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象辭破解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一)釋字
革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革,用作動詞,指改變了皮毛的性狀和顏色,所以又引申為泛指更新,變革之義。《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玉篇》:「革,改也。」
治歷明時
古人認為帝王承天命而君天下,帝位相承和天體運行相次序,每個帝王皆各有歷數。《論語·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歷數在誰,則由誰承帝位,帝王易姓,謂改歷。天改命,則帝改歷。
治歷明時指重新計算曆數、時間,開始新的統治。
(二)釋象
《革卦》上兌下離,「兌為澤」、「離為火」,故曰「澤中有火」。火炎上,澤溼下,水火相遇而不相容,矛盾不可調和,不是火把澤烤乾,就是澤把火熄滅,故卦名曰「革」。
《革卦》上兌下離。「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所以《革卦》有「二女同居」之象。《睽卦》也有「二女同居」之象,但《睽卦》之「二女同居」乃是中女在上,少女在下,長幼之序合乎常禮,只是將來會嫁於不同的人,故曰「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而《革卦》之「二女同居」則是少女在上,中女在下,長幼之序顛倒。二女相妒,矛盾不可調和,其志不僅不同行而且不相得,故卦名曰「革」。
「澤中有火」、「二女同居」都有矛盾不可調和之象,所以需要變革,故這個意義上的「革」為改變,更改的意思。而最大的變革莫過於革命。《革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的,《大壯卦》先變為《兌卦》,然後《兌卦》再變為《革卦》。卦變時,首先是五爻位發生了變更,五位是帝王之位,五位發生變更,不是父死子承,就是帝王易姓。在《大壯卦》中,六五與九二為應,但《大壯卦》變為《兌卦》時,卻是九三取代了六五的王位,而三位是武人之位,說明這是一場武力奪取王位的革命。
《大壯卦》變為《兌卦》,由於《兌卦》六三雖被從王位上趕走了,但仍擁有兵權,說明革命還沒有徹底完成,當《兌卦》最終變為《革卦》後,才象徵革命最終的勝利。《大壯卦》變為《革卦》的過程中,《大壯卦》六五多次變動位置,說明革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古人認為帝王承天命而王天下,帝位傳承和天體運行相次序,每個帝王皆各有歷數。《論語·堯曰》就說:「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意思就是說,按照天之歷數,下一任帝王該輪到虞舜了。歷數在誰,則該由誰承繼帝位。帝王易姓,謂改歷。天改命,則新帝改歷。《革卦》有革命之象,新君承繼了帝位,帝王易姓,開始了新的統治,故應「治歷明時」,啟用新曆。《革卦》上兌下離,「兌為巫」,「離為日」。「治歷」莫若巫史,「明時」莫若日月,故曰「治歷明時」。比如夏商周皆用夏曆,但夏以建寅為歲首,商以建醜為歲首,而周則以建子為歲首,這就是改歷,改而明,明而治,故曰「治歷明時」。
從卦變的角度看,《革卦》有鞣皮為革之象。《革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大壯卦》先變為《兌卦》,然後再變為《革卦》。《大壯卦》六爻按比例縮減後,實際上是一個兌體,「兌為羊」,所以《大壯卦》整體看是一隻壯羊的形象,故《大壯卦》有「羝羊觸藩」之象。《大壯卦》變為《兌卦》後,有把重兌體分解成兩個兌體之象,象徵壯羊被宰殺,分解。「兌為說」,「說」通「脫」、「蛻」,象徵羊被宰殺脫皮,所以《兌卦》有生羊皮之象。生羊皮是製革的主要原料。
《兌卦》變成《革卦》時,《革卦》上兌下離,「兌為蛻」,「蛻」為脫皮動物脫下來的皮,「離中空」,「離為大腹」,這裡泛指大腹的鞣製皮革的容器。所以《革卦》有鞣製生皮的製革之象。在容器中鞣生皮是製革的關鍵環節,是改變生皮性狀的關鍵工藝,故曰「革」。《說文》曰:「革,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大壯卦》變為《兌卦》,是「去其毛」的環節。兌者,脫也,去掉其舊有的毛髮。《革卦》六二為巽體主爻,「巽為寡發」,說明其毛髮已被褪掉。《兌卦》再變為《革卦》後,是「革更之」的環節。革者,更改也,更改了生皮的性狀,其結果是「獸皮治」。
羊皮一直是製革的主要原料,牛皮也是製革的重要原料。《大壯卦》是消息卦,所以《大壯卦》上面剛被消去的陰爻。這個陰爻和《大壯》上六,六五爻組成坤體,「坤為牛」。《大壯卦》變為《兌卦》時,《大壯》六五爻被牽於三位,成為《兌卦》六三。《兌卦》六三為兌體主爻,「兌為毀折,為附決」又「兌為說」,「說」通「脫」,通「蛻」,說明牛被宰殺、脫皮。《兌卦》變為《革卦》後,《兌卦》六三又成為《革卦》六二,《革卦》六二為離體主爻,「離中空」又「離為大腹」,這裡引申為鞣製皮革所用的容器。又《革卦》六二為巽體主爻,「巽為寡發」,這裡取象為脫毛後的牛皮。所以《兌卦》變為《革卦》,有把脫毛的生牛皮置於容器鞣製之象。鞣製工序是改變生皮性狀,使生皮變為革的關鍵環節。故曰「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