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

2020-11-23 參考消息

美國科學期刊《科學美國人》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據生物學家估計,我們身體表面和體內就生活著380萬億個病毒,是細菌數量的10倍。雖然其中一些病毒可以導致疾病,但大多數病毒只是與我們共存。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2日報導,在2019年底,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呼吸道中發現了19種不同的Redondovirus毒株;少數毒株與牙周病和肺病有關,但其他毒株或有助於抗擊呼吸道疾病。科學界迅速充實的知識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並不是主要由偶爾被微生物侵襲的「人類」細胞組成;我們的身體其實是活細胞、細菌、真菌以及數量最多的病毒構成的超級有機體。

該研究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病理學副教授戴維·普萊德說:「我們十年來一直在繪製病毒組圖,我們研究得越深入,就越覺得病毒組就像是我們的夥伴,對我們日常生活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甚至可以利用它來促進自身健康。」

例如,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種病毒中提純了一種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體內細菌的酶。結果可喜,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將這種酶定為「突破性療法」,目前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我們現在經常說細菌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好」有「壞」,病毒也是如此。目前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揚長避短」的方法。

報導稱,許多生活在我們體內的病毒並不針對我們的細胞,而是會尋找我們微生物組中的細菌。這些病毒被稱為噬菌體,它們潛入細菌細胞,利用那裡的細胞器進行自我複製,然後往往會「引爆」宿主來感染更多細菌。噬菌體在自然界中幾乎無處不在,人體只是它們又一個狩獵場。

我們是否可以利用生活在我們體內的病毒來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這並非異想天開。已經有人發現一些自然發生這種情況的案例。當噬菌體在體內移動尋找細菌時,其中一些噬菌體會附著在鼻、咽喉、胃和腸道等器官黏膜表面的細胞上。噬菌體不能在那裡複製,但它可以等待一個脆弱的宿主到來。

這個過程理論上可以保護我們免受一些疾病的侵害。普萊德說:「假設一個人吃了被沙門氏菌汙染的食物。如果細菌擦過胃黏膜,噬菌體顯然可以感染細菌,並在細菌致病前將其殺死。這樣一來,噬菌體就可以作為事實上的免疫系統,保護我們免受疾病侵害。目前還沒有人證明這一點,但2019年芬蘭一個研究團隊證明,附著在豬和虹鱒粘液上的噬菌體在那裡存活了7天,並保護了這些動物免受一種細菌的感染。」(編譯/李子健)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新媒體專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2日發表了題為《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的報導稱,刊登在《科學美國人》月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據生物學家估計,一個人的身體表面和體內生活著380萬億個病毒,是細菌數量的10倍。雖然其中一些病毒可以致病,但大多數病毒只是與我們共存。
  • 病毒都是對人類有害的嗎?
    因此,很多朋友都希望有一天科學家們能把世界上的病毒統統消滅,讓它們再也不能危害我們人類的身體健康了。的確,科學家們一直在針對各種各樣的病毒,研發疫苗和特效藥,防治它們傷害人類。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對人類有害的,有一些甚至對人類還有好處。我們要善於利用它們為人類社會做貢獻。所以,你們是不是沒想到?病毒居然也有對人類有益的。
  • 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壞人」,它還可以幫你抵禦其他有害微生物
    的確,大多數病毒都與宿主有致病關係,它們侵入宿主細胞後,接管其細胞機制,釋放新的病毒粒子,進而感染更多的細胞並引發疾病。 伊波拉病毒是十分罕見的病毒,是一種能讓人類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一旦感染,全身體內外出血,而這種伊波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死亡率最高可達90%。 伊波拉病毒如此可怕,但是在2019年7月,日本還是毅然決然地引進伊波拉病毒和其他四中致命病毒進行研究。
  • 研究:新冠病毒對人的精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據外媒報導,新冠大流行的一個更有趣的方面是,跟大多數其他疾病不同,這種病毒對那些甚至沒有攜帶新冠病毒的人產生了有害影響。新冠病毒正在影響著年輕人的心理健康這一事實並不令人驚訝。除了不斷上升的失業率,過去幾個月,數百萬年輕人發現自己不得不跟朋友隔絕、無法參加在疫情開始席捲全國之前喜歡的業餘愛好和社交聚會。早在今年6月就有報告表明,大流行跟心理健康問題增加之間存在聯繫。
  • 研究:新冠病毒對人的精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據外媒報導,新冠大流行的一個更有趣的方面是,跟大多數其他疾病不同,這種病毒對那些甚至沒有攜帶新冠病毒的人產生了有害影響。新冠病毒正在影響著年輕人的心理健康這一事實並不令人驚訝。除了不斷上升的失業率,過去幾個月,數百萬年輕人發現自己不得不跟朋友隔絕、無法參加在疫情開始席捲全國之前喜歡的業餘愛好和社交聚會。早在今年6月就有報告表明,大流行跟心理健康問題增加之間存在聯繫。
  • 外媒:研究發現銅鍍層能殺滅新冠病毒 可用於醫療設備
    外媒稱,鍍銅門把手成了全球抗疫的最新武器。墨爾本一家三維列印公司目前已在多處政府設施和大學安裝了銅門牌和銅門把手,但科學家稱應擴展到醫療設施和各公共場所。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4月15日報導,銅具有廣泛的抗微生物特性,且已安裝在全球的一些醫院,以阻止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的傳播。
  • 研究發現:大多數病毒對健康無害 只是共存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2日發表了題為《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的報導稱,刊登在《科學美國人》月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據生物學家估計,一個人的身體表面和體內生活著380萬億個病毒,是細菌數量的10倍。雖然其中一些病毒可以致病,但大多數病毒只是與我們共存。
  • 研究發現:大多數病毒對健康無害 只是共存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2日發表了題為《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的報導稱,刊登在《科學美國人》月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據生物學家估計,一個人的身體表面和體內生活著380萬億個病毒,是細菌數量的10倍。
  • 外媒:為什麼新冠病毒會「選擇性」攻擊一些器官?
    外媒稱,來自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數學與應用學院的一位數學家試圖用數學方法解釋為何新冠病毒會對一些器官造成損傷,而不會影響另一些器官。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0月18日報導,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大流行病出現超過10個月後的今天,醫學界和科學界仍然對這種新型病毒對人體的影響存在很多疑問。這種疾病的特徵之一是,能造成明顯的多器官損傷。
  • 遺傳學家:有害突變積累能使新冠病毒崩潰,促進病毒種群滅絕
    有害突變積累可導致病毒種群滅絕所謂突變消融,是指在種群遺傳學領域,由於有害突變的積累,種群可能滅絕,這一過程此前已在理論上和實驗上被深入研究。科學家們指出,理解這種效果的關鍵是考慮自然選擇的功效。從生物進化與遺傳學角度而言,因為存在更多的破壞而不是改善基因組功能的方法,絕大多數影響適應性的新突變都是有害的而不是有益的。因此,如果增加突變率,則結果是對病毒有害的變體過量。如果突變壓力足夠大,自然選擇將無法清除有害突變的輸入,因此這些變異可能會保留在種群中,甚至達到固定狀態。
  • 外媒:新藥阻止有害蛋白質聚集 或能治療多種疾病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導 外媒稱,一支由18個研究小組構成的國際團隊表明,在利用動物進行的初步測試中,該團隊研發的化合物能安全地防止有害的蛋白質聚集。這些發現給人帶來希望,意味著我們將迎來一系列新藥,可治療30多種涉及蛋白質聚集的疾病。
  • 轉基因食品有害嗎?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
    轉基因食品有害嗎?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悟空問答第一問:轉基因食品有害嗎?轉基因食品是有害的!……這些生物體都是危險物,因為製造它們的那個技術是極端不成熟的… 它具有致病細菌和病毒的特點。轉基因作物,僅僅因為某種酶的過度生成,就吞噬了對健康有保護作用的有益化合物,這直接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包括肝臟疾病、腎臟疾病、乳腺疾病。第二問: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轉基因食品?
  • 明明知道吸菸有害健康,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吸?經常吸菸,會怎樣?
    說到吸菸,你的身邊有一些老煙槍,一天一包煙遠遠不夠,女性吸菸、未成年人吸菸都是很常見的。每個煙盒上都有「吸菸有害健康」字眼,但大家視若無睹。明明知道吸菸不利於健康,為什麼還是會吸呢?中間的原因,很多人容易忽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搞笑漫畫:吸菸有害健康……
    搞笑漫畫:吸菸有害健康......這天深夜,老趙趁著妻子不注意又偷偷跑出了家門,原來是在外面跟一個女子約會?老趙擁著女子,兩人離得很近,女子說他們離這麼近,她的味道會被老趙妻子發現的吧,但是老趙卻讓她別擔心,沒事。
  • 地鐵票會傳播病毒嗎?紅外線測溫儀對身體有害嗎?答案在此→
    點擊查看 都說新型冠狀病毒「狡猾」「詭異」,傳染性強。疫情期間,很多市民致電12320上海市衛生熱線,也有網友在網絡平臺留言諮詢。Q: 病毒攜帶者如果是菸民,吸了他的二手菸會不會被傳染?    A:單純二手菸霧不屬於我們所說的飛沫傳播,但是如果聞到別人的二手菸,說明與他人間距很小,這種風險是要避免的。況且二手菸有害健康,請遠離吸菸者。Q: 紅外線測溫儀對身體有害嗎?
  • 澳洲核安全局闢謠5G有害健康:雙盲實驗實測沒有問題
    近日,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局(ARPANSA)再次重申,沒有證據表明5G對人體健康有害。澳洲許多民眾對於5G的態度並不友好,此前在8月份,澳大利亞曾爆發大規模反5G遊行,遊行者稱5G技術尚未經過「安全測試」,可能對智慧型手機用戶和兒童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
  • PLoS Biol:朊病毒早期對動物健康有益
    科學家對大腦中一種叫朊病毒的正常蛋白可以變得有害並導致人類克雅病和牛綿狀腦病(狂牛症)的認識已經20多年了,但至今仍然不能解釋,我們人體中早先為什麼會產生大量的這種蛋白。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朊病毒蛋白實際起了一個對生物體有益的作用,它能在胚胎發育期間幫助細胞之間進行交流。
  • 油條對人體有害嗎?有害的不是油條本身,而是這種物質
    油條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吃過的,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早餐裡面都是有油條這一選項的,油條在全國都很受歡迎,不進味道好,而且製作起來也是比較方便的,就算是自己在家裡面也可以製作出很美味的油條,特別適合上班族食用。但是也有人說油條吃多了不好,那麼油條對身體到底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呢?
  • 純淨水並不「純淨」 裡面的塑料顆粒可能有害健康
    純淨水並不「純淨」 裡面的塑料顆粒可能有害健康 2018.03.19 10:38: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3月19日報導 文/sharon據外媒報導,根據一份新的報告,微小的塑料顆粒往往太小而無法看到。
  • 食物中的乳化劑真的有害健康麼?
    但是添加劑真的對你的健康有害嗎?或者像"冰淇淋中的e -number會增加你患腸癌的風險"這樣的標題只是在散布恐慌?食品添加劑在進入食品和飲料之前要經過仔細的檢測,許多國家都有監管機構來評估其安全性。但是最近在細胞培養和動物實驗中發現,食用一種叫做乳化劑的常見食品添加劑會損害腸道微生物群,增加腸道的滲透性--通常被稱為"腸道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