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瀟湘晨報報導 5月27日,長沙市統計局公布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繪製的長沙市人口金字塔,分析稱,長沙人口金字塔正向老年型發展:老年人口(60歲以上)大幅增加,少年人口(0-14歲)大幅減少。
此外,相比長沙市戶籍人口,外來人口增加了30多萬。
少年人口減少會否引起將來長沙市內勞動力減少?人口紅利會否還將延續?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又將給長沙帶來哪些社會問題與經濟發展機遇?未來,城鎮化的推行,又將給長沙人口結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都將是這一類型人口結構面臨的問題。
老齡化已經不再是口頭上的言說。
據長沙市統計局官方網站的統計,2000年到2010年,老年人口(60歲以上)大幅增加,由佔全市人口比的11.6%上升到13.6%,十年間,增加了24.59萬。
分析稱,長沙人口金字塔已向老年型發展,2010年長沙老年撫養比為18.8%,如果除去外來人口,長沙每100個勞動力需要撫養21位老人。
這還不是峰值。
增長20年內,長沙最多數量人群將步入老年
長沙市統計局新繪製的2010年長沙人口金字塔顯示,60歲及以上的人口逐漸膨脹,這一年,長沙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6.09萬,比0-14歲年齡段的多0.56萬。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持續上升的長沙老年撫養比,2010年為18.8%。縱向來看,2000年長沙每100個勞動力要撫養16位老人,2010年每100個勞動力需要撫養19位老人,「如果除去外來人口,每100個勞動力需要撫養21位老人。」長沙市統計局人口與社會科技統計處副處長丁偉說,這還不是峰值。她指出,當前,30-50歲的人群是人口金字塔上最大的年齡人群,在今後10-20年中,這個年齡人群將進入老年行列,「如果沒有大量外來勞動力的補充,未來長沙的撫養壓力將更大。」
此外,從分配指數來說,2010年長沙男女數量是比較匹配的,但分年齡段來看,0-14歲男女性別比為110.7,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丁偉認為,造成男多女少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在。另外,75歲及以上的男女性別比低於100,從金字塔圖也可以看出,越往年齡上端走,代表男性的橫條越短於女性。「說明女性壽命明顯高於男性。」
原因大量1970年代前生人,漸步入中老年
為什麼2000年到2010年間,長沙的老年人口大幅增長?
長沙市統計局官方網站發表文章《長沙人口金字塔已向「老年型」發展》,文章說,主要是由10年間總和生育率由高變低引起的。
文章分析,長沙2010年和2000年總和生育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0年為1.22,2010年為1.18),也處於低生育水平(2.1以下)。1970年代之前的高生育率導致了人口的大量增長,為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口目前已逐步邁入中老年人群。
此外,壽命延長也是老年人口大幅增長的原因,統計表明,2010年80歲及以上的老人11.24萬人,比2000年增加4.83萬人,增長75.4%。百歲及百歲以上老人91人,比2000年淨增了一倍。人口壽命的延長也促進了老年人隊伍的不斷壯大。
理論上,老年型人口金字塔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人口呈負增長,總量縮減;少年兒童比重縮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長期下降,自然增長率呈負增長;增長的模式將會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影響老齡產業或成長沙投資窪地
隨著老年人群逐漸龐大,將給長沙的老齡產業帶來巨大空間。
「這一方面,長沙還要補課。」一業內人士表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毅敏指出,根據當前這個現狀,在分配機制方面,政府可能會更多地關注老年人事業,包括與老年人健康有關的基礎設施等。
當前長沙養老保障事業已呈快速發展之勢。據長沙市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長沙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5.3萬人,比2005年增加310.6萬人;擁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光榮院等129所,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967處,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418所。
同時,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逐步形成,至2011年底,全市城區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近400個,基本實現城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全覆蓋。
不過就目前來看,長沙市統計局相關專家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以往那種N+2的家庭供養模式在嬗變,就是多子女共同養2位老人的模式在改變,出現了2+4的養老模式,就是兩個年輕人共同供養四位老人的局面,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需求將大量增加,老齡事業發展任重道遠。
該專家建議,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加快綜合性社會養老機構建設,積極引導民營資本投入,形成多元化養老資金的投入機制,促進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開發,比如拓展到老年人理財、藝術鑑賞、心理諮詢、生態休閒、影片賞析等特色項目。
[解讀人口金字塔]
少年人口十年內減10.31萬
2010年長沙市0-14歲的人口為95.53萬,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減少10.31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3.6%,比2000年的17.2%下降3個多百分點。進入21世紀後10年時間,長沙少年人口從佔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降為八分之一。
老年人口十年內增24.59萬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60歲及以上的人口達96.09萬,比2000年增加24.59萬人,增長34.4%;從佔比來看,2010年60歲及以上的人口佔全市人口的13.6%,比2000年的11.6%上升2.0個百分點。
男女性別比103.4∶100
2010年常住人口金字塔顯示,男女性別比為103.4,較為對稱,屬於正常範圍(人口統計學上,一般正常範圍在102至107之間)。但分年齡段來看,0-14歲男女性別比為110.7,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另外,75歲及以上的男女性別比低於100,從金字塔圖也可以看出,越往年齡上端走,代表男性的橫條越短於女性,說明女性壽命明顯高於男性。
外來青壯年人口比戶籍人口多36.12萬
比較2010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金字塔會發現,常住人口金字塔中20歲左右的橫條長度遠遠長於戶籍人口金字塔。2010年16-22歲常住人口超出戶籍人口36.12萬人,即這一年齡段的外來人口為長沙帶來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改善了長沙的人口結構。
[分析]
老年人口增加少年人口減少,延遲退休或提上議程
2012年,時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導,國家人口和計生委人口專家委員會成員的顧寶,在《瞭望東方周刊》發表文章《看懂中國的人口金字塔》,文章稱,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讓延遲退休年齡是一件遲早的事。
最近因為人社部表示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而引起輿論一時大譁。應該說,今天終於提出這個問題是形勢發展的結果。如果我們了解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就知道這是一件遲早的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接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開始工作的時間被推遲,而預期壽命的提高又預示著養老期的延長。如果退休年齡不變,就意味著人們一生中的工作時間在縮短,而養老期在拉長。當然,由於每個人的處境不同,對於退休年齡推延的反應難免不同,但總體來看必須從人口結構變化的總趨勢看到它的必然性而逐步適應這樣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當然首先需要政府部門具有決策的前瞻性,使社會對此有一個習慣的過程。
在對於人口老齡化的具體關注中,往往將之歸結為老年人增多,繼而歸結為老年撫養問題,再歸結為老年救助問題,結果是把老齡化縮小為民政工作的一部分。事實上,人口老齡化是整個社會變老的問題,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