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超長有機磷光材料發光效率取得新突破
但是,由於有機分子中激子系間竄躍較慢但非輻射躍遷又很快速,導致大多數UOP材料的磷光量子效率(QE)低於20%,這極大地限制了這類材料的實際應用。因此,開發高效率的UOP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
澳門大學王瑞兵教授聯合陸軍軍醫大學張建祥教授及浙江大學黃飛鶴教授團隊開發超分子藥物用於逆轉和治療去極化肌肉鬆弛劑引起的毒副作用
近日,澳門大學王瑞兵教授、陸軍軍醫大學張建祥教授及浙江大學黃飛鶴教授團隊成員在生物醫學1區雜誌《Theranostics》(2017 IF: 8.537)上發表論文,利用超分子體系的大環類化合物與Sch的主客體結合的作用實現了對Sch所引起的副作用的逆轉以及治療。此種超分子治療方法能夠有效逆轉Sch本身的肌肉鬆弛的作用的同時能夠有效緩解Sch所引起的多種副作用,有望進一步向臨床轉化。
-
基於主客體作用構建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最新進展
近幾年來,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與無機發光材料和有機金屬配合物材料相比,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具有柔性、低毒性、低成本、易修飾等特點。到目前為止,通過引入滷素重原子、芳香羰基,氫鍵,結晶(共晶),主客體作用,嵌入聚合物等策略,可以提高系間竄越(ISC)和抑制非輻射躍遷的速率,終成功地實現了純有機室溫磷光的構建。
-
...純有機單分子白光——調節烷氧取代基實現共增強的螢光磷光雙發射
利用螢光-磷光雙發射是實現單分子白光的有效手段。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利用一種有機材料就可以實現白光發射。然而,由於有機分子的自旋軌道耦合較弱,磷光的發射很容易受到影響可能會造成螢光和磷光的發射比例失衡,如何去平衡並且增強螢光-磷光雙發射實現高效率的單分子白光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問題。
-
南開大學黃有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目前課題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有機膦催化的Domino環化反應、硫葉立德參與的Domino環化反應、新型手性膦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其不對稱催化反應研究。該課題組已經在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Org.
-
武漢大學孔望清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近日,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孔望清課題組利用鎳催化不對稱炔烴和鄰溴芳香醛的借氫環化策略,實現了茚滿酮和螺茚滿酮吡咯烷衍生物的高區域選擇性和高非對映選擇性合成孔望清,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至2011年在浙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麻生明教授。2011年至2014年加入瑞士蘇黎世大學(UZH),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Cristina Nevado。2014年至2017年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是Jieping Zhu。
-
南開大學劉育教授課題組《Nat.Commun.》:在水中純有機室溫磷光上...
大部分RTP通常是通過磷光基團的晶體化或在剛性基體中嵌入磷光基團來實現的,並且純有機分子固有的弱自旋耦合導致其磷光發射效率很低,所以開發簡單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磷光壽命和量子產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針對這一問題,南開大學劉育教授課題組發現有機小分子溴苯基甲基吡啶PYX(X= Cl, Br, I, PF6)的抗衡離子不同,發光效率也不同(從0.4%到24.1%),同時,他們選取了葫蘆[6]脲(Cucurbit[6]uril)作為主體,利用固相合成法與PYX鍵合,所得複合物的磷光得到了極大地增強,達到了81.2%。
-
《Advanced Materials》浙江大學校慶專輯發布
材料化學中心與相關院系(化學系、材料學院、化工學院、高分子系、光電學院、藥學院)的研究組撰稿18篇,2017年4月以校慶專輯形式展示浙江大學在材料化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獻禮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該專輯客座編輯為黃飛鶴教授和金一政特聘研究員。專輯由12篇綜述,5篇研究進展和1篇通訊構成。
-
天津大學仰大勇教授課題組JACS:納米界面上的基因線路區室化促進...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課題組通過在金納米顆粒上共同錨定兩段在功能上具有關聯性的基因,構建了納米界面上的基因線路區室化結構,並利用無細胞基因表達系統研究了基因線路區室化對級聯基因表達的影響。本研究中,模型基因線路由調控蛋白T7 RNA聚合酶基因和報告蛋白增強型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組成。採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在兩種基因的一端各組裝了一個帶有兩個巰基修飾的枝狀支架,並通過金硫鍵將兩種基因共同錨定在金納米顆粒表面,在納米界面上構建了的基因線路區室化結構。
-
常州大學開發D-C(sp3)-A型高效率超長有機室溫磷光材料
然而,較弱的單線態激發態(Sn)與三線態激發態(Tn)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SOC)常常導致系間竄越(ISC)禁阻,有機分子實現高效率的RTP面臨巨大挑戰。近日,常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朱衛國教授團隊和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團隊合作
-
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導語擴環卟啉是一類由多個吡咯及類似芳香環直接或通過個數不等的橋原子連接而成的、內部至少具有17原子路徑的大環化合物。近日,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在該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突破(分別於1996年及1999年本科及碩士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1999年進入湖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赴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進行訪問研究。2006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日本京都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11年回到湖南師範大學執教。2019年獲湖南省「芙蓉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李隆教授課題組關於間套作種間促進作用機制的研究結果在PNAS上...
本網訊 5月23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我校資環學院教授李隆課題組題為「Root exudates drive interspecific 李隆教授課題組根據多年田間觀察和室內模擬研究,提出並證實了禾本科作物促進豆科作物結瘤固氮的新機制。在蠶豆/玉米間作體系中,他們在田間條件下採用根系分隔的方法,發現當兩種作物根系交叉在一起時,蠶豆的結瘤和固氮效果,對照兩者根系分隔時有大幅度增加,證明根系相互作用在結瘤及固氮中具有重要作用。
-
南師大孫培培課題組:成功合成了磺醯化的二氫苯並呋喃衍生物
,1985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12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博士學位,導師林國強院士。同年7月進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林國強研究員組,任助理研究員。2014年9月調入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現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有機化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參加工作以來圍繞串聯反應合成雜環化合物、可見光催化或有機電化學促進的自由基反應等展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成果。
-
【人物與科研】暨南大學李丹教授課題組:非手性物質能有光學活性嗎?
近日,暨南大學李丹教授課題組發現一例非手性結構卻具有光學活性的腺嘌呤基生物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 Am. Chem. Soc.1984-2016年,在汕頭大學工作,曾任汕頭大學副校長;2016年10月起,在暨南大學工作,現任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李丹教授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一直從事超分子配位化學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國家973計劃(課題組長)等。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如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
【CBG人物】武漢大學雷愛文教授研究團隊:無外加氧化劑條件下,可見光促進氧化C(sp3)-H磷醯化合成α-氨基磷酸酯
近日,武漢大學雷愛文教授研究團隊在此研究領域又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進展。目前,氧化劑促進的氧化氮鄰位C(sp3)-H磷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N-苯基四氫異喹啉骨架作為中心底物,提供相應的α-氨基磷酸酯(圖1)。
-
...只對甲醇有感覺」-基於雙組分結晶機制構建選擇響應型室溫磷光...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課題組將半乳糖基團與含有聯苯骨架的磷光團組合製備了一種具有扭曲結構多元化合物BHB,並基於雙組分結晶 (溶劑化物)機製成功構建了甲醇選擇性「開/關」的室溫磷光體系,為開發溶劑識別室溫磷光(RTP)材料及新型智能RTP材料的構建開闢了新途徑。
-
南開劉育課題組:協同策略實現固態超分子高產率長壽命室溫磷光
近期,南開大學劉育課題組發現了一類苯基吡啶鹽分子協同增強策略實現高產率和長壽命室溫磷光。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劉育團隊利用聚合與鍵合的協同作用,實現了長壽命和高產率的室溫磷光發射(圖1)。這種高量子產率和長壽命的室溫磷光,是否還能進一步提升呢?通過系統的研究磷光團取代度對共聚物磷光的影響,他們發現,不同取代度的共聚物磷光性能明顯不同,隨著取代度的增加,其磷光顯著猝滅,壽命也急劇縮短(圖2)。
-
三線態激子在室溫磷光方面的應用
文章中,北京化工大學的史文穎教授和呂超教授課題組,基於無機餘輝材料激子的捕獲-釋放發射機制,通過設計系列缺陷可控的無機基質(水滑石、LDH),用於穩定有機分子中的三重態激子,獲得了一類新型的長壽命、高效的無機-有機複合RTP材料。
-
Small:通過螢光-磷光-磷光三通道發射策略實現有機全彩發光轉控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朱亮亮研究員、上海電力大學鄒祺副教授以及上海材料所曾濤研究員三方課題組合作,通過簡單的一步耦合,合成了三個結構簡單但巧妙的硫屬元素(O,S和Se)取代的芳烴化合物。這些特性源自一種新穎的螢光-磷光-磷光三通道發射機制,這種機制受到S和Se的重原子效應的調控,依賴於系統間分子堆積的相互作用,以及Se-Se原子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軌道進一步分裂的調節。通過三原色互補的原理,將三種材料互補地、比率不同地混合製成薄膜,可以實現有機固態全色彩發光,包括具有CIE坐標為(0.30,0.35)的典型的白光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