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上的3月1日 張衡地動儀真假難辨

2020-12-06 中關村在線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3月1日)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而近幾年國內有網友稱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啥模樣早已無據可查。


張衡地動儀精確預測地震


張衡地動儀原型究竟是什麼樣子現在已經很難查證了

  1954年3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珊湖礁上試驗了第一枚氫彈,其威力是1945年摧毀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500倍。試驗氫彈使航行在公海上的日本漁船"福龍丸第5號"的23名船員受害,因此引起日本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抗議。


氫彈威力比原子彈為例大得多

  1982年3月1日 蘇聯發射的「金星13」號行星際自動站到達金星,它的下降裝置在金星表面軟著陸成功。「金星13」號下降裝置進入金星大氣層時超重達250倍,殼體受前方衝激波影響,溫度高達12000攝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的兩倍。在下降中,裝置上的儀表分析了金星大氣和雲層的化學成分與結構,著陸後把採集到的金星土標本送回密封艙內化驗。並測量了金星的地震情況。


金星13號拍攝地表

  2002年3月1日,歐洲巨型地球環境監測衛星「恩維薩特」由一枚阿麗亞娜5型火箭順利送上太空。「恩維薩特」淨重8111公斤,高10米,展開寬度26米,全部造價達15億歐元,是歐洲航天局迄今生產的最大最昂貴最先進的地球環境觀測衛星。


目前最大的地球環境觀測衛星

  欄目簡介:《科技史上的今天》是由電腦事業部出品的一期全新類欄目,本著尊重歷史回味過去科技先行者走過的路,銘記那些已經逐漸被我們忘卻的記憶,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本欄目每日更新,每天早間準時與您見面。

nb.zol.com.cn true http://nb.zol.com.cn/570/5706758.html report 1482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3月1日)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而近幾年國內有網友稱歷史教...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教材中被刪除?原因居然是這樣!
    張衡是我國古代漢朝時,著名的發明家和文學家。他所發明的地動儀,是中華文明的成就和驕傲。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在中學歷史課本中,所見過的地動儀的圖片。而在去年的中國歷史的統編課本中,有關於張儀和他的地動儀的故事,卻被刪除掉了,這是為什麼呢?
  • 張衡地動儀被質疑 《博物館奇妙夜》赴河南揭秘
    張衡地動儀被認為世界上最早的檢驗出地震的科學儀器,歐洲直到1880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一直以來,地動儀和它的發明者張衡,都被認作是我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徵。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為復原出更具科學性、更接近史籍記載中的候風地動儀,早在2003年,中國科學院教授馮銳就重啟了「張衡地動儀」探索證明之路。2009年9月20日,中國科技館新館開幕,新的地動儀模型與觀眾見面。目前,關於地動儀的探索復原工作一直在繼續。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
  • 《博物館奇妙夜》探尋真假地動儀
    教科書裡的張衡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長期以來都是令國人驕傲的發明。很多介紹張衡地動儀的場合,都把它描述為「世界地震監測儀器的鼻祖,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驕傲」。張衡地動儀同樣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伴隨著一代代歷史教學,張衡地動儀和它的歷史地位已經深入人心。  然而,幾十年來張衡地動儀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否定,有網友指出教科書的張衡地動儀為復原模型應予以刪除。  原來,張衡於132年製作的地動儀早已失傳。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消失」
    張衡地動儀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經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
  • 張衡的地動儀真的存在嗎?
    10月9日,一則《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復原模型飽受爭議》的報導,引起了網友的大討論。實際上,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科學史界主流觀點認為,以往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宣傳並不科學,因而在無定論之前,從教材中刪除地動儀,也是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 張衡的地動儀,被移除歷史書,你怎麼看
    地震這種自然災害對於人類的影響有多厲害,大家都是深有體會,1976年7月28日03時42分53.8秒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唐山大地震,造成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造成242769人死亡,重傷16.4萬人。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新教材的變化短史記曾於2017年12月8日推送的文章《衛青、霍去病,從歷史教科書裡消失了》中,提及過此事:「舊人教版教材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課文稱:『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何為地動儀,其實就是大地發生震動後,地動儀會做出一定的顯示。這個儀器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構造卻是極其複雜,它毫無保留的向世人宣揚著東漢時期的科技水平。然而,如此一件代表著科學技術的儀器,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中科院院士稱:在房子上掛一塊肉都比它強。究竟是怎麼回事?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因為不科學?真相是…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在《後漢書張衡列傳》中,流傳下來的雖只有零星的文字記錄,但直到現在,其和製造人張衡一同,仍被視為中國古代偉大科技發明的典範,並且進入教科書之中,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
  • 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人教社回應
    媒體稱張衡地動儀被刪因模型存疑10月9日,多家媒體報導稱,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據報導,張衡地動儀被刪除,是因為有專家認為其模型一直存有疑問,並向相關教育部門進行反映。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原標題: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 張衡地動儀,到底是個什麼東東?
    (1)我在最近兩天才得知,自己小學所學的內容:東漢人張衡,世界上首次發明地震監測儀器-地動儀,已經在2017年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被刪除了。為什麼,為什麼?這可是幾代中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歷史內容。
  • 教科書上「張衡地動儀」只是擺設?中科院教授:就沒有實際作用!
    教科書上「張衡地動儀」只是擺設?中科院教授:根本就沒有實際作用!地震作為一個自然災害,帶給了我們很多慘重的損失和教訓,我們的防震演習從沒停止過,探測地震的儀器也越來越先進。不只是現在,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預測地震的儀器,就是張衡的地動儀。但由於地震儀早已經不存在,我們現在對於地震儀的作用是否真實提出了質疑。歷史是通過先人記載的,很多我們只能夠通過推敲來辨別真假,即使這樣,難免歷史的撰寫者會帶有主觀色彩和被客觀因素影響,我們也無法進行百分百正確的科學考證。
  •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有教育專家指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張衡地動儀出現在教材當中仍有其意義與價值。  媒體稱張衡地動儀被刪因模型存疑  10月9日,多家媒體報導稱,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被製造出來的「張衡地動儀」
    這個地動儀的故事被當作中國偉大科技發明的典範。但大多數學生,甚至包括講述這個故事的老師們並不知道,他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這個故事誕生的時間並沒有那麼久遠——直至1950年代,這個故事中的地動儀才被「製造」出來,並進入教科書中,演變成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 失傳的張衡地動儀:我身世複雜,但不是假的
    真品早在張衡去世以後就失傳了 聯合國智慧財產權組織一直以來都是國際上權威的人類智力作品維護者。在聯合國智慧財產權組織大廳,曾經展覽我國政府1980年所贈送的景泰藍張衡地動儀,彼時同框的還有美國第一次登月時帶回的石頭。 可以說,這是在某一方面上肯定了中國古代科技技術水平。
  • 一個「急剎車」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張衡像漢朝有兩個偉大科技發明都與張衡有關,一個是渾天儀,另一個就是地動儀了。小編在前一篇文章中給大家介紹了渾天儀的誕生,我的這一篇文章給朋友們講講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張衡發明地動儀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在必然性中,張衡的科學素養(長期研究觀察天象和地理),工作崗位(太史令),社會痛點(張衡生活的時代地震特別多)都是重要因素,但偶然性因素卻與一次「急剎車」有關——當然這個「車」是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