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女能人」下好精準扶貧「攻堅棋」

2021-01-12 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過去5年,是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重視程度最高、投入力度最大、動員範圍最廣、貧困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5年。為確保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西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突出高位統籌,注重打牢基礎,強化頂層設計,廣泛凝聚合力,下好精準扶貧「攻堅棋」。


圖為山南市曲松縣邱多江鄉江塘村合作社的農牧民身著民族盛裝現場展示彩色氆氌和傳統藏毯技藝編織。

  一雙巧手開創致富路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次仁宗巴是山南市加查縣安繞鎮熱果村遠近聞名的「女能人」。因患小兒麻痺症,左腿落下了殘疾。說起以前家裡的情況次仁宗巴娓娓道來,「我家裡有三口人,弟弟和我,還有雙目失明的父親,沒有特長,日子過得很清苦。」面對貧困的家,她沒有灰心,反而更激起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雖然殘疾,但還有一雙手,我可以用這雙手做很多事情。」就這樣,次仁宗巴憑著自己的一雙巧手,開始了她的創業路。在村委會的幫忙下,她開始學習編織氆氌技術。為了學到好技術,勤奮好學的她東奔西走、到處拜師學藝。天資聰穎的她,勤奮加努力,使她的編織技術不斷提高,出師並獨自承攬業務。學會了編織氆氌技術後,她又開始自學縫紉。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做出樣式美觀、別致大方的藏族服裝,深受周圍群眾好評,許多人家辦喜事都找她做藏被、藏墊或藏裝。

  永不滿足的次仁宗巴,在政府的幫助下,又開始步入了學習農業種植技術的行列。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她學會了藥劑拌種、化肥施用、良種精選和果樹嫁接、蔬菜種植等技術。短短2年間,她家種植的蔬菜、水果等都獲得了良好的收益。

  隨著農牧民安居工程的深入實施和自家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她家原有的破舊房子擴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藏式二層小樓。收入多了,次仁宗巴又幫弟弟買了輛車子,跑起了運輸,小日子如今越過越紅火。


圖為章巴村藏家樂 攝影:劉睿

  積極動腦用科學致富

  聊到阿乃的致富故事,要從幾年前說起。那時,阿乃一家五口人雖然不缺衣少食,但生活談不上多麼富足。儘管阿乃一家有8畝耕地,但由於觀念陳舊、科技意識淡薄,靠傳統的耕作方式,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收入並不理想。「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阿乃反覆思考,最終她得到的答案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於是,她自費購買了相關的農業科技讀本,利用空餘時間學習,並主動向科技人員和有經驗的鄰居討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種地的收入可觀,全家人的生活得到了較大改觀。

  在逐步富裕起來的同時,阿乃還積極利用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的旅遊資源優勢,開辦了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藏家樂」。熱情主動的她,經常為來客介紹昌珠鎮的旅遊景點,還主動帶遊客到藏民家中,品嘗藏式食品,體驗藏族文化,向國內外遊客展示農牧民的新生活、新面貌,得到了遊客的好評。阿乃把自家的「藏家樂」搞得有聲有色,並自籌資金開起了百貨商店,家庭收入從以前的每年2萬元增長到3.5萬元。由於阿乃的辛勤努力和不斷學習,阿乃被乃東縣昌珠居委會評為「雙學雙比」致富女能手。


圖為媒體聚焦西藏自治區「兩會」。攝影:楊慶軍

  次仁宗巴和阿乃的致富故事只是其中一個縮影。據西藏「兩會」公布,過去五年,西藏貧困人口由86萬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3萬人,減少了5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2.33%下降至12.4%。

  2018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西藏自治區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續保持16%以上,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下降到8%以下,2100個貧困村居退出,25個貧困縣區脫貧摘帽。

  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一個個莊嚴承諾,一串串沉甸甸的數據,一幕幕各族群眾用汗水改善生活的場景,都將繼續在西藏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這片熱土上,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斷地譜寫出新的「致富故事」。(中國西藏網 綜合/周晶)

(責編: 胡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的普格收官答卷: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
    集中展示出普格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綜合保障性扶貧、人才科技扶貧、電商扶貧、東西部協作扶貧、定點扶貧、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扶貧等方面的創新經驗與做法;集中體現出財政投入保障、金融扶貧支持、土地政策支持、扶貧志願服務等方面的政策保障與力量支撐;集中落實了培養鍛鍊過硬的脫貧幹部隊伍、增強貧困村黨組織、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 【中國攻堅進行時】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
  • 「扶貧戰士」連偉:一線扶貧如何按下「精準鍵」
    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連偉(左二)央視網消息:曾經的連偉是一名戰士,作為軍人保家衛國;轉業後的他仍然奮戰在一線,作為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積極投入到國家精準扶貧攻堅這場硬戰中。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一直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脫貧攻堅精準棋「穩」「富」奏響新樂章
    近年來,灃西新城各級各部門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工作指標中的硬槓槓,深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實施分類施策,立足於精準、著眼於實戰、下沉於攻堅、取決於克難,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舉措,積極穩妥推進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聚焦貧困戶加強幫扶,加大產業、就業扶貧力度,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攝製團隊進駐【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2017年7月總局宣傳司相關負責人徒步登山看望攝製團隊【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登山便道行路難攝製工作異常艱辛。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大力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6月,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作家隨扶貧幹部深入江華瑤族自治縣走訪貧困戶作家在張家界武陵源採訪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自治州考察時,在十八洞村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湖南省廣大幹部群眾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向三湘大地千百年來的貧困頑疾發起攻堅拔寨的衝刺。湖南省作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鼓勵和支持廣大作家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投身三湘四水,走進扶貧攻堅一線,進行深度採訪調查,以文學的方式見證並記錄這一偉大事業,創作了一批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秀作品。
  • 扶貧攻堅「特種兵」
    扶貧脫貧曾是這裡的「心病」。2015年,伴隨全國扶貧攻堅戰役的全面打響,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將橋板鄉古板村、中村村、良老村、江邊村4個重點貧困村,劃歸為廣西監獄管理局定點幫扶對象。為此,廣西監獄管理局秉持「舉全局之力,發揮監獄系統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理念,從人、財、物各方面大力支持,認真履行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以攻城拔寨的態勢投入這場脫貧攻堅戰。
  • 扶貧樣本|華北製藥: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國企力量
    近年來,華北製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要求,將精準扶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主動承擔國企扶貧責任,下好「精準」這盤棋,為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著華藥力量。因地制宜布局精準扶貧項目張家口市陽原縣閆家窯村和窯兒溝村屬於太行山、燕山山脈貧困村。2016年,新一輪精準扶貧工作拉開序幕,閆家窯村和窯兒溝村成為華北製藥駐村扶貧單位。
  • 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於「助人自助」
    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下,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距離2020年確保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的奮鬥目標還有3年,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期和決勝期。怎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黨、全社會面臨的一道亟待解決的理論與實踐難題。筆者認為,導致貧困的根本誘因是能力貧困,而物質貧困只是表象,深層次的貧困誘因在於主體缺少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與能力。
  • 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現在,我們進入扶貧開發工作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好脫貧攻堅正確方向,科學謀劃好扶貧開發工作,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精準扶貧」之關鍵在於「精準」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使6億多人成功脫貧,但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距2020年還有不到6年的時間,為確保全部如期脫貧,習總書記強調要做到「精準扶貧」,並指出「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根除貧困是最終目標,關鍵在於如何做到精準。     問題調查要「精準」。
  • 習近平新時代扶貧攻堅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徵
    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明確習近平新時代扶貧攻堅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徵,實事求是精準發力是其首要特徵、標本兼治深處著力是其重要特徵、著眼大局形成合力是其鮮明特徵、從嚴治黨強化主力是其最本質特徵,有利於更加準確地把握習近平新時代扶貧攻堅工作思想,從而為我國奪取扶貧攻堅工作的徹底性勝利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思想基礎。
  • 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理論創新及價值貢獻
    本文圍繞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總方略——精準扶貧,從「準」「精準」「可持續」「擴權賦能」「全員式扶貧」「共生共建共享」「反貧困命運共同體」等七個方面闡釋了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提煉出精準扶貧在實踐、思想、制度層面各項創新的具體內容,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揭示出精準扶貧的價值貢獻。
  • 徵集|精準扶貧,記錄歷史!一線扶貧幹部口述故事徵集活動啟動!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扶貧宣傳工作要緊扣決戰決勝主題,把握全面收官特徵,生動講好我國扶貧脫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精準扶貧的偉大實踐,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基本標誌,明確到2020年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動員全國全黨全社會打響脫貧攻堅戰。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與茶農們親切交談。
  • 共同分享40個 精準扶貧案例
    【深圳商報訊】(記者 曾智輝)昨天下午,由人民日報社、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主辦,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承辦的「大國攻堅·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暨案例分享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對40個具有代表性的精準扶貧案例作了精彩介紹和分享。
  • 中投扶貧樣本 | 新華保險:深耕細作,多措並舉助力精準扶貧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保險)按照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黨委的統一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凝心聚力,多措並舉,集中力量推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
  • 中投扶貧樣本|新華保險:深耕細作,多措並舉助力精準扶貧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保險)按照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黨委的統一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凝心聚力,多措並舉,集中力量推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
  •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
  • 大涼山精準扶貧的故事感人至深
    作為我國首部以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劇作品,與會專家們紛紛給予高度評價。這部取材於大涼山彝區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具體實踐的電視劇,充分展示了大涼山獨具魅力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態環境,反映了脫貧攻堅主戰場、精準扶貧第一線的真實情況,也表達了深度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奔康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