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神藥拯救5億中國新生兒?「中國第一病」的防治啟示

2020-12-05 正解局

◆我們試著永遠不要忘記,醫藥是為人服務的,不是為了盈利。當我們記住這一點時,盈利自己就來了。

正解局出品

在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中,美國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無疑是最被寄予厚望的。

就在昨天(2月27日),吉利德宣布開啟瑞德西韋最大規模三期臨床,結果預計5月揭曉。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30年前的一段往事:一家美國藥企,將疫苗低價轉讓給中國,幫助中國防治B肝。

這段往事,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1. 中國第一病

B型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健康問題。

作家趙玉泓在《中國第一病》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我的家鄉是個依山靠海的小村莊,當地居民得肝病的人特多,有的甚至全家都是B肝,其中一小部分不幸者逐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各種治肝藥幾乎掏空了村人的錢袋,病情卻毫無起色,而患者卻像滾雪球越來越多……

雖是小說,卻也是殘酷的事實。短短兩段話,道出了B肝的巨大危害。

B肝不僅損害人的身心健康,還讓患者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1992年,中國開展的全人群B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當時1-29歲的人群中,B肝病毒攜帶率(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75%——遠遠高於8%,符合了世衛組織定義的「高感染區」。

(全球B肝地圖)

柳葉刀雜誌的一篇《B肝在中國》提到,中國有1.2億B肝病毒攜帶者,大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中國每年因B肝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約有30萬人,致死人數僅次於吸菸。

因此,B肝被稱為「中國第一病」。

2. 爆發的原因

30年前,B肝是如何在中國大規模傳播的?

B肝是一種血液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接觸傳播。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醫療水平落後,共用針頭的情況比較嚴重。在很多農村和偏遠地區,甚至全村共用一個注射器。根本不消毒,或者僅僅是用熱水燙一下。

另一個傳播途徑是母嬰傳播。當時對B肝的傳染性認識不足,幾乎沒有母嬰幹預的概念。有的家庭代代傳染,成了「B肝世家」。

1996年出版的《傳染病學》教材中提到,母嬰傳播佔我國嬰幼兒B肝病毒感染的三分之一。

正因如此,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短短二十多年時間,B肝在中國大爆發。

B肝得以大爆發的另一個原因,是預防手段的缺失。

預防B肝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當時的中國,是有疫苗的。只不過,是血源性疫苗。

1975年,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創始人陶其敏教授不顧自身安危,接種了自己所研發的中國第一支血源性B肝疫苗,獲得了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第一手資料。

(陶其敏在自己身上試驗B肝疫苗)

1986年,血源性B肝疫苗在中國獲得批准。但是,血源性B肝疫苗生產需要抽取B肝感染者血液,產量受限,還有交叉感染的風險。

因此,中國自己的疫苗只能小規模生產,無法滿足每年上千萬新生兒的需求。

3. 美國「神藥」來了

其時,中國B肝已呈爆發之勢。每年新生兒過千萬,如果沒有足量、安全、可靠的疫苗,B肝將無法控制。

形勢迫在眉睫,時任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趙鎧向國家衛生部門建議,引進世界最先進的B肝疫苗生產線。

世界最先進的B肝疫苗生產技術,掌握在美國默克公司手裡。

中國開始與美國默克談判。

一開始,美國默克走的是老套路,希望以100美元一支(美國本土售價)的價格向中國銷售疫苗。在今天,100美元的價格也不低,對當時的中國家庭而言,無疑是天價。

後來又算了一筆帳,即便是美國默克將疫苗價格壓到幾乎接近成本,大部分中國人仍然承受不起。

談判陷入僵局之際,美國默克總裁瓦傑羅斯主動提出了一個方案,以700萬美元價格將最先進的重組B肝疫苗技術轉讓給中國,並為中國培訓技術人員。

(美國默克總裁瓦傑羅斯)

如果按原來100美元一支的價格,美國默克每年至少能賺20億美元。700萬美元的價格,幾乎等於免費。培訓中國技術人員及派美國員工到中國的花費,都不止這些。

瓦傑羅斯當時的想法是:

我很焦慮,時間如此緊迫,我想保護孩子們免受這種致命疾病的侵襲,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就應第一次接種疫苗……考慮到中國B型肝炎的嚴重性,接種B肝疫苗是唯一有效能夠防止這種疾病發生及其後果的方式……終有一天,所有的中國寶寶都能接種B肝疫苗,免於B型肝炎的危害。

1989年9月11日,美國默克正式將重組B肝疫苗生產技術轉讓給中國。1993年10月,中國生產出第一批重組B肝疫苗,開始造福新生兒。

(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默克公司技術人員合照 圖片來源:Merck&Co.Inc)

數據顯示,中國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下降至2006年的1%以下。

時至今日,中國B肝病患的增量已經很少了。

4. 真相與啟示

1993到2018年,中國平均每年有2000萬新生兒。按這個數量計算,中國至少有5億新生兒接種疫苗,避免被B肝傷害。

第一批接受美國默克技術B肝疫苗的新生兒,如今已經28歲。他們的孩子也有可能接種美國默克技術的B肝疫苗。

正如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所說:

對一個製藥企業來說,在此期間接種的疫苗數量足以產生高額利潤,但我們知道默克公司將它作為禮物送給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

我們應該知道這一切,並感恩美國默克。

網上很多文章,將中國防控B肝的成績,全部歸功於美國默克,這顯然是以偏概全。

美國默克公司的報告顯示,該公司援助技術的產量佔中國B肝疫苗產量的65%。可見,美國默克並非一直是「獨家供應商」。

事實上,B肝的防治,僅靠疫苗是不夠的,與一國經濟實力和公共衛生體系密不可分。

1992年,中國開始對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但直到10年後,才開始對新生兒免費接種B肝疫苗。

如果沒有國家財力的支持,B肝疫苗不可能普及,B肝的傳播勢頭也不可能得到遏制。

還需說明的是,美國默克將疫苗技術低價轉給中國,出於公益,但又不僅僅局限於公益。

試想一下,如果美國默克不將疫苗技術轉讓給中國,就一定能賣個好價錢嗎?不一定,因為以當時中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大部分人消費不起。屆時,一個賣不掉,一個用不到,落了個「雙輸」。

美國默克退而求其次,將疫苗技術低價轉讓給中國。首先贏得了名聲,最實在的好處是得以進入中國市場。

在將疫苗技術轉給中國的第三年,美國默克便在中國成立了子公司。2019年,美國默克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累計收益早已遠遠大於最初的20億美元。

在美國默克公司的入口牆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我們試著永遠不要忘記,醫藥是為人服務的,不是為了盈利。當我們記住這一點時,盈利自己就來了。

追求理想與企盼利潤不僅不矛盾,反而是一個統一體,這是美國默克帶給中國企業的啟示。

相關焦點

  • 抗瘧截瘧丨不得不說的「東方神藥」!
    青蒿素是繼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後最有效的抗瘧特效藥,尤其是對於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點,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在國際上被譽為「東方神藥」。作為「中國神藥」,青蒿素在世界各地抗擊瘧疾顯示了奇效。
  • 抗癌有「神藥」了!中國已有4種!PD-1是啥神藥?
    PD-1藥:被譽為抗癌「神藥」提到PD-1藥物,就不得不提到PD-1免疫療法——是治療腫瘤極具代表性的一種療法。PD-1的全稱為「程序性死亡單白-1」(programmedcell death protein 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PD-1是英文縮寫。那什麼是免疫抑制分子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人體免疫系統了!
  • 32年正大天晴肝疾攻堅路 半部中國B肝抗爭史
    上世紀70和80年代末期,兩次大規模的B肝病毒爆發,讓中國頂上了「B肝大國」的帽子。1992年高峰時1.2億B肝病毒攜帶者,甚至佔據同期全球攜帶者總數的三成多。 「十人一B肝」的景象遠比今天新冠病毒傳播對整個中國社會的衝擊更大、更深遠,「中國第一病」就像揮之不去的夢魘一樣,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 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展對中國的啟示
    6月22日,第三屆中國生物製藥峰會暨精準醫療發展論壇上,來自湯森路透的周峰博士,為我們帶來了《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展對中國的啟示全球的生物藥,尤其單抗藥,普遍呈現非常好的趨勢,僅2014年,美國FDA就批准了40多個單抗藥物,2004年-2013年十年中,抗體藥在全球範圍內的增長趨勢為23%-24%,2014年十大暢銷藥中,生物藥佔了7個,其中6個是抗體藥,凸顯了抗體藥物的強勁趨勢。
  • 中國對外開放40年的三點啟示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題:中國對外開放40年的三點啟示新華社記者 郝薇薇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在上海青浦拉開帷幕。來自1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接踵而至,從中東椰棗到哥斯大黎加菠蘿,從法國創新藥到德國粉碎機,從巴基斯坦時尚展到芬蘭兒童主題樂園……琳琅滿目的產品與服務,勾繪出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國開放圖景。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與世界關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為幫中國戰勝B肝,這個美國人少賺了中國5千億,卻很多人不知道
    為了戰勝B肝,中國一批科研工作者開始了研究的工作,希望早日研究出疫苗。2011年的數據顯示,中國82%的新生兒在出生的48小時之內就接種了B肝疫苗,5歲以下的感染率降低了9成,15歲以下的人群中預防了約2千萬的患者,預防了大約300人死於肝癌。
  • 紅景天是怎樣變成「高原反應」神藥的?
    蘇聯人的「秘密武器」,造就了中國人追捧的「高原神藥」。文|朱不換十一長假即將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們,將西藏、川西和各處雪山設為了自己旅行目的地。可是,萬一遇到高原反應怎麼辦?要是頭疼、疲倦、眩暈、吐得一塌糊塗,旅程可就毀了。
  • 創始人套現6億離場!「莆田系」接盤,「神藥」以何止殤?
    這些所謂的「神藥」都曾瘋狂收過一波智商稅,如今已經難覓蹤跡。 不過,還有一家企業靠著「白內障看不清,莎普愛思滴眼睛」, 13字廣告不斷吆喝,一年營收7.5億元。
  • 美國吉利德B肝「神藥」來了?別急,須走程序
    未來5-10年內,預計在八大主要市場(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日本和中國)將會有6種新藥被批准用於慢性HBV感染的治療。 「儘管存在預防性疫苗,B型肝炎仍然是全球公共衛生威脅,全球約有2.57億人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慢性HBV感染無法治癒,但最近C型肝炎治癒的成功使該領域重新煥發活力。
  • 魚鰾被當神藥售出天價 它要滅絕了…
    男子手捧的龐然大物就是本文主角——石首魚 本文圖片均來自「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2018年,石首魚魚鰾走私案一個接著一個發生:2月1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逮獲兩人走私攜帶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魚鰾97包入境,價值220餘萬元人民幣;8月24日,廣東江門海關緝私局查扣廣西兩名犯罪嫌疑人,因其參與走私2621片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魚鰾,價值估算為1.5億多元
  • 拯救全球上億人的中國科學家,被外國人封神,卻被中國人逼到自殺
    02 為拯救更多人,走上疫苗研製道路1897年,湯飛凡出生在一個沒落的鄉紳家庭。從小看到人民深受病痛折磨,堅持學醫,拯救國人。1914年,湯飛凡考入了美國雅禮會創辦的湘雅醫學院,被授予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 東陽光藥奧司他韋美國獲批上市
    美國FDA官網顯示,已於當地時間3月4日批准了東陽光藥的抗流感藥物磷酸奧司他韋膠囊(Oseltamivir Phosphate Capsules)的ANDA,包括30mg、45mg、75mg三種規格。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產磷酸奧司他韋製劑首次在美國獲批上市。
  •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的謊言與真相
    這家美國公司名字叫「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謠言主要內容是說,「美國公共安全衛生部門經川普特批」,同意豁免一種據稱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專利,讓中國「不經美方專利許可直接仿造此藥」。實際上,正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的,美國政府迄今未向中方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
  • 5月20日起利津縣將採用飛機施藥防治美國白蛾
    原標題:5月20日起利津縣將採用飛機施藥防治美國白蛾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 為有效遏制美國白蛾等林木病蟲害蔓延,保護造林綠化成果,確保生態安全,利津縣在部分區域採用飛機噴灑藥劑的方法,對美國白蛾等林業有害生物易發多發地區進行防治(以下簡稱飛防)。
  • 又一「神藥」被狙擊!年銷售額近40億 卻可能導致癱瘓?
    摘要 【又一「神藥」被狙擊!年銷售額近40億 卻可能導致癱瘓?】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神經節苷脂就已被多國下架。  王佔群的妻子劉芸也是吉蘭-巴雷症候群患者,此前就醫期間亦注射了「神經節苷脂」等藥而導致癱瘓,至今已經花費30多萬元治療費用,就在他周圍還有好幾個因為這藥導致的吉蘭-巴雷症候群患者。  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問及是否有要求賠償的時候,王佔群表示,還沒有去談,現在以治病救人為第一訴求。但他表示,現在國家正在整治「神藥」,希望這些藥徹底消失,不要傷害更多的家庭。
  • 20世紀最偉大的28位科學家,唯一活著的一位在中國
    由英國BBC新聞網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評選中,中國的諾貝爾獲獎者屠呦呦入選最偉大的28位科學家,她是唯一入選的亞洲人,也是唯一活在世上的人。和她一起入圍的,還有物理學家居裡夫人,愛因斯坦。屠呦呦長期從事醫藥研究,從中國古代用青蒿應對瘧疾的防治中得到啟示,通過艱苦的努力,從中發現和提取出青蒿素,開創了讓世界數億人受益的新的瘧疾治療方法,被人稱之為中國神藥,現在,青蒿素複方藥物已經成為治療瘧疾的標準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 為什麼中國仍是B肝大國?
    中國至今仍擺脫不掉B肝大國的帽子雖然,中國已經將B肝疫苗納入中國新生兒計劃免疫的一部分,在新生兒群體中的B肝疫苗覆蓋率在90%中國在1992-2009年之後,對於嬰幼兒B肝疫苗的接種和對孕婦B肝病毒的篩查,基本都得到了很好的實施,但是成人高危人群的接種是中國B肝防治最大的漏洞。
  • 《流浪地球》:6天破20億,吳京是拯救中國電影的希望(專欄)
    號外號外,《流浪地球》5天21小時破20億,這樣的成績影史還有誰?,當日票房更是達2.5億,一躍單日票房第二位。說說票房《地球》在上映第一天票房就破2億,作為相對冷門的科幻題材,能有如此成績實屬罕見。之後,初三初四每日3.8億,初五初六每日4.1億,這票房遞增速度比《戰狼2》還恐怖!
  • 美國DIU發展對中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的啟示
    北京市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陳柏強等人於2020年《科技導報》第15期刊發了《美國國防創新小組對中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發展的啟示》一文,分析了美國國防創新小組(DIU)的設立背景、演變過程和主要舉措,探討了中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企業合作、規劃制定、二次創新、關注領域等方面提出了未來發展的啟示。
  • 美國抗疫「神藥」,再遭知名科學雜誌點名
    導讀:在今年疫情剛開始的階段,一款由美國吉利德公司研製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一度被美國炒作為可以治療新冠病毒的「神藥」。可是經過多次的臨床試驗,專家們發現,該藥並沒有什麼效果。世衛組織在10月15日時公布的一項試驗結果顯示,該藥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沒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