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4日 09: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玉
字號內容摘要:政治哲學究竟能夠對政治現實產生什麼影響?在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看來,這需要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考察。在比較中加深認識政治現象政治哲學無法通過實驗論證政治觀點,只能通過現實的觀察來發現其對政治現實的影響。建立在政治實踐基礎上的比較政治學,通過對比不同政治思想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探究政治哲學對政治現實影響的可能,為政治哲學與政治現實之間搭起了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橋梁。基於開發出更為客觀的指數系統的思考,高奇琦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近些年致力於開發兩個政治類指數,評價國家國內治理狀況的國家治理指數(NGI)與評價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狀況的全球治理指數(SPIGG)。比較政治與政治指數研究屬於政治科學範疇,它們是政治哲學伸向政治現實的橋梁。
關鍵詞:治理;高奇琦;政治哲學;政治現實;實踐;研究;政治類;需要;影響;採集
作者簡介:
構建政治哲學與政治現實的橋梁
——記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
政治哲學究竟能夠對政治現實產生什麼影響?在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看來,這需要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考察。
在比較中加深認識政治現象
政治哲學無法通過實驗論證政治觀點,只能通過現實的觀察來發現其對政治現實的影響。建立在政治實踐基礎上的比較政治學,通過對比不同政治思想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探究政治哲學對政治現實影響的可能,為政治哲學與政治現實之間搭起了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橋梁。
「比較是人類知識的發動機。」在高奇琦眼中,比較政治更多屬於政治科學的範疇,它提供的不是先驗知識,是從實踐中獲取的經驗,在比較中可以加深對於政治制度和政治現象的認識與了解。
在比較政治學實際研究中,可能會碰到沒有可比性等困難,這時候就需要利用指數這一工具。指數是人類知識科學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產物,政治類指數基於對不同國家政治數據的採集,具有鮮明特徵與可對比性。高奇琦生動地做了一個比喻,「指數好比醫院體檢的指標。病人拿著化驗後的單子找醫生,醫生會根據指標的情況對症下藥。例如,我們怎麼比較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的社會分配呢?『基尼係數』便提供了一個參考。所以,指數可以幫助人們準確地把握目前的狀態。」
客觀數據採集至關重要
國際上有許多有影響的政治類指數,但基本上是由西方研究機構開發的,會存在一些歧視性評級的現象,與現實發展狀況並不相符,而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治類指數系統。基於開發出更為客觀的指數系統的思考,高奇琦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近些年致力於開發兩個政治類指數,評價國家國內治理狀況的國家治理指數(NGI)與評價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狀況的全球治理指數(SPIGG)。
全球治理指數的開發始於2013年,在2014年首次發布了25個國家的數據和排名;國家治理指數於2015年研發啟動,並在當年底首次發布了111個國家的治理狀況數據和排名。2016年這兩個指數的樣本擴大為189個國家。在國家治理指數和全球治理指數的構建中,客觀數據的採集至關重要。
國家治理指數是一個綜合系統
高奇琦表示,指數並不是指標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理論體系,指數開發的過程就是一個將理論與實際對接的過程。國家治理指數所代表的治理過程性理論和指數構建,不僅能夠進一步釐清國家治理的概念,而且通過該指數的描述,可以比較準確把握中國在世界各國國家治理中的位置,對中國近年來的發展成就作出客觀評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過分析國家治理指數的總排名和分項排名,可以及時發現中國國家治理中存在的弱項和問題,進而為未來改革方向提供具體的思路。
「在我們的理論框架中,國家治理指數是一個綜合系統。不同的國家在實現其治理目標的時候,應該像爬梯子一樣,一層一層來實現。」高奇琦解釋到。國家治理指數更多是指國家範圍內的治理,是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框架。國家治理指數需要從基礎、價值和可持續三個方面的指標來衡量:基礎包括設施、秩序和服務,價值包括公開、公平和公正,可持續包括效率、環保和創新。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基礎性指標,因為這些對發展中國家的初步構建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國家治理指數中也應更多從發展中國家角度來思考國家治理問題。
談及未來政治學的研究,高奇琦表示自己將進一步把努力的重點放在基礎理論研究上。在他看來,政治哲學是政治學的基礎理論;比較政治與政治指數研究屬於政治科學範疇,它們是政治哲學伸向政治現實的橋梁;如果沒有比較政治和指數研究,政治哲學在政治現實中難以發揮作用,也無法檢驗觀點的正確與否。因此,中國未來的政治學研究需要在政治哲學和政治科學上共同發力。
記者 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