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壞人」,它還可以幫你抵禦其他有害微生物

2020-11-25 騰訊網

病毒以其侵略性和傳染性而聞名。

的確,大多數病毒都與宿主有致病關係,它們侵入宿主細胞後,接管其細胞機制,釋放新的病毒粒子,進而感染更多的細胞並引發疾病。

以下就是三大典型的病毒:

伊波拉病毒

1976年,該病毒發現於在蘇丹南部和剛果的伊波拉河地區,因此得名。

伊波拉病毒是十分罕見的病毒,是一種能讓人類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一旦感染,全身體內外出血,而這種伊波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死亡率最高可達90%。

伊波拉病毒如此可怕,但是在2019年7月,日本還是毅然決然地引進伊波拉病毒和其他四中致命病毒進行研究。

HIV病毒(愛滋病)

HIV進入人體後,會潛伏8-9年,沒有任何症狀。一旦開始發作,就會頻繁攻擊人體的免疫細胞,直至人體喪失免疫功能,也正是因為喪失免疫,產生各種併發症,最後死亡。

據研究,起源非洲,移民帶入美國,1985年被帶入中國。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愛滋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感染人群也一直在上漲。

SARS

這個大家最熟悉不過了,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到2003年中期才得到控制。病毒造成多名患者死亡,引起社會恐慌,當年的搶醋」和「搶板藍根」大戰,至今歷歷在目。

三種病毒中,伊波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愛滋病3級,SARS3級,技術越大防護越嚴格。

這典型的三種病毒感染病,只是病毒王國中冰山一角,別忘了我們的流行性感冒也是病毒引起的哦。

病毒如此恐怖,一旦感染上任何病毒,是否就會對我們身體不利呢?

感染病毒,也不全是壞事。

一些病毒可以殺死細菌,甚至可以對抗更危險的病毒,我們體內也有一些病毒是有保護作用的,就如同益生菌一樣。

圖為:噬菌體,外形如同迷你機器人

保護「噬菌體」

噬菌體是一種感染並摧毀特定細菌的病毒,它們存在於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的粘液中,粘液是一種粘稠的膠狀物質,可以作為物理屏障來抵抗入侵的細菌,並保護底層細胞不受感染。

最近的研究表明,粘液中的噬菌體是我們自然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保護人體免受細菌入侵。

近一個世紀以來,噬菌體一直被用於治療痢疾、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敗血症、沙門氏菌感染和皮膚感染。

早期用於治療的噬菌體從當地的水體、汙垢、空氣、汙水,甚至來自受感染患者的體液提取,分離並純化,然後用於治療。

不僅如此,基因改造後的噬菌體對具有耐藥性的病毒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近日,英國的一名瀕臨死亡的青少年,正是用這個治療方案成功挽回生命。

有益的病毒感染

年輕時的病毒感染對確保我們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很重要。

免疫系統不斷受到系統病毒的刺激,一旦病毒入侵,就能產生足夠的抵抗力。

有的病毒可以保護人類免受其他致病病毒的感染。

潛伏的無症狀的皰疹病毒,正因為它的入侵,讓人體處於「抵抗狀態」,能夠識別身體的腫瘤細胞。

這是病毒的一種生存策略,既能在宿主體內存活更長時間,又能擺脫競爭性病毒,防止它們破壞宿主。

在未來,像這樣改良後的病毒有可能被用來攻擊癌細胞。

最後

現代技術使我們能夠更多地了解人體體內複雜的微生物群落。除了有益的細菌,在腸道、皮膚甚至血液中都存在有益的病毒。

我們對這種有益病毒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它在幫助我們了解病毒感染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我們對抗有害的病毒感染,它還可以為人類基因組的進化、遺傳疾病和基因療法的發展提供幫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新媒體專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2日發表了題為《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的報導稱,刊登在《科學美國人》月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據生物學家估計,一個人的身體表面和體內生活著380萬億個病毒,是細菌數量的10倍。雖然其中一些病毒可以致病,但大多數病毒只是與我們共存。
  • 外媒: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
    美國科學期刊《科學美國人》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據生物學家估計,我們身體表面和體內就生活著380萬億個病毒,是細菌數量的10倍。雖然其中一些病毒可以導致疾病,但大多數病毒只是與我們共存。科學界迅速充實的知識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並不是主要由偶爾被微生物侵襲的「人類」細胞組成;我們的身體其實是活細胞、細菌、真菌以及數量最多的病毒構成的超級有機體。
  • 病毒都是對人類有害的嗎?
    因此,很多朋友都希望有一天科學家們能把世界上的病毒統統消滅,讓它們再也不能危害我們人類的身體健康了。的確,科學家們一直在針對各種各樣的病毒,研發疫苗和特效藥,防治它們傷害人類。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對人類有害的,有一些甚至對人類還有好處。我們要善於利用它們為人類社會做貢獻。所以,你們是不是沒想到?病毒居然也有對人類有益的。
  • 修改6萬處基因組,他們做出魔改版的大腸桿菌,號稱抵禦一切病毒...
    他們「做」出的這種新的微生物基於大腸桿菌,在對大腸桿菌的基因組進行62000處修改之後,使它擁有跟地球上其他微生物都不同的基因密碼。但是他們重組的這種微生物,因為進行過基因修改,需要另外4種額外的人造胺基酸,它也可以用這額外的4種人造胺基酸,合成出一些天然有機體合成不出的蛋白質...  也正是因為這樣,它對一切病毒都免疫...好吧....這玩意洩露出來呢?
  • 免疫系統如何幫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在人體患病時,不管是先天免疫,還是後天免疫,都將奮力地「保家衛國」。 三個部門,各有分工 根據分工不同,身體裡的「免疫部門」可以分為三類。 機體一旦發現一些不好的苗頭,某些不安分的細胞要變成壞人,就立刻記錄它的信息,上報有關部門並廣而告之,讓整個機體警惕,使有害物質一旦被發現,就能被清理。
  • 細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可是區別大不同
    微生物,地球上歷史最為悠久的生物,存在於地球超過30億年之久,見證了地球數十億年的變遷,是地球上「元老級」的生物。 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係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材料、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
  • 《柳葉刀—傳染病》:「超級病菌」能抵禦幾乎所有抗生素
    《柳葉刀—傳染病》:「超級病菌」能抵禦幾乎所有抗生素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傳染病》(The Lancet)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論文警告說,研究者已經發現一種「超級病菌」,它可以讓致病細菌變得無比強大,抵禦幾乎所有抗生素。目前,這種「超級病菌」已經從南亞傳入英國,並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 感染HPV有助抵禦皮膚癌 病毒中也有抗癌「友軍」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病毒與人一樣,都是地球的主人。長期以來,人們談「病毒」色變,然而,有一些病毒,因為激起免疫系統的反擊,或者間接影響其他病毒的致病性,反而陰差陽錯地助攻人類戰勝某些疾病。不過,受制於技術和認知的局限,人類對這些熟悉而陌生的客人,認識還是不夠深入。
  • 為什麼冠狀病毒及其他病毒都沒有特效藥?
    這一系列的治療被稱為支持性護理,儘管名字聽起來有點不溫不火,但毫無疑問,它能挽救生命。 但是,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對這種病毒和大多數其他病毒發動直接攻擊。人類的免疫系統只能獨自作戰。 其中的原因涉及到生理因素,以及(在較小程度上)經費的問題。
  • 帶孩子了解病毒、細菌、微生物
    微生物也可通過生物降解的方式,以自身產生的各種各樣的酶,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的汙染物,分解成有機肥料的無害化合物。它以《大英百科全書》的內容知識為基礎,通過色彩鮮明、形式活潑的漫畫和生動有趣的故事,為孩子深入淺出地講述相關科學知識。本知識領域主要講述構成世界的物質和能量。 這本《穿越微生物王國》就是該套漫畫百科之一,主題是微生物。全書共分四部分:走進微生物的世界、身懷絕技的微生物、人類身體裡發起的微生物總動員、微生物舉辦的美食盛宴。
  • 研究發現深海微生物抵禦重金屬脅迫新機制
    重金屬在深海環境中廣泛存在,深海微生物進化出成熟且多樣的抵禦重金屬脅迫的方式以維持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加強對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屬的機制研究,有利於從新視角了解其特殊環境適應機制,為發展去除重金屬汙染生物製品提供理論依據和候選材料。近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超岷研究組在深海冷泉和海山生境細菌應對重金屬鎘及汞的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茶葉渣養花的好處,能夠幫植物抵禦寒冷,你用了嗎?
    茶葉渣養花的好處,能夠幫植物抵禦寒冷,你用了嗎?在生活上很多朋友是不是喝完茶之後就將茶葉給給扔了呢?我想大部分的朋友都是這麼做過吧!但是養花的朋友們可就要注意了哈!這些沒用茶葉渣對植物來說可是有很大好處的!那到底有哪些好處呢?接下來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 細菌會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染人嗎?
    此外,還包括國家衛生計生委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開展應急監測報告的其他傳染病。這裡有一個詞——病原體,是大家特別關注的。人們在想,什麼是病原體?看得見、摸得著嗎?如果我們能夠認出它,是不是就能免於傷害或者減少傷害?病原體,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
  • 以營養學抵禦新冠病毒入侵,新冠病毒症狀自查表單
    營養學沒有門檻,因為我們已經幫你擼平!抵禦新冠病毒,至少還可以做些什麼?(一) 作為一種回到未來的預防策略:如果我們終究無法阻擋新冠感染發生,有沒有可能最大化無症狀感染者?除了可能會在半年後失效的疫苗方案,還有沒有人類第二重防線? 如何布置對抗病毒的三級預防?
  • 它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面對病毒的入侵,免疫系統...
    就是幫治療的病人在隔離病毒以外,最主要是幫這個病人挺過兩個禮拜,挺過兩個禮拜之後,病人自身的抗體就起來了,他自身對這個病毒就有強大的力量。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目前在我們醫院的治癒率還是很高的,目前我們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計超過了1500餘例,絕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經過各種氧療、對症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以後,均可以順利出院。
  • 細胞利用脂滴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機制
    這發生在所有真核細胞中,從酵母或昆蟲到植物或哺乳動物。」當病毒或細菌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物來增殖,並讓它們達到脂滴。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為了應對感染,脂滴將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組裝在一起而形成複合物,在這些複合物中,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協同作用,對抗病原體並消滅它。
  • 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適合給便秘、腹瀉、過敏的娃用!
    寶寶的腸道腸壁薄且嫩,滲透性高,屏障功能差,不管是營養成分還是大分子物質、毒素、微生物都容易被吸收進入體內。寶寶腸胃愛吸收,但偏偏消化功能卻不"強大",胃酸的分泌量少、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和脂肪酶分泌也不足,因此稍有不注意就會發生問題。雖然正常的腸道菌群對侵入腸道的致病菌是有抵禦作用的。
  • 主宰地球的從來都不是人類,而是微生物
    人類主宰地球,從來都不是,真正主宰地球的是微生物。新冠病毒在微生物界對人類只是一個強者之一,我們都疲於應對既然微生物是地球主宰,你又害怕什麼呢?與其不活在當下世界觀,價值觀,及文化的差異,對於新冠病毒的態度也不一樣,中國是對抗新冠病毒的一個強者,是最有力的對抗者。但我們也不能苛求其他國家,把時間放遠一點,也許沒什麼,這個毒就是各國政治鬥爭一個工具而已。
  • 海洋所發現深海微生物抵禦重金屬脅迫新機制
    重金屬在深海環境中廣泛存在,深海微生物進化出成熟且多樣的抵禦重金屬脅迫的方式以維持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加強對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屬的機制研究,有利於從新視角了解其特殊環境適應機制,為發展去除重金屬汙染生物製品提供理論依據和候選材料。
  • 抵禦紫外線的黑魔法,你選對了嗎?
    不要苦惱,這款抵禦紫外線的黑魔法幫你輕鬆解決問題,它就是導光管採光系統。導光管採光系統可以將自然光引入室內代替電力照明,增加與陽光接觸時長,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隔絕掉紫外線、紅外線等有害射線,除了解決「畏懼陽光」問題,對於植物生長等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