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時光中打撈起的 這些明信片 喚醒百年記憶

2020-12-03 杭州日報

嶽飛廟

蘇小小墓

奉天北陵前山門

京杭大運河

南京鼓樓

碧血丹心牌坊

農民在院子裡吃晚飯

記者 厲瑋 文 丁以婕 攝

一段歷史的呈現,有千萬種維度。明信片,是世界上第一種內容公開的通訊方式。對於當時絕大多數歐洲人而言,明信片幾乎是他們了解中國唯一的途徑。

昨天上午, 「百年記憶:明信片上的近代中國——旅意歸僑陳偉榮先生藏老明信片展」在杭州江南錫器博物館開幕。陳偉榮從消逝的時光中打撈起430餘張明信片,揭開了一個隱秘而紛亂的近代中國。其中,有7張明信片與杭州的前世息息相關。

從一封在華義大利人的家書說起

近代以來,來華的西方人藉助照相技術,將他們眼中的中國社會微縮成一張張明信片,郵寄至海外,以此向西方世界介紹他們眼中古老而神秘的中國。這次明信片展由杭州市政協文史委、杭州江南錫器博物館共同主辦,所有珍貴的明信片都來自於旅意歸僑陳偉榮先生。

30多年前,年輕的陳偉榮第一次與這種小畫片相遇。「那是在義大利一座小城的郵票商店裡,我看到一張印有北京城門的明信片,背面是一個在華的義大利人寄給家長的書信,滿是思念和鄉愁。」 陳偉榮感慨,這張明信片令身在異國的他倍感親切,並因此開啟了「淘寶」之路。「30多年來,跳蚤市場、古玩店、郵票商店、個人收藏家等都是我重點關注的地方,收集明信片成了我的一種精神寄託。」

如今,陳偉榮已經擁有500多張近代中國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的畫面內容既有中國北京、上海、青島等開埠通商城市的名勝古蹟,又有百工百業以及婚喪嫁娶等風土人情,還反映了當時部分歷史事件,如清朝皇帝接見外國使節、義和團等。通過這些「歷史碎片」,再現了100多年前中國的社會面貌。

明信片的細枝末節裡,往往藏著驚人的史料

「我研究晚清近代史幾十年了,但這些明信片仍然給我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和震撼。國不爭氣,民受難。你看這張凌遲處死的中國人,身首分離,太殘忍了。」 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汪林茂表示,相較於書本中的歷史,這批以明信片形式呈現的圖像資料,更為形象、生動,也是對文字記載的有益補充,藉此從政治制度、外交活動、經濟發展,以及生活習俗、傳統文化等不同維度了解百年前的中國。

在時光的長河裡,一張方寸大小的明信片就是一段沉甸甸的歷史。所以對明信片關鍵信息點進行深入的解讀,往往能挖掘出一些驚人的史料。杭州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周東華站在一張題為「奉天」的明信片前思緒良多。「我仔細推敲了一番,這張明信片背後大有文章。其中有兩個重要的信息,第一是明信片上印著『奉天』。歷史上瀋陽曾在兩個時間改名奉天,1928年東北易幟之前,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但我注意到了明信片的出產單位,寫的是『東亞書藥局發賣』。值得注意的是,1928年之前一般不會使用東亞這個詞彙。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的戰爭,日本宣稱是『為建設大東亞新秩序而進行的戰爭』。」周東華推測,這張明信片應該是一家與日本有關的公司製作的,反映了當時日軍對東三省的侵略。

這7張明信片,是不為人知的杭州秘史

這次展覽中,有7張明信片與杭州的前世相關。京杭大運河、紫雲洞、嶽飛廟、蘇小小墓、曲院玉帶橋、斷橋殘雪、「碧血丹心」石牌坊等故物舊影,承載著杭州每個時代不同的市井與風光。

其中,一張晚清時期的蘇小小墓明信片,在2004年北山街綜合整治工程蘇小小墓的重建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丁雲川回憶,「當時我有6張不同年代的蘇小小墓照片,亭子上的12副楹聯都找齊了,但唯獨缺一張這個角度的照片。」最後,丁雲川在吳山收藏品市場發現了這張照片,交給了整治工程指揮部。「沒想到今天,在這裡看到了這張照片最早的版本。」

老底子杭州人拜嶽王廟,不走陸路,而是從湖濱三公園附近出發,吆喝個西湖船娘,5分錢或一毛錢就到嶽湖碼頭。要進嶽飛廟,首先得經過碼頭上那個「碧血丹心」牌坊。那麼,這個被稱為「嶽廟第一道大門」的牌坊在哪裡呢?又是什麼模樣呢?在陳偉榮收藏的一張題為「碧血丹心」的明信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碧血丹心」牌坊與嶽廟售票門渾然一體,沒有如今北山路上的行人隔離帶,地面也不像現在這樣被分成了數個部分。

時間匆匆,空間也在鬥轉星移,杭州的高速發展使得曾經的建築、市井和風景已經難以辨識了。所幸,這個明信片展記錄下了城市的些許舊顏和秘史。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16日,為期3個月。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歌》上線酷狗激活時光裡的記憶
    你有沒有偶爾重新聽一次舊歌、回顧一次舊電影的習慣?熟悉的畫面、難忘的旋律、脫口而出的歌詞和對白,它們仿佛是我們熟悉已久的朋友,又仿佛在時光了變換成新的模樣讓我重新認識一次,再次見面,讓人懷念卻又與以往不盡相同。
  • 舊時光裡的精彩謝幕, 華為nova5系列完美記錄最美夢幻之旅
    活動邀請年輕人在仲夏夜色中的皇家園林,體驗了一場別致的夜拍創作之旅。用nova5系列記錄下頤和園的美麗夜景,感受古代生活美學和科技潮流與古典藝術完美結合。到場的潮玩達人們紛紛用華為nova5系列完美記錄了十七孔橋、銅牛碼頭等景點的綺麗夜色。
  • 穿越「時光」隧道 閱讀百年東山
    市民在隧道中行走,尋回歲月記憶,品味街區歷史,感受城市人文。主創設計師方斐認為,通過這次公共空間「微改造」,以物理空間更新拉近人與社區的距離,實現人居環境和諧發展,是越秀區在「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中的一次創新。
  • 喚醒感官記憶~
    Fotógrafa: Aliis Sinisalu 夏天充滿了各種不同的經歷,這些記憶使我們記憶猶新
  • 喚醒老建築 賦能新濟南
    「建築是無字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 金融「繆斯殿」首批珍貴藏品「打撈」記
    原創 安和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點擊上方「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關注我們文│安和從舊時錢莊帳房先生用毛筆字寫的摺子,到網上開通銀行,從蓋滿印章的匯票到電子資金匯劃系統,從大大小小笨重的帳冊,到廣泛應用的微縮技術……這些靜靜躺在銀行博物館展櫃裡的票據、存摺、老照片等實物都在訴說著起起伏伏的百年金融風雲和背後悲歡離合的滄桑變遷
  • 穿過記憶的愛戀
    穿越記憶的愛戀,相思被溫暖的陽光喚醒,迷離的雙眼,掠過暖暖的春風,於枝頭上徘徊,不曾忘記的那份愛戀,在今生分成了兩岸,從此一別,已是萬年今生,縱使我柔情似水,也抵不過無緣二字,漫漫紅塵,終是一場愛戀赴了流水。
  • 看到記憶的印跡:神經科學家們如何定位、喚醒甚至偷換記憶
    尋找「印跡」「印跡」是理論上儲存單個記憶的路徑。美國心理學家Karl Lashley是記憶「印跡」最早的追蹤者之一。從1916年起,他訓練大鼠穿越簡單的迷宮,然後破壞大腦皮層的不同位置,把大鼠再次放到迷宮中。不過,這些破壞似乎都沒有讓大鼠忘記如何走出迷宮。年復一年,大鼠的迷宮「印跡」依然無法定位。
  • 前世記憶真的存在嗎?催眠能喚醒前世記憶?聽聽科學家的說法
    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前世記憶真的存在嗎?最有趣的一個案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科羅拉多州,一位名叫維吉尼亞·提格的婦女,一直感覺自己擁有一些奇怪的記憶,比如她腦海中常常會浮現出愛爾蘭的一些場景和一些事情,有時候又會記起一些奇怪的人名,但這些記憶都比較碎片化,沒有辦法串聯成一段完整的記憶,提格自己也很想弄清楚這些零星的記憶到底是怎麼回事。
  • 「東山印象」時光隧道正式開放
    這次展覽專門設置了中國郵政提供的復刻版老郵筒,還原投遞信件的場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打卡,體驗一下「時光漫郵」,寄一張明信片給未來的你。 百年東山老故事全新呈現 百年不變的東山洋樓,變的是生活內容和使用者,維繫著的是領先、自覺、擔當的文化精神。
  • 巴西今天在大西洋打撈起17具屍體
    人民網(巴西)巴西利亞6月7日訊 記者吳志華報導:巴西軍方發言人今天傍晚在巴西累西腓向新聞界表示,今天巴西五艘軍艦和一艘法國軍艦,12架巴西空軍飛機和2架法國飛機在大西洋繼續搜尋和打撈法航447航班客機的殘骸和遇難者屍體。今天打撈起17具屍體和數十件飛機殘片和物品。
  • 用一紙明信片通關中國零售業40年的變遷歷史
    「奶奶,我給您寄了一張明信片回家,裡面有您經常和我提到的糧票呢」!展覽臺前面,小張一邊在明信片上寫著留言,一邊和奶奶打電話。這是在中國零售業40年變遷圖片展的現場,很多與小張一樣的參展者,正沉醉於觀賞老照片之中,他們還會挑選出印有展出圖片的明信片,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寄託自己獨特的品味和情懷,讓收到者感受自己的生活印記,這一切都源於蘇寧的一個創意。從去年中開始,作為中國領先的智慧零售運營商,蘇寧就想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做點什麼,特別是想用影響來展現中國零售業40年走過的道路。
  • 魯東大學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開展「喚醒紅色記憶」之旅
    7月22日,為有效開展「建功新時代」專項實踐活動、體驗「時代使命、青年擔當」的實踐歷程,魯東大學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機械合1901班社會實踐小組組織了一場「喚醒紅色記憶」之旅。7月22日實踐小組來到本次實踐活動的第一個目的地,當年的北洋水師駐地——劉公島。
  • 如何看待催眠喚醒前世記憶
    這個弗洛伊德的那種精神分析學,包括俄狄浦斯情結,這些都是在催眠術裡面,大量的臨床報告所概述出來的。這個催眠術在深度催眠當中,能夠把他前生的記憶給喚醒出來。佛法就講他的阿賴耶識裡面所潛藏的那個業力的種子,透過一種深度的暗示誘導和沒有邏輯思維的站崗,這個就是他的本我越過了一個自我的防衛顯現出來的,這個應該是這是正常的現象。透過催眠術的前生的記憶,就進一步表明佛法講的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真實不虛的。
  • 江蘇文物中的長江故事——流淌古今,在長江中打撈文明記憶
    王羲之在無限悵然中提筆寫下流傳千古的《瘞鶴銘》。  因山崖巖石崩落等原因,《瘞鶴銘》碑在時間洪流中不斷遺落,殘碑所剩無幾。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人們從江中撈起五塊原石,僅存下八十六個字,仍可見字體瀟灑蒼勁,別具一格。而《瘞鶴銘》碑備受推崇,正是因為它既是隸書發展成楷書的演變過程中著名石刻之一,又是研究書法發展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確屬稀世珍品。
  • 《你好舊時光》極簡海報 揭示十大主角背後秘密
    全景式青春治癒劇《你好,舊時光   林楊遇「情敵」醋意大發 餘周周身世引八卦   《你好,舊時光》由新銳導演沙漠執導,95後新生代演員李蘭迪、張新成等領銜主演,講述了餘周周、林楊和其身邊的小夥伴共同成長的青春故事。在上周會員搶先看的劇集裡,林楊夫婦甜虐交織,林楊精心準備的表白計劃也被陳桉的出現而打亂。
  • 語音交互:從語音喚醒(KWS)聊起
    「Hi siri」、「天貓精靈」、「小愛同學」,我們生活中常常會叫到這些名字,讓她們來幫我們完成一些指令,這個過程就像叫某人幫你做某事的感覺。基於神經網絡用神經網絡來做喚醒模型,可以分為多種:有將模版匹配中的特徵提取,改為神經網絡作為特徵提取器;也有在隱馬爾可夫模型中,某個步驟使用神經網絡模型的;還有基於端到端的神經網絡方案。凡是用到神經網絡原理的,都可以說是基於神經網絡的方案。
  •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從冬到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多少人義無反顧逆風而行,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用點點螢火匯人間星河。英雄輩出的當下,我們盡情謳歌身邊這些可愛的人,也不禁重新打量起英雄的模樣——那些出現在教科書上的、矗立在城市廣場的、存檔在展覽館裡的偉岸形象,難道不是像今天的人們一樣,同為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
  • 蘇州河貫通|「喚醒」城市共同記憶 四行倉庫段貫通「詩意盎然」
    原標題:蘇州河貫通 | 「喚醒」城市共同記憶 四行倉庫段貫通「詩意盎然」「蘇州河靜安段強調的是人文景觀,市民的參與很重要。」靜安蘇河灣景觀貫通工程總設計師鐘律介紹說。1月11日,繼總商會段沿岸貫通的景觀工程改造完成之後,四行倉庫段也全新亮相,正式向公眾開放。
  • 盒馬首家定製店落戶昆明 「茶馬古道」喚醒老街記憶
    11月27日,盒馬首家定製門店落戶昆明順城購物中心(開業時間:2009-09-29、已籤約280個品牌),昆明的百年老街成了盒馬區房,消費者動動手機,就能享受最快30分鐘配送到家服務。   首家定製門店喚醒老街記憶   作為昆明的第一條商業街,從明清起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時過境遷,如今仍是昆明的商業地標。   為喚起昆明老街記憶,盒馬順城店裝修上做了定製化設計,以「茶馬古道」主題,門店裝點著老街的紅牆紅瓦,牆上掛著的馬幫器具頗有帶入感,獨有的包房裝點著馬幫的暗語和歌謠,給人一種穿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