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多價值,這種靶向新藥或成治療多種免疫病的「潛力股」

2021-01-11 瀟湘名醫

多探索、多嘗試,才會有更多可能和希望……

專家簡介

張曉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院風溼科行政主任、學科帶頭人

南方醫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廣東省醫師協會風溼免疫分會前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風溼免疫病醫聯體聯盟副理事長

粵港澳大灣區風溼免疫專科醫師聯盟主任

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會第八屆常委

廣東省醫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中華風溼病雜誌》《中華臨床免疫與變態反應雜誌》及《循徵醫學雜誌》編委

《中華內科雜誌》及《中華醫學雜誌》通訊編委

ARD雜誌中文版副主編

國家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張教授採訪視頻

1

CTLA-4(細胞毒T淋巴細胞抗原-4)是現在非常熱門的治療靶點:在風溼疾病和腫瘤領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能為我們介紹CTLA-4靶點嗎?

CTLA-4是一類表達於活化T細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它是抗原呈遞細胞和T細胞之間非常重要的信號轉導分子。它在T細胞活化之後自然產生,發揮重要的負調控作用,以維持機體免疫平衡。CTLA-4可以競爭性地結合CD80/CD86,阻斷T細胞活化的第二信號,從而抑制T細胞激活、降低免疫反應或誘導免疫耐受。

2

針對CTLA-4的藥物現已廣泛地運用在腫瘤領域(如治療腫瘤的單克隆抗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阿巴西普是今年在國內獲批類風溼關節炎(RA)適應症的新型生物製劑,作為CTLA-4融合蛋白,它在FDA還獲批了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和活動性銀屑病關節炎(PsA)。您如何看待其在適應症內的療效?

目前阿巴西普在中國的上市時間還不是很長,臨床上的應用經驗只有幾例,仍然不足。

但從已發表的文獻數據中看,它治療RA療效顯著,安全性良好。 除了國內獲批的RA適應症外,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獲批的JIA和PsA適應症中,研究數據也顯示出阿巴西普的有益作用。

從機制上來說,無論是RA、JIA還是PsA,這些炎症性疾病的發生都與免疫細胞活化、大量細胞因子產生有直接關係。應用阿巴西普治療可以有效抑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減少體內細胞因子釋放,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對於RA的治療,我們主要是選擇過去沒有用過生物製劑或者使用傳統合成改善病情抗風溼藥物(csDMARDs)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特別是自身抗體陽性的患者,來使用阿巴西普,因為他們使用該藥物能獲益更多。

至於JIA和PsA,雖然目前中國還沒有獲批適應症,但歐美研究者們已經做了很多相關研究證實阿巴西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如阿巴西普在多個臨床試驗中被證實可以改善JIA患者的生活質量,並且療效持久;而在PsA患者中,它可以改善許多關節損害、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疾病活動度和MRI評分。

3

除了適應症內的研究,阿巴西普在有關適應症外的探索和應用也備受關注,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多發性肌炎/皮肌炎(PM/DM)和硬皮症(SSc)等。在這些疾病領域中已有多項研究和病例報導,您覺得這些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如何看待這些研究結果?

我認為,阿巴西普在瀰漫性結締組織病中應該會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國外的團隊已經在做相關免疫疾病領域的研究了:

在治療輕型SLE的相關研究中,阿巴西普對於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和減少激素用量有一定療效;

在狼瘡腎炎的相關研究中,阿巴西普組並未達到預先規定的主要療效結局指標,統計學也沒有顯示出顯著差異。但亞組分析顯示,相對於安慰劑組,阿巴西普組的患者平均尿蛋白-肌酐比值有所降低,抗dsDNA抗體水平以及補體C3和C4水平也有了更大改善;

而就難治性狼瘡來說,研究數據也顯示阿巴西普治療可以改善關節受累情況以及SLEDAI評分。

SLE是機制複雜、臨床表現異質性顯著的疾病,需要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去評估才可能有較準確的判斷。目前這些證據雖然在統計學上的差異不夠明顯,但如果我們把研究的終點標準進行微調,可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也能讓臨床醫生更信服。

關於阿巴西普在PM/DM和SSc的療效探究,目前只有II期的臨床試驗結果。從這些研究數據看,它對於改善疾病活動度、肌肉功能有一定療效。在動物模型中的結果比較顯著,但是在臨床中的結果還有待擴大樣本繼續研究。

4

對於阿巴西普未來的發展方向,您有何期待和展望?

阿巴西普在較上遊的位置抑制免疫反應,應該能給更多免疫相關疾病的治療帶來希望,以後有望獲批更多的適應症。未來有可能的話,應該多開展一些在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群中進行臨床驗證的項目,這樣可以克服人種的差異,讓我們有更多、更有力的依據去使用該藥物。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探尋治療自身免疫病的「萬能鑰匙」 !協和張烜團隊建立CAR-T精準...
    與腫瘤不同的是,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溼關節炎存在分泌多種自身抗體、具有特異性表面抗原受體的多種B細胞,CAR-T能否有效以及有選擇性、特異性地攻擊自身反應性B細胞未見報導。同時,CAR-T因製備過程複雜、技術門檻高,以及無法靈活控制和終止激活導致細胞因子風暴等問題,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如何構建通用型、可調控的CAR-T技術成為當前免疫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
  • 治療自身免疫病有了「萬能鑰匙」—新聞—科學網
    治療自身免疫病有了「萬能鑰匙」 但與腫瘤不同的是,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溼關節炎存在分泌多種自身抗體、具有特異性表面抗原受體的多種B細胞,CAR-T能否有效以及有選擇性、特異性地攻擊自身反應性B細胞未見報導。 據統計,我國有近2000萬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患者。這類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致命,但給患者帶來長期疼痛和生理畸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研究進展
    很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尋找治療疾病的新藥,而在新藥尋找的路上,科學家們也經過了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失敗,最終有些研究人員很幸運找到了治療疾病的良方,而很多研究者一直在追逐新藥的路上不斷努力因此開發出具有新的作用機理的新藥迫在眉睫。「我們急需治療重度瘧疾的新藥。」海德堡大學DZIF科學家Michael Lanzer教授說道。在一項DZIF的項目中,他和他的研究團隊一起開發出了首個具有潛力的候選藥物SC83288,這個名字平凡的候選藥物有著他們正需要的性質,已經成功用於治療人源化小鼠身上的重度瘧疾。
  • Pralsetinib「精準靶向治療」甲狀腺癌,有效率超7成
    01 RET基因突變MTC患者治療手段有限,亟待新藥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RET基因呢? RET基因,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攜帶的原癌基因,它的主要作用是調控細胞分化/生長/轉移和生存。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科學家如何靶向幹細胞來治療多種人類癌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通過靶向作用幹細胞來治療多種人類癌症,與大家一起學習!,由於骨髓中含有負責機體終生血液產生的造血幹細胞,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研究人員深入研究多種血液癌症發生的分子機制。
  • 精準靶向罕見RET突變,這款在研新藥有望帶來治療變革!
    ▎藥明康德/報導 過去兩年,隨著美國FDA批准了三款「不限癌種」療法,人類癌症治療已經從「針對癌種」邁入「針對特定基因」的精準靶向新時代。
  • 新一代治療性細胞試驗成「潛力股」,免疫治療新風口
    11月3日,康方生物公布全球首創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用於經標準治療後復發或轉移性宮頸鱗癌的階段性數據。這款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客觀緩解率達47.6%,同時降低聯合用藥的毒副作用,3級及以上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僅12.9%,安全性與PD-1單藥相當。T細胞接合器包括基因工程過繼細胞療法和雙特異性抗體目前已有產品上市。綜合看,治療性細胞研究大有可為。
  • 我國科學家建立CAR-T精準幹預自身免疫病新方法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田曉航 王晶)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並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
  • 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
    2020年,肺癌的研究進展和上市新藥可謂達到了近十年的巔峰,眾多靶點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比如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首款RET抑制劑塞爾帕替尼紛紛獲批上市,款款都是有效率超高的抗癌特藥。
  • 王建祥教授:縱觀AML治療從傳統化療到個體化靶向治療的變遷
    這些努力也使研究人員發現了多種新型、有前景的AML療法。因此,目前早期臨床試驗正在探索MCL1抑制劑單藥或聯合維奈託克的治療效果。 2 MDM2抑制劑 免疫治療 近年來,以免疫治療為基礎的治療策略不斷湧現,其在AML治療中的作用也正在評估中。
  • (科技)我國科學家建立CAR-T精準幹預自身免疫病新方法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田曉航 王晶)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並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
    研究人員推斷,主要原因可能是上述提到的免疫激活劑肝臟靶向骨髓細胞能力不足導致的。負責本研究人員還介紹,這種研究藥物ASGR1-TLR8,是一種靶向肝臟骨髓細胞,進而實現有效治療促使功能性治癒的TLR8激動劑。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
    通過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在動物HBV感染模型中,也實現了HBV感染動物中的臨床治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與以往免疫治療劑(GS-9688)相比時,ASGR1-TLR8則表現出較強的肝臟靶向骨髓細胞能力。
  • 17種抗癌藥終納醫保:深度解讀腫瘤治療的靶向時代-虎嗅網
    此次納入藥品目錄的17個藥品中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其中也包括多種腫瘤靶向藥物。事實上,伴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表觀遺傳學以及腫瘤免疫學等基礎科學探索不斷深入,腫瘤靶向藥物研發近年來已經取得了突出進展,目前已上市靶向藥物達百餘種、涵蓋27種常見癌症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作為新藥研發皇冠上的明珠,靶向腫瘤藥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醫藥研發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 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近些年,肺癌新藥的研究進展和藥物獲批幾乎呈井噴狀態。今年上半年,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FDA 就批准了 6 款靶向藥,給患者帶來了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新選擇。RET 融合和突變發生在多種腫瘤類型中,而據統計,在非小細胞肺癌裡面,RET 基因融合突變率不高,約為 1%~2%。但由於我國肺癌患病群體基數較大,因此,這種基因突變在臨床中並不算罕見。
  • 這條明星信號通路已催生多款重磅新藥 治療多種炎症性疾病
    昨日,被艾伯維公司寄予厚望的重磅藥物Skyrizi(risankizumab)獲得FDA批准上市,治療中重度銀屑病患者。這款新藥被科睿唯安列為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上市新藥之一,認為它可能在2023年之前成為重磅藥物。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和AASLD2020發表一種肝靶向骨髓細胞藥物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免疫治療劑是目前全球開發B肝新藥的重要靶點之一,但研發難度也略高於其他靶點研究藥物。通過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在動物HBV感染模型中,也實現了HBV感染動物中的臨床治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與以往免疫治療劑(GS-9688)相比時,ASGR1-TLR8則表現出較強的肝臟靶向骨髓細胞能力。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一、靶向藥開啟腫瘤治療新時代靶向藥物特異性高、毒副作用較小,對多種惡性腫瘤具有顯著療效,近十年來已成為抗腫瘤新藥的主流。不同於傳統的化療、放療地毯式轟炸,目標不明確,腫瘤細胞與人體正常細胞都被擊潰,靶向治療就像精準制導的巡航飛彈,有的放矢,能準確擊中癌變部位。這種藥物被賦予了靶向能力,能瞄準特定的病變部位,在目標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在目標局部形成相對較高的濃度,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抑制毒副作用,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
  • 中國首個RET(基因突變)靶向新藥落地博鰲樂城
    中國首個RET(基因突變)靶向新藥落地暨「基因驅動精準治療腫瘤中心」啟動。)的全球創新產品普拉替尼膠囊(Pralsetinib Capsules,簡稱「普拉替尼」)30日引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下稱「樂城先行區」),這是該藥物在美國之外僅有的落地市場,9月初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普拉替尼也成為樂城首個當月同步落地的全球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