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和蘇聯成了全球兩大超級強國。為了稱霸世界,美蘇兩國以各種方式,在各個領域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鬥,數十年來都是以冤家對頭的狀態存在的。但是,上個世末蘇聯解體後,美國竟然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期一反常態,給予它極熱情的幫助,積極幫助俄進行「休克療法」式的改革。但結果卻是,美國的這些幫助,幾乎讓俄永遠的「休克」了,給俄羅期造成了一場大災難!
美國對葉爾欽的好感
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俄羅期總統葉爾欽所做的一切贏得了華盛頓的極大欣賞,特別是他迫使戈巴契夫解散了蘇聯共產黨的強硬手段,更是得到了整個西方世界的高度讚揚。
美國的老布希總統,毫不諱言地說他對葉爾欽總統充滿著好感,而這在事實上也得到了印證。在1992年6月葉爾欽訪美期間,他得到了美國總統給予的極高禮遇。並且,葉爾欽和老布希相談甚歡之際,兩人還共同宣布美俄兩國進入了一個「友好合作的新時期」。
美俄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
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最初是在1992年4月被提出的,當時來自美國政界、商業界、學術界和新聞媒體的代表人物認為,美國領導的同盟應當儘快地轉變前蘇聯的政治經濟秩序。因此,美國國內的公共機構和私營機構都為自己設定了任務,即要把俄羅斯建設為一個資本主義的民主實體,而這一過程必須由美國國務院負責監督。
美國對俄羅斯的熱情幫助
在「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精神影響下,數百名受到美國聯邦政府、基金會和大學積極慷慨的資助、被俄賦予「顧問」頭銜的美國專家來到俄羅斯,這些美國顧問到俄的政府部門、經濟和金融部門、大型企業、新聞媒體、智囊機構、大學、政黨等等廣泛領域,幫助俄羅期進行改革指導。
不可否認,美國對幫助俄進行改革是極其熱情的。很多美國人對有困難的俄羅斯官員進行了援助;工作方面也是極其熱心和細緻的,如幫助俄羅斯起草法律條文,俄的教科書的重新編寫也是由美國參與完成的,最不可思議的是連俄羅斯總統令都是美國人幫助起草完成的!
美幫助俄進行「休克療法」
俄在經濟改革方面,在美國的鼓勵和推動下,在放開物價、貨幣供給和使企業非國有化等方面,俄羅斯沒有經過分步驟、分領域的漸進式改革,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專家建議的在所有經濟領域進行全面的、急風暴雨般的改革,一切都推倒重來,這就是所謂的「休克療治」。
「休克療法」幾乎使俄完全休克了
美國的這些顧問的總體經濟目標是:取消消費者補貼和福利津貼,解散由17 00多個大型和中型國企組成的公共部門,讓俄羅斯國內的商品直接與外國商品進行市場競爭,在預算嚴格的貨幣資本主義政策下,政府較少地幹預國家經濟。
但「休克療治」顯然並不科學,這就如一個醫生讓他的病人一口氣吞下所有的藥一樣,最終給俄羅斯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我們看幾個數據便一目了然:
1992年俄的GDP總量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
1992年至1998年,在美國建議下盧布和美元實現自由兌換,結果盧布從1盧布兌換1.5美元迅速崩盤突破了100盧布兌換1美元。盧布崩盤後,所有俄羅斯人的終生積蓄貶值到1/100。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那些為俄羅斯奉獻一生的老人,手中舉著年輕時獲得的勞動勳章,或者衛國戰爭中犧牲的丈夫遺物,向路過的行人兜售,希望能換回點維持生命的食品……
但很多美國專家卻仍樂此不疲地熱情幫助推進著俄羅斯的改革日程,這是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與華爾街的投資銀行關係密切,銀行能夠從俄羅斯私有化改革過程中攫取巨額利潤。同時,損公肥私的俄寡頭們也爭先恐後的掠奪國家財富,七大寡頭控制了俄羅斯50%的經濟總量,金融、石油、民航、傳媒。
一句話,俄羅期的經濟近乎完全崩潰了!這種情況,直到普京的主政才開始得到扭轉。
挽救俄羅斯的普京
美國對俄經濟的肆意攫取和寡頭對經濟的控制,是普京不能容忍的,他主政後對此進行了果斷打擊,及時止住了俄不斷滑向深淵的步伐。就任總統2個多月後,普京就正式從經濟問題入手,向寡頭宣戰。
普京是2000年開始主政俄羅斯的,他上任伊始就立即中止了許多那些過激的「改革」,自然那些「專家」們也紛紛失業,適時間內就在俄銷聲匿跡了。對那些曾被葉爾欽奉為座上賓的寡頭,普京更是手段強硬,這些人最後的下場只有兩種:逃跑或者在監獄中度過。
葉爾欽之女塔季揚娜時任「總統形象秘書"一職,她幾乎左右了葉爾欽所有重大決策,並且多名俄寡頭正是通過塔季揚娜打開了通向克裡姆林宮之路,寡頭們因此不但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還成為操縱政局的關鍵人物。因此,普京毫不留情地免除了塔季揚娜職務,絲毫不給老總統葉爾欽面子。
普京,一上任就態度鮮明地向世界宣布:俄羅斯自此與葉爾欽時代徹底劃清界限了。俄羅斯也算很幸運,出現了一個強勢的普京,從此得以逐漸從「休克」中活了過來!
結 語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匪夷所思地接受西方的「休克」療法,使這個國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變得一貧如洗,經濟因此倒退了幾十年,幾乎使俄永遠的「休克」下去了!但歷史還算眷顧俄羅斯,出現了普京這個改變命運的總統,使俄漸漸得以恢復過來。對此,您有何評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