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主要強國當中,經濟實力最薄弱的恐怕非俄羅斯莫屬。俄羅斯目前的經濟規模甚至比不上義大利,與韓國相差無幾。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俄羅斯只有4家,其中三家是石油,天然氣公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俄羅斯企業寥寥無幾,除了能源類企業,最著名的就是卡巴斯基實驗室了,石油加軍工,就是今天俄羅斯工業真實的寫照。在前蘇聯時代,俄羅斯的工業門類還是比較齊全的,擁有規模龐大的國有工廠。俄羅斯獨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調整,大力發展私營企業,不過幾十年過去了,為什麼俄羅斯沒有一直沒有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沒有培育出自己的華為?
應該說獨立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的工業體系和生產企業,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雖然技術裝備都比較落後,不過條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俄羅斯後來推行私有化,大部分國有企業轉為私營企業。之所以俄羅斯走到今天這一步,有分析指出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俄羅斯推行的「休克療法」導致,由於實施了徹底的私有化,俄羅斯當時所有的大企業很快被出售,以極低的價格落入少數階層手中,根據統計數據,俄羅斯當時12萬家國有企業,平均的出售價格僅為1300美元,其中最大的500家企業,僅僅賣出72億美元,而這些企業的實際價值可能超過一萬億美元。由於這些人大都是投機份子,無心經營,企業運營,技術升級需要的資金得不到保證,因而大部分企業最後都失去了生產空間。
「休克療法」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國民經濟的嚴重衰退,經濟規模一度縮小了一半,國民生產總值從世界第五一直下滑到世界排名第十三位,至今俄羅斯仍在這一水平徘徊。也有人認為「休克療法」的失敗不足以說明全部,為什麼隨後的20年新興經濟一直沒有成長起來?這就形成了另一個說法,那就是對於石油經濟的過度依賴。由於市場資金相對缺乏,而石油是最容易產生經濟收益的行業,因而導致俄羅斯的社會資本都流向石油及天然氣行業,雖然暫時解決了燃眉之急,不過卻影響了其它工業門類的發展,嚴重擠壓了這些行業的生產空間,導致俄羅斯經濟形成石油產業高度壟斷的畸形模式。
這兩大原因應該都沒有錯,也正是因為這些綜合因素,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從華為的成長路徑可以看出,一家世界級企業的形成,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國有企業一夜之間全部轉換為私營企業,雖然形式上是轉換過來了,不過企業的競爭力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短時間內的私營化實際上不利於這些企業的成長。俄羅斯擁有一流的科學人才,華為也在這裡設有數學研究所,招募了大量的俄羅斯數學專家,所以俄羅斯發展高科技產業還是有一定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