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不再需要新冠對策了嗎?「日本巳獲取了群體免疫」?

2020-09-05 心系情牽

何謂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群體免疫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因為,疾病發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群體中有抵抗力的個體數,而且與動物群體中個體間接觸的頻率有關。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對此引發不少人的爭議。

◆「群體免疫」靠譜嗎?

有一部分學者,認為群體免疫不靠譜。

病毒與宿主的接觸起初是致命的,然後轉變為友好的,最後變成內源性病毒整合到宿主DNA中,總的演化趨勢是這樣沒錯,然而這需要很久。穴兔最初接觸粘液瘤病毒死了5億隻,用了40多年才獲得對該病毒的群體免疫。我們人類的繁殖數量和速度均遠不如兔子,需要更久時間,死更多人才能群體免疫一種新病毒。我們承受得住如此慘重的損失嗎?顯然是不能。

如何形成群體免疫

現在,發展任何形式的群體免疫力的唯一方法是讓大多數人接觸病毒並自己開發抗體。這意味著數百萬甚至數十億人的感染。

由於這是人類第一次暴露在新冠病毒下,因此目前尚無新冠狀病毒的群體免疫力,這就是為什麼它如此致命的原因。但如果明年它再次流行的話,就可能不會那麼致命。

這就是為什麼各國政府現在通過減緩疾病的傳播來集中精力緩解疾病爆發的原因,以使醫療保健系統不致超載。

日本是否已形成群體免疫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8月的感染者,每月最多的3萬2000人」等不斷地誇張報導,使驚慌不安的人越來越多。其中,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奧村康特任教授(免疫學講座)斷言,「日本免疫持有者已經達到國民一定比例並趨向收斂的『群體免疫』狀態,除風險高的老年人設施和醫院以外,不需要防止感染擴大的對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冠狀病毒感染的收尾只有群體免疫嗎?

根據奧村特任教授的說法,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西班牙感冒、香港感冒、冠狀病毒引起的SARS(重症急性呼吸器症候群)和MERS(中東呼吸器症候群)等過去所有的病毒感染症都是通過「群體免疫」來收斂的。新型冠狀病毒也不例外。

所謂群體免疫,在特定的集體和地域,對特定的病毒有「免疫力(人天生擁有的自然免疫和感染特定的病毒而獲得的免疫相結合的東西)」的人達到一定的比例,那些人變成了牆壁,感染不擴大了指狀態(關於免疫力後面說明)。

即使到了這種狀態,高齡化、有基礎疾病、身體不適、免疫力弱的人,也會因感染病毒而患上嚴重的肺炎,極少數人會死亡。但是,與感染擴大期相比死亡人數極少。

「一定的比例」是什麼程度呢?新型冠狀病毒的話,當初被認為是居民的70%左右,但是最近認為更低的研究人員增加了。瑞典的公共衛生廳表示「40~45%」,宮坂昌之·大阪大學招聘教授也有「20%左右」的可能性(注1)。

要確認成了群體免疫狀態,需要調查百分之幾的居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免疫能力的大規模調查,但是這是不容易的。

◆根據每天的死者驟減來判斷

取而代之的是奧村特任教授的判斷基準是每天死亡人數的動向。據說如果感染擴大期急劇增加的死者數急劇減少,之後極為少的狀態持續下去的話,就可以判斷為群體免疫狀態。

根據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新型冠狀病毒的死亡人數在4~5月激增,4月22日達到91人,到了6月就減少了,6月中旬~7月中旬一天就有1~2人,也有沒有報告的日子。

◆就算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也會死?

死亡人數從7月下旬開始增加,這是因為中暑等原因死亡的人也被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厚生勞動省於6月18日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情況,之後死亡的人不論死因,都道府縣等都將公布為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的感染者。因為死者的死亡診斷書沒有公開,所以詳細情況不明,但是被發表的死者中肯定包含了相當多的直接死因是新型冠狀病毒以外的人。

7月27日,奧村特任教授根據死者人數的變化判斷國內處於群體免疫狀態,他與幾乎相同想法的上久保靖彥・京都大學特定教授一起在東京都內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並公布了這一判斷。

◆社會經濟活動恢復原狀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政府於2月1日指定為「指定感染症」,將PCR檢查的陽性者全部隔離。此後,全國一齊實施停課和緊急事態宣言,居民和企業限制外出和經濟活動,抑制了感染的爆炸性的增加。

在這期間,新型冠狀病毒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擴散開來,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暴露(攝入體內),感染等,從而產生免疫,形成了集體免疫狀態。

如果國內已經處於群體免疫狀態,那麼政府和自治體的對策和我們的對應都有必要大幅度地改變。

奧村特任教授說,不急需的外出和縣外旅行的自我約束、集會的人數限制、戴口罩和確保社會距離等,在感染擴大期實施的對策原則上是不必要的。

停止「新的生活方式」,經濟活動慢慢恢復原狀就好了。社會經濟活動和疫情騷動之前基本恢復了同樣的狀態。

通過PCR檢查判定為陽性的人,根據症狀來對應。重症和中等症的人住院,輕症的人和無症狀的人在短時間內,一邊注意症狀是否會惡化一邊生活。輕症者和無症狀的人體內的病毒量很少,所以即使外出也極低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這樣限制住院者,將醫療資源集中在重症患者的治療上的話,醫療的窘迫就應該被解除了。

◆無症狀或輕度PCR檢查為陽性

如果實現了群體免疫,那麼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也會完全不同。

7月以後,特別是到了8月,PCR檢查的陽性者急劇增加,連日來被報導「超過1天的感染者1500人」,引起了大騷動。有些知事甚至要求好幾位知事發出緊急事態宣言和警戒警報,並自我約束回鄉。

但是,增加PCR檢查的話,陽性者增加是理所當然的。陽性者幾乎都是靠免疫力無症狀或輕症狀解決的,沒有必要大吵大鬧。而且這些人是「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持有者」。如果站在這樣的觀點上,知事們的警告完全偏離了預想。

新型冠狀病毒是現在還在擴大感染呢?還是已經處於群體免疫狀態,政府、東京都和大阪府都應該趕緊進行調查。

◆保護人的3層屏障

以上的說明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了正確理解群體免疫,有必要了解免疫的機制。

據前文提到的宮坂招聘教授稱,人從病原體等異物中保護自身的「生物防禦」由3層屏障(防壁)構成。

第一,如果異物侵入,皮膚和黏膜和那裡存在的殺菌物質就會阻止,或者使之死亡,這就是「物理·化學的屏障」。

從那裡突破的異物,有白血球的一種「巨無霸」和淋巴球的一種「NK(自然殺手)細胞」對抗。這是第二個屏障,第一個和第二個被稱為「自然免疫」。自然免疫對所有異物都會立即作出反應。

對穿過兩個屏障的異物進行攻擊的是第三個屏障「獲得免疫(適應免疫)」。其中,有淋巴球的一種「B細胞」形成「抗體」(免疫球蛋白這種蛋白質)進行攻擊的「體液性免疫」和淋巴球的一種「殺手T細胞」攻擊的「細胞性免疫」。

這些獲得的免疫對特定的病原體等有很強的攻擊力,但是到發動為止需要2天到1周的時間。還記得曾經經歷過一次的病原體,對於第二次入侵反應很快。應用這個原理的是疫苗。

也就是說,結合NK細胞、抗體、殺手T細胞等的整體就是「免疫力=身體的抵抗力」。

◆充分發揮自然免疫功能的習慣

而且最近的研究表明,NK細胞和殺手T細胞是要學習的。如果過去感染了成為普通感冒原因的冠狀病毒,這些細胞對新型冠狀病毒也會發揮作用。這被稱為「交叉免疫」。

但是,抗體中有

①使病毒不活性化,防止細胞感染的「好人抗體」;

②促進病毒感染的「惡玉抗體」;

③既不活性化也不促進感染的「無作用抗體」,

所以需要注意。即使抗體增加,②的惡玉抗體增加的情況下症狀也會惡化,有時會變成「抗體依存性感染增強現象(ADE)」。

免疫力的強度因人而異,即使是同一個人,身體狀況也不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也有隻靠自然免疫就能排除的人,即使出現獲得免疫也不能排除,患嚴重肺炎的人也有少數。

宮坂招聘教授說,自然免疫在身體狀況好的時候會充分發揮作用。

①早起沐浴朝陽,不要打亂生物鐘;

②通過廣播體操和步行提高血液循環;

③儘可能消除壓力等有效方法。

◆瑞典發布集體免疫達成

放眼世界,感染者(PCR檢查的陽性者)超過了2500萬人,引起了極大的騷動。在美國、巴西、義大利、盧森堡、瑞典等多個國家,以每天死亡人數的某個時期為界,死亡人數驟減(死亡人數和死亡人數銳減時期因國家而異)。這些國家巳成為集體免疫狀態的可能性很大。

其中,政府宣布完成群體免疫的是瑞典。

該國的公共衛生廳在7月17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居民的抗體獲得率達到了17.5%~20%,再加上通過殺手T細胞等進行免疫的話,可以判斷近40%的人獲得了免疫,可以推測出基本上達到了集體免疫(注2、注3))。

從該國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情況來看,4月也有超過40人的日子,但5月、6月都有所減少,7月以後幾乎都是幾個人以下的日子,也有沒有報告的日子(注4)。從死亡人數的動向也可以判斷該國已達到了群體免疫。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瑞典以「用長期可持續的方法抑制感染高峰,防止醫療崩潰」為主要目的,沒有像其他歐美各國那樣實施「鎖閉(城市封鎖)」。

具體來說,法律只規定「禁止訪問老年人設施和50人以上集會」以及「限制飲食店與客人之間的距離」,「儘可能的進行遠程工作」、「不要急的旅行自我約束」、「確保社會距離」等都是「勸告」,是否實施是國民的採取了委託自主選擇的方法。

在實施這樣的對策的期間,免疫持有者增加,達到了集體免役狀態。

在群體免疫達成發表後的一個多月裡,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通過郵件詢問了住在斯德哥爾摩市的宮川絢子醫生(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泌尿器外科)。

◆在瑞典不推薦戴口罩

據宮川醫生稱,被禁止的50人以上集會從10月開始上升為500人以上,限制開始放寬。人們外出的次數增加了,街上正在恢復繁榮。

現在是休假季節,所以人們在國內自由旅行。往年的話,在國外度假的家庭很多,但是今年幾乎沒有家人去國外。據說應該控制海外旅行的勸告,對歐盟(EU)圈內的一部分國家解除,越過國境的移動重新開始了,但是現在還看不到感染的再擴大。

公共衛生廳發布的第二周,鄰國挪威對外開放了部分邊境,從物價很高的挪威大量購物的客人湧向瑞典,國營居酒屋排起了挪威人的300米長隊。

接受電視臺採訪的人沒有一個人戴口罩。看慣了全是口罩的情景的我,覺得那個非常新鮮。因為在瑞典沒有證據,所以不推薦戴口罩。

注1) 宮坂昌之「「抗原検査」でスーパースプレッダーを検出せよ」(『文藝春秋』2020年8月號)

注2) 宮川絢子「スウェーデン式新型コロナ対策の「真実」」前・後編(メディカルトリビューン2020年8月5日、6日)

注3) 泉美木蘭「政策がナチュラルに無秩序な日本で、スウェーデンのコロナ対策を素直に見てみる」(幻冬舎Plus2020年8月5日)

注4) 武者リサーチ「ストラテジーブレティン(258號)」図表

相關焦點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它是否可以用來抵抗新冠病毒呢?就像反擊人體免疫系統一樣,病毒對群體免疫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病毒對群體免疫的對策 從科學層面來說,無論是個體免疫還是群體免疫,對病毒都是一種很強的選擇壓力,這種選擇壓力將讓病毒產生適應性的變化,從而讓自己生存下去。病毒為了活命,需要做出改變。如果不改變或者改變的不夠,病毒就得消亡。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新冠疫苗與群體免疫
    【4】 拋開這些新冠病毒本身的難點不提,開發一種新型疫苗本來就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的過程。我們需要時間來找到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中和性抗體的關鍵表面蛋白;我們需要時間來進行動物和人體試驗,驗證疫苗的安全性;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證明疫苗確實能給我們提供長效免疫力,而這種長效本身,就需要時間去驗證。
  • 如果美國真的新冠群體免疫了怎麼辦?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來了解下:人類歷史上有靠群體免疫消滅的病毒嗎?有!但是,人類實現群體免疫都是依靠疫苗,比較著名的病毒就是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和天花(種牛痘)。人類還從來沒有靠硬抗實現群體免疫的!美國人正在創造一項壯舉!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
  • 日本專家的新觀點:新冠病毒「七階段模式」,預測今冬的流行狀況
    在這個階段,免疫系統的細胞發出了一種叫做「獲得免疫」的物質,抗體終於出現了。抗體出現後,在日本98%以上的新冠病毒被殲滅,感染故事結束(第3~4階段)。如果生理活性蛋白質的量適當的話,就可以恢復,但是對於1萬件來說有4件以下的低概率,但是也有過度反應導致生理活性蛋白質過度的情況。這是一種叫做「細胞因子風暴」的現象,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就會重病化。用自己的想像去殲滅敵人。
  • 群體免疫,將讓中國陷入「囚徒困境」!
    1月20日武漢疫情曝光,3月初歐洲疫情從義大利大暴發,一個月內歐洲各國相繼曝出令人「震驚」的成績單: 新冠病死人數前10的國家,8個是歐洲國家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新冠病毒會引起很強的群體免疫力嗎?還是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出現新的病毒株,需要重複接種疫苗?我們還有很多關於新冠病毒免疫反應的知識需要學習。」圖片來源:衛報記者 | 田思奇在歐洲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震中」之時,英國政府專家提出一項流行病學中的概念——「群體免疫」。粗略估計顯示,如果三分之二英國人感染並康復後獲得免疫,那麼英國人將全部安全。但從目前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來看,事實也許不如理論中那樣完美。
  • 日本研究發現變異新冠病毒,6月從東京擴散
    據新華社援引日媒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6月以來在日本擴散的新冠病毒是變異後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
  • 兒童預防接種日,淺談「群體免疫」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提出這個主題特別適宜,在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新冠的當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疫苗能儘快研製成功。個人接種疫苗除了避免自己患上傳染病外,更重要的,也是構築整個社會群體免疫的重要一份子。下面就請問藥師團隊擅長提供疫苗諮詢的郭琳藥師和我一起,給大家談一下群體免疫的相關知識。
  • 「群體免疫」爭議再起,科學界又撕裂了嗎?
    《宣言》表示,隨著人類免疫力增強,包括易感人群在內的所有人被感染的風險都會下降,最終達到 「群體免疫」。平衡風險和收益的一個做法,就是讓死亡風險小的人群恢復正常生活,通過自然感染後逐漸建立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同時重點保護那些風險最高的人。
  • 群體免疫的成功?義大利這個城市57%的市民身上出現新冠抗體
    義大利是全球遭受新冠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而義大利貝加莫市的市民卻離群體免疫越來越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群體免疫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通俗的概括就是,這個城市的大多數市民毫無防備地面對病毒,從而形成群體免疫力,使病毒不再擴散的狀態。 義大利衛生部門從4月23日至本月3日,對20000名貝加莫市民進行檢測發現,57%的市民身體出現了新冠抗體。
  • 英國欲用「群體免疫」法應對新冠?專家:現實版《人類清除計劃》
    新冠疫情來襲,英國居然宣布採取「不抵抗政策」。3月12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時說英國要靠「群體免疫」來對付新冠肺炎,所謂「群體免疫」指的是當一個群體中有足夠多的人感染了某種疾病的時候,由於大家大都產生了針對導致這種疾病的病毒的抗體,所以這種病毒就無法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了,因此就會漸漸趨向於消失。
  • 最新研究,美國至少已有4700萬人已感染新冠,但距群體免疫仍很遠
    假設檢測出的感染人數與真實感染人數的比例保持不變,可以推算出到目前為止有差不多9000萬美國人已經發感染新冠病毒,接近了全部人口的近30%。感染水平與建立「群體免疫」尚有很大距離隨著新冠病毒疫苗開始接種,「群體免疫」似乎得到了「平反昭雪」。
  • 耶魯專家詳解「群體免疫」:對新冠疫情控制意味著什麼?哪些因素會...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一篇來自耶魯專家團隊對「群體免疫」的綜述,文章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解釋了影響群體免疫效果的多個重要指標和因素,包括阻斷傳播所需達到的閾值、保護期限、人群接觸特點、T細胞免疫反應,以及疫苗的作用和自然感染的風險;進而探討了群體免疫對於新冠疫情控制的意義。
  • 美國出現新情況,兒童患上新冠症候群,方舟子群體免疫成國際笑話
    導讀:新冠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的病毒疫情,近期美國紐約的兒童更是患上了新冠病毒的症候群,更是預示著這種病毒的厲害之處,而像方舟子之類鼓吹群體免疫在今天已經成為國際笑話了!01新冠病毒出現新情況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即將突然400萬之際,美國再次傳出了新冠疫情的一種情況,再次告訴我們需要更加謹慎應對這種狡猾的病毒
  • 日本新冠病毒「變異」了?
    編輯:化蝶日本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損失慘重,疫情初期,東京奧運會的重要性使日本政府錯失了快速管控住疫情的時機。日本是一個衛生系統發達的國家,國民的衛生意識也很積極,政府集權進行疫情管控的話,疫情會很快被管控。但是日本政府輕視了疫情的嚴重程度,妄想先撐到東京奧運會結束再治理疫情,最終疫情擴散至全國,而世界其他國家疫情也非常嚴重致使奧運會只能延期。
  • 日本10月自殺人數超該國新冠累計死亡數,女性自殺者激增
    【文/觀察者網 鞠峰】今年,本就給外界以「自殺大國」印象的日本,始終沒能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時,選擇結束生命的人數逐月攀高。據官方統計數據,10月的單月自殺人數,超過了該國新冠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其中,女性自殺人數增幅尤為明顯。
  • 俄科學家為研究甘願當「小白鼠」,故意二次染新冠:群體免疫沒用
    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甘願「充當人類的小白鼠」,他在感染新冠病毒痊癒後,又在實驗中故意感染了新冠病毒。這位教授研究得出的結論讓人有些沮喪,他表示,群體免疫可能是徒勞無功的。據《每日郵報》10月28日報導,現年69歲的亞歷山大切普爾諾夫(Alexander Chepurnov)博士在今年2月去法國滑雪時首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在西伯利亞的家中康復後,他和他在新西伯利亞臨床與實驗醫學研究所的團隊啟動了一項針對新冠病毒抗體的研究。他說,他們研究了「抗體的行為方式、它們的強度以及它們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發現體內抗體會迅速下降。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牛津大學研究:英國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根據《金融時報》,牛津大學一項新冠肺炎模型研究分析,英國半數人口或已感染新冠病毒。若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意味著兩個多月來,新冠肺炎在英國的傳播已經使該國獲得了顯著的群體免疫力,這項研究很快將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表。
  • 又一國家發現新的變異新冠病毒!世衛組織:2021年全球無法實現群體...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月12日5時22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9072.48萬例,累計死亡達194.11萬例。世衛組織:日本發現一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當地時間1月11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表示,日本已於上周末向世衛組織通報發現一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譚德塞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地越多,病毒發生變異的可能性就越高。一些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力似乎會增加,這可能導致新冠肺炎病例數量和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例數量增加,而醫院已瀕臨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