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枯榮,浸染布匹
將四季的色彩封存
雙手幾乎無法洗淨
指甲縫裡都是藍色染料
25歲之前,小焱從未想過
這種山野中自給自足的嚮往生活
竟有一天會降臨在她的生命裡
在25歲那年,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工作
隻身從天津來到四川眉山,一頭扎進大山裡
開了一個染坊,成了一名染布姑娘
自此以後,這位姑娘幾乎每一天手都洗不乾淨
就連指甲縫裡也全是藍色染料
一次偶然的機會,從一部紀錄片中了解到了植物染
對此深感興趣並參加了染坊中的義工工作
在短短的一個月義工時間裡
她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植物染
小焱:「在染坊做義工的一個月,是我這幾年最開心的日子。後來,我就幻想,以後要是自己能有個小院開染坊,染各種顏色的布,做手工,肯定很幸福吧。」
讓小焱想要開染坊的原因不只有熱愛,還有阿傑
他們是在染坊做義工的時候認識的
那時阿傑已經在染坊工作了一段時間
經驗豐富、手藝純熟
在阿傑的支持和陪伴下
二人一起回到了阿傑的老家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籌備開染坊
後來二人走在了一起,由朋友變為戀人
染坊是由阿傑老家的院子改造而成的
青瓦、木頭、竹子搭建的染坊與薄霧籠罩的群山
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契合
染坊名叫「古拙藍染」
因為小焱喜歡布料如同被歲月漂洗過的味道
古拙又質樸
藍色也是古時平民用得最多的顏色
春天,花繁葉茂,萬物生機勃勃
正是做拓葉染的好時節
從山中、院子裡採摘新鮮的花草
將其洗淨、擦乾,鋪展開來
置於布匹之上,輕輕敲打
然後,清洗布匹
過媒染劑,晾乾
就像春日裡鮮活的花草「住」進了布中
再用這匹布縫製衣裳,也就把春天穿在了身上
初夏,多晴空,6月的溫度和陽光也最適合做柿染
採摘、清洗、去蒂、打碎、發酵、煮開、染、曬
採摘「上好」的柿子之後,搗爛,加入清水,攪動
放置一段時間,使其自然發酵
發酵後,將渣滓除去,剩下一堆膠狀液體——柿漆
這是柿染的染料
發酵了整整一年的柿漆
用它們做成包漿,染成的布很是好看
經過柿染的布匹被太陽曬過之後
顏色會加深,面料更筆挺、防腐
因此也被稱為「太陽之染」
秋天,氣候轉涼,山中一片金黃
正是做茶染的好時節
小焱更喜歡染一些溫暖的顏色
茶色、紅色、黃色、大地色
經過茶染的布匹,顏色醇厚
如一杯濃茶,優雅、芬芳
冬日,山中清寒,萬物蕭索,做熱染再合適不過
冬夜,在院子裡生起兩堆篝火
一邊烹煮染料,一邊炙烤蜀地特產臘腸
染料的「咕嚕」聲和腸衣的「滋啦」聲此起彼伏
漫漫長夜變得溫暖、清香
隨著四季的更替,藍染必不可少
不同的季節會讓藍染的色彩更豐富
春天,藍色比較柔和
透著點兒嫩綠色
夏天,天氣炎熱
氧化時間太快,染出的藍偏灰色
秋天,最富層次變化
像海、天空、青花瓷
冬天的藍透著淡淡的嫩黃色
山中日子閒散
在沒有急單的日子裡,他們大可一覺睡到自然醒
拉開窗簾,方正框體之外的竹林自成畫卷
門前的桃花開得爛漫
晴天擼貓是一種樂趣
肥貓糖糖慵懶地躺在桌子上
時而吐舌,時而揮動前爪驅趕蚊蟲
屋前的小院一邊是自己動手開闢出來的菜地
煮飯也是一種樂趣
立春,嗦一碗陽春麵
夏至,採幾棵荷葉,煮一鍋荷葉飯
暮秋,在銀杏樹下撿拾白果煲湯
冬至,喝一口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躺在床上,靜靜地聽雨聲
有些雨落在青瓦上,有些雨落在樹葉上
不同的落雨聲,有不同的美妙韻律
下著雨的某一天
染坊突然來了一位客人來染坊學染布
他們伴隨著淅瀝的雨聲,開心地聊了整整一下午
回去後,她也做了一個古法染缸打算做點兒小手工
村裡的人家,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
家中只剩小孩和老人
知道老人家們幹農活沒多少收入
小焱就把縫紉、處理原料的工作分一些給她們
小焱的熱情並非出自於「扶貧」
而是一種樸素的情感
村民幫她,她反哺村民,大家互幫互助
隨著染坊訂單量的增加
小焱和阿傑兩個人已經開始有些忙不過來
現在,他們正在尋找一個更大的地方開染坊
2020年9月12日
小焱與阿傑終於結成正果,步入人生新階段
談及現在的生活,小焱非常知足
小焱:「我很珍惜和滿足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健康的身體,愛我的人,我的小染坊和我的貓貓。當下的生活壓力太大了,很多人很難把自己熱愛的東西,作為自己的職業,所以,我現在能做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能掙到錢養活自己,這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願你稜角分明,自在如風。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
Editor:P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