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興通訊總裁史立榮在致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中,發出「重塑酷公司」的倡議。其中最核心的觀點是提出——ICT(信息通信)行業正迎來M-ICT時代——M-ICT戰略將成為未來30年中興通訊的企業新戰略。
實際上,以「需求定義」的M-ICT戰略,與經典社會學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高度契合的。人類的需求一直被認為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而M-ICT戰略關注的正是馬斯洛需求理論所提到的「人的本性需求」,在這一戰略下,用戶需求的清晰脈絡呈現在我們面前。
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中興通訊,為何要首創「M-ICT」這個新名詞,是把握時代脈搏和潮流走向,還是僅僅拋出了一個新概念?究竟什麼是M-ICT,它能否真正引領行業發展?對於中興通訊而言,M-ICT戰略又意味著什麼?
為何首提M-ICT?
「當我們站在這樣一個企業發展當口,站在行業大變革的潮頭,三十歲的中興需要靜下來重新思考一下未來,洞察我們所面臨的這個新時代的特徵,制定面向未來的戰略,我們稱之為M-ICT戰略。」作為中興通訊的掌門人,史立榮認為,沒有新思路就會被淘汰,新戰略意味著新的思維方式。
戰略之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上啟下,既著眼歷史積澱,也放眼遠大未來,在把準時代脈搏的前提下,尋找新的發展空間。過去的故事讓即便是中興通訊最基層的員工也清楚地認識到,戰略看著有點虛,但有和沒有,真的不一樣!
回顧中興通訊的創業發展史,在過去的30年中,從國產數字程控交換機零的突破,到2G移動通信的普及,從固網寬帶網絡的規模建設,到3G、4G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是因為洞悉並抓住了這一次又一次行業變革的機會,才使中興通訊逐步成長為如今國際領先的通信企業。
適者生存!面對新時期新形勢,這是M-ICT戰略的現實要求和動力。正如史立榮所言:「我們能活下來、能夠站在全球的舞臺上成為五家電信設備行業倖存者,除了我們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因為我們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幸運地順應並抓住了全球電信用戶從0到50億的大趨勢。」
我們要深刻清晰地意識到,我們正在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巨變新時代,一個面向移動、萬物互聯、全面跨界融合的資訊時代,史立榮表示,數字洪流就像山崩海嘯一樣,會衝垮原來存在的諸多行業邊界,洞穿原有的商業模式。這種跨界洞穿在信息產業內部表現為IT、CT、Internet成為一體。在傳統行業來說,就是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由此導致的生生死死無處不在。
透過M-ICT這扇窗戶,從更為宏觀的視角來觀察行業的發展與變革,不難發現,全球高科技領域關注的焦點,從「科技本身」正在轉向「用科技來滿足人的需要」。 史立榮指出:「在這個時代,科技發展回歸以人為本的初心。」
「人的需要」,也就是需求,一直被認為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企業和創業者不斷尋找、挖掘的金礦。如今熱門的「網際網路思維」,實際上就是「用戶需求思維」。但需求的本質是什麼,人們還從來沒有以M-ICT這樣的方式去思考過。實際上,M-ICT戰略的關注點,正是馬斯洛需求理論所提到的「人的本性需求」,不僅僅是產品,更重要的是服務,要用需求來定義未來。
面對這樣的一個新時代,中興通訊認為其具備了四大典型特徵:
特徵一:隨時隨地地連接。2020年預計全球將擁有超500億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信息、人與服務、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構成了無處不在的連接,萬物皆連接,萬物皆智慧。
特徵二:服務無所不在,生活工作難分彼此。不管在生活還是工作時,人們希望得到體驗一致的服務。移動智能終端覆蓋消費與商務市場的通用性逐步顯露出來。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的底層支撐,使得軟硬體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而且廠商的盈利模式也越來越依賴於提供服務而不是售賣產品。
特徵三:虛擬與現實合二為一。兩個世界的融合其實是兩種經濟的融合,而終端消費者是O2O大門的開啟者——實體經濟創新滯後於虛擬經濟創新,通過兩種經濟的融合,網際網路的技術和市場邊界被大大延伸,紛紛進入傳統行業價值提升環節。
特徵四:安全與隱私引起重視。對於隱私和安全的關注,從來沒有上升到今天這樣一個高度,上到國家和政府信息機密,下到每一個人的位置信息,都成為關注的焦點。
「M-ICT時代」就是 「萬物移動互聯時代」,正是源於對以上時代特徵及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而這種理解契合了馬斯洛需求理論。之所以中興通訊給ICT產業的發展貼上了「M」時代的標籤,就是因為從用戶需求的角度看,沒有連接的移動化已經沒有太大意義。這個「M」的核心內涵包括:M2M萬物互聯(Man-Man, Man-Machine, Machine-Machine )和Mobile移動化。
M-ICT到底是什麼?
作為經典社會學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從滿足生存需要的最低級的生理要求,到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需求(挖掘自身潛力,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這五種需求往往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逐級遞升。同時,這些次序並非完全固定,比如即使高層次的需求出現後,低層次的需求仍然存在不會消失。
以「需求定義」的M-ICT戰略,在滿足萬物移動互聯的信息需求上,與馬斯洛需求理論所洞察到的人的需求層次高度吻合,也正因為如此,曾經不可捉摸的用戶需求呈現出清晰的脈絡:
——生理需求:空氣、水、食物、睡眠……當這些人類維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類的生命就將受到威脅。在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連接」加入了它們的行業,成為了必需品。最直觀的例子是,以前人們出門大多只需攜帶錢包和鑰匙,而現在出門還得帶上手機。人類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連接,沒有了連接,人類將喪失關鍵的勞動工具,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生活便利性也將大打折扣。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收入有保障等等是人們的重要需求。如今,在關注這些傳統安全之餘,網絡安全越來越多地暴露在聚光燈下。隱私洩露、商業機密被盜、銀行存款不翼而飛……連接越多,人們面臨的網絡安全風險就越大,網際網路亟須從野蠻的生長方式進入到文明時代。
——社交需求:人的社會屬性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人是社會的產物,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都具有社會性。科技的進步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社交手段,拓展著社交範圍。社交網絡的興起使人們的社交方式發生了變革,虛擬和現實兩個社會疊加在一起,人類社交需求的內涵和外延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尊重需求:自我尊重、尊重他人、被他人尊重……實現這些的基礎是個人能力和成就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可。利用連接、運用先進的科技無疑將使人們在自我完善和進步過程中如虎添翼。憑藉數位化、電子化的平臺,依賴於各種傳感器、通信網絡,人們能夠更輕鬆地獲取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自我實現: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展現個性、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是人們的必要需求。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信息、人與服務、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構成了無所不在的連接,在眾多的服務和應用中,人們將追求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傳統的B2B、B2C正在向更加平等互聯的B&B、B&C演進。
需求定義未來,中興通訊提出的M-ICT戰略不同於傳統的管道戰略。一些傳統管道戰略無法逾越的溝壑,在M-ICT戰略實施後將變成一馬平川。M-ICT戰略將重點解決傳統管道戰略無法破解的行業發展瓶頸問題,例如「增量不增收,利潤下滑,轉型升級困難」等。M-ICT戰略將跳出傳統管道的思維模式,變封閉管道為開放管道,從「關注管道及產品本身」轉向「人本性需求的滿足」,聚焦管道中的流量與信息,讓信息創造價值,將對現有「技術、網絡、業務、商業」進行重構。
M-ICT戰略,用IT化語言表述,即「Enabler@M-ICT,讓信息創造價值」。史立榮認為,讓信息創造價值,就是讓信息流經過的各個環節都產生更多的價值,即幫助客戶在信息的「收集、分發、處理、存儲、傳輸、消費」等各環節挖掘更多的價值。因此,中興通訊要做這個時代的使能者(Enabler)。
「中興通訊選擇M-ICT戰略,意在表達我們創新和轉型的堅強意志,即在未來3~5年的時間內,將不移餘力地進行創新與轉型,堅定地構建M-ICT核心競爭能力,樹立M-ICT領先地位,做M-ICT時代的領跑者。」史立榮如是說。
M-ICT戰略如何落地?
在中興通訊的大視野裡,M-ICT戰略基於用戶需求出發,讓信息創造價值,以時代重構為契機,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將給中興通訊帶來巨大的市場發展機會。
史立榮認為,M-ICT戰略的根基在於解決行業問題,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包括:在運營商的管道能力不斷增強的同時,管道的智能化和柔韌性也將不斷提升;為政企客戶提供「無處不在」的IT服務,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通過全新的手機和APP創新業務,消費者將享受到無處不在的服務,使生活更加智能……企業「做什麼」和「不做什麼」這是戰略的核心內容。中興通訊提出,M-ICT戰略選擇要做的是:堅持運營商系統設備,並拓展服務;提供政企ICT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發展智慧型手機、手機與平板的跨界終端;布局大數據等新興方向的平臺性產品。不做的是:「搜索、社交、B2C電商等網際網路業務」,「與網絡不連接的個人消費電子設備」,「市場規模急劇萎縮的非核心產品」。
史立榮說,就具體業務戰略落地而言,中興通訊的M-ICT戰略將聚焦「運營商市場、政企市場、消費者市場和新興領域」四大核心領域,產品則定位在立足管道、把控終端、拓展業務雲、布局大數據。結合中興通訊近30年的傳統電信市場與技術優勢,M-ICT戰略未來三年將帶來10倍以上的廣闊發展空間,中興通訊由此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
面對新的機會,中興通訊的以下四大核心優勢將助其走向成功:
——從核心網到接入網,從業務到終端,具有全世界最全的產品線,幾乎可以覆蓋IT和CT的所有產品和方案;
——所有網絡的產品,在技術上已實現了「全IP化」,了解從CT到IT的全過程,洞察CT和IT的區別與聯繫;
——從功能手機到智能終端,具備了十多年的消費品市場的積累,收穫了渠道開發和管理的經驗和教訓;
——高精尖領域技術研發能力方面,擁有豐富的軟、硬體設計開發能力,作業系統、晶片等核心技術開發能力。以晶片為例, 2014年中興通訊規模出貨晶片80多款,LTE多模智能終端晶片已商用發貨,技術位居行業第一陣營。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存在資源有限的硬約束,史立榮認為,在每一個聚焦市場中,必須在海量的工作中首先找到引爆點,「點燃」行業的信心,從而拉動中興通訊全業務產品的銷售。從這一點上說,「中興能否創造下一個新時代,需要每一個中興人發揮創新思維」。
作為中興通訊的CEO,史立榮鼓勵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全體員工要做「CGO」。他認為,以前中興通訊更多的是跟隨,跟得很辛苦;未來要敢於引領趨勢,應時代和客戶而變。面向客戶必須變得更Cool、技術上更加追求更Green,組織和心態上更Open,才能讓M-ICT戰略成功落地。
史立榮表示:「我們必須自上而下進行深刻、廣泛而緊迫的變革,『重新做員工』。只有每一個員工都CGO了,我們的戰略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