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體缺乏硒,會導致某些癌症的發病率增加,因此適當補充硒有助於預防某些癌症。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服硒能夠治療癌症。」
「目前納米硒的人體試驗雖然各國都在開展,但是,還沒有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只有德國允許把納米硒產品用在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上。
」
「我是一名腫瘤患者,最近有病友向我推薦一種名叫『硒旺』的膠囊,說對腫瘤有抑制作用,我也查了一些資料,發現這種膠囊是上海一家企業生產,主要成分是高科技的納米硒。我想知道這種膠囊是否能抑制腫瘤?」家住北京宣武區的李女士給《北京科技報》打來電話詢問。
近年來,「硒」成為一些國內商家眼中的「靈丹妙藥」。富硒茶、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富硒水果、富硒礦泉水等等「富硒」產品頻繁出現在電視、報紙、網絡上。這些廣告中宣稱,硒具有調節人體免疫力和防癌、抗癌作用。而「硒旺膠囊」正是在腫瘤患者中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產品,難道硒和「硒旺膠囊」真的這麼神奇嗎?
在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北京天天硒旺納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宣傳網站上,記者看到了相關介紹,「主要成分為納米硒的『硒旺膠囊』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抗癌效果,許多癌症患者長期服用它,其中有北京大學附屬醫院的主任醫師、解放軍301醫院的肺癌專家、市人大代表、中科院的專家等等。服用納米硒已成為有效而廉價的抑癌途徑之一。」並且,在該網站顯示,預防醫科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陳君石院士是納米硒鑑定委員會的評審專家。
就在查找相關資料的時候,一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發表在中國工程院網站上的《關於「硒旺」廣告有關情況的說明》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我過去和現在都沒有擔任過四通納米技術港的總顧問」、「『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硒製品』不是我的原話」。陳君石院士在說明中嚴厲的態度令記者頗感意外。
作為中國首席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專家,陳院士平時工作異常忙碌,「你找不到我。」成為很多媒體聯繫採訪陳君石院士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但是,當《北京科技報》記者說明是採訪有關「硒旺膠囊」的事情,陳君石院士破例安排出時間接受了記者採訪。
「我與生產『硒旺膠囊』的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有過一些工作上的接觸。」陳君石院士開門見山的說。
據陳君石院士回憶,1995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安全研究所接受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委託,先後做了 「硒旺膠囊」的動物毒性實驗。
實驗人員同時選取了無機硒(亞硒酸鈉)和有機硒(大豆硒蛋白)等物質進行了毒性比較實驗。經過3個月的老鼠餵養後,科研人員通過解剖實驗老鼠發現,從老鼠的肝臟功能和肝臟形態改變上看,服用「硒旺膠囊」的老鼠要比服用其他兩種硒的老鼠好。
「但是,這個實驗只是證明,在動物實驗方面,『硒旺膠囊』比其他兩種形式硒的毒性要小一些,安全性高一些。」陳君石院士說,他所在的實驗小組隨後出具了實驗報告並發表論文。
但是,在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的宣傳中,全國統一價為240元/瓶的「硒旺膠囊」的產品介紹卻寫到:「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安全研究所進行了慢性毒性的實驗,證明了納米硒比有機硒、無機硒安全性更高,為世界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安全、高效的獨有特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硒製品。」
「『為世界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世界上獨一無二』都是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自己擅自添加的,根本不是當時實驗得出的結果。」陳君石院士說。
更令陳君石院士氣憤的事情還在後面,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被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封為「技術顧問」。
「除了那次動物實驗,我只和他們有過兩次接觸,一次是介紹該企業的科學家參加在美國舉行的國際硒研討會,宣傳我國的研究成果。另外一次是「非典」期間介紹該公司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款項和『硒旺膠囊』。我過去和現在都沒有擔任過四通納米技術港的技術顧問。」陳君石院士說。
陳君石院士介紹,硒是一種微量元素,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硒作為有毒物,直到1957年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硒是生物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對生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促進作用,才引起人們對硒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
1935年,醫學界發現在黑龍江克山縣盛行一種地方性心肌病,病因不明,將之命名為克山病。該病在其他地方也有發現,但以克山縣最為嚴重,例如,1941年冬,克山病在克山縣城北12個村莊暴發,死亡達216人。1969年,劉東生院士和幾位研究地球化學、土壤學的研究人員來到克山縣研究克山病。經調查病區的水土,他們認為病因是由於當地水土缺硒引起的。通過在飲食中補充硒,克山病在克山縣已經消失了,自1982年起至今未再發生過。
通過對世界其他地方的調查,中外科學家發現,硒與人體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缺硒會導致人體多種疾病的高發,包括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症候群等40餘種疾病。
「現在,醫學界已經取得了共識,硒對治療克山病具有很好的療效,另外,硒在提高人體免疫力和對抗腫瘤患者放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是有一定作用的。」陳君石院士說。
但是,陳君石院士強調,硒作為一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和鈣、鉀、維生素C卻不一樣,它的毒性比較大,這也是世界公認的。而且它的有效量和毒性量之間相差不多,所以容易造成過量。如果不能控制這個劑量,補充得多一點就會中毒,而補充得少的話,就會沒有什麼作用。
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介紹,近年來,補充硒是否能預防癌症的問題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較著名的一個臨床試驗是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克拉克等人做的。他們對1312人進行了雙盲對照試驗,讓一半的人每天口服200微克硒,另一半人口服安慰劑。這個試驗的目的是要看看硒是否能夠減少皮膚癌的發生。1996年,克拉克等人對截止1993年12月,平均持續6.4年的試驗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令人失望,服硒並不能減少皮膚癌的發病率。但是,他們注意到,服硒組其他癌症(包括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肺癌)的發生率卻意外地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這個意外的結果似乎很有價值。然而,2002年,他們對平均持續7.9年的試驗結果再次進行了分析,結果又出現了變化,未能再發現服硒組的肺癌、結腸直腸癌發病率降低,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雖然降低了,也僅限於那些血液中硒的含量最低的人。顯然,這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才能得出結論。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已在2003年啟動了一項臨床試驗研究硒與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關係。此外,中國有兩項臨床試驗表明,服硒可以減少營養不良的人群中肝癌和胃癌的發病率。
「這些研究結果如果最終得到證實,也不過說明,如果人體缺乏硒,會導致某些癌症的發病率增加,因此適當補充硒有助於預防某些癌症。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服硒能夠治療癌症。」方舟子說,反而,癌症患者如果盲目地大劑量服用硒,更有中毒的危險。
在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的網站上,排在「技術顧問」第三位的納米硒發明人之一張勁松在接受國內某媒體採訪時稱,他們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納米硒有很強的生物活性,同時它的安全性也提高了,與其它硒形式相比,納米硒顯示出低毒和高效特徵。張勁松還特別強調納米硒能阻止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和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或殺傷癌細胞的特殊作用。
記者打電話到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詢問記者採訪目的後,明確表示「硒旺膠囊」的主要功效是提高人體免疫力,對腫瘤患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絕對沒有抑制腫瘤的作用。「你可以嘗試使用一下,然後再對我們的產品做出評價。」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說。
當記者提出希望採訪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的技術顧問張勁松博士時,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要求。對於為何未經陳君石院士同意就擅自用陳君石院士的照片和授予「技術顧問」的頭銜,工作人員以此事由廣告部門負責為由解釋。記者按照對方要求把採訪提綱傳真到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但是,截止到發稿為止沒有收到對方的任何答覆。
2003年末,陳君石院士所在的實驗室曾經作了一個有關納米硒的為期3個月老鼠毒性實驗。在實驗中,科研人員把納米硒、有機硒(硒蛋白)、無機硒(亞硒酸鈉)作了比較。將幾百隻老鼠分成十幾個小組,通過餵養不同形式的硒,觀察老鼠的體重、肝功能,肉眼觀察肝臟有沒有病變、肝硬化,在顯微鏡下觀察有沒有細胞壞死。科研人員還作了血紅蛋白等一系列的實驗來看它的毒性反應。
「結果證實,在動物實驗階段,納米硒的毒性在同樣水平之下,比有機硒、無機硒對身體的損傷程度低很多。」陳君石院士說。
陳君石院士認為,從化學上來講,納米硒是利用納米技術製備而成的,不僅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發揮有機硒(硒蛋白)、無機硒(亞硒酸鈉)特有的功能,如抗腫瘤、抗氧化、免疫調節、抵禦疾病等,最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有機硒、無機硒沒有的低毒性,也就是說,它的安全性確實比較高。但是1995年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安全研究所送來實驗的「硒旺膠囊」並沒有說是納米硒,後來送到衛生部審批的也不是納米硒,而現在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卻把納米硒的實驗結果放在了「硒旺膠囊」的宣傳上。
陳君石院士說,並且,目前納米硒的人體試驗雖然各國都在開展,但是,還沒有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只有德國允許把納米硒產品用在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上。
陳君石院士認為,「納米硒在預防腫瘤、增強免疫力、抵禦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其安全性也是得到了國內外醫學專家充分肯定的。」但是,如果說納米硒能夠防止腫瘤的發生和抑制腫瘤的發展,顯然缺乏科學依據。
記者在上海四通納米技術港有限公司的網站上看到,「硒旺膠囊」只是獲得衛生部1998年第134號保健食品批文。而在產品功效介紹中,有「免疫調節、延緩衰老」的文字,而且,特別註明「本品不能代替藥品」。而在該網站另外一個網頁上,卻宣傳「硒旺膠囊」具有抑制腫瘤的功效。
按照我國《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中有關保健功能、產品功效成分、標誌性成分及含量、適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傳,應當以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說明書內容為準,不得任意改變。顯然,「硒旺膠囊」的宣傳超出了規定的範圍。記者調查時也發現,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全國部分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05年10至12月期間監測發現,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送的違法保健食品廣告中就有保健食品名稱是「硒旺膠囊」的產品。
「目前的腫瘤治療藥品廣告全部是非法的。」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方來英用這樣一句話給形形色色的「抗癌」廣告定了性——非法。他指出,國家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從未審批過腫瘤藥品廣告,也從未有一個腫瘤藥品廣告通過審批。
「這些抗癌廣告坑害患者,早該好好整治了!」著名腫瘤專家孫燕院士在接受《北京科技報》採訪時說,非法抗癌廣告的泛濫幹擾了患者的正常治療。經常會有患者或患者家屬拿著抗癌廣告「對號入座」,每次他都得花很長時間,耐心解釋這些廣告背後的騙局。但是,很多患者沒有來諮詢醫生,直接落入了陷阱,對於這種情況,他既心痛又無奈。
孫燕院士認為,人體服用適量的硒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但是人一旦患上癌症,硒就對它無能為力了,因為硒並沒有治療癌症的作用。「預防癌症」與「治療癌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對於抗癌保健品市場為何泛濫的原因,孫燕院士分析說,首先是由於患者醫學知識不足。「高科技」是一個很能蠱惑人心的概念,於是,很多抗癌廣告就不斷往「深」裡說,往「玄」裡說,弄得患者雲裡霧裡,其目的就達到了。
孫燕院士說,另外,患者的僥倖心理也是一個原因。有的癌症患者由於急於求成,其實抗癌廣告要的就是這種心理。一些抗癌廣告就是打著祖傳秘方或者高科技等幌子誘惑患者。同時,某些媒體的不負責任也幫了不法者的大忙。每年各級工商部門對媒體上刊登非法醫療廣告的處罰中,抗癌廣告已經成為「常客」。
最後,孫燕院士認為,國家有關部門對抗癌廣告的監管不力也是現在抗癌廣告泛濫的原因。「雙靈固本散」和「富硒靈芝寶」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專家和媒體都指出它們在虛假宣傳,這說明我國對抗癌廣告缺乏有效的監督、處罰措施。2006年,北京工商部門曾經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對銷售「富硒靈芝寶」保健食品的北京九九方元保健品經銷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罰款2400元的決定。但是,2400元的處罰與每盒售價在500元,每個療程需要5盒2900元相比,顯然缺乏力度。
(責任編輯: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