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伺服器為何沉海2年?今重見天日,帶給人類重大啟示
科技發展與環境汙染惡化似乎是一對雙生子,只不過它們是立於光與暗的兩端,是絕對對立的,於是我們會發現科學發展的越好,地球的環境就惡化的越嚴重,然而科技發展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於是很多人甚至開始了絕望,對地球的未來絲毫不看好,在這些人看來,地球末日指日可待。
真的沒有辦法調和這對光與暗的雙生子嗎?
科學發展最重要的地方在於需要能源,沒有能源,所有的科技發展與社會運轉全部都會陷入停滯,然而這些能源有90%以上的能源都來自於石油、煤炭之流,它們的生產運作過程卻是很多地球環境問題的元兇,比如溫室效應等等。
有很多人提出過解決的辦法,比如說尋找環保新能源,兼顧科技發展的同時照顧地球環境,也有人認為我們要不計後果的大力發展科學,等科技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再來反哺環境問題,因為屆時的科技水平可以輕易的照顧好環境。
可惜不論是哪種方法,都不是現如今可行的方案,並且沒有足夠的實用性,
微軟的環保之路,這臺沉海兩年的伺服器重見天日
微軟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這家公司跟大多數公司不同,因為它的知名度極高,這個知名度不僅存在行業內也存在於行業外,畢竟大家用的電腦系統基本上都是windows,當然對微軟很熟絡,而近日,微軟在蘇格蘭的海底打撈起了一臺伺服器設備,它一共由864個伺服器組成。
這臺伺服器已經在蘇格蘭海底沉睡了整整兩年,工作人員把它打撈上來的時候,縈繞在設備身上的都是厚重的海藻與海洋微生物,這樣一個畫面很是稀奇,也透露著古怪,但其實它是一個微軟正在研究的一個項目,主題是如何節能共生。
大自然與科學的共生
在大自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生物的生活方式都不同,而不論是每種生存方式都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示,其中有一種叫做共生的生存方式,更是引人深思,共生個體不同部分都能產生一定的作用,並且跟另一部分取長補短和諧生存,這種結合不是一體而勝似一體。
而科學誕生與人類之手,看似與大自然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不過似乎也有辦法讓它們溫馨的成為一家人,比如微軟的海底伺服器。
伺服器在陸地上需要佔據原本就比較珍貴的土地資源,並且運作過程要產生很大的熱量,以至於伺服器要消耗非常龐大的電量,至少有四成能源產生的電量是用來散熱而不是運算工作,所以這是極大的浪費與汙染。
海底實驗的出路
微軟通過這一次實驗發現,伺服器在海底的運行速率會更高,並且由於沒有任何人會干擾,是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海底伺服器的故障率還只有陸地伺服器的1/8。最奇妙的是在節能方面,海水自帶的湧動與潮汐讓伺服器的降溫很是完美,大自然的降溫手段似乎比通過大量能源製造的空調設備要更可靠。
這個海底實驗只是一部分,它其實是一個思路,它的出路是提供了更多人與自然,科技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案例。
也許在未來,科技與自然不再是光與暗的兩端,而是可以與之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