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展示3D晶圓封裝技術 可用於5納米和7納米製程

2020-12-03 TechWeb

【TechWeb】8月14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三星電子成功研發3D晶圓封裝技術「X-Cube」,稱這種垂直堆疊的封裝方法,可用於7納米製程,能提高該公司晶圓代工能力。

圖片來自三星電子官方

三星的3D IC封裝技術X-Cube,採用矽穿孔科技(through-silicon Via、簡稱TSV),能讓速度和能源效益大幅提升,以協助解決次世代應用嚴苛的表現需求,如5G、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行動和穿戴設備等。

三星晶圓代工市場策略的資深副總裁Moonsoo Kang表示,三星的新3D整合技術,確保TSV在先進的極紫外光(EUV)製程節點時,也能穩定聯通。

三星稱,X-Cube可用於5納米和7納米製程。有了X-Cube技術,IC設計師打造符合自身需求的定製化解決方案時,將有更多靈活性。

相關焦點

  • IBM展示32納米High-K製程 性能比45納米提升35%
    IBM展示32納米High-K製程 性能比45納米提升35% ,包括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特許半導體(Charter Semiconductor)、飛思卡爾(Freescale)、三星(Samsung)和東芝(Toshiba)日前宣布,已在IBM位於美國紐約州East Fishkill的300mm晶圓廠,成功展示了32nm High-K金屬柵極製程技術,號稱可提供在性能與耗電上超越其他同業的解決方案。
  • 全球最小的SRAM晶片,未來將可適用於先進的5納米製程技術上
    打開APP 全球最小的SRAM晶片,未來將可適用於先進的5納米製程技術上 李倩 發表於 2018-06-01 14:10:02
  • 三星與臺積電的工藝之爭再掀高潮:盤點兩家10納米以下工藝及EUV方案
    ODyEETC-電子工程專輯 ODyEETC-電子工程專輯隨著2017年三星坐上世界最大半導體寶座後,三星獨霸全球半導體野心也越來越膨脹,在CIS領域,2017年和2018年連續投入兩座12英寸廠約7萬片產能,步步緊逼索尼;在晶圓代工領域,2017年5月12日,將晶圓代工業務部門從系統LSI業務部門中獨立出來,成立三星電子晶圓代工,
  • 5納米有多牛?宏旺半導體分析5納米、7納米等製程究竟是指什麼?
    高通發布旗下第三代5G基帶晶片驍龍X60,稱該晶片將採用三星5納米工藝進行代工生產。無獨有偶,臺積電也開始量產5納米EUV工藝製程晶片。可能對於關注晶片的人來說,不理解為啥5納米製程如此受關注?今天,宏旺半導體帶大家一文讀懂在晶片生產製造技術環節中,什麼是納米製程,而5納米製程相對來說有什麼進步。 什麼是納米製程?
  • 詳析晶圓代工,納米製程是什麼?
    所謂晶圓代工,就是專門幫忙生產晶圓片。   我們知道中芯國際和臺積電是中國大陸知名的IT企業,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晶圓代工。那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晶圓代工。 我們是熟悉加工坊的,它使用各種設備把客戶送過去需要加工的小麥、水稻加工成為需要的麵粉、大米等。這樣就沒有必要每個需要加工糧食的人都來建造加工坊。我們現在的晶圓代工廠就像是一個加工坊。
  • 三星召開「晶圓代工論壇」 提出3納米晶片工藝
    中國客戶和「晶圓代工生態系統(Foundry Ecosystem)」合作企業約300多人參加本屆論壇。論壇現場本次論壇上,三星電子的事業部長帶領主要管理團隊,介紹了晶圓代工事業部升級為獨立業務部門一年來的發展成果,以及未來發展路線圖和服務,並提出合作方案,以促進半導體業界實現美好願景和共同發展。
  • GF宣布將在既有14/12納米FinFET製程節點基礎上,向外擴展應用領域
    自從28納米製程節點向下轉進以來,就剩下四大晶圓代工廠商持續鞏固先進位程:臺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GlobalFoundries(GF)以及英特爾(Intel
  • 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2016 年臺積電正式推出 10 納米製程,以及 InFO 扇出型晶圓級封裝技術,使得晶片製造降低成本、加快晶片製造周期。2017 年 4 月,更先進的 7納米製程開始開始大規模投產,相較於上一代的 10 納米 FinFET 製程技術,臺積電的 7 納米製程技術在邏輯閘密度提高 1.6 倍,運算速度增快約 20%,功耗降低約 40%。
  • 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打開APP 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科技新報、EETOP等 發表於 2021-01-08 09:55:15
  • 為了先進位程,三星與臺積電進行肉搏戰了
    前言:由於在過去5年裡,英特爾在工藝技術進度方面的不給力,一再延誤,使得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奠定了業內兩強的地位。近兩年來,三星與臺積電在更先進晶片製程上,你追我趕,競爭十分激烈。,無疑是一種振奮,可進一步增強其今後與臺積電競爭的底氣和決心。
  • 日本DNP首次成功研發用於5納米製程的高精度EUV
    8月31日消息,根據日媒DNP官網顯示,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利用多電子光束繪製設備,研發了光掩膜(Photo-mask)的生產工藝,不僅可用於當下最先進的 EUV 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 :極紫外光刻),還可用於 5 納米(納米:10 億分之一米)工藝。
  • 從5納米到3納米,一文讀懂晶圓代工江湖的工藝糾葛
    這在提升市場規模的同時,也對半導體技術提出了更大挑戰。半導體製造企業不得不朝著更加尖端的工藝節點7納米/5納米/3納米演進。事實上,沿著摩爾定律能夠持續跟進半導體工藝尺寸微縮的廠家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在這個領域競爭的廠商主要就是三星、臺積電和英特爾三家。此外,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也在推進當中。因此,參與先進工藝之爭的也就只有這樣「三大一小」幾家公司。
  • 外媒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據外媒 Digitimes 報導,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三星近期 14 納米以上製程新增客戶有不少來自中國內地的晶片廠商,帶動三星產能利用率逐季增長。14 納米以上接單表現超乎預期。 對於此舉是否將對臺積電、聯電中國業務有所衝擊仍待觀察,但可以預期的是,三星 14 納米以上製程有龐大的新訂單撐場,一定程度上彌補了 7 納米以下先進位程頹勢。 在三星擴單的同時,與三星合作關係良好的智原及 M31 等廠商也意外受惠,2021 年中國客戶比重也將明顯提升。
  • 先進位程瀕臨極限,如何走出摩爾定律框架?
    同在今年,為維持世界領先,臺積電持續投資創新先進技術及卓越製造,資本支出創史上新高,上看約170億美元(約新臺幣5,100億元),其中約有8成用於3納米製程及更先進位程的研發。也因為長期專注創新,其5納米製程已搶先全球於今年第二季量產,成為蘋果A14仿生晶片、M1處理器的重要產能。
  • 3納米、2納米、1納米晶片該如何造?
    根據IBS的數據,3nm晶片的設計成本為6.5億美元,而5nm器件的設計成本為4.363億美元,而7nm的設計成本為2.223億美元。而對於2nm、1nm要花費多少,現在評估還為時過早。 並非所有設計都需要高級節點。實際上,成本上升正促使許多人探索其他選擇,例如高級封裝技術。獲得擴展優勢的一種方法是將更多小晶片封裝在一起。
  • 不受摩爾定律限制,ASML 開始設計1納米製程曝光設備
    在論壇上,與荷蘭商半導體大廠艾司摩爾(ASML) 合作研發半導體曝光機的比利時半導體研究機構IMEC正式公布了3納米及以下製程的在微縮層面的相關技術細節。根據其所公布的內容來分析,ASML 對於3納米、2納米、1.5納米、1納米,甚至是小於1納米的製程都做了清楚的發展規劃,代表著ASML 基本上已經能開發1納米製程的曝光設備了。
  • 三星尋求加快5nm及3nm晶片製程工藝研發 ,欲與臺積電試比高
    如過去3納米架構也是率先由三星喊出將從目前採用的FinFET(鰭式電晶體)改變成GAA(閘極全環) —— 此舉是為了搶救現在三星在7納米、5納米良率偏低的原因,因為GAA架構在實驗室裡面被發現,其抑制漏電的狀況比起FinFET架構要好得多,若能有效控制漏電,對於晶片的效能表現將有所幫助。
  • 英特爾怒懟三星臺積電:我比你們領先三年!
    在北京的"英特爾精尖製造日"現場,英特爾一口氣對外首次展示了10納米Cannonlake、10納米Arm測試晶片、22納米FFL、14納米展訊SC9861G-IA和14納米展訊SC9853I這5款晶圓,對外披露了相關晶片的量產計劃,並首次對外詳細揭密了自身在下一代製程上的多項前沿技術儲備。
  • 三星5納米Exynos 2100晶片發布 臺積電2020年Q4業績和利潤高於預期
    三星5納米Exynos 2100晶片發布 5nm工藝製程整體性能提升10% 1月12日晚間,三星Exynos 2100處理器正式發布。該晶片是三星首款採用集成5G數據機的旗艦晶片,也是三星繼2020年末推出的Exynos 1080之後的第二個5nm晶片組。這款晶片和高通驍龍888一樣,同為5nm製程工藝。和前代的7nm相比,功耗降低20%,整體性能提升10%,AI計算功耗降低一半。
  •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 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9月16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中,隨著新一代iPad Air發布,搭載的A14仿生晶片成為蘋果首款使用5納米製程的移動晶片。A14基於ARM Cortex A72架構,由新的六核心CPU、四核心GPU以及16核心神經網絡引擎組成,同時也整合機器學習控制器和第二代ML加速器。在5納米製造工藝下,電晶體數目達到11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