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應用多個心眼,謹防有人套取你的生物特徵信息

2020-12-03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顏之宏 汪奧娜 張鐸)上傳「自拍照」也可能會洩露個人隱私,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隨著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使用,人臉、聲紋、虹膜、指紋,甚至是步態都已經成為重要的個人身份信息,同時也有可能成為個人隱私的洩露方式。

「秀自拍」背後的「洩密風險」

「掃一掃二維碼,上傳一張自己的照片,來看看你過去的樣子。」

不久前,一場網絡互動活動火了一把。它讓網友上傳自己的照片,並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過去的樣子」。隨後,有人質疑這樣的活動存在洩漏網友生物特徵信息的風險,儘管活動主辦方迅速澄清,表示不會保存用戶照片和其他個人信息,但依舊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從一張照片中可以提取到用戶的哪些信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某雜誌一張封面照片《阿富汗少女》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目光。十多年後,為找尋照片中當年那個神秘少女,技術人員通過虹膜識別技術,在上千個自稱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她。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副教授何玉青向記者講述了這一故事。

「那是用30多年前的相機拍攝的照片,以現在的攝影技術,想要獲取某個人的虹膜信息並非難事。」何玉青說。

當前,人臉識別技術更加普及,隨意上傳自己的照片是否存在安全風險?記者向多位技術專家求證,多位給出了肯定答覆。

「儘管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都聲稱有自己的人臉識別算法,並能夠通過機器深度交互學習來甄別是活體還是照片,」360視覺技術專家邱學侃表示,「但是任何人臉識別技術都無法保證100%不被照片等影像騙過去。」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談劍峰表示:「生物認證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臉、指紋和虹膜等,正是這種唯一性讓大家認為生物認證是安全的。但生物特徵資料庫一旦被攻破,大量帶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徵數據被盜取,這帶來的風險要比盜刷嚴重得多。」

「如果你的郵箱密碼被盜用,你可以重新設置密碼來彌補損害。但如果你的虹膜或者指紋等信息被盜用,你是不可能重新設置虹膜或者指紋的。」英特爾公司軟體工程師郭向陽說。

把「我」變成「你」,其實很簡單

除了人臉信息之外,虹膜、聲紋、指紋、掌紋、手指靜脈甚至步態都可以作為身份識別的重要生物特徵。一旦這些信息被他人盜取利用,輕則造成個人財產損失,重則危及國家安全。

今年春節期間,一些機構通過社交軟體發布了「口令紅包」的小遊戲。在此類遊戲中,用戶需要根據文字提示的內容錄製一段繞口令,隨後系統會根據用戶發送的音頻來判斷該段繞口令是否標準,並派發一定數額的紅包。有專家指出,若上述活動被不法分子控制利用,極有可能洩露用戶的聲紋信息。

科大訊飛聲紋識別技術負責人李晉表示,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聲紋解析並不複雜,「當用戶的聲紋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有可能會被解析,進而根據其特性合成與該用戶音色相同的聲音,或者把其他人的聲音轉換成該用戶的,用於電話詐騙等犯罪活動。」

在一些視頻網站上,甚至還出現了利用指模工具複製他人指紋的教學視頻。何玉青表示,「復刻」他人指紋並非難事,一些人出於指紋考勤需要,將自己的指紋信息提供給他人用來製作指紋倒模,從而給自己的生物特徵信息洩露埋下了隱患。

專家呼籲:用戶需謹慎,監管要加強

「一張沒有其他附加信息的照片洩露隱私的可能性不大,但應該防範他人惡意將照片與其他個人信息串聯後做非法用途。」安全專家提醒,對於一些要求上傳手持身份證照片或視頻的服務,用戶應保持警惕。

戴美瞳能避免被複製虹膜信息嗎?何玉青的團隊通過實驗證明,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美瞳或隱形眼鏡等產品均無法完全遮擋虹膜信息,「虹膜信息主要處在靠近瞳孔的邊緣部分,由於瞳孔大小會隨光照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即便是花紋多的美瞳也只是能遮擋住極少部分的虹膜信息。因此我們建議,使用虹膜驗證身份的敏感人群不要隨意上傳照片到網絡,也不要輕易接受他人拍攝照片的要求。」

騰訊玄武實驗室負責人於暘表示,生物識別信息的存儲應遵循最小化原則,特別是應禁止存儲生物識別信息的原始數據。因為人的生物特徵只有一套,所以將生物識別技術用於身份驗證,實際上就相當於在不同網站上使用相同的密碼。一旦攻擊者竊取了這些生物識別信息的原始數據,用戶在其他網站上的帳號也就危險了。

「我國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要求都有了,但是制度設計中還沒有明確哪個部門來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一些法律中對『有關主管部門』的指向也還不夠具體。」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說。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已經發布,要考慮如何進一步提升規範標準的約束力,進而提升個人生物特徵信息的保護效果。」左曉棟建議,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積極引用《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在特定領域強化國標的約束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ZAO是生物特徵信息安全的災難?
    當你的網絡帳戶密碼遭到洩露,馬上更換密碼就是一個標準操作。然而想一想,如果你的每天用來登錄手機的指紋、刷臉支付的面部特徵遭到洩露,你應該怎麼做?  生物特徵信息的洩露是永久、不可逆的,你就是密碼本身。
  • 生物特徵信息採集愈發普遍,該如何保護你的隱私
    隨著人工智慧等產業發展,刷臉支付普及以及短視頻產業的繁榮,採集的個人信息種類逐步轉向指紋、人臉等生物特徵信息,消費者信息保護再一次成為了大眾的焦點。生物特徵信息與一般的個人信息的不同一般來說,生物特徵信息包括指紋、聲紋、人臉、虹膜、掌紋等生理和行為特徵信息。生物特徵信息多用於身份識別,當前較為常見的使用場景有機場、門禁以及支付等。
  • 誰來保護我們的生物特徵信息?
    近日,杭州野生動物園規定,不錄入人臉信息將影響該公園年卡的正常使用,引起社會關注。當前,公民的指紋、面部特徵等生物特徵信息是否面臨被過度採集的風險?哪些主體正在獲取我們的生物特徵信息?相關信息保護在哪些方面亟需補強?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中國農大回應院士教授套取科研經費
    工程院李寧院士涉嫌虛假套取專項資金被批捕。通報透露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因涉嫌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已被依法批捕。 記者就此事聯繫了中國農業大學外宣部門,該部門陳姓負責人表示,目前李寧老師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其他情況尚不清楚。 《中國工程院章程》第11條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 生物特徵識別:身體即密碼
    人臉識別,顧名思義,是基於人臉的面部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技術。由於具有非接觸、無需配合、應用方便、符合人的認知習慣等優勢,目前在出入境管理、公安身份查重、公安重點人群監控等領域有所應用。  「公安刑偵是生物特徵識別的重要應用領域。」
  • 生物信息分析系統 ≠ 硬體+軟體堆砌
    榮之聯為生物信息專門設計了自底向上的完整的數據系統——榮之聯BioStack私有雲,可一次性解決生物信息數據的存儲、數據管理、分析計算和特徵數據挖掘。是高度垂直的、全棧的、更專業的生物信息分析系統。,所以無法通過單的存儲系統來解決生物信息分析面對的所有問題。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人臉識別,顧名思義,是基於人臉的面部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技術。由於具有非接觸、無需配合、應用方便、符合人的認知習慣等優勢,目前在出入境管理、公安身份查重、公安重點人群監控等領域有所應用。「公安刑偵是生物特徵識別的重要應用領域。」
  • 記住邪教的以下特徵,謹防親友家人誤入邪教
    記住邪教的以下特徵,謹防親友家人誤入邪教 2020-10-23 2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當前主要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發展及趨勢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Biometrics)是指利用人體與生俱來的生理特性和長年累月形成的行為特徵來進行身份鑑定的一種識別技術。該技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遠高於口令、密碼或者ID卡等傳統方式。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具有安全性好、不易丟失、難以仿冒和攜帶方便等諸多優點,目前可用於身份識別的人體特徵包括指紋、虹膜、面部、掌紋、靜脈等生理特徵和步態、筆跡、聲音等行為特徵。
  • 生物晶片分類及應用
    (2)生物分析晶片:用於各種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的操作以及生物化學反應的檢測。   前一類目前在技術和應用上很不成熟,一般情況下所指的生物晶片主要為生物分析晶片。   2、作用方式分類   (1)主動式晶片:是指把生物實驗中的樣本處理純化、反應標記及檢測等多個實驗步驟集成,通過一步反應就可主動完成。
  • 關注:生物特徵識別十大關鍵技術解析
    一般生物特徵的活體判別技術利用的是人們的生理特徵,例如活體指紋檢測可以基於手指的溫度、排汗、導電性能等信息,活體人臉檢測可以基於頭部的移動、呼吸、紅眼效應等信息,活體虹膜檢測可以基於虹膜振顫特性、睫毛和眼皮的運動信息、瞳孔對可見光源強度的收縮擴張反應特性等。 此外,基於生物特徵圖像的光譜學信息也是進行活體檢測的有效途徑。
  • 趣味測試:你認為哪個杯子適合喝咖啡,看看你缺心眼還得多心眼?
    趣味測試:你認為哪個杯子適合喝咖啡,看看你缺心眼還得多心眼? A.一方面你本性純真,另一方面是你真的記吃不記打,別人給你點小恩小惠就讓你感恩戴德,放下所有的戒心。所以很多情況下你都會被欺騙感情或者損失金錢,不過你恢復了元氣之後又會變得天真無邪,重新煥發出傻裡傻氣。 B.
  • 平時留個心眼!如果你的手機遇到這3種情況,可能被「監聽」了
    你以為手機被監聽只會出現在電視劇中?其實它離我們很近,現實社會中就已經有人受到波及。如果你比較關注社會新聞就可能會知道7月份發生的監聽事件,將近6萬多人隱私被洩露。手機內的位置信息、手機通話記錄、簡訊、微信的聊天內容等都可以實時的傳送給他人,就等於說手機內的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下,你完全沒有了一丁點隱私,讓人想想就一身冷汗!
  • 假如你的愛龜突然間很呆萌,你得多個心眼,可能它已經生病了
    其實,烏龜的疾病你只要記住一點就可以:那就是關注烏龜的頭頸變化。01購買烏龜時先要關注頭頸形態。除了腸胃炎,烏龜還容易溺水,很顯著的特徵便是脖頸變得肥大,喪失了伸縮能力。一旦發現此類問題,就要趕緊將烏龜從水缸裡撈出來,頭部向下倒水,會有水從它鼻孔裡流出來。然後要對烏龜進行心肺復甦,規律性地按壓它的四肢。做完這一切之後將它放到乾燥通風的地方,等它慢慢恢復。
  • 判決書裡的「科研經費」犯罪:假合同、假發票,套取千萬公款
    科研項目的立項、進行和結項涉及多個部門,課題經費到帳不及時的情況並不鮮見。艾靜律師說,科研項目的撥款滯後導致老師需要墊付資金,之後往往報銷不及時。艾靜稱,自己的當事人、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高立新被指「套取科研經費」,法院認定被告人「採取籤訂虛假合同的方式分三次將國家課題經費套出18餘萬元由其個人使用」。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
    《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 [快訊]IAPR/IEEE生物特徵識別冬令營2018:第三日
    本次冬令營將持續5天,面向青年學者和研究生,邀請了16位生物特徵識別領域的頂尖國際專家介紹科研進展和工業應用,並安排了社交活動。報告內容包括人臉、虹膜、指紋、靜脈、步態、籤名等特徵的識別,以及移動端生物特徵識別、反欺詐、特徵數據保護等。
  • 為什麼一再強調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安全
    生物識別是通過計算機與生物傳感器和生物測量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物特徵來進行用戶個人身份鑑定的重要手段。使用到的生物信息包括指紋信息、虹膜信息、面部信息、聲紋信息、掌紋信息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作為一種身份認證方法,已經廣泛應用於金融、教育、司法等領域,各類應用服務(包括金融應用、第三方支付應用、社交類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