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6萬處基因組,他們做出魔改版的大腸桿菌,號稱抵禦一切病毒...

2021-02-25 英國那些事兒

話說,最近《new scientist》曝出了這麼一條新聞...


【合成的超級微生物將能抵禦一切已知的病毒】

          

正在做著這項研究的是哈佛醫學院George Church領導的一個團隊。

他們「做」出的這種新的微生物基於大腸桿菌,在對大腸桿菌的基因組進行62000處修改之後,使它擁有跟地球上其他微生物都不同的基因密碼。


這項研究在一些研究者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不過,George不信邪,他已經帶著團隊在製造這種超級微生物的路上。

一旦這項研究最終完成,這種最終誕生的超級微生物將會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將標誌著一種全新生命形態的誕生。 

報導表示,這種新的微生物,能抵禦一切已知的病毒.... 

還能製造出自然界從未出現過的蛋白質!

聽著很牛掰?

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一般的有機生命體,需要20種天然的胺基酸來合成蛋白質。 

但是他們重組的這種微生物,因為進行過基因修改,需要另外4種額外的人造胺基酸,它也可以用這額外的4種人造胺基酸,合成出一些天然有機體合成不出的蛋白質...  

也正是因為這樣,它對一切病毒都免疫...

好吧....

這玩意洩露出來呢?

科學家表示,生物封存是他們這項實驗的重中之重,我們之前說了,它需要額外的4種人造胺基酸才能合成蛋白質和生長。 

換句話說,如果人不給它餵其中任意一種的人工胺基酸,它就不會長咯! 

「所以放心,它是不會自己跑出實驗室進行瘋狂繁殖的」

其實,

自從1970年代,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人胰島素基因轉入大腸桿菌細胞內,製造出了人胰島素之後,基因工程微生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而George的野心也不至於製造出這能夠抵抗一切已知病毒的超級微生物...

他的終極目標,是以此實驗大規模的基因工程改造,未來能製造出能夠能抵抗所有病毒的家畜和人類幹細胞。

這種幹細胞可以供疫苗製作或者移植所用。

呵呵噠....

這麼一個魔改版的大腸桿菌...

也有國外網友表示這純屬吹牛騙經費的產物...

好吧,無論如何,

「它絕對不會跑出實驗室... 

跑出去也不可能在實驗室外存活...  」

貌似各種災難片的開頭,科學家都是都是這麼說的

ref: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01657-synthetic-supermicrobe-will-be-resistant-to-all-known-viruses/

撲騰的小金魚:那要是這玩意變異成有害的不是什麼都治不了了嗎……細思極恐

_碼農預見_:然後這個大腸桿菌自己變異成了病毒 

南美情迷:任何違背自然的東西都不會有好下場 

撒歡兒_Z:大片代入感啊!奸商賄賂實驗人員買到細菌然後大規模繁殖最後出現問題..大BOSS拿到細菌後進行改良稱霸世界!! 

我姓錢沒錢的錢丶:災難片的開頭已經有了,接下來可以編寫劇情了

景寶寶寶寶:我還是更喜歡快要研究出來了才發布的前幾天說2050年要建成通往月球的天梯的那個團隊,不知道這會是不是還在家看電視吃爆米花呢

KL_凱凱KatLawr:不管怎樣這人還挺會自拍的

啤酒v鴨:很好,我已經準備在老家挖地洞囤糧食了,喪屍,來吧 

花見寺:然後基因突變,變成了可以抵禦一切目前可知的藥物的病毒

基芭貓:病毒也是不斷進化的,無論你有多完美,總會有一款病毒適合你哦親~並且,病毒這事兒吧,人類永遠是被動的,就像犯罪一樣,只能等犯了才能治罪 

我這麼溫柔怎麼敢殺雞:美帝,掌握核心病毒

isa奇葩:萬一再基因突變嘞,關鍵基因組異變,後果很……無法描述…

南派柒爺420:我仿佛看到了行屍走肉

如果我有城堡:喪屍圍城了 

---

相關焦點

  • Topic:首個人工設計基因組微生物誕生了,是個大腸桿菌
    《自然》15 日發布的一篇論文顯示,在兩年的時間裡,劍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們讀取並重新設計了大腸桿菌的 DNA,創造出了全球首粒全套基因組經過重新編碼的大腸桿菌。它證明了人工設計過的基因組可以產生生命,而微生物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得以進一步突破。
  • 大腸桿菌基因組就這樣被改寫了
    「重新編碼」基因組的大腸桿菌,在培養基上生長。在倫敦郊外Jason Chin的實驗室中,一群大腸桿菌在撒有營養的肉湯的塑料小盤子裡快樂地吃喝、幸福地繁殖、自由地呼吸著,它們看上去很普通。但它們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著本質的不同。科學家們對這群大腸桿菌的基因進行了重新編輯,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重新編碼」基因組。
  • 全球首次:科學家創造出人工基因組合成的大腸桿菌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用實驗室合成的完整基因組副本替換了大腸桿菌的所有基因,這是朝著創造細菌邁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介紹,這些細菌通過基因改造,可以製成特定的聚合物等材料,並為在未來添加病毒抗性等新特性的生物製造鋪平了道路。
  • 這個大腸桿菌牛在哪裡?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夏至(關西科健產業研究院)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本周又有一株大腸桿菌登上了科學界的巔峰《自然》雜誌,號稱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基因組被改寫的人工合成微生物雖然「基因組改寫」和「人工合成」這樣的名詞在人造生命研究領域已經不算是新鮮說法了,這株人造大腸桿菌還是登上了各國科技媒體的頭條。它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能夠稱得上歷史第一呢?通俗地說,研究者們對大腸桿菌的整套DNA中的一些編碼進行了同義替換,然後從頭合成了這套「全新」的基因組,造出了這株叫做Syn61的人造大腸桿菌。
  • 切開DNA的魔剪,編輯基因組!揭開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秘密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Mojica教授發現,一些大腸桿菌內的CRISPR序列,與一種叫做「P1噬菌體」的病毒的序列高度吻合。顧名思義,噬菌體是一種能夠「吃掉」細菌的病毒,這一種噬菌體也的確能夠攻擊大腸桿菌。但有意思的是,Mojica教授所研究的這批大腸桿菌,竟能完全不受P1噬菌體的感染!
  • 挑戰生命基本公式:人工合成實現大腸桿菌全基因組重編碼
    最近,英國 MRC 實驗室研究員 Jason Chin 領導的團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他們成功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的完整基因組重編寫了遺傳密碼子[1]。如果沿用上面的比喻,大致相當於用玻璃珠準確、不間斷地圍著一個400米的操場完整串了一圈。
  • 構建出僅使用61個密碼子的大腸桿菌
    2019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在實驗室合成的基因組替換了大腸桿菌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5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otal synthesis of Escherichia coli with a recoded genome」。
  • 人工合成大腸桿菌 嘆服之前請讀懂細節
    一家之言近日,《自然》上發表了題為《從頭人工合成重編碼大腸桿菌基因組》的研究,有媒體報導稱這是人類「人工合成並徹底改變的首個全基因組生物」。聽著很炫酷,但當「首個」前加了更多的限定詞之後,則意味著它的突破範圍逐漸狹窄——例如:首個吃螃蟹的人、首個煮著吃螃蟹的人、再到首個在廚房煮著吃螃蟹的人……此次研究的創新點並不在於合成全基因組生物,這件事2010年已經由克雷格·文特研究團隊突破,後來者基本沿用他們的方法,即「借雞生蛋」模式,向一個被掏空內核的細菌植入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組
  • Nature:抑制大腸桿菌毒性的「秘密武器」已揭秘,新的抗生素還會遠嗎?
    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內的一種寄生菌,是否致病主要看大腸桿菌的類型。從結構上來說,大腸桿菌具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膜:內膜和外膜。內膜是磷脂雙分子層,而外膜是不對稱的,單層磷脂形成內表面,脂多糖(LPS)襯在外表面上。LPS可以保護大腸桿菌免受哺乳動物宿主腸道中的抗生素傷害。
  • 人工合成並徹底改變了首個全基因組生物
    這種生物就是生活在我們腸道內及環境土壤內的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這為人類敲開了合成生物的大門,意義非凡。由於大腸桿菌的生存範圍極其廣泛,且其遺傳密碼子相對簡單,因此它是全球研究者心中最理想的研究模型,其為生物材料、合成藥物以及病毒學等多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一束光如何「馴化」大腸桿菌
    「聽話」的大腸桿菌 選擇大腸桿菌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生物膜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模式微生物,其基因和分泌機制都已經被闡述,並且已有的工作已經證明其基因可以被編輯。 「大腸桿菌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是捲曲纖毛纖維,其主要成分是通過大腸桿菌分泌的CsgA蛋白亞基自組裝而成。」鍾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
  • 原核生物基因組重組在大腸桿菌物種形成中的決定作用
    對於無性繁殖的單細胞原核生物,比如細菌(也包括基因組更小的病毒)而言,重組在物種起源和變演中的作用則一直模糊不清、爭議不斷。大腸桿菌(E.coli)高精準度基因組完成圖(Complete Genome)。
  • PNAS:詳細繪製出大腸桿菌DNA突變過程圖譜
    通過分析模式原核生物大腸桿菌在沒有自然選擇性壓力的情況下經過20萬次傳代培養時所發生的精確基因組變化,印第安納大學文理學院生物學系教授Patricia L. Foster和同事們發現大腸桿菌DNA的自發性突變率實際上要比人們之前所認為的低3倍。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期在線刊登在PNAS期刊上。
  • 豬偽狂犬病毒gB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分段表達
    豬偽狂犬病毒gB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分段表達  包新奇 黃紹華 劉巧榮 孫明 楊璐 申屠芬琴 康立平 陳西釗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徐州市高校獸醫站;  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偽狂犬(Pseudorabies
  •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能量
    最近科學家們就成功為大腸桿菌更換了「食物口味」。根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一種以二氧化碳為食的大腸桿菌。這種細菌通常更喜歡糖或者說葡萄糖,但實驗室培育的菌株在產生可用於生物燃料的物質時,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的能量。目前,有幾種大腸桿菌已經被用來製造生物燃料,但它們通常以糖為食,而且糖不是一種豐富的物質。
  • 基因敲除大腸桿菌的代謝通量分析-源井生物
    大多數的大腸桿菌菌株是無害的,但某些血清型可導致宿主食物嚴重中毒,有時還會因食物汙染而召回產品。無害的細菌菌株是正常腸道菌群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產生維生素K2並防止病原菌在腸道內定殖而具有共生關係,從而使宿主受益。大腸桿菌通過糞便排洩。在有氧條件下,該細菌在新鮮糞便中大量生長3天,但隨後緩慢減少。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轉載)
    早在1987年,一支日本團隊(石野良純教授為第一作者)就已發表論文,表明大腸桿菌裡也有類似的序列。不少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首次知道CRISPR序列的存在。然而,這支日本團隊當時並沒有對CRISPR序列進行詳細的研究,因此它的功能還不為人所知曉。
  • 牛奶中的大腸桿菌會讓你生病麼?
    但是奶牛的不同之處在於,奶牛的乳房離肛門很近,所以乳房被牛的糞便汙染是很常見的。引起疾病的致病菌包括大腸桿菌、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沙門氏菌、蠟樣芽孢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雖然蠟樣芽孢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引起令人不快的疾病,但大多數人都能迅速完全康復。
  • 大腸桿菌DNA能做什麼?存儲全八季《權力的遊戲》
    (原標題:大腸桿菌DNA能做什麼?圖片來源/wired.com人類對大腸桿菌基因組的研究已足夠充分,可以輕易編輯大腸桿菌的基因組為我們生產胰島素、抗生素、生物燃料等。但此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大腸桿菌的DNA還可以被作為硬碟使用。哈佛大學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和他的團隊把這件事變成了現實。最近,他們的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中發表了研究文章。
  • 光合作用研究,大腸桿菌創造出了絕佳的環境
    康奈爾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植物生物學教授Maureen Hanson(左一)和助理研究員Myat Lin(右一)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關鍵植物酶,並將其引入大腸桿菌中進行實驗為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從菸草植物中提取Rubisco並將其編輯引入大腸桿菌,進行測試。由於細菌繁殖非常迅速,研究人員可以在第二天就獲得測試結果。但若把新型突變Rubisco引入植物,必須等上數月才能得到結果。最初,另一小組也曾試圖將菸草Rubisco引入大腸桿菌,但他們發現這種酶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