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兒童專欄)- 天體物理學家

2020-12-04 英語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People think black hole, and so then you think sort of like a hole like Wile coyote fell into when he was chasing the roadrunner. But it's not quite like that.

當人們想到黑洞,你會認為這是一個像狼人懷爾在追逐跑路者時掉進去的洞。但事實並非如此。

It's four-dimensional just like we are. My name is Jedidah Isler.

它和我們一樣是四維的。我叫耶迪達·艾斯勒。

I have a PhD in astrophysics. And I study supermassive, hyperactive, black holes called "blazars".

我是天體物理學博士。我研究的是特大質量、極度活躍的黑洞,叫做「耀變體」。

A black hole is an object that is so massive that not even light can escape it. A blazar is a special class of black hole that is super massive and by that, I mean something that's a billion times the mass of the sun.

黑洞是一個巨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的天體。耀變體黑洞是一類特殊的黑洞,它的質量是太陽的十億倍。

I study those and they're special because somehow, somewhere near the black hole is able to spin up these jets of material that are going 99.99% of the speed of light. I like to think of it as a cosmic super soaker that's just shooting out material.

我研究過這些東西,它們很特別,因為出於某種原因,黑洞附近的某個地方,能夠旋轉出這些噴流的物質,它們的速度是光速的99. 99%。我喜歡把它想像成一個宇宙超級浸水器,它在噴射物質。

And I think that's super cool. What people are thinking when they say black hole are thinking "oh when I look at it I see a void where nothing else is".

我認為這非常酷。人們在說黑洞的時候所想的是 "哦,當我看到它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個虛無的地方,其他什麼都沒有"。

But it's not. . . it's not a hole, it's four-dimensional just like we are. The reason they're black is because not even light can escape the pull that gravity provides from the black hole itself.

但它不是……它不是一個洞,它是四維的,就像我們一樣。它們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為即使是光也無法逃脫黑洞本身的引力。

Everything has gravity. But the more massive you are, the stronger that gravity is.

一切物體都有重力。但是你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強。

If you have things that are very massive and they are say orbiting one another and two black holes collide, that's two massive bodies having huge eruptions of energy. They can actually cause a ripple in space-time itself.

如果有非常巨大的東西,說是互相繞著對方的軌道運行,那就是兩個黑洞相撞,那就是兩個巨大的天體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它們實際上可以在時空中引起漣漪。

And that's why it's an amazing discovery! If you imagine sort of a pebble falling into a pond, space and time are that pond and the drop of the pebble is the first time the two black holes collide.

這就是為什麼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如果你想像一顆小石子掉進池塘,空間和時間就是那個池塘,小石子的掉落是兩個黑洞第一次碰撞。

That ripple through the water is the ripple in space-time, except we would be sitting in the pond and feeling that ripple as well. My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穿過水麵的漣漪就是時空的漣漪,只不過我們坐在池塘裡也能感受到它的漣漪。我的工作是對這個世界的重要貢獻。

Because there's so much to learn. So in some ways doing this work at all,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the universe works is a contribution to the larger body of knowledge that exists.

因為要學的東西太多。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做這項工作,試圖理解宇宙是如何運作的是對存在的更大的知識體的一種貢獻。

相關焦點

  • 國家地理(兒童專欄)- 科學攝影師
    近100年來,《國家地理》一直在使用攝影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起來。My aim in all my photography is that I can show aspects of my subjects that people didn't know about before.
  • 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泰森性被指性侵 曾建議把冥王星踢出太陽系
    Fox電臺和國家地理雜誌宣布,已經對《宇宙大探索》(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主持人、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開展調查。原因是有兩名女性指控他對她們做出不恰當的性行為。
  • 【科學向日葵】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化工蒸餾專家餘國琮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郭曉靜錄音、剪輯:邢瀚文艾國祥,1938年2月17日生於湖南益陽,博士生導師,天體物理學家2001年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
  • 國家地理出品的兒童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2014-2019年合集
    》 以8-14歲少年兒童為讀者的地理刊物,指導他們親身去認識世界,增長科學和自然界等知識。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官方刊物《國家地理雜誌》創刊於1888年,目前已以英文和另外31種當地語言全球出版,是目前全球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最令人尊敬的雜誌品牌之一,也是最具品牌活力的雜誌。  一、封面
  • 訪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日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就國際天文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接受了聯合國電臺的專訪。請聽肖凡的報導。  泰森:"(英文)今年是伽利略首次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空400周年。
  • 觀星小白的超實用手冊:《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
    近期,「未讀」出版的新書《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會告訴你答案。  初級觀星者的完美入門之選  《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是一本十分適合初級觀星者的入門指南。在本書中,作者重點講述了觀測點的選取,觀星必備的天文學基礎知識,引導你進入天文學的世界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 天體物理學家或即將破解宇宙「失蹤重子」的未解之謎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天體物理學家們就已經在開始懷疑構成宇宙的絕大部分物質都是由暗物質所組成的謎題了。暗物質可以說是一種必須存在才能夠解釋宇宙空間引力模型的未知物質,而宇宙中的一小部分物質則是由重子所組成的,但科學家們並不知道這部分物質的確切比例是多少。
  • 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全國英才資料庫:中國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國家級英才人物;1938年2月生於湖南益陽。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
  • 國家地理(兒童專欄)- 極地探險家
  • 《美國國家地理兒童英語分級讀物》動物王國:生命有多美-附資源
    這套中英雙語+動物科普+視覺享受三位一體的《美國國家地理兒童英語分級讀物第一級》正是一套這樣的書。關於其中的精彩內容,用一首打油詩可以說明:生活習性了解快,可愛幼崽惹人愛。動物圖鑑多科普,自然奇景入夢來。
  • 天體物理學家成功破譯英國麥田怪圈現象
    天體物理學家成功破譯英國麥田怪圈現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名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成功破譯了英國威爾特郡巴伯裡城堡一個神奇的麥田怪圈現象,他認為麥田所顯示的是圓周率π的前10位數值。已退休的天體物理學家邁克·裡德( Mike Reed )看了該麥田的照片後,將其與數學聯繫起來。他表示,麥田怪圈直徑為150米的外形其實是圓周率π的編碼形式。  他稱:「靠近中心的圓點代表的是一個小數點,其餘的數字是根據十個成角片斷編成的,而放射狀擴散則代表每個數字的片斷。」在研究這個圖案時,邁克博士做了一張附圖。
  • 物理學家30年前遭遇的問題,至今沒有改善 | Physics World專欄
    當我翻閱著最早出版的幾期《物理世界》,還有這本刊物的前身《物理公告板》的最後幾期時,我突然發現,20世紀80年代後半所報導過的新聞中,有很多直到今天仍在影響著物理學家們。有的國家為了國際科研項目的開支殫思竭慮,有的國家對於核電的影響憂心忡忡。
  • 天體物理學家提出黑洞形成的新觀點
    UCLA 的物理學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原始黑洞是指宇宙最早形成的一批黑洞,但天體物理學家對原始黑洞是在創世大爆炸發生不到一秒時間內形成還是最早一批恆星死亡期間形成的存在長期爭議。
  • 霍金說大爆炸前什麼都不存在,美國一基督徒天體物理學家回應
    美國基督教護教團體「Reasons to Believe」的天體物理學家羅斯(Hugh Ross)曾在本月初回應了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提出的「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前什麼都不存在」的主張。
  • 天體物理學家:揭示了史上最大的三維宇宙圖
    天體物理學家周一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3D地圖,是對超過400萬個星系和超明亮、充滿能量的類星體進行分析的結果。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天體物理學家、讓·保羅·克尼布(Jean-Paul Kneib)於2012年創辦了「擴展的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BOSS),他說,目標是製作「整個宇宙一生中最完整的宇宙三維地圖」。研究人員第一次利用「表明遙遠宇宙中物質分布的天體,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
  • 專欄共看·NJU地理海洋之聲 | 座談:每個人都是閃閃發光的個體
    地海院劉永學課題組在海上風電場遙感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專欄共看」欄目與你一起走進各院系各單位各班級各支部公眾號各具特色的優秀新媒體專欄今天,一起看地海院公眾號「NJU地理海洋之聲」「座談」欄目的「自我介紹」——∨
  • 來看義大利太空人兼天體物理學家怎麼說
    而翁貝託 • 圭多尼是義大利太空人、天體物理學家、科普作家,他是歐洲第一個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講月球科普和登月那些事兒,翁貝託再合適不過了。關於月亮的一切《我要月亮》這本書的豐富程度完全超過了一半的兒童繪本或青少年讀物。這不是一本讀一遍就能把內容瞭然於心的書。
  • 天體物理學家構造出:球對稱黑洞的近似值,可以研究黑洞本身!
    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近似計算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理論中球對稱黑洞參數的新方法,通過將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黑洞陰影半徑與精確的數值解進行比較,天體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近似在二階範圍內顯示出合理的精度。這意味著可以研究黑洞本身及其附近的現象,例如粒子運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
  • 奧陌陌是外星人嗎,哈佛天體物理學家仍在爭辯
    這張照片中心的圓點是「Oumuamua」,這是一個有著不同尋常特性的天體,於2017年穿過太陽系。科學家們從未比這更好地觀察過它,這一問題引發了持續高調的爭議。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說,他發現了太陽系中存在外星人技術的良好證據,這可以被稱為外星人垃圾,其他一些科學家並沒有認真對待他的想法,因為他們有「群體思維」。
  • 天體物理學家觀察到長期存在的量子現象
    白矮星的質量和大小之間的這種令人費解的關係稱為質量半徑關係,最早是在1930年代由獲得諾貝爾獎的天體物理學家蘇布拉曼揚·錢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提出的。現在,一個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用斯隆數字天空調查所收集的天文數據和蓋亞太空觀測站最近發布的數據集來觀測這種現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