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移民的候選者

2020-07-29 懷疑探索者

在火星之外,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裡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定居點,最好的選擇是:木星的幾顆衛星(木衛四、木衛三、木衛二)和土星的衛星土衛六。然而,由於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太遠,這些地方並不特別適合改造,而這正是真正保護人類和其他地球生命所需要的。

太空移民的候選者

(我們的位置)

離我們最近的一顆石質系外行星是比鄰星B,距離我們4.2光年。這個世界將是我們在太陽系外定居和改造的第一個候選者。

我們在進入太空和目前繼續加速方面非常有限。先進的技術只能讓我們走這麼遠。以我們目前的速度,大約需要3萬年才能到達比鄰星b。聚變、裂變和反物質的推進是目前的重點,所有這些都被認為能夠使我們達到十分之一光速。隨著速度的增加,太空旅行固有的危險也在增加,比如輻射和微流星體,這使得10%的光速既是一個安全極限,也是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以多快的速度旅行的一個實際極限。

目前已知的太陽系外候選行星只有不到50顆,它們可能是人類居住的地方,也可能位於宜居地帶,因此可以最終形成地球,毫無疑問,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我們將將發現更多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 如果我們想要確保人類不會在任何一次宇宙災難中被完全消滅,我們需要最終建立起彼此距離足夠遠的世界來避免這種可能性。


為此,我們來看看我們所知道的最大規模的宇宙事件:超新星爆炸。超新星的最小安全距離是30光年,我們應該保證有150%的緩衝距離……所以讓我們假設是45光年。

太空移民的候選者

(幻想中的未來太空城市)


除了一場我們永遠無法抵禦的銀河系規模的災難之外,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達到一個點,即人類已經在距離地球至少45光年的地方定居下來。離我們最近的候選者是Gliese 163c,距離我們49光年。49光年的旅程,以10%的平均速度,大約需要490年。

在我們已知的大約50顆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中,大約有20顆在距離地球45光年的範圍內。有一些包含在同一個恆星系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9光年外的Trappist-1系統中的4個行星。

這是發生在50光年外,1000年後的世界上的一幕嗎?

毫無疑問,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必須是為人類和地球生命在火星上建立第二個家園。火星離我們很近,在火星上建立一個穩定的定居點可能需要到2100年,而一個真正繁榮的不再依賴地球可能需要另一個世紀才能實現。

太空移民的候選者

(登陸火星的幻想圖)

在這千禧年的中葉,人類將專注於在木星和土星的衛星上建造小型的人類空間站,也許還會在小行星帶的大型穀神星上建造空間站。這將是我們在沒有很多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在太空中長期生存能力的進步之一,我們將學習如何改造火星,並開發真正的星際飛船和醫療技術,使我們能夠跳躍到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到公元3000年,人類將在半人馬座Proxima B上建立基地,數十艘其他飛船應駛向更遠的其他50多個潛在定居世界,其中包含人類和其他地球生命以胚胎和種子的形式出現。

到公元12000年,人類可以牢固地紮根於十二個世界,其中一些與地球的距離足夠遠,以確保單個超新星爆炸永遠不會使地球生命完全滅絕。在這一點上,地球上的孩子,所有在這裡出生的生命,將有永生的機會:銀河系的其餘部分正在等待。


節選自《人類未來的命運——只有擴張才是唯一的選擇》

來源:宇宙解碼

相關焦點

  • 太空移民,真的靠譜嗎
    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在不斷消耗資源,如果我們想要儘可能延續下去,那麼將人類文明不斷進行移民擴張或許是最好的辦法。要想真的像太空移民形成太空移民村,真的靠譜嗎,能可行嗎?與此同時,人類建設成功的多個太空空間站也給相關設想帶來更大的支持。除了運送貨物之外,未來很有可能通過可循環利用的航天飛船進行太空移民,並且發展成為普遍化的太空交通工具。假如排除萬難,然後登入太空之後,人類將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生存。在地球上,人類生存已經是習慣了,那如何面對太空生活呢?
  • 諾貝爾獎得主:人類別想移民太空了,星際移民就是痴人說夢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ichel Mayor說:人類是不可能移民其他星球的,與其想著打造宇宙版諾亞方舟,不如好好面對當前地球氣候變遷的問題。「地球是很危險的,你快點回火星吧!」這句話出自周星馳人氣電影《少林足球》,曾經是許多影迷琅琅上口的臺詞。
  • 人類面臨太空生存挑戰,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鈦媒體全球科技月
    喻天弘認為,離地球很近的小行星,即近地小行星可以成為「候選者」。他進一步說道,「這些小行星上,有很多已知的常規元素,比如氫氧,也有鎳鐵等貴金屬物質,人類也可以用高精尖的儀器去精準測量其成分。日本有一個叫隼鳥二號的探測器,曾探測過龍宮小行星,它上面除了碳鈷鐵鎳還有水,專家判斷這個直徑大於1000米的小行星,價值約為800億美金。」
  • 讓星際移民不再止於幻想 DSPACE太空基因計劃在滬啟動
    成立於2018年9月的曼為科技,是由馮侖和李海林共同創辦的專注於生命科學研究和太空探索的公司。談及為何創辦這家公司,馮侖表示緣起於2015年拜訪NASA並參觀太空博物館時受到了強烈震撼,自己在與航天員的交流中發現:太空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與太空心理距離的縮小,讓他開始關注太空相關的前沿科技進展。
  • 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現在很多人期盼著人類像中世紀大航海時代那樣,探索和移民太空,這個時代還需要多久才能夠來臨呢?太空移民看起來還是一個很遙遠很科幻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件事情已經早就在醞釀中,甚至已經啟動。1000年後(有人說這個計劃要10000年),人類可以開始大量移民火星,以規避地球越來越壞的生態環境。其實火星移民和火星改造計劃並非NASA這種官方背景深厚的機構在做,民間商業機構也在做,最著名的就是美國SpaceX太空公司火星殖民計劃。
  • 我們要想實現真正的太空移民,走好這3步就可以了?
    筆者:三體-小遙科學家們認為,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全新的時代,我們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不斷向更加廣闊的空間探索,同時也將朝著太空移民的偉大目標前進。然而,縱觀整個發展過程,人類同樣需要「三步走」,其中還將出現種種問題,都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 吳青峰《太空人》丨噩夢移民,瘋子自傳
    最後這張專輯用長達57分鐘的飽滿情緒講述了一出噩夢移民的瘋子自傳。我曾想過他會把情緒真誠地袒露、表達出來,但我沒有想到,他會袒露得這麼徹底。以至於我第一次聽完全專,第一反應是長籲一口氣。他描摹出的傷痛歷歷在目,痛到讓他的溫柔都透著血紅色。
  • 移民外星球和移民海底哪個更容易實現?(上)太空移民篇
    如果未來地球大陸環境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那麼作為高級智慧動物的人類,應該是考慮移民太空還是移民海底呢?。3 如何克服失重對人體生理影響的問題太空漫步看上去是無比的浪漫舒情,但其實是個極度危險的遊戲,太空中到處充滿了致命的危險,稍有不慎就會斃命於真空下。
  • 首款火星移民太空服亮相:比月球服更先進
    荷蘭Mars One火星移民計劃雖然被外界頻繁質疑其真實性,但該組織的工作卻一直在穩步推進。近日,Mars One計劃官方公布了用於未來火星殖民計劃的首款概念太空服,並聲稱其能夠在最嚴酷環境下保證人類的生存,這對於第一批抵達火星的地球人來說十分重要。
  • 太空人血流不受控制,大腦膨脹增大,太空移民究竟可不可行?
    如今人類已經實現了進入太空的願望,從阿波羅一號第一次登入月球,到如今我國已經輸送了數十名太空人進入宇宙,這都標誌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太空的環境遠遠比地球惡劣,但如今地球環境形勢也非常嚴峻,不可逆的氣候變化迫使人類開始尋找第二家園。
  • 太空移民之相約歐羅巴
    那裡生活著一群人們,他們是太空移民。他們每個人都生活的非常幸福,不用勞作耕田,不用打漁織布,他們每天唱歌聊天做遊戲,沒有塵世的那些紛紛擾擾,沒有社會的那些爾虞我詐。歐羅巴星球與木衛二如出一轍,核心也是一個大鐵球,地殼是巖石,最上面是海洋,我們的家園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島嶼上,那裡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宛如仙境。
  • 2023年實現太空移民?SpaceX星艦挑戰18公裡高空,你會預定嗎?
    他曾聲稱未來的人類可以進入宇宙,依靠的就是星艦,利用星艦可以攜帶100人進入火星,實現太空移民,這種想法真的可行嗎?人類還有多久才能實現太空移民呢?SpaceX「星艦」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馬斯克所創造的星艦高度達到了50米,體型巨大,空間十分充足。
  • 人類移民太空能去哪?火星「淘汰出局」,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科學家對地球的環境發展也感到焦慮,由於人類還在不斷發展,未來人口會越來越密集,但是地球的陸地面積是有限的,在人類的加劇膨脹下,地球只會變得越來越擁擠,於是科學家提出了太空移民的設想,美國科學家擬建太空城,設計方案為一個旋轉的圓筒,直徑為2800米,這個空間將容納1萬名居民。
  • 30年後移民1000人:歐洲太空總署擬建「月球村」
    30年後移民1000人:歐洲太空總署擬建「月球村」 中新網9月29日電,綜合報導,歐洲太空總署最近大膽提出構想,在月球打造「月球村」,利用月球土壤當建材,3D列印打造居住艙,喝的水則是融化隕石坑的冰層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1,火星移民計劃是什麼?第五,經過若干年的基建與擴張工作,最終實現地球往火星移民100萬人的最終計劃。2、火星計劃為什麼值得關注?對於70億人口的地球來說,即使實現100萬的移民也只是非常小一部分人,但它的意義卻異常重大,以至於每個人都應該去關注並為之興奮。
  • 太空移民之旅即將登陸全國 COLMO 邀你一起「耀慕未來」
    今年十一長假,COLMO洗衣機將在北京、石家莊、阜陽、赤峰4個城市開展「耀慕未來」主題快閃,以潮流都市氣息與尖端未來科技相結合的沉浸式體驗,為這些城市的消費者帶來一場極致耀慕的移民太空之旅。   如果你也想探索太空級別的高端科技、和刷爆網絡的網紅滾筒合影、偶遇科技感滿滿的太空人……,那麼你一定要來參加COLMO洗衣機「耀慕未來」
  • 為了太空移民,馬斯克又有新計劃!2024年將誕生第一批火星居民
    當1969年,NASA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執行,人類太空人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全世界都為之沸騰,當時就曾經有科學家預言,人類進入到21世紀之後,就會實現太空移民。 上個世紀末,科學家們在經過一番權衡後,最終將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選定在了火星。
  • 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
    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 然而, 這顆克卜勒星球離我們有1400光年的距離, 遙遠得簡直不敢想像, 更別說星際移民了。 科學家希望未來幾十年裡, 人類能夠抵達這顆星球, 那麼, 星際移民是不是就會真的出現呢?
  • 火星,為什麼是人類移民太空的首選地?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各種科幻電影裡,人類把火星當作移民太空的目的地。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2020,火星將會很熱鬧,美國、中國和阿聯都有去火星的計劃。  人類為什麼如此執著於火星?這或許要從人類的火星情結說起。
  • 一隻蜘蛛羊吐絲量超100隻蜘蛛,這些動物將要移民太空?
    實際上,隨著轉基因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已經將其應用到了動物世界中,轉化後的動物遠比人們想像的更加神奇,並且有望在未來跟隨人類移民太空。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家們首先向人們展示了巨型蜻蜓,眾所周知,富氧環境對生物的體型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早在2010年,科學家們就發現了富氧環境下培養的蜻蜓體型會變大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