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物理學5大革命性發現,從黑洞信息悖論到時間之謎

2021-01-08 老胡說科學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最早的「隔離天才」的故事,艾薩克·牛頓為了躲避瘟疫,徹底革新了數學和物理學。在像2020年這樣的流行病肆虐之年,人們自然希望看到一些類似的希望。也許另一個奇才的想法正被給予時間和空間來孕育,誰知道會有什麼奇蹟在等待著他。

在牛頓的時代,隔離意味著,除了一棵蘋果樹,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做伴。但更重要的是,科學本身從那時起已經完全改變了。直到大約一個世紀前,一位孤立的思想家才有機會引發一場全面的知識革命。現在,最大的問題(理論問題)往往只會在全球學者團隊的齊心攻克下才會有成效。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今年有兩個這樣的團隊在可能引發物理學下一次革命的理念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研究人員已經逐步解決了理論物理學中最誘人、最頑固的問題,即史蒂芬·霍金的黑洞信息悖論。正如牛頓最終證明了拉住樹上蘋果的引力與使月球在軌道上運行的力是一樣的,這些科學家們夢想著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關於引力的觀點與量子力學的粒子和場結合起來。雖然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牛頓也花了20多年時間才出版了他的傑作《原理》。希望在這疫情肆意的一年裡播下的智力種子(黑洞信息悖論和量子糾纏,蟲洞和全息圖),有一天會結出輝煌的果實,這並不瘋狂。

黑洞信息悖論研究進展

關於黑洞信息悖論,降為說就是:物質落入黑洞,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黑洞「蒸發」。但落入黑洞的物質發生了什麼?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它消失了,它的信息永遠消失了。但根據量子力學的規則,信息永遠不會丟失。因此,悖論出現了。今年,一系列重量級的計算表明,信息一定會以某種方式洩露出去,儘管它是如何洩露出去的仍然是個謎。黑洞理論不再包含使其自相矛盾的邏輯。但仍有許多令人困惑的地方,甚至連物理學家自己也感到困惑。就理解黑洞而言,這充其量只是開始的結尾。

物理學家創造了室溫超導體

懸浮的火車,無損的電力傳輸,完美的能源儲存,室溫超導性的藍圖已經滿足了許多烏託邦式的夢想。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以氫原子晶格為基礎創造了一種材料,這種材料顯示了在大約15攝氏度下超導的證據,這個溫度大約相當於一個寒冷房間的溫度。唯一的問題是,它只有在材料被加壓到接近地核的壓力才會起作用。烏託邦將不得不等待。

時間之謎的新答案

當你問一般的理論物理學家關於時間的本質,他們可能會說時間的流動是一種幻覺。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一個「塊宇宙」中,空間的三個維度和時間的一個維度交織在一起,這個「塊宇宙」包含了整個過去、現在和未來。愛因斯坦在1955年去世前幾周寫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區別只是一個頑固的錯覺。」然而,一個關於時間的新觀點(一個來自於一個關於數學的舊觀點)可能會為我們走出這個封閉宇宙的監獄提供一條出路。

天文學家發現了快速射電暴的來源

一個耀眼的宇宙閃光燈結束了一個持久的天文學之謎。自2007年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以來,一直沒有得到解釋。快速射電暴是一種只持續幾毫秒的遠距離無線電波。天文學家已經想出了太多的理論來解釋什麼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射電源。在4月一個寧靜的早晨,一場爆炸照亮了地球上的望遠鏡,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追蹤它的來源,追溯到曾經有天體發射x射線的那部分天空。天文學家得出結論,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一顆被稱為高度磁化的中子星。

存在第三粒子王國的有力證據

宇宙分裂成兩種粒子:玻色子或費米子。但如果你創造一個玩具宇宙,一個只有兩個空間維度而不是我們熟悉的三維空間,粒子行為的規則就會改變。在這個二維宇宙中,拓撲規則允許第三種粒子存在,即所謂的任意子。早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就首次預測出了任意子,但直到今年,實驗才最終證實了它們的存在。

巨大的磁場可以解開宇宙之謎

目前宇宙學中最大的謎團與哈勃常數有關,哈勃常數是宇宙膨脹速度的量度。早期宇宙的數據預測了一個值。來自現代宇宙的數據預測了另一種可能性。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宇宙學家沒有窮盡的想法,但有一個被忽視的可能性是,在宇宙誕生之時,磁場可能存在。支持這一假設的關鍵證據是,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磁場——1000萬光年的磁化空間滲透在星系團之間的空隙中。如果不是大爆炸本身,它會從哪裡來呢?

相關焦點

  • 2020年物理學5大革命性發現,從黑洞信息悖論到時間之謎
    在像2020年這樣的流行病肆虐之年,人們自然希望看到一些類似的希望。也許另一個奇才的想法正被給予時間和空間來孕育,誰知道會有什麼奇蹟在等待著他。在牛頓的時代,隔離意味著,除了一棵蘋果樹,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做伴。但更重要的是,科學本身從那時起已經完全改變了。直到大約一個世紀前,一位孤立的思想家才有機會引發一場全面的知識革命。
  • 黑洞信息悖論:霍金花費了30年的時間驗證,結果選擇認輸
    黑洞信息悖論直指黑洞的特性,它能否將吞噬的信息消化掉,讓它消失。霍金認為可以,經過30年的研究,他選擇了認輸,承認自己失敗了。黑洞就是一個例子,它是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推導出來的。經過了多名科學家的認證,黑洞被認為是存在的。不過我們沒辦法觀察到它,天文望遠鏡也不行。當科學家們預言到黑洞的特性時,他們首先感覺到的是恐懼,為什麼黑洞能夠吞噬萬物?連光都逃脫不了。後來才知道,是時間和空間的雙重作用的原因,我們看不見那些被吞噬進去的物質。
  • 黑洞信息悖論:霍金花費了30年的時間驗證,結果選擇認輸
    黑洞信息悖論直指黑洞的特性,它能否將吞噬的信息消化掉,讓它消失。霍金認為可以,經過30年的研究,他卻選擇了認輸。黑洞就是一個例子,它是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推導出來的。經過了多名科學家的認證,黑洞被認為是存在的。不過我們沒辦法觀察到它,天文望遠鏡也不行。當科學家們預言到黑洞的特性時,他們首先感覺到的是恐懼,為什麼黑洞能夠吞噬萬物?連光都逃脫不了。後來才知道,是時間和空間的雙重作用的原因,我們看不見那些被吞噬進去的物質。
  • 黑洞並不吞噬信息 黑洞「信息悖論」或被解決
    原標題:黑洞並不吞噬信息 黑洞「信息悖論」或被解決  數十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認為,黑洞是終極墓穴,是吞噬信息的實體,隨著黑洞的萎縮以及最終消失,黑洞內的信息也會消失殆盡。但美國科學家最近通過計算證明,黑洞內的信息並不會消失,黑洞外的觀察者能夠恢復黑洞曾有的信息。
  • 黑洞信息悖論:宇宙中信息是守恆的 黑洞除外
    至少就我們目前所知——並且我們已經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去進行驗證,我們發現宇宙中的信息從來不會被創造出來,也從來不會被毀滅,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宇宙中信息是守恆的。黑洞除外。這是咋回事,我們來解釋一下。信息過載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一下什麼是信息,以及為什麼信息應當被保存下來。
  • 霍金的五大理論:黑洞信息悖論與時序保護猜想
    不過,有些同志是不贊同霍金觀點的,其中叫喚最猛的就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萊昂納德-薩斯坎德與赫拉爾杜斯-霍夫特,這哥倆完全反對霍金的觀點,他們認為,如果被黑洞吞噬的信息消失的話,這將違背物理學的根本定律,極大的動搖人類迄今為止所構建的物理學根基。所以,薩斯坎德與霍夫特認為,霍金一定是忽略了什麼,而實際上被黑洞吞噬的信息不會憑空消失。
  • 從廣義相對論到黑洞信息悖論 黑洞依舊神秘
    北京時間4月10日,由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攝的首張黑洞特寫照片面世,這張照片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假想,百餘年來,人類探尋黑洞的腳步從未停歇,各種理論也試圖去揭示黑洞的奧秘。此次黑洞照片的公布是否驗證了他們的假想?
  • 黑洞信息佯謬:物理學中最著名悖論或將被終結
    最近發表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論文,理論物理學家們已經令人期待地接近黑洞信息佯謬的答案。這個悖論已經困擾了他們近50年。他們現在可以自信地說,信息確實能逃出黑洞。如果我們跳進黑洞,好消息是我們不會被徹底抹消。重組你身體所需的信息會重新出現。
  • 什麼是「黑洞火牆悖論」和「信息丟失悖論」?
    ——史蒂芬·霍金黑洞自從被提出以後,一直就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從理論到證實其存在再到第一張照片我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但有時我們普通人覺得黑洞已經沒啥可說的了,感覺已經對它很了解了。但是往往我們覺得越了解的東西,其實我們對它越不了解。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知道的越少,疑問也就越少。
  • 2020年,我們對黑洞有哪些新發現?
    2020年,科學家依舊在不斷研究黑洞,黑洞領域也再次進入2020年的諾貝爾獎!    黑洞的發現,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證明,在星系中心發現超大質量黑洞,有利於科學家了解星系甚至是宇宙的運行規則。  202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中三人中,有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是歷史上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 學界| 霍金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發布了:關於黑洞信息悖論
    這篇論文目前可以從預印版論文平臺 arXiv 上免費獲得,其中還包含對霍金深深的敬意:「失去這位可愛的朋友與夥伴,我們深感悲痛,他對黑洞物理學的貢獻一直激勵著我們,直到生命的盡頭。」這篇論文是對霍金職業生涯的一種收尾,收集了他關於黑洞量子結構最後的一些研究成果——霍金在過去 40 年裡一直在研究這個主題。
  • 黑洞悖論十分棘手,短期內難解決
    這個星期,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解決了黑洞信息悖論的消息讓物理學界變得沸沸揚揚。消息甚至說霍金髮現了「逃離黑洞的方法」。但是,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消息來得早了一些,這個悖論似乎並不那麼容易解決。霍金是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他是第一個提出黑洞信息悖論的人。
  • 【物理悖論】關於黑洞信息悖論——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
    牛油果按:不久前在arXiv雜誌預印本上,發表了一篇「身份特殊」的文章,這是一個系列的第三篇,圍繞黑洞儲存的信息展開。文章充斥著一條條貼著醒目的霍金標籤的詞彙:黑洞、霍金輻射、霍金等式、信息悖論。是的,它在霍金去世之前的幾天才剛剛完成。牛油果在我們能看見蟲洞嗎?
  • 2020年天文學發現大事回顧——宇宙最神秘天體之黑洞篇
    奇蹟般的2020年即將過去,(完稿時已經過去了……)我很喜歡這個年份,看著很舒服,情人年有木有 (^_^)。到了這一年的最後一天了,有點不舍,但時間之河奔流不息,從來沒有人能在時間裡停留。不過,有一個地方能無限放慢時間的腳步,那裡的時間永恆不變,那地方就是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
  • 國際先驅導報:霍金破解黑洞信息悖論遭質疑
    【提要】霍金今夏宣布他解決了黑洞信息悖論以來,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紛紛表示質疑,認為其結論無法驗證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今年7月21日,英國科學家霍金宣稱他已經解決了黑洞信息悖論(又稱黑洞信息佯謬),這立即成為轟動一時的頭條新聞。黑洞信息悖論是他本人於1976年發現的。
  • 2020 年十大黑洞發現: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黑洞發現
    北京時間 1 月 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理學家如今正處於了解黑洞的黃金時代。自 2015 年以來,研究人員已經能夠使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獲得黑洞併合產生的信號,而諸如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等望遠鏡曾拍攝到黑洞陰影的第一張照片。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揭秘沉入黑洞的信息去向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篇霍金生前的最後之作,究竟在研究什麼?黑洞信息悖論這篇論文名為《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署名作者共4人。60年後,霍金提出了他此生最重要理論——黑洞蒸發理論,即通常所說的「霍金輻射」。如果將量子理論也計算進去,霍金髮現黑洞並不是完全「黑」:它會向視界外輻射光子和少量帶質量粒子,黑洞的質量隨之逐漸變小,蒸發速度越來越快,最終消亡。然而,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規則就是信息永不消失。如果一個物體被黑洞吞噬,當黑洞本身最後都消失了,物體包含的信息都去哪兒了?
  • 霍金去世前關於黑洞信息悖論提出了不可思議的解決方案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科學家對黑洞的最初理解是:,。所有跨越事件視界的東西——黑洞的邊界——都將永遠消失。即使光也無法逃脫它的離合器,這就是為什麼黑洞被稱為黑洞的原因。但在後來,霍金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根據量子力學定律,輻射是可以從黑洞中逃逸出來,意識就是說,黑洞吞噬了一半的粒子,另一個粒子應付支被輻射到太空,並從黑洞中吸取一點能量。
  • 史蒂芬·霍金的黑洞信息悖論被解決了,這是真的嗎
    但是在事件範圍之外,黑洞被預測會發射輻射。霍金1974年的論文首次證明了這一點,但該論文也導致了一個尚未解決的悖論。但是對於黑洞,情況似乎並非如此。如果您將一本書扔進一個黑洞,那本書將包含各種信息:頁面的順序,頁面上包含的文本,構成頁面和封面的粒子的量子性質等。
  • 時間停止悖論能阻止黑洞的生長嗎?
    在這些星系的中心,超大質量的黑洞吞噬了足夠的物質,使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在吞噬物質的過程中,宇宙學家也發現黑洞存在發射輻射和相對論射流的行為。但是,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從外面看,任何被黑洞捕獲而下落的質量似乎需要無限的時間才能下落進入黑洞內,這能阻止黑洞的生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