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衛星已墜入大氣層 碎片可能砸到東亞地區—新聞—科學網

2021-01-07 科學網

 

據英國媒體11月11日報導,歐洲航天局表示,歐洲「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簡稱GOCE) 已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降落過程中燃燒解體。

 

據悉,GOCE衛星在進入大氣層的過程中,大部分都將燃燒殆盡,剩下的一些碎片殘骸預計會落到從東亞至西太平洋至南極洲這一地區。

 

GOCE是歐洲航天局研製的一顆地球探測衛星,因其流暢的外表稱為「太空法拉利」,於2009年發射升空。它之前在距離地面260公裡的地球軌道運行。與很多衛星在「壽終正寢」之後被拋棄在地球軌道上不同,歐洲航天局將其引導進入地球大氣層焚毀。這是歐洲航天局25年來首次執行衛星自由回落地球任務。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B火箭碎片已成功墜入非洲西海岸的大西洋
    長徵5號B火箭核心級的最後軌道飛行軌跡5月5日成功發射中國長徵五號B後,這一重型火箭殘片今日已墜入大西洋海域沒有可點燃引擎的發動機,核心級就留在了低空軌道上,然後很快會由於大氣阻力墜入地球。死亡衛星和老舊火箭經常會重新進入大氣層,但質量超過幾噸,然後再入大氣層的物體很少見。
  • 天宮一號空間站下個月墜入地球 墜落地點尚不確定
    廢棄的衛星及太空飛行器隨時都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著。而就在今年三月下旬,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將墜入地球,該空間站有一些較大的設備或組件有可能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墜落到地面上。天宮一號正以大約18,00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並且現在並沒有設備將其引導到海洋或無人居住的地區,所以天宮一號很有可能衝回地球。
  • 太空垃圾引發人們擔憂 危害大砸中可索賠
    近日,一則同樣來自美國的消息引發關注,該消息稱,目前繞著地球跑的太空垃圾已滿到「臨界點」,隨時會相撞,而一旦互撞又會製造更多碎片。體積較大的太空碎片墜入大氣層,如果不幸地落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很可能造成重大傷亡。
  • 馬斯克47顆星鏈網衛星脫軌,已墜入地球大氣層燒毀
    不過就在本周,一位密切關注星鏈衛星動向的追星者,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Jonathan McDowell)卻在自己網站上發布了一個重磅消息,馬斯克的星鏈網衛星,已經有47顆脫離軌道,墜入大氣層中燒毀,佔已升空衛星總數的6%。
  • 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進入倒計時 專家回應「砸落說」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30日發布消息稱,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1日±1天,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這一消息的發布,引起航天愛好者及外界的極大關注,再入大氣層的過程如何進行,會砸中地面嗎?降落後的燃料又是否會對地面造成危害......針對公眾提出的這些問題,央廣網記者對話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
  • 追星者透露:馬斯克47顆星鏈網衛星脫軌,已墜入地球大氣層燒毀
    ,馬斯克的星鏈網衛星,已經有47顆脫離軌道,墜入大氣層中燒毀,佔已升空衛星總數的6%。根據麥克道威爾的追蹤,SpaceX公司正在淘汰2019年5月第一批發射的60顆V0.9測試衛星,到10月7日為止,其中的39顆已重返大氣層化為灰燼。
  • 天宮一號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碎片墜落概率極低
    攝影:LINTAO ZHANG, GETTY3月30日至4月2日,天宮一號國際空間站預計將再次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燃燒過程中分崩離析。有專家分析,天宮一號墜入人口稠密地區的概率幾乎為零。撰文:ANDREW FAZEKAS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即將墜入地球。最新的預測稱,它將在3月30日至4月2日之間的某個未知時間落到地球上某個未知地點。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新聞—科學網
    他們試圖說明,現代人和我們已滅絕的近親只是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繁衍。然而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揭示了非洲現代人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祖先。這表明,其中大部分DNA來自於過去兩萬年中移居回非洲的歐洲人。這項日前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同時有助于澄清一個令人費解的差異:為什麼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似乎比歐洲人多。
  • 歐洲GOCE衛星殘骸入海 重力探測行動完美收場
    2013年11月11日報導,歐洲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GOCE衛星)殘骸已墜入海洋,該衛星不僅獲得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地球重力場分布圖,並且以安全方式返回地球,堪稱完美收場。 (來源:CFP視覺中心)【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陳一鳴】「當你讀到這段話時,『地球重力場和穩態海洋環流探測衛星(GOCE)』令人驚異的太空飛行很可能已經結束。」
  • 一文讀懂:天宮一號無控返回大氣層 以最絢爛的方式回家
    天宮在太空軌道上運行,為什麼會重返大氣層?不少人可能覺得衛星離地面數百公裡,位於太空之中,因此可以不受阻力的長時間甚至永久圍繞地球運行,準確的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這裡所說的大氣層主要指的是稠密大氣層,是個人為定義的概念,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100公裡的高度為卡門線,將其作為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
  • 鼠刺化石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悠久歷史—新聞—科學網
    東亞地區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雖在現今全球範圍內是較為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但廣泛的化石記錄顯示整個北半球在新生代早期多為這種植被所覆蓋。
  • 科學家開發太空垃圾清理技術 讓衛星自毀(組圖)
    迄今為止,人類只有一次主動成功處理太空垃圾的案例,即在1990年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一顆廢舊衛星回收。  為防止碰撞而對近地軌道附近的太空垃圾進行觀測被稱為空間警戒。美國空間監視網絡、俄羅斯空間監視系統等機構對約10釐米以上的較大太空垃圾進行編錄並實時監視,已被編錄的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已超過9000個,而1毫米以下的微小太空垃圾可能有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個。
  • 太空垃圾會否砸中你的頭? 英媒:傷人概率為1/2500
    英媒稱,在德國航天局位於科隆的風洞設施內,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威廉斯嘗試模擬衛星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他說:「軌道上有很多衛星,它們遲早都會掉到地球上來。衛星再入大氣層時可能會解體。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墜落物造成損失的概率有多高?」
  • 日本利用衛星搜集情報 搜集範圍東亞到中東地區
    據日本《每日新聞》13日報導,日本防衛廳最近制定了最新的情報戰略計劃《今後的情報通信政策》。根據這一計劃,日本將進一步加強利用衛星搜集情報,並將情報搜集的範圍擴大到從東亞到中東地區乃至部分非洲國家。除使用本國的偵察衛星系統之外,日本還將利用民間的通信衛星和電視廣播衛星等組成一個完整的圖像情報搜集和傳遞網絡。
  • 別了……天宮一號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並墜落
    3月30日至4月2日,天宮一號國際空間站預計將再次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燃燒過程中分崩離析。而天宮一號墜入人口稠密地區的概率幾乎為零。撰文:ANDREW FAZEKAS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即將墜入地球。最新的預測稱,它將在3月30日至4月2日之間的某個未知時間落到地球上某個未知地點。
  •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被推測已發送的衛星已有 3% 失效
    而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 2020 年 2 月,地球軌道上大約有 5500 顆衛星。 也就是說,僅一個星鏈計劃發射的衛星總量,就是之前在軌衛星總數的 7 倍多。,有大約 3% 可能已經失效,失效的衛星「可能已經解體或墜入大氣層燃燒」。
  • 星鏈網3%衛星出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最終鎖死地球
    麥克道爾上周稱,截止到10月7日,他已追蹤到47顆星鏈網衛星墜入大氣層燒毀,其中包括第一批發射的60顆V0.9測試衛星中的39顆,這可能是SpaceX有意淘汰的。,除了SpaceX主動淘汰的測試衛星,他已監測到23顆,大約3%的星鏈網衛星已不能在軌道上操縱,可能已經發生故障並失去控制。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隨著地球上的人類對太空探索活動越來越頻繁,對近地空間的利用也越來越成熟,很多衛星在空中為我們提供通訊、監測、導航等等服務,截止到2020年,全球各國累積執行了4000多次發射任務,將近6,000顆衛星被送上近地軌道,但其中約60%已變為太空垃圾。隨著垃圾增多,以後在軌運行衛星、航天飛行器受到這種無法準確預測和規避的碰撞機率越來越大。
  • 雷射大戰太空垃圾:讓其減速 最終跌入大氣層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金屬體」,伴隨著使命的結束,被遺棄在太空,變成了金屬碎片,最終成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科學報圖片)    2008年,歐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公布的電腦模擬圖像顯示,「太空垃圾」已經讓地球上空成了一個垃圾場。如何清理太空垃圾,成為人類接下來的研究重點。
  • 歐洲衛星數天內墜地球:沒人知道掉在哪兒
    歐洲空間局「重力場與穩態大洋環流探測器」GOCE預計在未來數天內墜落,但沒有人知道它的精確墜落坐標,相關研究人員稱墜落的衛星不可能掉到你的頭上,該事件發生的概率比被隕石擊中要低得多。GOCE衛星已經在軌運行了4年的時間,以難以置信的精確度繪製地球重力場分布圖,完成對地球的不間斷掃描探測,如今燃料消耗殆盡,衛星質量達到1.2噸,墜落後大部分殘骸將在大氣層中燒毀,大約只有25%左右會抵達落到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