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B站在六一兒童節宣布了要發射一顆遙感衛星用於站內科普,這顆衛星重達172公斤,發射費用上百萬元,但在7月10日12時17分這顆BILIBILI冠名的遙感衛星最終宣告發射失敗,嗶哩嗶哩當天宣布再次發射衛星只不過時間另行通知,而地球的另一邊馬斯克的Space X龍飛船已經實現載人進入空間站了,還實現了一級火箭回收,到底我國的火箭和外國的火箭差距有多大?
文|情報君
B站的這顆衛星是一顆遙感衛星,遙感衛星主要功能是拍照和錄視頻,而它拍出來的照片並不但普通照片,而是全光譜照片,除了我們能看到的彩色,很多紅外光譜和紫外光譜都能被捕抓成數據包,在大數據的整理下能分析出很多有用的東西。
這些數據分析後能知道礦產分布,那裡種的是什麼,氣候條件怎麼樣等等,還能收集到三維地圖信息,B站宣稱這顆遙感衛星是用於B站的太空直播以及站內科普使用。不過看官方的信息似乎暗示著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上線這個計劃了。
畢竟一顆重達一百多公斤的發射成本都是幾百萬起步的,有些還是千萬級別,這次B站的遙感衛星搭載的是快周十一號運載火箭,這種火箭運送成本低而且是一種固體火箭,固體火箭大部分都應用在洲際飛彈上,NASA也曾經用固體+液體火箭的方式將太空梭送入太空中。
而在地球的另一邊載人飛船任務正在進行著最新的進展,馬斯克進行了十多年的嘗試終於製造出了能進行回收的火箭,而且發射成本做到了全球最低,近地軌道1930美元每公斤,同步軌道5300美元每公斤,此前俄羅斯的運送成本最低。
這次龍飛船還將兩名太空人送上了國際空間站並成功對接。龍飛船使用的是液氧液氫發動機,在梅林發動機的基礎上開發改進型,在多次實驗後終於能夠使火箭實現一級回收,大大降低發射成本。
從技術上來講包括之前嗶哩嗶哩發射失敗的快舟11火箭,中國的大部分運載火箭還處於使用由洲際飛彈演變而來,而洲際飛彈火箭發動機技術都是一次性的不可回收技術。想要實現火箭回收,中國還要走很長的路,比衝更高的液體發動機才是後續發展可回收火箭的重點。
大家覺得B站的衛星什麼時候才會再次發射呢?我是ACG情報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