腥與亡國的劇痛,估計有很多人喜歡蘇東坡的瀟灑與超脫,當然大家也尊敬嶽飛的光榮與夢想。一、滿江紅是一首戰歌如果那個時代有國歌的話,滿江紅是可以作為國歌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