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休克療法」啟示錄

2021-01-08 搜狐網

  中國今天最應該做的是把針對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系統完善起來,目前還有相當多的人群在醫療、養老、失業三座大山的壓迫下喘不過氣來。而僅靠國家有限的財政收入是不能夠迅速建立並完善這一體系的。因此,完全有必要藉助國有資本經營性預算收入來儘快完善這一體系。

  在擴大內需中,不管發消費券,還是財政貼補,都應向弱勢群體傾斜。而就農村來說,要真正縮小剪刀差,讓農民在擴大內需的政策中享受到實惠,倒是應該把家電下鄉、手機下鄉、汽車和農業機械的下鄉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實實在在地為農民弟兄和城裡的弱勢群體做點實事。這樣,既把錢補到了真正需要錢人的手上,拉動了內需,又藉機縮小了貧富差別、城鄉差別,保持了社會穩定。把國有股"好鋼用在刀刃上"。這總比那不著邊際的人均一萬要實在得多。

  今年以來,在國際經濟危機和中國擴大內需的背景下,陸續有人提出了分國有產權,藏富於民,拉動內需的思路。例如,謝國忠提出給13億人分國有企業股份的思路,張維迎提出分外匯儲備的思路","分"成了2009年的熱門話題。

  分國有股權和外匯儲備的思路則都提出了要拿出13萬億國有資產來給13億人每人分一萬元的數量指標。其實給每個公民分一萬元的做法早在1992年,俄羅斯請哈佛大學教授薩克斯制定的"休克療法"改革中就給1.49億俄羅斯公民每人分了1萬盧布的私有化券,然而對那場最初人們無不歡欣鼓舞的改革,至今多數俄羅斯人仍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的"休克療法"

  1991年前蘇聯解體,1992年葉爾欽上臺即急於推出私有化的系統改革。35歲的蓋達爾投其所好,根據哈佛大學教授薩克斯的"休克療法",制定了激進的改革方案。為此,葉爾欽破格將蓋達爾提拔為政府總理,任命薩克斯為總統首席經濟顧問。在這二人的設計和主持下,以放開物價、大規模快速徹底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休克療法"式激進改革全面推出。

  俄羅斯企業私有化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2年7月-1994年6月)是無償私有化階段,就是將前蘇聯74年積累的國有資產經過估價,按1.49億人口,每人一萬盧布,無償轉讓給每個公民。每人只象徵性地支付25盧布,即可領到一張面值1萬盧布的私有化券,購買企業股份或住房,或委託給投資基金,該券不記名、不掛失、可轉讓和兌現。

  然而在分的過程中,原國有企業的管理部門和財產所有部門取消了,而非國有化背景下的企業經營者團隊又未形成,因此,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陷入群龍無首的地位。單個企業效益和國民經濟產值都大幅度下降,持股者全然不知所措,只有等待。接著發生持續惡性通貨膨脹,1992年當年通脹率即達到2501%。廣大民眾紛紛出賣私有化證券。而企業的經營者和有錢人乘機廉價收買,私有化證券以極快的速度向他們手中集中。在股份化的國企中90%的小股東持股不到10%,而1%的大股東則持股85%以上。由於隨著私有化券的發放,冒出了600多家私有化券投資基金,他們以理財專家的身份代客理財,因此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把私有化券交給了私有化投資基金。由於從1992年起連續7年俄羅斯經濟的嚴重衰退,多數投資基金也垮了,委託者幾乎血本無歸。

  企業私有化第二階段(1994年7月-1996年12月),是主要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有償私有化階段。每人分一萬盧布的美好理想並沒有構造出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人們也並沒有因為分了1萬盧布的私有化券使生活得到改善,同時由於私有化後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社會保障制度喪失了,而新的以養老、退休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又沒有建立,加上惡性通貨膨脹,最終,人們還是回過頭來要找政府。由於經濟的全面衰退,政府也發生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這迫使政府唯有把沒有分完的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國有股進一步向私人有償轉讓。轉讓中主要有兩種做法:1.企業領導人除可得到不超過法定資本25%的優先股外,還可按優惠條件購買5%的有表決權的普通股。2.企業職工可按規定價格購買51%的有表決權的股票,成為企業的實際所有者。而誰才能代表那些人手一萬盧布的企業職工呢?原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有著先天的優勢。他們由國有資產代理人轉化為實際控股人。

  此外,由於私有化後迫切需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俄羅斯政府不得不進而把像石油、天然氣這類壟斷利潤頗豐的國有公司和國有銀行的金融股權全面向國內私人企業家和外商轉讓。而這正是某些人所覬覦的。他們大量廉價收購大型國有壟斷企業和銀行股權並迅速完成了資本集中、原始積累和對經濟命脈的控制,形成了俄羅斯首批金融和工業寡頭。

  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轉讓過程中國有產權出現嚴重賤賣的現象。以原企業領導人為代表的受讓者通過與主管官員的錢權交易,評估價值低且暗箱操作,以遠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受讓。據俄羅斯國家杜馬私有化結果分析委員會委員弗·利西奇金提供的數字,俄羅斯已出售的12.5萬家國有企業,平均售價僅為1300美元,其價格之低廉創世界紀錄。俄羅斯500家大型國有企業實際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但只賣了72億美元。僅1996年一年,因國有企業私有化造成的損失就比希特勒侵蘇戰爭使國家財產遭到的損失還要多得多。

  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而"休克療法"的奇蹟在俄羅斯卻沒出現。從1992年"休克療法"的改革直到1999年俄羅斯經濟持續7年嚴重衰退,1998年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比1990年下降了44%,工業總產值減少54%,消費品生產則下降58%,俄羅斯的經濟在泥濘中一直徘徊到2000年,從1987年佔世界第5位下降到佔世界第13位,GDP總量還不到美國的1/10。在那個失去的年代,俄羅斯居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在惡化,從一個大國淪為一個弱國。  

  製造富翁 私有化改革的"奇蹟"

  從每人分一萬盧布起步的俄羅斯私有化改革,唯一創造的奇蹟就是連續多年創出了世界第一的製造富翁的速度。無論是世界首富的排名,還是40歲世界青年首富的排名,俄羅斯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儘管2008年世界經濟動蕩、俄羅斯由於石油暴跌和股市跌幅世界第一,富人財富急劇縮水,但從世界首富的排名看,《財富》雜誌推出2008年全球富豪榜統計了全部身價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共1125人)。富豪榜中俄羅斯仍有87人上榜,超越德國攀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另以2003年俄羅斯富豪榜來看,排名前36位的俄羅斯億萬富豪加起來的資產總和已經達到創紀錄的1100億美元,相當於俄羅斯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1/4強,遠遠超過了美國億萬富豪資產佔本國國內生產總值6%的比例。

  其次,從美國《財富》雜誌推出的世界40歲青年首富的排行榜看,2000年後,連續多年這一富豪榜都是俄羅斯的富豪名列榜首,如2001-2002年高居首位的是俄羅斯石油巨頭--尤科斯公司的執行長霍多爾科夫斯基,以152億美元蟬聯。霍氏1996年控制的"梅納捷普"投資銀行曾以3.5億美元的低價,購得俄羅斯最大的國有企業之一--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權。僅一年後,該公司的市值就驟升到90億美元。而就在2003年10月霍多爾科夫斯基由於與普京叫板被捕入獄以後,這一排行榜的榜首就由另一位俄羅斯的富翁阿布拉莫維奇佔據,他曾以1.5億英鎊的巨資收購英超勁旅切爾西足球俱樂部,名震歐洲。以2003年的這一青年富豪榜為例,排行前10位的年輕富豪中,竟有5位來自俄羅斯。

  俄羅斯富豪的資產膨脹速度就像吹氣泡,快得讓人眼暈。2004年,莫斯科在世界富豪榜百強中以33位之多位居第一,取代擁有31名富翁的紐約,成了世界上擁有富翁數量最多的城市。  

  私有化與《國資法》

  2003年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向普京總統叫板的事件不僅在俄羅斯舉國震驚,而且在我國也引起了各界的嚴重關切。大家在未公開的深入討論後,最終聚焦到了一個問題上,這就是俄羅斯的富翁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包括筆者也承擔了這樣的研究課題。研究結果即使有思想準備,也仍然令人震驚。在人均一萬盧布的私有化改革中起步的俄羅斯私人大亨中竟然有2/3是來自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和政府官員。

  俄羅斯的金融巨頭別列佐夫斯基曾說,六個新興的私人財團控制著俄羅斯經濟的50%左右(英國《金融時報》1996年11月1日)。他所說的六大財團,指的是分別由別列佐夫斯基本人、波塔寧、古辛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阿文和弗裡德曼、斯摩稜斯基等七人創立和領導的六個金融和工業集團。這些人大多有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和政府官員的背景。

  俄羅斯私有化後產生的六大私人財團,實際控制了銀行、國家預算資金、軍火和稀有金屬貿易、石油以及輕工業、絕大部分傳媒,幾乎控制了俄經濟的50%。這些富翁一方面和政府之間有著深厚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他們的背景又決定了參政衝動強。一旦成為控制國家重要經濟命脈的金融寡頭,在獲取巨額財富後,俄羅斯大亨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政治訴求。工業、金融寡頭的觸角延伸到經濟、政治、文化和其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操縱和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左右俄羅斯政府的政策,收買政治家或者把自己的人安置在政府。

  普京政府上臺後,如何控制私人財團以保證國家政治和經濟局面的穩定,以及控制能源領域以確保俄羅斯經濟振興,一直是其執政以來的心病。要扭轉俄羅斯經濟持續衰退,以及社會政治經濟一系列矛盾的被動局面,於是開始重新強化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加上以霍多爾科夫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富翁的政治衝動,使得雙方衝突成為必然。在普京與俄羅斯富翁的博弈中,石油巨頭霍多爾科夫斯基鋃鐺入獄,金融巨頭別列佐夫斯基、媒體大王古辛斯基流亡國外。但每一次較量後,普京都必須把其他富翁召到克裡姆林宮,反覆聲明其市場化與私有化的政策不會改變。

  事實上,俄羅斯政府無論是財力還是政治控制力上都已力不從心。畢竟俄羅斯的私有化已走過了十年的歷程,對它的任何觸動都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如果搞不好,很可能會引起俄社會的動蕩不穩,況且俄社會已經步入市場經濟軌道,各類金融寡頭、富商同時也是支撐俄國家經濟的支柱,只要這些富翁不"叫板",相安無事,原罪不究,就是最好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叫板"事件對糾正我國十六大之後所謂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就是"國退民進"的普遍認識發生了重要影響。以一些省的大規模向私企、外商和以MBO方式向經營者不掛牌出賣國企和上市公司國有股搞MBO的風悄然而止。而上海和雲南等省市堅持通過上市培育優質國有資本而堅決不把國企的資本大宴讓私人去獨享的做法在理論上被肯定,在實踐中被其他省市接受。這一時期筆者作為《國資法》起草組成員的一個深切感受是:在2003年俄羅斯"叫板"事件發生前,如果說大家對這部法的立法宗旨到底是"退出法"還是"保護法",還是"退出中的保護法",仍有爭議的話,那麼在之後大家一致的意見是保護法,並被全國人大會議一致通過。而今年恰恰是《國資法》正式實行的第一年。

  "休克療法"發人深省

  俄羅斯從每人分一萬盧布起步的私有化改革,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看,也無論是從老百姓的角度還是政府的角度看,試圖通過這樣的分法來達到培育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和企業家階層的目的並沒有實現,這是發人深省的。

  "休克療法"幾乎使俄羅斯經濟走向崩潰的邊緣,始作俑者蓋達爾承認,俄羅斯私有化是"權貴階層將國家財產私有化",是"權力轉化為資本",承認"播下龍種卻收穫跳蚤"。

  休克療法之父薩克斯則在1999年11月7日《華爾街日報》上寫道,"我過去對於大眾私有化是過度樂觀了。1991年捷克和1993年俄國的證券私有化,很快就變成了腐敗性的資產掠奪。管理者侵吞資產,而證券持有人到頭來往往一無所有"。他甚至提出,應當有選擇地重新國有化,將一些嚴重腐敗的私有化交易推翻重來。

  葉爾欽也承認,改革使"大多數居民生活條件惡化",發生"不公正的生活分化","發財的人往往是那些喪失了文明社會準則的人","今後不再推行這種不得人心的休克療法"。俄羅斯人普遍對"休克療法"的私有化政策提出了批評,說這是"為了私有化而私有化","完全不顧經濟效果和社會後果"。一位沒趕上十月革命的俄羅斯詩人曾說:"我不知道十月革命是不是剝奪過富人,但是如今的改革是在剝奪窮人,這是千真萬確的。"

  "好鋼"應用在刀刃上

  啟示之一:不該把"舊裹腳布"當新圍巾戴

  薩克斯雖然給玻利維亞和波蘭開出了自認為成功的"休克療法藥方",然而他把俄羅斯看作像"波蘭一樣的國家,只是面積比其大了54倍",並忽視無論是從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上看,還是從民族、文化和宗教上看,俄羅斯面臨的問題都是和波蘭不可比的。怎麼可能照搬照抄呢?設想如果發生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土面積比俄羅斯小得多,人口超過俄羅斯10倍的國家,而資源稟賦等諸多方面遠不如俄羅斯的大國來說,一人分一萬元人民幣又會是怎樣一個結果?

  以俄羅斯為代表的休克療法的激進改革和中國為代表的漸變穩定改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改革模式。今天在舉世公認中國改革獲得相對成功的時候,切不可丟掉自己成功的經驗,而去把16年以前由美國人給俄羅斯開出的今天看來仍是懶婆娘的裹腳布,也不"漂洗"一下就當成華麗的圍巾來戴。中國和俄羅斯的改革實踐都已證明,盲目照搬照抄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當改革推進到產權這一領域時,改革的最大風險將主要來自那些不考慮當代法人資本特徵和國情的激進改革者。這一點已經被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的改革教訓所證明。

  啟示之二:人均一萬元貌似公平的背後是不公平

  給每個公民人均分一萬元,僅是一種貌似公平的做法,因為:1.現實中人們的財富起點不一樣,貧富差距已經是我們這個社會突出的問題,國家有限的改革資源應以體現縮小這個差距為主,而不應是簡單的均分。2.當均分的是股票或私有化證券這類的非實物資產時,不僅要考慮弱勢群體和強勢人群在使用上現存的能力差異,而且要考慮到城鄉不同人群由於使用環境差異所導致交易和轉讓中的不公平會帶來兩極分化的加劇,所以均分股票的結果在市場經濟下是不會產生藏富於民的效果的。3.那種認為人均分一萬,然後在市場經濟公平的起跑線上同時起跑,本身就沒考慮已經存在的由於不公平帶來的差異。4.當大多數人並沒有因此改變弱勢群體的處境時,他們還會來找政府,與其這樣,不如把用來均分的國有股權通過公平轉讓形成的公共財富,作為完善弱勢群體社會保障以及縮小貧富和城鄉差別的重要資源。

  啟示之三:集中統一的國有資本"好鋼",應用在刀刃上

  中國今天最應該做的是把針對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系統完善起來,目前還有相當多的人群在醫療、養老、失業三座大山的壓迫下喘不過氣來。10%貧困人口的實際收入還在下降之中。而僅靠國家有限的財政收入是不能夠迅速建立並完善這一體系的。因此,完全有必要藉助國有資本經營性預算收入來儘快完善這一體系。此外,在擴大內需中,不管發消費券,還是財政貼補,都應向弱勢群體傾斜。而就農村來說,要真正縮小剪刀差,讓農民在擴大內需的政策中享受到實惠,倒是應該把家電下鄉、手機下鄉、汽車和農業機械的下鄉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實實在在地為農民弟兄和城裡的弱勢群體做點實事。這樣,既把錢補到了真正需要錢的人手上,拉動了內需,又藉機縮小了貧富差別、城鄉差別,保持了社會穩定。把國有股"好鋼用在刀刃上"。這總比那不著邊際的人均一萬元要實在得多。

相關焦點

  • 休克療法幾乎摧毀了俄羅斯!若無普京,俄羅斯就真的永遠休克了
    但是,上個世末蘇聯解體後,美國竟然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期一反常態,給予它極熱情的幫助,積極幫助俄進行「休克療法」式的改革。但結果卻是,美國的這些幫助,幾乎讓俄永遠的「休克」了,給俄羅期造成了一場大災難!動蕩(來自網絡)美幫助俄進行「休克療法」俄在經濟改革方面,在美國的鼓勵和推動下,在放開物價、貨幣供給和使企業非國有化等方面,俄羅斯沒有經過分步驟、分領域的漸進式改革,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專家建議的在所有經濟領域進行全面的
  • 俄羅斯搞「休克療法」大錯特錯?
    在總結原因時,有分析者認為,「休克療法」是俄羅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也是造就俄羅斯金融寡頭橫行的元兇;由此,許多人得出推論:激進改革將會使社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休克療法」果真是俄羅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
  • 「休克療法」導致俄羅斯出現經濟危機?
    [導讀]經濟轉型的危機決不能僅僅只歸結為「休克療法」一個因素。關於對葉爾欽時期經濟轉型的評價問題,在俄羅斯國內與在國際社會一直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否定葉爾欽時期俄羅斯經濟轉型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把俄羅斯經濟大幅下降完全歸結為激進式的「休克療法」。這樣,很長一個時期,在國內的一些論著中,經常看到的是以下公式化的結論——由於葉爾欽推行「休克療法」的轉型政策,導致俄羅斯出現嚴重經濟危機和經濟大幅度的下降。這似乎成了不可討論的公理。
  • 俄羅斯緣何實行「休克療法」激進式轉型
    蘇聯解體後葉爾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最高領導人,他一上臺立即進行激進式「休克療法」轉型。原蘇聯東歐各國中的多數國家,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實行了激進的「休克療法」,其基本內容一般可以歸結為自由化、穩定化與私有化。
  • 休克療法給俄羅斯帶來了什麼?我被任命為億萬富翁!
    1991年,支持葉爾欽的經濟學家葉戈爾·蓋達爾,提出了一套推進經濟改革的方法——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休克療法。而實行休克療法的根本原因就是,葉爾欽想快速、有效地擺脫蘇聯體制,與過去的蘇聯徹底告別。於是,他決定推動這項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
  • 經濟概念的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這一醫學術語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經濟家傑弗裡.薩克斯引入經濟領域。人們借用醫學上的名詞,把薩克斯提出的這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經濟綱領和政策稱「休克療法」。由於休克療法的調控重點放在社會總需求上,加之實施措施的力度較大,所以極易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俄羅斯改革設計師去世 休克療法助俄經濟轉型
    蓋達爾1992年6月至當年12月曾任葉爾欽政府的代總理,是俄羅斯當時經濟改革的主要設計師,也是極具爭議性的「休克療法」的主要推行者。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曾導致數百萬俄羅斯人儲蓄貶值,但是為少數「寡頭政治執政者」創造機遇,以低廉的成本獲取這個前超級大國的資產。雖然這場改革讓數百萬人俄羅斯人感到痛苦,但是卻幫助俄羅斯實現經濟轉型。
  • 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蘇聯時期遺留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卻沒有得到糾正,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俄羅斯開始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所謂的「休克療法」。「休克療法」作為一種經濟手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所提出,其核心內容就是通過放開物價,緊縮貨幣和財政,實行自由貿易等手段來實現私有化。
  • 俄羅斯的一段慘痛教訓:休克療法讓國家元氣大傷
    1992年,蘇聯解體後成立的俄羅斯聯邦,從西方經濟高參那裡,引進「休克療法」,進行了一場激進的經濟改革,希望藉此跨入市場經濟軌道,躋身西方發達國家之列。不料事與願違,俄羅斯經濟非但沒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不顧國情盲目改革,使俄羅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休克療法本是醫學術語,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引入經濟領域。
  • 「休克療法」對症嗎(圖)
    通俗來說,似乎可以把這招「殺手鐧」稱為「休克療法」,置之死地而後生。  從邏輯上看,如此「狠招」是能夠成立的。像這種提高首付的「殺手鐧」,臺灣地區曾經用過。臺灣房地產價格經歷三輪火爆上漲後上漲了3.8倍,首付比例提高至五成後,樓市持續低迷了13年。通過如此辦法,多少可以規避一些銀行風險,好像也可以減弱一點買房者的投資風險,並且,提高首付並沒有增加購房的總支出。
  • 失血性休克分哪三期?休克療法是什麼意思?
    休克分為低血容量休克、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3種。導致休克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像是低血容量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常見的休克主要有低血壓、口乾、少尿或無尿等;休克症狀若不能及時緩解,會有生命危險。失血性休克分哪三期?
  • 經濟學「休克療法」:為何在玻利維亞成功實施,在俄羅斯卻失敗
    「休克療法」是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提出新經濟政策,原本是運用於醫學領域的名詞,卻在這裡被引入了經濟學。而休克療法究竟講的是什麼?其實,休克療法通過對經濟自由化、私有化、穩定化等重要支點,對本國進行經濟改革,而經濟改革需要對金融和財政進行緊縮政策。
  • 葉爾欽最信賴的人,在俄羅斯推行休克療法導致失敗,此人是誰?
    葉爾欽最信賴的人,在俄羅斯推行休克療法導致失敗,此人是誰?蘇聯解體後,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後,立即拋棄蘇聯體制,在國內全面推行西方自由化市場經驗,導致蘇聯積攢80年的財富落入個人手中,很多加盟國獨立後面臨經濟崩潰,特別是俄羅斯推行「休克療法」,不僅沒有使俄羅斯實現經濟發展,反而製造了大量寡頭,強大的寡頭勢力甚至參與政治,險些造成俄羅斯再度解體。
  • 「休克療法」創造者批政府迫害華為 被罵「美奸」
    而薩克斯便是「休克療法」的創造者。上世紀他和他的「休克療法」理論曾經在南美的智利、玻利維亞以及東歐的波蘭、愛沙尼亞、捷克、斯洛維尼亞等國創造了經濟「奇蹟」,遏制住了這些國家的惡性經濟通脹,卻也因為種種內外部的原因在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栽了大跟頭」,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全球最知名的經濟學家之一。
  • 葉爾欽欲哭無淚:為何其他國家用休克療法成功了,我卻遭遇慘敗?
    休克療法,原本是一種被應用於醫學上的治療手段,指的是在病人腦袋上通過一定電流,刺激病人大腦,讓病人全身抽搐,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後來這種療法的名稱被引入了經濟領域,指的是通過一個系列強衝擊力的政策改革,完成自己想達到的目的,雖然這些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會造成經濟的震蕩,甚至「休克」,但是陣痛之後就是新生。我們最熟悉的運用這個治療方法的國家就是俄羅斯了,而且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很悲慘,俄羅斯差點為此墜入深淵。
  • 深挖| 「休克療法」之父,為什麼在美國被逼刪號了?
    他就是哈佛畢業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之父傑弗裡·薩克斯(Jeffrey David Sachs)。刪號事件始末2018年12月11日,薩克斯在《世界報業辛迪加》(ProjectSyncicate)上發表文章《關於華為的戰爭》(The War on Huawei)。
  • 蘇聯解體後,葉爾欽的休克療法達到效果了嗎?
    所以在1992年,葉爾欽提拔了年紀輕輕的蓋達爾為第一副總理、代總理,還聘請了美國人薩克斯為經濟顧問,開展了被稱作「休克療法」的自由主義經濟改革。蓋達爾在八十年代是蘇聯第一批接受西方經濟學教育的青年學者,他們有一種開眼看天下的感覺,「青年改革派」就誕生於這批人頻繁的相互接觸中,蓋達爾堪稱其中的領軍人物。所以蓋達爾被委以重任,葉爾欽希望他能讓俄羅斯起死回生。
  • 俄羅斯「休克療法」:背棄傳統,全盤西化,蛻變成一場魚肉國本的狂歡
    而在經濟上,採取了激進的「休克療法」,然而俄羅斯這個風雨中飄搖的巨輪,駛向的不是理想的彼岸,而是無底的深淵。作為超級大國繼承者的俄羅斯聯邦,為什麼會主動給自己灌下這杯致命的毒酒?
  • 義大利總理孔特:將不得不採取「大規模休克療法」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當地時間3月9日,義大利總理孔特表示,政府將進一步增加「大規模休克療法」的支出,以抵消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孔特在接受義大利《共和國報》採訪時稱:「 我們已立即撥款75億歐元,以支持那些受到最直接影響的企業以及家庭和工人,並建立適當的社會安全網。
  • 備受西方經濟學家追捧的「休克療法」,為什麼會失敗
    這個時候,用「休克療法」成功挽救玻利維亞的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興衝衝地來到剛剛發生過政治劇變的俄羅斯和東歐各國,兜售他的新處方。一邊是病入膏肓,一邊是有藥,而且還有成功的案例,一拍即合。薩克斯認為採納這「三化」的休克療法,俄羅斯和東歐各國便可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這藥方,看起來完全沒毛病,儼然就是對症下藥的好大夫。從結果上,我們都知道了,「休克療法」致使俄羅斯GDP減少了一半,蘇聯留下的那點家底,差點被敗光。下面我們就針對薩克斯的「三化」休克療法,來具體分析下,這看似完美的藥方,為什麼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