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人們經常將其誤稱為「消炎藥」,通常主要是用於肺炎等感染性的疾病,這個時候可以將其全稱為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元素(物質)。
主要指的是由微生物產生的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這些生產微生物其中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等,除了微生物,高等動植物有的時候也會產生。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氏體等。
除了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有一些抗生素還有幹擾細胞的生長以及發育的作用,比如:抗腫瘤抗生素:絲裂黴素等,免疫抑制劑:環孢黴素等。
我們現在再來看一看抗生素和抗菌藥到底有什麼區別?
抗生素和抗菌藥,在我們的口中經常會提到,這也是生病去醫院提到頻次最高的一大類的藥品,這兩個概念真的是一樣的嗎?
這兩個詞語是口語和專業術語的兩種稱謂嗎?這是指導的同樣類型的藥物嗎?其實,這些都不是的。其實也就是說我們平時大多的時候都搞混淆了。
當然再抗生素的概念裡面,我們可以知道抗生素強調的是,主要是來源於微生物和動植物這些有生命生物的代謝產物,這其實也就說抗生素是生命物體是自己合成的,它也並不是完全人工化學合成的化學物質。
那麼,言外之意其實就是說如果是人工合成的抗細菌感染等病原體的藥物,嚴格意義上說就不能再叫抗生素了,那麼就應該稱為抗菌藥了。抗菌藥物指的是對細菌或者是其他微生物有抑制或者是殺滅作用對化學類的物質。
這其實也就是抗菌藥沒有強調化學物質對來源,它的概念比抗生素更為廣義,它概念之中包括抗生素。
另外一些藥物同樣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這不是由微生物產生的,而是由人工化學進行合成的,這類藥物被稱為合成抗菌藥物,比如:喹諾酮類:諾氟沙星(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
抗生素與合成抗菌藥統稱為抗菌類的藥物,而抗菌藥物再加上抗病毒類的藥物、抗寄生蟲藥物又統稱為抗感染藥物。這其實也就是說在概念上面抗感染藥物包含抗菌藥物,抗菌藥物又包含抗生素。
青黴素則是最早發現的一種抗生素,又叫盤尼西林,曾經治癒了當時是不治之症的梅毒和淋病,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挽救了眾多的受傷並且感染的士兵以及民眾。最初我國的青黴素均是由國外進行進口。
隨後再生物基因工程的發展和應用,多種抗生素已經可以高效的生產,已經基本可以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但是由於我國抗生素的不斷濫用,從而導致了細菌的耐藥性增強,以前小劑量抗生素就而已治療的感染,現在大劑量也是於事無補的,因此再好的抗生素也需要規範合理的使用,不然在未來的某一天,對於特殊細菌的感染,我們將會無藥可醫。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日常比較常見的抗生素都有哪些?
我們生活比較常用如下成分的藥物,大都是都是屬於抗生素,比如:青黴素、頭孢菌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
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四環素、金黴素、米諾環素、土黴素、多西環素、紅黴素、麥迪黴素、克拉黴素、阿奇黴素、氯黴素、克林黴素等。
當然,上面的這些抗生素也是屬於抗菌類的藥物。生活之中比較常見的人工化學合成的抗菌藥物,比如:磺胺甲惡唑、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
另外還有就是人工合成的抗真菌感染的藥物,比如:治療婦科疾病或者是腳氣感染比較常用的硝酸咪康唑、制黴菌素、酮康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