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障礙症書單:他們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2020-12-05 新京報

整理|楊司奇

對於更多的閱讀障礙「無名者」而言,因為不了解和誤解,當他們經歷孤獨與無助長大後,或許終於不再和讀寫所帶來的「恥辱」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整個生命的狀態都發生了改變。

菲利普·安東尼·霍普金斯

Philip Anthony Hopkins

霍普金斯飾演過多個影史經典角色,曾憑藉《沉默的羔羊》獲得1991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但童年時代的他因為患有閱讀障礙,是個經常受欺負的「神經緊張的孤獨者」。文字為他關上了一扇門,但繪畫和音樂為他開啟了另一扇門,他最終走向了戲劇演出。

多年後回憶起過去,他說,「我在學校就像個局外人,沒有朋友,也沒有腦袋,我不知道我在那裡做什麼,也因此我選擇成為演員。」因為,「沒有更好的事可以做了」。霍普金斯沒有什麼表演天賦,多年來靠的只是自己的努力和練習。1997年,在參演史匹柏的《勇者無懼》時,他一口氣背下7頁紙的臺詞,演一遍就過,看呆了整個劇組,後來史匹柏見到他,便堅持尊稱他為「Sir」。

史蒂文·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史匹柏也從小患有閱讀障礙,在閱讀、理解、拼寫和寫作等語言方面有先天缺陷,讀寫水平比同年級的學生差兩級,在學校一直是被同學嘲笑、令老師嘆氣的「差生」,時常受到欺負。這讓他對上學感到討厭和恐懼。但他不知道原因,在那個年代,沒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直到晚年,他才被診斷出來患有此病,他因此感到「圍繞在自己身上的一個大謎團終於解開了」。

六十幾歲時,史匹柏坦承了自己曾患有學習障礙的事實。「初中是最痛苦的。那些還不懂將心比心的孩子們真的會做出很出格、很討厭的事。現在我能理解他們,也不恨他們,但當時真的是很痛苦。」好在,拍電影解救了他。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湯姆·克魯斯從7歲起,就發現自己在閱讀上有困難,並不是不能讀,而是讀了以後,大腦裡一片空白,什麼也不記得。在寫字上,他是天生的左撇子,但被強迫使用右手,常常將字寫反。他在班上的課業成績很差,閱讀速度很慢,會搞混字母,連字典都不知從何查起,備受歧視。

好不容易熬到高中畢業,他沒有去參加畢業典禮,因為他覺得在別人眼裡,自己只是個「認識字的文盲」。離開學校後,他去娛樂圈闖蕩,但閱讀障礙仍然如影隨形,他無法閱讀電影腳本。後來湯姆找到辦法,尋找恰當時機和電影導演、製片人聊他們電影中的人物,然後在試鏡的時候,把他們的觀點用進去。這個策略使湯姆多次順利地獲得了角色。

成名後,湯姆相當關心閱讀障礙症的研究,成為美國閱讀障礙教育計劃創辦人之一。他說,「我不想別人走我走過的彎路。我希望孩子們都會讀、會寫,懂得人們所講的話,有能力解決自己在人生路途中遇到的困難。」

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

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

美國固體物理學家、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約翰·古迪納夫是有史以來最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2019年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已經97歲。

在接受採訪時,他透露了自己求學過程中的一段特殊經歷:18歲考上耶魯大學後,他轉系轉了兩次,因為他發現自己既無法順暢地學習古典文學,也無法毫無障礙地學習哲學,最後只好通過排除法選擇了數學。約翰·古迪納夫的問題正是閱讀障礙症,只是此前從來沒有獲得過診斷與治療。

他說自己小時候因為無法在教室裡讀書,而常常去大自然中遊蕩、到田野裡去抓蝴蝶和土撥鼠,這培養了他的好奇心。雖然在閱讀上有障礙,但是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與其抗爭,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二戰後,他從數學轉到物理學;54歲時,他將研究領域轉到了電池;57歲時,他找到了鋰離子電池的陰極材質鈷酸鋰;75歲時,他做出了新的材料磷酸鐵鋰,比鈷更便宜也更穩定;90歲時,他又轉向液態電池的毒性汙染,開始研究固態電池以提升容量和安全性,以及如何用更廉價易得的鈉來取代鋰。閱讀障礙從來沒有限制他的探索。

理察·布蘭森

Richard Branson

理察·布蘭森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商人,以特立獨行著稱。他曾在15歲時揣著4英鎊在校園裡創辦了一份校刊《學子》;後來屢敗屢挫中他又開啟了郵購打折唱片業務、開了個唱片實體小店;剛剛20歲,他就創立了著名的維珍(Virgin)唱片公司,之後又成立了維珍航空、維珍可樂、維珍銀河公司,還曾駕駛熱氣球飛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充滿種種奇思妙想。

但是布蘭森小的時候,卻經常被校長毆打,原因是他的閱讀障礙。直到20多歲,他才知道自己患有閱讀障礙症。因為閱讀障礙的問題,他看不了長篇大論的報告,因此更喜歡憑直覺行事。這反而造就了他獨特的企業管理方式,喜歡冒險,不拘陳俗。多年後,布蘭森為此創立了一家慈善機構Made By Dyslexia,以幫助人們改變對閱讀障礙的無知狀態和誤解,並創建解決方案,幫助學校中的閱讀障礙兒童。

書單

《聰明的笨小孩》,作者:[美]薩莉·施威茨,譯者:劉麗、康翠萍等,版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

兒童學習閱讀的過程,有著極大的個體差異。這本書被譽為兒童閱讀障礙領域的聖經,作者薩莉·施威茨是一位神經科學家,通過多年的經驗,她揭示了閱讀和閱讀障礙的內在運作機制,為閱讀障礙兒童的成長提供了積極正面的建議。

《普魯斯特與烏賊》,作者:[美]瑪麗安娜·沃爾夫,譯者:王惟芬、楊仕音,版本:湛廬文化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

瑪麗安娜·沃爾夫在這本書中闡述了在閱讀與書寫中所有我們所希望知道的內容。對於閱讀障礙者來說,沃爾夫希望他們在了解閱讀思維之餘,不要錯過自己的右腦。

《走出迷宮:認識發展性閱讀障礙》,作者:孟祥芝,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6月

如何結合現實進行實踐操作,可能是家長和老師更感興趣的焦點。孟祥芝希望傳遞這些觀念:閱讀障礙可以通過適當幹預得到改善,中文閱讀障礙幹預需要突出漢字表意文字特性,以及閱讀障礙者同樣擁有某些優勢。

《圖書館閱讀障礙症人群服務研究》,作者:束漫,版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年9月

圖書館可以提供許多服務性支持。對於那些渴望幫助閱讀障礙人群的圖書館從業者乃至相關政策制定者來說,這本書可以提供借鑑。

《兒童閱讀的世界》(全4冊),主編:李文玲、舒華,版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

如果希望對兒童閱讀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這套書也許可以提供幫助。對於中文閱讀研究來說,這些學術化的探討都極具啟發意義。

《走出兒童閱讀障礙的困境》,主編:張明,版本: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閱讀障礙的多數問題在這本書中都有涉及。在介紹相關知識的同時,漫畫插圖、圖表和問卷的加入也讓這本書更加直觀易讀。

整理|楊司奇

編輯|張婷

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他們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事實上只是高度疑似)隨著閱讀障礙症這一名詞的提出,這份名單還可以拉得更長,比如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電話之父」貝爾、安迪·沃霍爾……臺灣歌手蕭敬騰、青年演員王一博的名字也在其中。不過,對於更多的閱讀障礙「無名者」而言,因為不了解和誤解,當他們經歷孤獨與無助長大後,或許終於不再和讀寫所帶來的「恥辱」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整個生命的狀態都發生了改變。
  • 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
    在今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這一特殊群體,期望人們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關注。我們需要了解閱讀障礙,尊重個體生命的差異。如同由阿米爾·汗導演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所傳達的那樣,每一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們的人生終將獨特。《聰明的「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那些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專題封面。
  • 這部電影關注「讀寫障礙」的孩子,他們也是地球上的星星
    前幾天爾曼看了一部電影,是由印度阿米爾·汗執導並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講述的是8歲男孩伊夏因為成績不好,愛搗蛋,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問題兒童,腦子裡還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在又一次闖下大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
  • 《地球上的星星》沒有孩子經得起挑剔,他們都是最美的星星!
    今天就來說說,《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也是所謂的「差生」,每每再看這部電影,總能想到童年中那個「張三,王五」。《地球上的星星》豆瓣評分8.9,超越95%兒童片的作品,2007年12月在多國一經上映,便好評如潮。這部由印度巨星阿米爾·汗執導並主演的影片,使得「閱讀障礙症」這個名詞被大眾熟知。
  • 《地球上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
    每個孩子都有某一方面的天賦如果沒有只是暫時沒找到打開它的開關——《地球上的星星》《地球上的星星》在和尼克相處的日子裡,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來。我們經常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其實我們忘記了,每個孩子都是千裡馬,只要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都會綻放出自己的光芒。就像這部電影的題目——《地球上的星星》。
  •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千裡馬,就看我們是不是伯樂了
    在《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印度電影中,主人公小伊就患有這種特殊的疾病:閱讀障礙。不可否認,印度電影近些年發展迅速,總是能出現一些「驚為天人」的作品。有些作品極其詼諧不合邏輯,但是有些電影卻比很多「大製作」更發人深省。小伊一直有閱讀障礙,可是他的父母老師,包括他自己都沒有察覺,可能他們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種疾病的存在。
  •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經:面對讀寫障礙兒童,家長扮演怎樣的角色
    2007年12月21日在印度上映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將鏡頭首次對準大眾眼裡的問題兒童,通過平實的表現手法,帶領觀眾深入一個讀寫障礙兒童的內心世界,用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探討面對讀寫障礙兒童群體,採取親情關愛和包容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尚未明確病因的各種症狀出現在孩子身上。
  • 《地球上的星星》:印度電影的又一佳作,你真的看懂了嗎?
    地球上的星星《地球上的星星》,這部由阿米爾汗執導並參演的電影,一經上映就廣受好評,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8歲的小男孩伊夏因為患有閱讀障礙症,在上學期間他被父母責罵,被老師打壓,被同學排擠,曾經一度想要放棄上學,但是直到他碰到了一個好老師尼克,他的生活才發生了巨變,因為尼克老師在特殊學校做過義工,他一眼就發現了伊夏患有閱讀障礙症,在他的幫助下,伊夏的天賦逐漸被施展出來,慢慢地從一個自閉症兒童變成了一個天才,影片的教育意義深刻,小編看後也是很受震撼,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小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的心得體會
  • 地球上的星星:在愛的教育下,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星星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部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我相信在看過這部影片之後對於教育的意義會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是由印度天王級巨星阿米爾·漢導演並出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8歲的小男孩伊夏和他「另類」老師的故事。伊夏是老師眼中不合格的學生,他數學很差、英文也不佳甚至連簡單的單字都拼寫不好,但他又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孩,因為萬物在他眼中獨有色彩。
  • 《地球上的星星》影評
    看著滿天的星星,在蒼茫的夜空中散發著光芒。每顆星星都有自己本身所特有的光芒。 由阿米爾.汗精心製作並領銜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 是一部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正如那每顆閃亮的星星一樣,每個孩子都會綻放自己獨特的光彩。
  • 地球上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
    作者:舸艦來源:開課啦星球(ID:kaikela87)你是否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美麗?印度影星阿米爾汗自導自演的一部獲獎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用將近三個小時,講述了一個學習態度很差的九歲兒童伊夏。
  • 《地球上的星星》:最感動的印度電影,分分鐘引爆你的淚腺!
    地球上的星星《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阿米爾汗執導的電影,我相信大多說人都看過,這部電影從頭至尾讓給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一句話的含義,那就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千裡馬,我相信只要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都會綻放出自己的光芒。
  • 每一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最閃耀的星星
    他出演的很多電影都是非常值得觀看的,2008年,他通過自導自演的一部電影獲得了寶萊塢最佳導演獎,這部電影就是《地球上的星星》,豆瓣評分8.9,非常值得觀看,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 《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以快樂結尾的電影
    不管怎樣的孩子,在我看來,都是落於人間的天使。他們既然放棄天堂,選擇了你我,那我們就應該無條件的關愛他們。最近發現一部值得去看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首先,這是一部讓人揪心,讓人心痛,又讓人寬慰,讓人快樂的電影。
  • 《地球上的星星》使人們心中流淌著一股人文關懷的溫情,令人動容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著名男星阿米爾漢自導自演的首部作品,於2007年推出後很快獲得熱烈響應,獲得印度本土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故事三項大獎,在出品大量電影的印度,官方選擇此片出徵奧斯卡。
  • 用阿德勒心理學解讀《地球上的星星》,帶你看清教育的本質
    《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爾.汗導演並參演的一部教育題材電影。眾所周知,阿米爾.汗在印度被公認為良心導演、演員。他導演和參演的電影都能擊中人們內心深處最關注的事情,《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也不例外。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可見大家對這部電影的認可。
  • 《地球上的星星》感動結局的背後,隱藏著對教育與人性的嚴肅思考
    他的作品敢於深刻批判印度的社會與教育問題,引發人們思考,《地球上的星星》就是其中之一。這部由阿米爾·汗自導自演的兒童劇情片一經上映就好評如潮,最終阿米爾·汗也憑藉此片獲得了Filmfare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十幾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依然在豆瓣享有8.9分的高評分,可以說這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上佳之作。
  • 願每個星星的孩子都能重歸地球
    在我們當中有這麼一群孩子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他們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際溝通障礙,聽力、視力都很正常卻對你叫而不應、視而不見;他們多數容貌俊美,但智力發展不均衡,可能智商超常,也可能智力不足。他們是孤獨症患者,在美國每59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在我國大約每100個孩子當中也有1個。孤獨症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在獨特的環境下發展的結果,只有尊重和理解才能讓孩子最大化恢復到大自然與社會文化賦予的一個自然人的常態。 其實,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帶有孤獨症特徵,只是不構成孤獨症障礙不需要特殊治療而已。
  • 阿米爾·汗《地球上的星星》- 這不光是電影,還是對教育的啟示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都會有自己的光芒,即使沒有其他夥伴那樣璀璨奪目,在某個特定時間裡也散發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璀璨光芒,但前提是要有一個會識「千裡馬」的伯樂。我想《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大家都應該不陌生,這部影片是著名印度演員阿米爾·汗執導並參演的電影。當我看了《地球上的星星》,我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含義:「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的態度有時會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 他們是來自天上的星辰——《地球上的星星》
    比方說,印度學校和中國學校都很注重學生的書面成績,而這些直接轉化為學校對升學率,重點率的絕對重視。我們都喜歡有標準答案,而沒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而這些的標準答案,往往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千篇一律。我們都喜歡說嚴師出高徒,卻不懂得鼓勵孩子,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喚起他們的自我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