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三星電子成功將氟化氫替代品投入製程;

2020-12-06 集微網

1.依賴日制氟化氫時代結束? 三星電子成功將替代品投入製程;

2.新思:半導體行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信任,信任需要贏得;

3.英特爾3D堆疊處理器性能曝光,5核心設計配備Gen 11核顯;

4.研調:光寶科、東芝合併案綜效有望1加1大於2;

5.旺季需求強勁! 南亞科上修第3季展望;

6.韓國搶先拿下納米銀、石墨烯國際標準;

1.依賴日制氟化氫時代結束? 三星電子成功將替代品投入製程;

芯科技消息(文/西卡),自日本將韓國剔除白色名單後,韓國企業陸續採取應對措施,三星電子開始撤換部分日本氟化氫產品,並成功將替代品投入部分製程。

據韓媒《國民日報》報導,三星電子部分半導體製程中,已將日制氟化氫的替代品投入部分製程中。三星電子引進大陸、臺灣的原料,並製成半導體製程用材料,上個月中旬開始投入部分製程。多位業界人士透露,三星電子依照測試完成產品順序,量產後投入製程。

日本自7月加強對韓出口限制,氟化氫、氟化聚醯亞胺、光刻膠皆被列入出口管制類別,導致三星電子未來引進Stella Chemifa、森田化學等日本企業的產品恐受阻,因此三星電子攜手韓國企業SoulBrain、ENF TECHNOLOGY,合力製造替代品。

過去這兩家企業主要從日本Stella Chemifa、森田化學進口氟化氫,提煉蝕刻液體後,再交予三星電子,因此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

另一方面,SK海力士也正在加快腳步。《國民日報》指出,SK海力士取得相當數量的替代材料。過去提供SK海力士氟化氫的韓國企業RAM TECHNOLOGY透露,已提供SK海力士數百噸的原料。

外界預期,月底韓國製造完一批氟化氫,能夠替代日制產品,未來SoulBrain工廠擴建完工後,將能提供更多氟化氫給三星電子、SK海力士。SoulBrain過去主要精煉Stella Chemifa的氟化氫,同時也引進中國原料開發相關技術,因此擁有製造高濃度氟化氫的技術,產量與質量也已獲得認可。(校對/小山)

研發示意圖。圖片來源:unsplash



2.新思:半導體行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信任,信任需要贏得;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9月3日,第二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盛大開幕,新思科技公司總裁兼聯席執行長陳志寬在演講中指出,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光有創新不夠,需要合作關係,半導體行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信任,信任是需要贏得的。

陳志寬表示,中國在集成電路方面的發展歷史悠久,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事情。但是光有創新是不可以的,還需要合作關係,半導體行業是全球性產業,合作夥伴非常重要。FinFET等發展過程都面臨這些挑戰,在半導體發展的過程中,合作和信任都發揮重要作用。

陳志寬強調,半導體行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信任,信任是需要贏得的,我們需要通過我們的產品來贏得信任,並不是單憑感覺,這是一種承諾,這並不是技術術語。

「世界對我們有三個要求,安全性、加密性,可靠性。」陳志寬表示,物聯網、汽車駕駛、AI等領域的安全性都是客戶關注的重點。「我們希望用我們的系統為人類服務,降低技術的複雜性,希望通過我們的技術保護人們的安全,增加可靠性可以保護人們的隱私。我們面臨的困難都是一致的。例如,汽車領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無人駕駛,安全是首要要求。在設計晶片的時候,汽車晶片有什麼差別呢?需要準備很多文件來保證安全性和可靠性。手機或許沒有十年歷史,但是汽車的歷史已經超過十年。所以需要嚴肅的看待安全性問題。」

陳志寬進一步指出,物聯網安全性也很重要,大家認為雲很安全,但是傳輸、邊緣計算都會影響其安全性。處理器、存儲器等所有的硬體都需要考慮到網絡安全性,工程師必須嚴肅的看待安全性問題,所以需要通力合作。

另外,軟體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陳志寬指出,開源軟體被人們普遍接受,人們不會把每個代碼寫下來,而是放在開源軟體中,大家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軟體在整個產品的設計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軟體的安全也非常重要。(校對/Aki)



3.英特爾3D堆疊處理器性能曝光,5核心設計配備Gen 11核顯;

集微網消息(文/kittykwoon),英特爾準備會推出一款3D堆疊處理器Lakefield,該款處理器據悉採用了PoP的形式在處理器上堆疊內存。

而近日有網友發現3Dmark中出現了Lakefield的相關數據,其中產品名稱的主頻顯示是2500 MHz,而這款處理器是五核心設計的,所以實際跑分為3100 MHz,睿頻為3166 MHz。

匯總早前的爆料得知,Lakefield支持LPDDR4X 4266內存,而TDP將會控制在5W和7W之間,並將配備Gen 11核顯。以網上曝光的Lakefield物理分數作為參考,其性能和奔騰金牌G5400的分數相似。據悉Lakefield處理器年內可以完成準備階段,明年原則上可以正式交付。(校對/ANSON)



4.研調:光寶科、東芝合併案綜效有望1加1大於2;

芯科技消息(文/羅伊)針對光寶科固態存儲事業部出售東芝存儲器(TMCHD),研調機構集邦科技認為,因光寶科(Lite-on)固態存儲事業具效率與靈活度優勢,TMCHD將有機會藉此購併產生質的飛躍。

光寶科於8月30日宣布將以股權出售方式把固態存儲事業部轉讓給東芝存儲器(TMCHD),交易金額暫定為1.65億美元(單位下同),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購併。

集邦研究協理陳玠瑋指出,從雙方SSD產品線與市場地位來看,此次併購應有互補效果。他分析,TMCHD在企業級SSD市場經營上,以SAS和SATA接口產品為主要營收來源,但在未來主流的PCIe接口方面,還在追趕龍頭廠商階段。至於光寶科,其企業級SSD產品線目前主打的就是PCIe接口,且已打入龍頭數據中心/伺服器OEM的量產經驗。

他補充,在Client OEM和Client Retail SSD市場方面,TMCHD雖均佔有一席之地,但市佔率始終沒有大幅提升,即便之前已合併通路品牌廠OCZ,也未見明顯起色。相較之下,光寶科雖不具備NAND Flash廠所具備的Client SSD成本優勢,但憑藉軟體研發實力與生產彈性,在Client OEM和Client Retail市場建立不錯的口碑。

綜合上述,集邦認為,隨未來雙方合併,若銷售策略正確、分工明確,並整合TMCHD深厚NAND Flash研發資源、OEM端的測試認證經驗,以及光寶科的研發能量、效率與靈活度,此次併購案應能發揮1加1大於2的綜效。(校對/小山)



5.旺季需求強勁! 南亞科上修第3季展望;

芯科技消息(文/羅伊)DRAM廠南亞科今(3)日宣布上調財測,預估第3季較前季度的位銷售量增加幅度,從十位數百分比上升至逾25%。

日前展望第3季,總經理李培瑛保守指出,旺季還在,但因3大供應廠庫存水位仍高,加上中美、日韓貿易爭端增加總體經濟變量,牽動價格跌幅,僅保守說第3季需求比第2季好。業內人士認為,現在上修第3季展望,顯示旺季需求強勁。

此外,南亞科公布8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52.22億元新臺幣(單位下同),較上月增加14.12%,但較去年同期減少36.57%,創9個月來新高。累計前8月合併營收為新臺幣336.1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3.78%。

南亞科指出,8月份營收成長主要是受惠季節性需求增加,銷售量較上月增加約高個位數字百分比,加上第3季各應用市場步入旺季,DRAM供需逐步穩健,價格跌幅也趨緩。

該公司7、8月營收逐月顯著成長,2個月累計營收逾97億元,已達上季營收約8成。業內人士預估,南亞科第3季在旺季效應下,整體需求增加,庫存逐步消化,合約價格有機會止跌回穩,單季營收可望季增雙位數百分比。(校對/小山)



6.韓國搶先拿下納米銀、石墨烯國際標準;

芯科技消息(文/西卡),第4次產業革命中,石墨烯、納米銀等熱門原料備受外界關注,韓國搶先拿下這2項的國際標準,未來有利韓國企業搶佔相關設備市場。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旗下的國家技術標準院表示,韓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石墨烯二維物質特性及特性測定法、納米銀粒子特性與測定方法」,目前已通過制訂為國際標準。

這2項國際標準屬於韓國國家技術標準院支持的學術研究項目,以及提高國家標準技術力事業中的一環,經過5年的研究、論證,最終確立為國際標準。

石墨烯二維物質的特性、測定方法中,定義出石墨烯二維物質的物理、化學、電機、光學等特性,並以此制定相關試驗、檢測標準。

石墨烯是0.2納米厚,將碳元素結合成蜂窩狀、二維平面結構的納米物質,導電性比銅高出100倍左右,導熱性比鑽石高2倍以上,石墨烯的用途廣泛,能應用於高速半導體、顯示器、太陽能電池,以及二次電池等領域。

另一方面,納米銀過去沒有任何國際標準,因此韓國的國際標準通過後,不僅能更安全地使用納米銀,也能提高消費者對該產品的信賴度。該測定方法中,明確規範納米銀在纖維、建材、濾器中,所需具備的粒子分布、含量。

納米銀是將銀縮小成納米大小的粒子,納米銀粒子的大小僅為數十納米,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防止帶電等特性,整體來說,納米銀擁有極強的殺菌能力,適用於家電用品、除臭劑、空氣清淨機、油漆等產品。

韓國在這場標準競爭中,打敗美國、英國、日本等原材料發達國家。尤其是納米銀方面,日本早在數年前就開始準備相關標準方案,加上技術領先等優勢,日韓兩國初期競爭尤為激烈。

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這些測定方法以韓國技術為中心,未來有利韓國企業搶佔該領域的試驗、測定設備市場。(校對/小山)


相關焦點

  • 韓國面板廠LGD將生產製程中的日產氟化氫替換成了韓國國產原料
    百餘天徹底擺脫日產氟化氫依賴!LGD宣布實現國產替代。據朝鮮日報周二 (15 日) 報導,過去高度依賴日本進口氟化氫的韓國面板廠 LG Display (LGD)日前已將生產製程中的全部日產氟化氫替換成了韓國國產原料。
  • 日本限制韓國EUV工藝關鍵材料 三星電子領先地位將受威脅
    【TechWeb】近日,日韓貿易戰愈演愈烈,日本宣布氟聚醯亞胺(Fluorine Polyimide)、半導體製造中的核心材料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Eatching Gas)三種材料出口到韓國時不再給予優惠待遇,而且每次出貨時出口商都必須獲得許可,拿到許可大約需要90天時間。
  • 隨日韓爭端升級,國產氟化氫企業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日本通過限制電子氫氟酸等出口制裁韓國,原穩定的供應關係被打破,中國大陸企業迎來歷史機遇。目前中國部分公司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隨著日韓爭端升級,產品替代有望進一步擴大。 報導稱,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尋找日產氟化氫替代材料的工作比預期進展順利,預計到年底前後,可以完全替代日本產品。
  • NAND漲價都怪氟化氫,它對半導體製造有什麼用?
    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16日援引三星相關人士報導稱,三星已經開始著手對非日本產氟化氫進行質量試驗,報導還稱,預計三星將利用2到3個月的時間採購非日本產氟化氫,讓韓國半導體行業逐漸減少對日本耗材的依賴。 上文提到三星及SK海力士半導體工廠生產線上試驗的新材料,大多是來自中國進口的氟化氫原材料。
  • 氟化氫概念股有哪些 國產氟化氫上市公司一覽表
    據報導,受日本加強對韓國半導體材料出口管控影響,9月份日本對韓半導體材料氟化氫大幅減少。有分析表示,A股氟化氫概念股或將受益。那麼,氟化氫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內容吧。氟化氫概念股票日本媒體引用財務省30日發布的9月份貿易統計終值報導說,日本當月向韓國出口的氟化氫數量僅為100公斤,而去年同期的出口量超過3000噸。華創證券指出,自日本宣布限制氟化氫蝕刻氣供應以來,包括三星電子在內的韓國半導體廠商一直在中國尋找替代供應商。
  • 日本批准向三星出口氟化氫:用於清洗和蝕刻晶圓
    7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將韓國移除對外貿易白名單,韓國進口日本公司的三種原材料——光刻膠、氟化聚醯亞胺和氟化氫需要提前90天申請,這些材料是生產柔性屏面板、半導體晶片的重要原料,而這兩個行業又是韓國的經濟支柱。
  • 三星電子展示3D晶圓封裝技術 可用於5納米和7納米製程
    【TechWeb】8月14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三星電子成功研發3D晶圓封裝技術「X-Cube」,稱這種垂直堆疊的封裝方法,可用於7納米製程,能提高該公司晶圓代工能力。
  • 三星投入1160億美元衝刺3nm晶片,2022年量產,與臺積電較量
    據彭博報導,三星全力發展晶圓代工業務,規劃投入1,160億美元(約新臺幣3.3兆元),目標3納米製程2022年量產,與臺積電同步,是兩強近年先進位程競逐賽中,最接近的一次。業界關注,若三星發展3納米進程順利並提升良率,與臺積電的搶單大戰也將隨之引爆。
  • 傳三星研發精簡3D NAND Flash蝕刻製程
    近期傳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為節省生產成本,加緊研發精簡製程數目的生產技術,欲將120層3D NAND Flash的蝕刻製程減為單次,因應2018年市場上可能出現的供給過剩與價格競爭。
  • 外媒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據外媒 Digitimes 報導,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三星近期 14 納米以上製程新增客戶有不少來自中國內地的晶片廠商,帶動三星產能利用率逐季增長。 報導指出,由於某些國際原因,加上中國加速自主晶片研發與相關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增,將三星列入去美化盟友,訂單紛紛湧入三星電子,使其
  • 半導體製程將迎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2019年,10nm以下先進位程的市佔率僅為4.4%,而到2024年,其比例將增長到30%。在該時間段內,10nm -20nm製程的市佔率將從38.8%,下降到26.2%;20nm-40nm製程的市佔率將從13.4%,下降到6.7%;不過,從該統計和預測來看,40nm以上成熟製程的比例在這些年當中沒有出現明顯變化。
  • 為了先進位程,三星與臺積電進行肉搏戰了
    前言:由於在過去5年裡,英特爾在工藝技術進度方面的不給力,一再延誤,使得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奠定了業內兩強的地位。近兩年來,三星與臺積電在更先進晶片製程上,你追我趕,競爭十分激烈。近些年,三星一直在積極投資以擴大晶圓代工業務,並表示要在 2030 年前超越臺積電成為代工業的領頭羊。3納米架構率先由三星喊出將從目前採用的FinFET(鰭式電晶體)改變成GAA(閘極全環)。此舉是為了搶救現在三星在7納米、5納米良率偏低的原因。
  • 日韓貿易戰對全球電子產業的意義
    upIEETC-電子工程專輯這可能會影響到三星生產的最先進7納米節點邏輯半導體。它還可能影響16納米工藝的動態存儲器(DRAMs),其產能正處於拔高階段,三星和海力士都將為之煩惱。upIEETC-電子工程專輯據專家稱,三星正效法豐田的「及時(just-in-time)」生產體系來運營一家半導體工廠,將零部件和材料的庫存控制在最低水平。三星的EUV光刻膠庫存似乎只能維持大約一個月。氟化氫供應量亦是如此。
  • 平板顯示行業投資報告:Array/Cell製程設備開始進口替代
    平板顯示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變化:以 OLED 為代表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已然成熟並加速產業化, OLED 在中小尺寸顯示屏上的應用將於 2017 年開始替代 LCD 技術成為主流,而量子點、 Micro LED 處於產業化的黎明破曉前。
  • 產量無法提升 三星擬改善Galaxy S6 Edge曲面保護玻璃製程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將致力於改善旗艦手機GAalxy S6Edge蓋板玻璃的生產製程。
  • 王殿甫復出操刀電子製程
    帶領創維從黃宏生入獄危機順利過渡走上正軌的王殿甫,在離開創維一段時間後,近日,已72歲的他再次復出,此次,他選擇了對整個電子信息行業有深刻影響的電子製程領域。  日前,在中國首屆電子製程行業論壇上,記者獲悉,王殿甫於日前加盟中國製程行業著名企業新亞電子,出任該公司董事長一職。王殿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隨著全球產業轉移到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成本優勢將逐漸喪失。
  • 中穎電子:升級製程需要投入工程人力及時間 不是什麼重大的挑戰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23日訊,有投資者向中穎電子提問, 公司年報說過去MCU晶片是8寸,0.11微米製程,未來2-3年會推進到12寸,55-40納米製程,這種跨度對公司是挑戰嗎?如果是,可否描述下這樣的挑戰的難度?同樣:鋰電晶片從8位過度到32位,這對公司構成挑戰嗎?
  • 日韓互懟,三星躺槍臺積電受益!
    據臺灣媒體MoneyDJ報導,日本對韓國實施半導體原料出口管制,將引發新一波科技冷戰,全球半導體產業掃陷入斷鏈危機。市場則高度關心,韓國半導體大廠三星(Samsung)是否會因此受到打擊,而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或將從中受惠。
  • 誰是製程之王?-億歐
    雖說10nm以上工藝的晶片足以滿足絕大多數電子設備的性能需求,但隨著AI和5G聲勢漸起,更多新的軟硬體載體將層出不窮,市場格局未來幾年可能產生巨變,而率先掌握最先進位程的研發者,更有希望在未來拔得頭籌。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廠商宣布推出或即將推出7nm晶片,同時英特爾姍姍來遲的10nm晶片也終於將在今年組團來襲。
  • 臺積電2nm製程研發取得突破 將切入GAA技術
    據報導,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   三星已決定在3nm率先導入GAA技術,並宣稱要到2030年超過臺積電,取得全球邏輯晶片代工龍頭地位,臺積電研發大軍一刻也不敢鬆懈,積極投入2nm研發,並獲得技術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