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統計局分析 市人口金字塔已向老年型發展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據瀟湘晨報報導 5月27日,長沙市統計局公布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繪製的長沙市人口金字塔,分析稱,長沙人口金字塔正向老年型發展:老年人口(60歲以上)大幅增加,少年人口(0-14歲)大幅減少。

    此外,相比長沙市戶籍人口,外來人口增加了30多萬。

    少年人口減少會否引起將來長沙市內勞動力減少?人口紅利會否還將延續?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又將給長沙帶來哪些社會問題與經濟發展機遇?未來,城鎮化的推行,又將給長沙人口結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都將是這一類型人口結構面臨的問題。

    老齡化已經不再是口頭上的言說。

    據長沙市統計局官方網站的統計,2000年到2010年,老年人口(60歲以上)大幅增加,由佔全市人口比的11.6%上升到13.6%,十年間,增加了24.59萬。

    分析稱,長沙人口金字塔已向老年型發展,2010年長沙老年撫養比為18.8%,如果除去外來人口,長沙每100個勞動力需要撫養21位老人。

    這還不是峰值。

    增長20年內,長沙最多數量人群將步入老年

    長沙市統計局新繪製的2010年長沙人口金字塔顯示,60歲及以上的人口逐漸膨脹,這一年,長沙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6.09萬,比0-14歲年齡段的多0.56萬。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持續上升的長沙老年撫養比,2010年為18.8%。縱向來看,2000年長沙每100個勞動力要撫養16位老人,2010年每100個勞動力需要撫養19位老人,「如果除去外來人口,每100個勞動力需要撫養21位老人。」長沙市統計局人口與社會科技統計處副處長丁偉說,這還不是峰值。她指出,當前,30-50歲的人群是人口金字塔上最大的年齡人群,在今後10-20年中,這個年齡人群將進入老年行列,「如果沒有大量外來勞動力的補充,未來長沙的撫養壓力將更大。」

    此外,從分配指數來說,2010年長沙男女數量是比較匹配的,但分年齡段來看,0-14歲男女性別比為110.7,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丁偉認為,造成男多女少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在。另外,75歲及以上的男女性別比低於100,從金字塔圖也可以看出,越往年齡上端走,代表男性的橫條越短於女性。「說明女性壽命明顯高於男性。」

    原因大量1970年代前生人,漸步入中老年

    為什麼2000年到2010年間,長沙的老年人口大幅增長?

    長沙市統計局官方網站發表文章《長沙人口金字塔已向「老年型」發展》,文章說,主要是由10年間總和生育率由高變低引起的。

    文章分析,長沙2010年和2000年總和生育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0年為1.22,2010年為1.18),也處於低生育水平(2.1以下)。1970年代之前的高生育率導致了人口的大量增長,為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口目前已逐步邁入中老年人群。

    此外,壽命延長也是老年人口大幅增長的原因,統計表明,2010年80歲及以上的老人11.24萬人,比2000年增加4.83萬人,增長75.4%。百歲及百歲以上老人91人,比2000年淨增了一倍。人口壽命的延長也促進了老年人隊伍的不斷壯大。

    理論上,老年型人口金字塔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人口呈負增長,總量縮減;少年兒童比重縮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長期下降,自然增長率呈負增長;增長的模式將會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影響老齡產業或成長沙投資窪地

    隨著老年人群逐漸龐大,將給長沙的老齡產業帶來巨大空間。

    「這一方面,長沙還要補課。」一業內人士表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毅敏指出,根據當前這個現狀,在分配機制方面,政府可能會更多地關注老年人事業,包括與老年人健康有關的基礎設施等。

    當前長沙養老保障事業已呈快速發展之勢。據長沙市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長沙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5.3萬人,比2005年增加310.6萬人;擁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光榮院等129所,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967處,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418所。

    同時,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逐步形成,至2011年底,全市城區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近400個,基本實現城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全覆蓋。

    不過就目前來看,長沙市統計局相關專家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以往那種N+2的家庭供養模式在嬗變,就是多子女共同養2位老人的模式在改變,出現了2+4的養老模式,就是兩個年輕人共同供養四位老人的局面,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需求將大量增加,老齡事業發展任重道遠。

    該專家建議,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加快綜合性社會養老機構建設,積極引導民營資本投入,形成多元化養老資金的投入機制,促進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開發,比如拓展到老年人理財、藝術鑑賞、心理諮詢、生態休閒、影片賞析等特色項目。

    [解讀人口金字塔]

    少年人口十年內減10.31萬

    2010年長沙市0-14歲的人口為95.53萬,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減少10.31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3.6%,比2000年的17.2%下降3個多百分點。進入21世紀後10年時間,長沙少年人口從佔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降為八分之一。

    老年人口十年內增24.59萬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60歲及以上的人口達96.09萬,比2000年增加24.59萬人,增長34.4%;從佔比來看,2010年60歲及以上的人口佔全市人口的13.6%,比2000年的11.6%上升2.0個百分點。

    男女性別比103.4∶100

    2010年常住人口金字塔顯示,男女性別比為103.4,較為對稱,屬於正常範圍(人口統計學上,一般正常範圍在102至107之間)。但分年齡段來看,0-14歲男女性別比為110.7,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另外,75歲及以上的男女性別比低於100,從金字塔圖也可以看出,越往年齡上端走,代表男性的橫條越短於女性,說明女性壽命明顯高於男性。

    外來青壯年人口比戶籍人口多36.12萬

    比較2010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金字塔會發現,常住人口金字塔中20歲左右的橫條長度遠遠長於戶籍人口金字塔。2010年16-22歲常住人口超出戶籍人口36.12萬人,即這一年齡段的外來人口為長沙帶來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改善了長沙的人口結構。

    [分析]

    老年人口增加少年人口減少,延遲退休或提上議程

    2012年,時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導,國家人口和計生委人口專家委員會成員的顧寶,在《瞭望東方周刊》發表文章《看懂中國的人口金字塔》,文章稱,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讓延遲退休年齡是一件遲早的事。

    最近因為人社部表示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而引起輿論一時大譁。應該說,今天終於提出這個問題是形勢發展的結果。如果我們了解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就知道這是一件遲早的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接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開始工作的時間被推遲,而預期壽命的提高又預示著養老期的延長。如果退休年齡不變,就意味著人們一生中的工作時間在縮短,而養老期在拉長。當然,由於每個人的處境不同,對於退休年齡推延的反應難免不同,但總體來看必須從人口結構變化的總趨勢看到它的必然性而逐步適應這樣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當然首先需要政府部門具有決策的前瞻性,使社會對此有一個習慣的過程。

    在對於人口老齡化的具體關注中,往往將之歸結為老年人增多,繼而歸結為老年撫養問題,再歸結為老年救助問題,結果是把老齡化縮小為民政工作的一部分。事實上,人口老齡化是整個社會變老的問題,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老年人口每年增3.2% 我人口年齡結構進入老年型
    老年人口每年增3.2% 我人口年齡結構進入老年型   李學舉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做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的報告時說,中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很快,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開始進入老年型。  統計顯示,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34億,佔總人口的10%以上;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9400萬,佔總人口的7%以上;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00萬。
  • 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究竟查什麼
    於是,人口學家繼續完善並發展出新一套計算方法。通過上圖的公式,我們將0~9 共十個年齡尾數分別計算一遍,就能得到各自的尾數別修正惠普爾指數Wi,進一步計算得到一個更加準確的總和修正惠普爾指數Wtot。用這種方法檢驗我國近四次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發現,我國的年齡尾數存在一定傾向,偏好7而迴避9,總體上還是相對準確的。
  • 2018年度市統計局績效管理工作自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2018年,北京市統計局(以下簡稱市統計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政治建設,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紀律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 我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圖表)
    ,產生了人口年齡金字塔的凸出部分。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於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
  • 世界人口日 | 花樣解讀手繪人口金字塔
    今年的世界人口日,我們展示一組學生手繪的人口金字塔。這些手繪金字塔的創作和初步點評由我們首批00後大學生完成,是人民大學本科生《人口學概論》的一次作業和課堂討論的成果,其中有中國的大部分省/市/區,也有一些典型國家,從中可以解讀各個地區(國家)的人口大勢。小百科:【人口金字塔】一種表示人口性別與年齡構成的塔狀條形統計圖。水平條代表每一年齡組男性和女性分別佔總人口的比例。
  • 巴彥淖爾市統計局多措並舉全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為全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巴彥淖爾市統計局多措並舉,著力抓好全市工業經濟監測統計和分析調研工作。一、以提高數據質量為重點,強化基礎建設。一是按照自治區統計局有關要求,在不斷完善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電子臺帳的同時,初步建立規下抽樣調查企業電子臺帳,保證統計數據數出有源;二是繼續強化工業統計工作檢查督查力度。
  • 【考向預測】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的判讀
    在"新生人口性別比例"方面,中國、印度等國家長期處於嚴重失衡狀態。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是推力和拉力因素。而一地的推力和拉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中,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是造成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遷移對環境、社會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如下圖:第二,可將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刺激因素;另一類是個人動機變化產生的因素。
  • 北京首次描繪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
    市衛計委昨天發布《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首次描繪本市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圖。  這是本市連續第六年以市政府的名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健康白皮書,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金字塔」圖顯示,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每5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 【名師整理】高中地理人口問題、人口金字塔的判讀方法考點整理
    人口遷移的主要、經常起作用的原因:經濟原因。美國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原因:自然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社會原因:工業發達,環境汙染嚴重。新疆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開發資源和發展邊境貿易。四川人口遷出對當地的積極影響:緩解了本地區人地矛盾;加強了四川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聯繫;增加了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 我分析了歷年人口普查數據,發現中國人口結構正在惡化
    我先利用億信i@Report的「數據抓取」功能,從國家統計局公開的數據中抓取了「全國分年齡、性別的人口」數據。它可視化展示效果是蠻強大的,內置幾十種統計圖、每種統計圖又有很多種效果,通過組合設計可以搭配出上千種視覺效果,小編此次通過億信BI的人口金字塔圖分析了中國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
  • 過去一年包頭市統計局—— 用數字當好「參謀官」和「服務員」
    市統計局還針對地區生產總值核算的各行業及基礎指標數據開展月度監測,深入分析規模以上工業31個大類行業、限額以上企業19個零售類值增長趨勢,逐項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大領域、52項指標數據及「十三五」規劃指標完成情況,找出發展短板弱項,助力相關部門精準施策。在密切跟蹤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基礎上,包頭市統計局對2020年全年經濟運行走勢進行預測預警。
  • 省統計局到我區調研督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11月27日,省統計局副局長杜國喜一行到我區調研督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市統計局局長厲國偉、副局長馬國暉、區統計局相關負責同志陪同。杜國喜一行來到立新街道立新社區實地入戶,慰問了基層普查員,詳細了解了入戶登記等工作情況,詢問了西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展情況、存在的困難及近期工作打算、工作建議等。調研督導組對西安區人口普查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杜國喜指出,西安區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普辦的各項工作部署,思想認識到位,全區上下高度重視,為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提供了保障。
  • 省統計局到撫寧區督導人口普查工作
    11月8日,省統計局人口就業處長闞立新到撫寧區督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市統計局副局長楊素玲陪同。督導組一行詳細了解我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展情況、存在困難和經驗做法等,實地深入住戶和商業門店現場指導普查員上門入戶登記。
  • 統計局談出生人口減少:出生人口數很大 減幅在下降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國家統計局談出生人口減少:出生人口數很大,減幅在下降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張寧中國2018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出生率為10.94‰;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
  • 生育率降壽命延長 全球人口「金字塔」將變圓柱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25日報導,隨著全球生育率下降使年輕人口萎縮,「人口金字塔」已開始變型,向圓拱形發展,到2060年甚至會變成圓柱狀。  上個世紀70年代,全球人口年齡結構形狀如金字塔,生育率高導致底層年輕人口最多,頂層年老人口最少。
  • 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的判讀
    人口的年齡結構  指一個人口集團(或群體)在某一時間點上的人口年齡分布狀況、各年齡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通常以百分數表示)。
  • 北京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60歲以上超五分之一
    北京人的期望壽命越來越長,惡性腫瘤、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病也隨之增多,而且還在向年輕人和孩子蔓延。市衛計委昨天發布《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首次描繪本市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圖。  這是本市連續第六年以市政府的名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健康白皮書,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金字塔」圖顯示,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每5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看點一  北京已完全進入老齡社會  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是今年健康白皮書新增的一項內容。
  • 看懂中國的「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顯示「底部萎縮」人口結構可以從各種角度來考察,如職業、教育、城鄉、民族結構等,但最根本的是年齡性別結構。反映人口年齡性別結構的最生動直觀的方式就是「人口金字塔」---以年齡為縱軸,以人口數為橫軸,左男右女繪製圖形,該圖表不僅可以使我們看到人口結構的過去,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預見未來。
  • 環境保護部 統計局 發展改革委 監察部
    環境保護部 統計局 發展改革委 監察部關於印發「十二五」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統計、監測辦法的通知                             環發〔2013〕1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第七次人口普查進展如何?國家統計局回應
    新京報快訊 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2020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記者提問:請問當前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進展如何?有評論認為,現在已經有大數據,還有一些行政記錄,都可以充分反映我國的人口情況,為什麼還要再開展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