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利好 AI教育企業為何還有盈利困境?

2021-01-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環境利好,AI教育企業為何還有盈利困境?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作為前沿科技的代名詞,逐漸向各行各業滲透,教育行業也不例外。特別是隨著用戶對人工智慧及在線教育的認可度逐漸提升,他們的融合更加受到資本的追捧。

  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在改善了教育行業教學效果的同時,也給使用者帶來了一些擔憂,這些擔憂就使得研發者們推進AI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受到了阻礙,也讓AI教育研發企業們陷入了盈利瓶頸。

  環境利好,AI賦能教育參與主體

  政府方面,相關法規一直明確鼓勵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比如,2017年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要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模式體系,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

  在政策的激勵下,人工智慧教育領域的融資熱度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融資金額持續攀升。即使排除猿輔導年內的超大額融資,2020年行業的總融資金額也達到了85億元。

  在政策環境和資本環境皆利好的情況下,AI教育企業快速發展,研發成果不斷,在增強了自身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對教育環節中的其它參與主體起到了賦能作用,從很多方面加速了教育行業的智能變革。

  首先是教師端,相關研發企業們相機推出了各種智能教學工具、虛擬教師產品和基於大數據採集的學情分析工具,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比如,網龍推出的AI課件、101教育PPT-AI助教、網教通等AI教育產品矩陣,把教師從重複繁雜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優化課程,在教學之外完成「育人」這一目標;以及101智慧教師和學霸君推出的智能手寫識別筆這類學情分析工具,給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幫助他們制定更合適的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是學生端,研發企業們推出了各種學習工具產品和智能學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學堂在線推出的學習助手「小木」,可以為學習者答疑解惑,服務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過程,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以及猿輔導推出的拍照搜題工具和斑馬AI課等產品,給了學生尋求學習指導時除老師以外的其他選擇,讓他們可以儘快得到答案。

  最後是學校端,AI研發企業們推出的查重、安防、排課等工具,讓教學管理變得更加高效。

  比如,曠視推出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安防管控系統可以提供陌生人預警、結構化分析等功能,提高校園的安全管理能力;以及宿舍管理系統、門禁通行系統、會議籤到系統以及刷臉支付系統等「智慧後勤」管理工具,節省了校園管理的人力。

  總的來看,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經在給教育者和學生們帶來便利和幫助,但是這種便利存在著一定的局限。

  AI產品的局限性

  AI產品作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學生的隱私權和自主權需要被保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技術應用的空間。

  比如,某些AI程序可以通過研究大學生的作息和行為習慣判斷其考試成績和心理狀況,從而對學校採取幹預措施形成參考。但是未經允許調取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分析,而且根據分析結果試圖控制學生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就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和自主權。

  其二,AI工具的感情缺失使其目前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師在教育環節中的作用。雖然目前已經出現了各種虛擬AI教師形態,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定的互動,但其終歸只是一段冰冷的程序,在對學生的整體狀態感知和社會經驗傳授等方面比不上真人教師。

  其三,AI 產品的「偏見」可能會使它對情況作出錯誤的判斷。

  比如,AI在大數據和算法上的優勢,僅僅只適用於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而人文類課程則大多屬於無標準答案,特別是面對需要靈活處理的主觀題,AI難以做出合適的評判;而且中國語言含義豐富,按照標準設定的AI程序對於語義的理解難免會存在偏差,從而誤導學習者。

  總的來說,AI技術在作用空間、情感和推薦設計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而這些局限性也使其能提供的用戶價值有限。

  AI教育企業的盈利困境

  因為AI技術應用在教育方面的種種局限性,也對參與其中的AI教育企業提出了更多的難題,比如盈利方面的困境。而造成這種盈利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AI教育產品市場推廣難度大,售價和用戶轉化率都低,企業入不敷出。

  一款AI課程產品要保證互動性,需要在算力和人工成本上投入很多,但出於教學效果不如真人教師的原因,AI課程的推廣依舊比較困難,這也是現階段市面上很多AI課程售價都很低的原因之一。

  比如,掌門一對一推出的小狸AI課系列年課活動售價只有199元,猿輔導的斑馬AI課在2020年參與羅永浩的直播活動時,一課時的售價僅為49元。

  產品單價低了,就需要讓更多的用戶付費,才有可能收回成本。所以教育企業們花費大量資金向各個渠道投放廣告,期望能觸及到更多用戶,但用戶轉化率卻一直不高。

  比如,AI教育第一股流利說自2016年以來持續虧損,但付費用戶規模卻一直在縮減。為了獲客,其2020年三季度的營銷費用達到1.86億元,是研發費用的4倍,但付費用戶僅為50萬,和上季度相比沒有變化。相當於上億的營銷費用支出只堪堪維持住了現有的付費用戶規模,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盈利艱難無法推動產品迭代,從而加劇獲客難度,使企業經營陷入惡性循環。

  對於家長來說,不夠成熟的AI教育產品,教學效果難以把握,所以很難激起他們的付費欲望。企業因此難以盈利,也就沒有成本去做出更好的產品。

  比如,近期被傳倒閉的學霸君一直堅持技術與教育融合的理念,大力組建團隊進行AI教育產品研發,但因為無法盈利為研發輸血,最終不僅沒能在產品研發領域取得行業突破,還不得不壯士斷腕賣掉自己的主力產品AI學。

  而且不僅AI教育C端產品難以盈利,面向B端的部分產品也不被市場看好。比如,AI研發企業面向學校推出的紀錄學生出勤情況和活動的「智能校服」和「教室人臉識別」等AI產品,企圖全方位控制學生,不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引發了社會極大的爭議,也讓其產品推廣陷入停滯。

  由此可見,雖然資本和政府極力支持AI教育的發展,但AI教育產品暫時並未得到用戶和市場的全面認可,AI教育領域要想迎來發展的春天,還需邁過很多坎坷。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國內外塗料企業盈利為何兩極化?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塗料企業因價格戰不斷、同質化競爭、品牌維護成本高等因素,再加上國內經濟調整轉型及環境壓力影響,造成銷量下滑,利潤有所收縮,有的更是跌至利潤警戒線以下。可以說,同樣是承受著各種不利因素的壓力,同樣是面對空前激烈的市場競爭,2013年以來,中國和歐美日的塗料企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一個已經觸到天堂,一個則正在地獄邊緣徘徊。
  • 現在ai突破基礎研究平臺的難度還有點大
    聽到最多的就是醫療、教育、製造業。我沒有從事該行業,做不了深入研究,不敢瞎說。只說說大的方向吧。醫療行業的人工智慧肯定是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仿真模擬實驗,來形成醫學的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等系統。可以嘗試企業通過科研平臺基於學術界新的突破性技術,進行開發。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院進行基礎性的病理診斷、口腔診斷、放射診斷等,以及輔助診斷口腔等的輔助性器官和手術。
  • LED企業盈利背後有啥玄機?
    ,盈利攀升背後蘊藏了哪些玄機?   從2016年開始,漲價成了照明行業永不落幕的話題,伴隨而來的就是行業回暖,那到底LED企業漲價,盈利攀升背後蘊藏了哪些玄機?既然LED企業回暖,那應該留意2017年的行業商機,抓緊機遇,擼起袖子好好幹!
  • 有色金屬價格上漲 企業盈利有望抬升
    近期多種有色金屬價格漲幅明顯,相關企業受益。專家指出,有色金屬價格仍具備上漲動力。當前有色金屬板塊公司估值處於歷史中樞以下,伴隨盈利抬升,板塊估值具備上行動力。三季度有色企業信心指數為50.1,較二季度回升1個百分點。且產品售價、企業盈利水平、企業經營環境等分項指數較二季度有較大提升。「銅鋁鉛鋅等基本金屬本輪價格上漲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二是該等礦產多在非洲美洲等地,交通運輸受阻且恢復較差,導致供應緊張。而需求端走高,導致價格上漲。」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銅鋁來看,地產、汽車等需求端恢復明顯。
  • 「進化論」+產品生態+教育情懷:智課教育獲資本市場青睞
    經過這一年的資本創業衝動,2014年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紛紛進入在線教育領域:騰訊與新東方成立合資公司進軍在線教育,百度也對自身的在線教育業務進行了重整,一些如學大教育等傳統教育機構也公布了在線教育戰略。熱度持續沒有多久,在線教育創業就開始陷入難以盈利的囚徒困境,一些企業被迫倒閉。
  • 從結構主義視角論寒門子弟的階層困境與教育突圍
    寒門子弟在農村學校遭遇了主體環境和結構環境的雙重教育困境。 從教育的主體環境來看,他們要面臨著弱能化的家長、低質化的同輩群體和老齡化的教師;從教育的結構環境來看,農村學校秉持的是日常管理的「不出事」邏輯、學校發展的「不競爭」邏輯和家校互動的「不信任」邏輯,寒門子弟的總體性環境不利於他們依靠教育改變自身的處境。
  • 前瞻經濟學人APP教育培訓行業精品問答第1期 | 在線教育現狀如何...
    ,在線教育行業是否盈利困難?2019教育新生態內容傳播報告》從VIPKID被傳裁員,看在線教育的發展與困境在線教育市場的繁榮有很大部分原因要歸於資本的瘋狂推動,而資本與教育的矛盾突出的是教育是慢市場,資本追求的則是快爆發,現在資本回歸冷靜,企業燒錢時代已經過去,自然回歸到關注教育這件事本身。
  • 有色金屬價格上漲 企業盈利有望抬升_證券要聞_財經_中金在線
    有色金屬價格上漲 企業盈利有望抬升 2020-11
  • 跟誰學墮入「燒錢困境」
    此前,跟誰學一直被認為是在線教育中的「優等生」。據跟誰學2020年Q2財報顯示,經調整後淨利潤7271萬元,同比增長133%,是唯一一家保持連續9個季度盈利的企業,今年第三季度剛轉虧損。當初的行業「優等生」由盈轉虧,墮入行業內的「燒錢」困境。
  • 51Talk:非線性盈利
    徐小平還有個身份是新東方的聯合創始人。之後,他給黃佳佳的在線教育項目51Talk,投資了20萬美元。即便51Talk在2016年就赴美上市,但超越新東方這個期待,更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十年過去了,51Talk(NYSE:COE)在今年3月9日才宣布首次整體盈利,金額只有500萬元。
  • 【學術報導】北大錢民輝教授談教育社會學的困境與出路
    404室作了題為《教育社會學不是教育學,也不是社會學》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教育科學學院程天君教授主持,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等相關專業的老師和研究生近60人參與了本次活動。錢民輝教授從自身工作經歷、教學經驗與學科發展史出發,對我國教育社會學的發展歷程作出了細緻描述,並進一步探討了我國教育社會學學科發展的困境與出路。
  • 港交所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境內生物科技公司嚮往「港漂」
    有券商人士指出,境內資本市場在網際網路時代就錯過了一大波的優秀企業,都去海外上市了,如果再不加緊改革,很有可能再次與新經濟失之交臂。生物科技企業叫好2月23日,港交所發布諮詢文件,新增三個《上市規則》章節,分別落實未盈利生物科技、不同投票權架構及兩地掛牌上市等三項建議。
  • 「燒錢式」教育的囚徒困境
    原標題:「燒錢式」教育的囚徒困境 要想有效剎住課外補習風,當然需要通過進一步均衡教育資源,改變以分數作為標準的單一評價體系,切實建立招考分離制度等。根據孩子的特點,本著個性化教育的初衷,有選擇地參加某些社會培訓班,彌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本來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現在的社會培訓機構與學校教育嚴重同質化,甚至就是提前上完並深化學校課程而已。如此培訓,就不簡單的是「燒錢」的問題了。 同為家長,我很能理解這種教育焦慮。很多家長之所以爭先恐後將孩子送到校外教育機構,並非不近人情,實在是大環境使然。
  • 跟誰學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跟誰學是一家連業內人都「看不懂」的公司:在2019年6月上市後,既保持了3-4倍的收入增長,又是當時唯一一家規模化盈利的在線教育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跟誰學的淨利潤達到了1.745億元。正當外界認為跟誰學在2020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和高盈利時,形勢在夏天卻發生了劇變。
  • 2020在線教育異軍突起?
    但是有數據顯示,95%的在線教育公司都沒有實現盈利。一方面是由於重視營銷輕教學;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競爭激烈,市場上供大於求,議價能力不高。2019年暑假,以學而思網校、猿輔導和作業幫為代表近十家企業,光是營銷費用就高達40-50億元。
  • 觀象山丨青島為何能吸引這麼多AI頭部企業?
    去年,華為、騰訊、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15家人工智慧領域的頭部企業聚首青島,一起建立「人工智慧產業共同體」。今年,阿里雲、圖趣、獵豹移動、磁雲、寒武紀等一大批人工智慧領域的頭部企業先後來到青島,碰撞思想,尋求合作。他們為何未來?短短一年多時間裡,青島到底做對了什麼?
  • 專訪|樂博機器人教育侯景剛:機器人教育有機會超越英語培訓
    其實,在樂博機器人之前,侯景剛還做過另一個創業項目「我愛機器人」,但很快就因為看不到盈利希望而放棄。為什麼再次創業會又選擇了同一個領域?侯景剛的理由是,「雖然僅僅兩三年的功夫,但市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新三板石墨烯企業遇產業化困境 第六元素高估收購標的被罰
    而國內自2014年以來,陸續有多家石墨烯企業登上新三板。但如今,這些企業規模仍然偏小、盈利困難,這背後是石墨烯的產業化難題。高估收購標的被罰日前,第六元素(831190)公告收到江蘇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江蘇證監局對第六元素、坤元評估採取監管談話的監管措施,並要求提交書面整改材料。
  • 2018 公開課盤點企業篇:十家企業帶你看 AI 的實際應用成果及人才...
    而在今年,為了幫廣大學術青年看到技術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成果,並同時保持學術性科研職業路徑的可能性,我們增設了「職播間」這個公開課類目,依託於 AI 研習社社群和雷鋒網在 AI 行業的影響力,邀請了數十家中國 AI 企業的工程師、 管理者們來分享自己企業的研發成果、技術追求以及人才招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