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鏈RNA的感受器NLRP1——人源NLRP1識別RNA病毒感染活化炎症小體

2020-12-01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tac.G

炎症小體(Inflammasomes)是機體免疫細胞內識別炎症性或損傷性刺激完成活化的炎症複合體。其功能實現通過位於胞質的感受器(如NLRP3、AIM2等)實現炎症小體組裝,完成對炎症性Caspase(Caspase-1/4/5)的活化。炎症性Caspase進一步通過活化IL-1β/18增敏免疫系統,並水解Gasdermin引發焦亡【1】

炎症小體感受器主要包括NLR(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家族成員,其中最經典研究最廣泛的是NLRP3蛋白。NLR家族蛋白普遍含有LRR(Leucine-rich Repeat)結構域,可直接識別上遊炎症信號。但作為第一個被發現的炎症小體感受器NLRP1卻一直是該家族中比較特殊的存在【2】,關於它的具體功能和激活方式在長期以來存在爭議:

摘自:Immunol Rev . 2020 Sep;297(1):13-25; Nat Rev Immunol . 2016 Jul;16(7):407-20.

1)經典的NLRP3含有PYD結構域,必須通過接頭蛋白ASC才能結合Caspase-1完成炎症小體的組裝。但NLRP1同時含有N端的PYD和C端的CARD結構域,所以既往研究認為,NLRP1既可以通過ASC,也可以不依賴ASC激活Caspase-1【3】;2)早期研究已發現 NLRP1通過識別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的致死因子LF(lethal factor)激活,機制一直不清。在去年Science背靠背發表的研究同時發現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的致死因子LF(lethal factor)通過依賴蛋白酶體的N端降解方式水解NLRP1的N端序列,暴露出活性的C端UPA-CARD結構域,可以直接結合Caspase-1的CARD而不依賴ASC完成活化【4, 5】(詳見bioart文章: Science 背靠背| 破解NLRP1炎症小體的活化之謎)。近期發表的Science研究也再次發現鼻病毒內HRV 3C蛋白酶也能水解NLRP1實現類似的活化過程【6】。在如此多研究證實NLRP1通過C端CARD完成活化的機制後,其N端的PYD以及NACHT結構域卻一直未能嶄露頭角。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Veit Hornung課題組長期關注固有免疫中病原識別受體的功能,日前在Science發表題為 Human NLRP1 is a sensor for double-stranded RNA的研究,發現皮膚組織內的NLRP1是RNA病毒感受器,PYD識別dsRNA後通過NACHT水解ATP實現活化,依賴ASC和Caspase-1完成炎症小體組裝,從而激活IL-1beta和GSDMD引起炎症反應。

研究人員首先關注到,在上皮屏障組織中存在NLRP1的高豐度表達,故以人源永生化的角質細胞N/TERT-1為模型,研究NLRP1對病毒感染的響應。已有研究發現DDP8/9抑制劑VbP可激活NLRP1炎症小體【7】。在N/TERT-1細胞內敲除NLRP1和ASC等炎症小體成員後,VbP處理發現IL-1beta活化明顯減少。而使用病毒為感染模型,則發現RNA病毒SFV(semliki forrest virus)可以活化N/TERT-1細胞IL-1beta,而DNA病毒不能,且該效應依賴NLRP1和ASC,提示NLRP1可能參與RNA病毒感染過程。有意思的是,N/TERT-1細胞對能激活NLRP3、NLRC4活化的信號則沒有響應,說明在皮膚組織內,可能僅保留了NLRP1介導的炎症小體通路。

研究人員繼續以poly(I:C)模擬RNA病毒感染,發現也可以引起由NLRP1依賴的IL-1beta活化,且敲除NLRP1後明顯減少Caspase-1活化和細胞焦亡,且不影響幹擾素通路。

研究人員試圖驗證鼠源Nlrp1蛋白對RNA病毒感染的效應。意外的是,在NLRP1缺失N/TERT-1細胞內回補了鼠源Nlrp1b,仍可以對VbP發生響應,但poly(I:C)無法活化由鼠源Nlrp1b介導的炎症小體活化,即鼠源Nlrp1b不響應RNA病毒感染。此外,N端降解功能的抑制劑Me-Bs不能抑制poly(I:C)引起的炎症小體活化。這些結果提示NLRP1在上皮組織內識別RNA感染的功能具有種屬和組織特異性。

至此,關於功能部分,研究人員已經完成比較清晰的論證。在機制上,研究人員分析推測人源NLRP1的N端結構可以識別病毒核酸序列,並通過Pull-down實驗,證實NLRP1可以直接結合dsRNA和dsDNA(Kd值為241.7nM和336.7nM)。通過截短體驗證LRR結構域負責結合dsRNA和dsDNA,NACHT結構可以增強其結合效應。而鼠源的Nlrp1b蛋白則不能結合dsRNA和dsDNA。通過模擬分析,研究人員推測LRR結構域表面呈正電的胺基酸負責了與核苷酸的識別。

既往已經發現的多種核酸結合蛋白均可以體外結合dsRNA和dsDNA,但這種結合併不一定能在功能上活化下遊通路。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NACHT結構域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當LRR結合dsRNA後,NACHT可以水解ATP後引起蛋白構象改變從而完成NLRP1的活化,而dsDNA則沒有這種效應。

本研究給NLRP1的功能和機制的研究增加了很多新鮮的內容:1)首先在功能上,這項工作首次發現NLRP1可以響應RNA病毒的感染,這種功能與NLRP1響應炭疽LF因子不同:LF通過N端降解功能水解出C端的CARD,直接結合Caspase-1組成炎症小體,而RNA病毒感染則是通過結合LRR和NACHT結構域,依賴於ASC組裝炎症小體。這項發現補充了NLRP1結構域上的新功能,並證實這是兩套相對獨立的識別病原體途徑。2)其次,NLRP1具有RNA結合功能,是新證實的胞質內RNA病毒感受器。既往的炎症小體上遊感受器僅發現AIM2可識別DNA病毒和胞內菌DNA序列,該發現補充了炎症小體在RNA病毒感染中的空白。3)最後,NLRP1的這個新功能僅在人源上皮組織中驗證出來,提示這是人類對RNA病毒在皮膚這道屏障中的特殊響應功能,而小鼠的Nlrp1b蛋白則不具有該功能。

本研究工作在解析NLRP1的新功能之餘也留了太多未解決的問題。雖然研究人員試圖證明NLRP1具有結合dsRNA和水解ATP的活性,但仍缺少直接的生化基礎和結構分析證明其功能。雖然NLRP1炎症小體參與RNA病毒感染免疫具有足夠的新意,但因為小鼠同源蛋白缺失該功能,本研究缺少足夠的體內實驗證據,且關於該功能的起源和分子進化仍需要進一步研究討論。

原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d0811.full

參考文獻

[1]BROZ P, DIXIT V M. Inflammasomes: Mechanism of Assembly, Regulation and Signalling[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6, 16(7): 407–420. DOI:10.1038/nri.2016.58.

[2]MARTINON F, BURNS K, TSCHOPP J. The Inflammasome: A Molecular Platform Triggering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Caspases and Processing of ProIL-Beta[J]. Molecular Cell, 2002, 10(2): 417–426. DOI:10.1016/s1097-2765(02)00599-3.

[3]VAN OPDENBOSCH N, GURUNG P, VANDE WALLE L, 等. Activation of the NLRP1b Inflammasome Independently of ASC-Mediated Caspase-1 Autoproteolysis and Speck Formation[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1): 3209. DOI:10.1038/ncomms4209.

[4]SANDSTROM A, MITCHELL P S, GOERS L, 等. Functional Degradation: A Mechanism of NLRP1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Diverse Pathogen Enzymes[J]. Science, 2019, 364(6435): eaau1330. DOI:10.1126/science.aau1330.

[5]CHUI A J, OKONDO M C, RAO S D, 等. N-Terminal Degradation Activates the NLRP1B Inflammasome[J]. Science, 2019, 364(6435): 82–85. DOI:10.1126/science.aau1208.

[6]ROBINSON K S, TEO D E T, TAN K S, 等. Enteroviral 3C Protease Activates the Human NLRP1 Inflammasome in Airway Epithelia[J]. Science(New York, N.Y.),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2002.

[7]ZHONG F L, ROBINSON K, TEO D E T, 等. Human DPP9 Represses NLRP1 Inflammasome and Protects against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 via Both Peptidase Activity and FIIND Domain Binding[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8, 293(49): 18864–18878. DOI:10.1074/jbc.RA118.004350.

相關焦點

  • Science|人源NLRP1識別RNA病毒感染活化炎症小體
    NLRP1 is a sensor for double-stranded RNA 的研究,發現皮膚組織內的NLRP1是RNA病毒感受器,PYD識別dsRNA後通過NACHT水解ATP實現活化,依賴ASC和Caspase-1完成炎症小體組裝
  • 《科學》:揭示蛋白NRLP1特異性識別雙鏈RNA來檢測病毒感染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慕尼黑大學的Veit Hornung及其團隊證實在皮膚細胞中發現的一種稱為NRLP1的蛋白能夠識別病毒複製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核酸中間物。這種識別過程隨後會誘發一種強有力的炎症反應。
  • Science:揭示蛋白NRLP1特異性識別雙鏈RNA來檢測病毒感染機制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慕尼黑大學的Veit Hornung及其團隊證實在皮膚細胞中發現的一種稱為NRLP1的蛋白能夠識別病毒複製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核酸中間物。這種識別過程隨後會誘發一種強有力的炎症反應。
  • 沉默HIV病毒儲存庫新進展!
    儘管有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方案對HIV病毒有效,但HIV-1仍然存在於潛在的儲存庫中,這是治癒HIV-1的主要障礙。治療中斷導致病毒從潛在感染細胞反彈。治療HIV-1感染的策略之一是沉默和殺滅策略,它可以逆轉HIV-1的潛伏期,暴露HIV-1感染的細胞進行免疫清除。
  • 病毒的分類基礎以及目前最常用的病毒分類系統
    病毒是小專性細胞內寄生蟲,包含一個RNA或DNA基因組以及被基因組編碼的蛋白質外殼。病毒從結構簡單小巧的細小病毒和小核糖核酸病毒大而複雜的痘病毒和皰疹病毒。感染人類的病毒是目前分為21個家庭,只有一小部分的病毒的宿主範圍從脊椎動物原生動物和植物對細菌和真菌。
  • 磷酸化修飾在炎症小體活化和調控中的作用和機制綜述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和醫學學部、中國科學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周榮斌、江維受邀在Cell旗下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上發表了題為Control of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Phosphorylation 的綜述性文章,系統總結和討論了磷酸化修飾在炎症小體活化和調控中的作用和機制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多種基因在分化時上調或下調,產生神經元特異性蛋白和核糖核酸(RNAs),包括環狀rna (circRNAs)。這類環狀rna直到最近才逃脫了常規檢測,儘管這些分子在哺乳動物大腦中高度表達。然而,腦表達環狀rna的功能作用仍然是未知的。
  • 科學家鑑定出一種新的雙鏈RNA感知蛋白
    科學家鑑定出一種新的雙鏈RNA感知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52:5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Veit Hornung團隊發現,人類NLRP1是雙鏈
  • 泛素化及去泛素化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人源的細胞中共含有2種E1泛素化激活酶、50種E2泛素化結合酶以及多達600種以上E3泛素化連接酶。底物蛋白究竟發生哪種泛素化修飾取決於E2泛素化結合酶與E3泛素化連接酶之間的配對方式,E3泛素化連接酶能對靶蛋白進行特異性識別,在泛素化修飾中起到重要作用。
  • 中國科大揭示NLRP3炎症小體活化和髓系細胞控制腫瘤化療敏感性的...
    儘管腫瘤微環境中NLRP3炎症小體活化對化療效果的發揮至關重要,但是在腫瘤微環境中決定NLRP3炎症小體活化的因素還不清楚。PTEN蛋白是機體中重要的腫瘤抑制子,具有脂質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雙重磷脂酶活性。
  • 上海生科院揭示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
    A:β-arrestin1基因缺失導致NLRP3炎症小體活化被抑制;B-C:β-arrestin1基因缺失導致NLRC4炎症小體活化被抑制;D: β-arrestin1基因缺失對
  • Immunity:DNA損傷修復酶調節炎症小體激活機制
    2016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激酶是一類關鍵的DNA雙鏈損傷修復機制的組成元件。針對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識別過程依賴於模式識別受體,例如TLR以及NLR等。這些免疫細胞的激活能夠產生大量的促炎性細胞因子,從而有效地抵抗外界微生物的感染,並能夠傳遞這一信號以啟動後天免疫反應。炎症小體是一類胞內的多蛋白複合體,它能夠識別微生物或內源的信號分子產生激活效應,激活後的炎症小體能夠促進IL-1b以及IL-18的激活。
  • 人源抗體基因小鼠研發及其在治療疾病中的應用
    2014年,科學家們應用細菌人工染色體(BAC)和Cre/loxP重組技術,在體外ES細胞繫上,將人源抗體重鏈(V-D-J)可變區和輕鏈(Vk-Jk)可變區分別插入到小鼠重鏈恆定區(Cμ )和輕鏈恆定區(Ck) 的上遊區域,在不影響小鼠抗恆定區的基礎上,成功構建了KyMouse小鼠模型。KyMouse小鼠在抗原刺激後,能實現體細胞高頻突變發生,並產生高親和力的人源抗體。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target=http%3A//cbcsrv.watson.ibm.com/rna22.htmlmiRTarBase: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irtarbase.mbc.nctu.edu.tw/index.htmlmiRanda:https://link.zhihu.com/?
  • Koala基因組逆轉錄病毒侵襲後的piRNA反應
    KoRV-A型伽馬反轉錄病毒感染巨細胞體和生殖細胞,並通過水平和垂直轉移的方式橫掃野生考拉,從而可以直接分析逆轉錄病毒侵入生殖細胞基因組的情況。γ-逆轉錄病毒產生剪接環境變化MRNAs和編碼gag、POL和病毒基因組的非剪接轉錄本,但KoRV-A pRNAs幾乎完全來源於未剪接的基因組轉錄本,且具有強烈的感覺鏈偏向性。
  • 環狀RNA(circRNA)資料庫大匯總,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國內外環狀 RNA 領域發表 SCI 文章對於研究 circRNA 的小夥伴們來說, 總有那麼幾個讓他們愛不舍手的助力神器,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匯總幾個常用的 circRNA 資料庫或在線軟體此外,更新後的資料庫包含了人類和小鼠之間環狀 rna 的保守性分析。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該肽主要與rna結合蛋白(包括m6A)相互作用。m6A一個閱讀器IGF2BP1,因此被命名為「RNA結合調節肽」(RBRP)。m6A一個讀者和加強m6A對靶RNA的識別m6A發揮其致癌作用的讀者。促進腫瘤發生我們使用慢病毒來表達
  • 抗病毒免疫突破 病毒感染導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抗病毒免疫突破 病毒感染導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時間:2019-02-23 11:2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抗病毒免疫突破病毒感染導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北京2月22日電(金歆、莊穎娜)日前,我國科學家在機體抗病毒機理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RNA疫苗或成新冠疫情終結者?|rna|新冠疫苗|滅活疫苗|疫苗
    撰文 | 汪汪11月9日,美國輝瑞(Pfizer)公司發布消息,稱其與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對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受試者有效,且有效性超過90%。緊隨其後,11月16日,Moderna公布了該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mRNA-1273 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具有94.5%的保護效力。這兩則新聞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