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史上的3月1日 張衡地動儀真假難辨
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3月1日)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而近幾年國內有網友稱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啥模樣早已無據可查。
-
金星13號探測器:讓世界如此近的了解金星
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太空探索便成了人類不懈的最求,從最初的衛星發射到衛星通訊的應用,再到空間站的建設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過程。但人類的探索卻不會止步於地球,隨之而來的是行星的探索與星際的觀察等,為人類天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時期,同時,人類對類地行星的探索與發現,也成了一個最求的方向。
-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蘇聯的首選是將其太空探索活動的消息保留,直到成功為止。因此,失敗的「金星1號」任務被公開命名為「 Heavy Sputnik」,顯然是1957年著名發射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繼任者。 在1965年11月12日和5日發射的「金星2號」和「金星3號」均告失敗。
-
在近500度中存活兩小時,蘇聯金星探測器在金星上看見了什麼?
1981年10月30日,蘇聯金星計劃中的第13顆探測器金星Venera-13在質子-K火箭的託舉下,離開了拜科努爾發射工位,逃逸出地球引力範圍奔向金星,五天後姊妹星金星-14號緊隨其後。滿懷各國科學家期待的金星1A號仿佛開了個玩笑,四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失敗,奔向金星的探測器成了一顆地球衛星,八天後金星1號發射,但是飛行了一個月後再次失聯,當時的探測器信息傳輸速率僅為1位元組/秒。
-
在近500度中存活兩小時,蘇聯金星探測器在金星上看見了什麼?
1981年10月30日,蘇聯金星計劃中的第13顆探測器金星Venera-13在質子-K火箭的託舉下,離開了拜科努爾發射工位,逃逸出地球引力範圍奔向金星,五天後姊妹星金星-14號緊隨其後。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八)
然後,飛行平臺將記錄的著陸器數據傳送給等待中的蘇聯科學家和工程師。金星12號於世界時1978年9月14日02:25:13發射升空。在進行兩次中途修正後,下降艙於1978年12月19日與其飛行平臺分離。著陸器釋放後,飛行平臺繼續沿日心軌道經過金星。12月21日,在高度約34000公裡處,飛行平臺與金星的近距離相遇。
-
35年前飛向金星的蘇聯氣球,在金星上飛行了1.15萬公裡
維加一號Vega 1和二號Vega 2 在設計上完全相同,只是彼此作為備份星,防止其中一顆失敗,錯過探測哈雷的交會窗口。它們分別於1984年12月15日和24日搭乘質子火箭離開了地球,經過六個月的飛行,兩姊妹都到達了金星。
-
在金星上飛行1.15萬公裡,35年前飛向金星的蘇聯氣球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蘇爭霸帶來了航天競賽,今天依然讓航天愛好者津津樂道。除了登月和建立空間站,人們還把目光放在了更遠的深空,距離地球比較近的行星,更是有著濃厚的興趣。八十年代,鼎鼎大名哈雷彗星將在1986年達到軌道的近日點,哈雷彗星雖然是短周期彗星,但是它75年的軌道周期對於人類來說,也是足夠漫長了。
-
我們有曾在金星上著陸過嗎?
1975年10月22日,Venera 9號降落在金星表面並拍攝了第一張金星表面的照片。三天後,Venera 10號登陸並為金星的表面拍照並研究了金星的巖石。1978年12月,Venera 11號和Venera 12號降落在金星上,並發回了更多有關金星大氣的數據。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終篇)
以上是金星哈雷1號的情況,讓我們再來看看2號:2號的著陸器在到達金星前兩天(1985年6月13日)與飛船分離,並遵循了相同的著陸、分離機制。著陸器平安地於1985年6月15日03:00:50在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Terra)東部,南緯8.5° ,東經164.5°著陸。著陸地點的高度比行星平均半徑高0.1公裡。著陸器從地表傳輸了56分鐘的數據。
-
相比火星,金星為何更難探測-蘇聯金星探測歷史
金星是太陽系中環境最為惡劣的行星之一,金星地表高達460多度,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相當於海平面下1000米的壓強,大氣層內還有很強的氣流。從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探索金星,建立了一個金星計劃來探測金星,一共發射了18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見證了人類與探測金星的歷史。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二)
雖然長達6個月的飛行時間意味著3MV-1在9月初到達金星時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極高,但它似乎比直接取消發射太空飛行器更有意義:至少它可以獲取本來前兩個試驗飛船該發回的數據。發射重點一度轉移到無人月球著陸器E-6 6的發射上。1963年3月21日,8K78M序列號T15000-20搭載新的E-6月球探測器升空。
-
蘇聯探測器拍攝的金星老照片展現新風貌[圖]
東方網4月26日消息:蘇聯金星探測工程留下來的一系列珍貴的老照片如今在經過美國計算機製圖專家們的加工後更清晰、更明了地向人們展示了金星這顆神秘行星的全新風貌。 上個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蘇聯曾實施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金星探測計劃,在此期間,蘇聯多個自動探測站曾登陸這顆表面看來覆蓋著雲霧的「地獄之星」。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三)
作者 cbjchxh轉載於百度貼吧-航天吧原始資料來源 衛星百科-sat.huijiwiki.com1966年2月27日凌晨02:52,金星2號在金星的白晝一側進行了最近的接近,距離為23950公裡。但是當時已經失聯,沒有任何數據傳回。3月4日,蘇聯官員宣布任務失敗。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五)
1968年5月,在COSPAR(空間研究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當NPO Lavochkin的工程師正在準備一對2V探測器時,蘇聯和美國科學家在金星表麵條件的問題上吵翻了美國科學團隊根據水手5號讀數的推斷和對金星半徑的最新雷達測量,因此主張更極端的地表條件。
-
機遇號能在火星工作14年,而金星上的探測器撐不過3小時
而金星的探測器,比如金星上待的時間最長的金星13號,僅僅工作了127分鐘,就和地面失去了聯繫。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二者之間這麼大的反差呢?超長待機的雙胞胎-機遇號和勇氣號機遇號和勇氣號是分別在2003年6月10日和7月7日發射的兩個探測器,兩個探測器就如同一對孿生兄弟一樣,有著同樣的重量,都是185千克,他們之間存在著替代的關係,如果一個發生了故障,另外一個就可以繼續完成任務,這樣的話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完成任務的概率。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四)
第一次發射的是序列號為310的1V,它於莫斯科時間1967年6月12日上午5:39:45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1號場發射升空。8K78M的前三級成功地將Blok L逃逸級及其1V有效載荷送入一個傾斜51.2°的171×210公裡地球臨時停泊軌道。在短暫的滑行之後,逃逸級點燃,將探測器發送到金星轉移軌道。兩天後,NASA於1967年6月14日成功地向金星發射了水手5號飛船。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七)
作者 cbjchxh轉載於百度貼吧-航天吧原始資料來源 衛星百科-sat.huijiwiki.com經過4個月的平靜巡航,金星9號飛船率先接近目標。1975年10月15日,金星9號在遭遇金星前一周進行了13.5米/秒的航向修正,以微調其軌跡。隨後,軌道飛行器將著陸器的電池充滿電,並將其內部溫度提前至-10°C,然後釋放了下降艙。自己前往金星白天面。
-
探索金星先驅!金星是「最像地獄的地方」
蘇聯,在揭開金星神秘面紗過程中,曾經讓人豎起大拇指的努力 今天,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一段令人唏噓的太空探索歷史! 特別是在冷戰時期,蘇聯人對這位鄰居的興趣,僅次於月球而已。早在1961年,蘇聯開始實行金星計劃,向金星發射探測器。這些探測器中有多個曾抵達或登陸金星地表。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六)
金星8號於世界時1972年3月27日04:15:01發射升空,進入地球停泊軌道,然後通過逃逸級點火加速,駛向金星——一切正常。飛船用了118天的時間到達金星,並在1972年4月6日進行了一次中途修正。著陸器於世界時1972年7月22日08時37分進入大氣層。在進入大氣層之前,主艙上安裝的一個製冷系統預冷了著陸器,以延長它在表面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