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氣候變暖和自然力量的影響,北冰洋海冰面積正呈螺旋式下降

2020-09-22 達夫觀察

美國科學家周一(9月21日)報告稱,受全球氣候變暖和自然力量的影響,北冰洋海冰面積正呈螺旋式下降,北冰洋海冰面積在今年夏天融化到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水平。

北極和向南延伸到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蘭島和俄羅斯的冰覆蓋海洋面積,在上周降到了140萬平方英裡(370萬平方公裡)的夏季低點,之後又開始增長。一般來說,北極的海冰面積在9月份達到最低點,在冬季過後的3月達到最高點。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北冰洋在今年的融化面積僅次於2012年,2012年8月25日,北冰洋海冰面積達觀測史以來最小,北冰洋海冰面積在2012年縮小至130萬平方英裡(340萬平方公裡),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自1979年以來一直保存著衛星遙感記錄數據。據悉,在20世紀80年代,北冰洋海冰面積比目前夏季的水平大約多100萬平方英裡(270萬平方公裡)。

數據中心主任馬克·塞雷利茲指出,北冰洋海冰面積之所以呈螺旋式下降,去年春天的西伯利亞熱浪和北極的自然氣候現象,以及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可能都起到了作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西伯利亞北極地區的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14至18度(8至10攝氏度)。

塞雷利茲表示:「毫無疑問,我們確實看到了氣候變化在起作用,因為溫暖的夏天變得更暖和了,寒冷的冬天不再像以前那麼冷了。」塞雷利茲認為,在過去十年裡,氣候變暖幅度呈下降趨勢,由於自然力量的作用,略有輕微的上下調整。

研究表明,北極的變暖和海冰的融化,通過改變氣流和其他移動天氣系統的海浪,改變了天氣。美國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的氣候科學家詹妮弗·弗朗西斯認為,這與美國東部冬季風暴增多有關。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家麥可·曼恩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正如我們所說的那樣,在北極發生的事情並不停留在北極,我們看到北極氣候變暖的後果之一,是前所未有的熱浪、洪水、乾旱和野火,我們現在正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與之鬥爭。」

相關焦點

  • 北極海冰正「腹背受敵」:海水變暖和氣溫上升加速北冰洋融化!
    這些年,一系列的異常天氣和異常變化,使得北極海冰的問題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但事實上,北極遇到的問題似乎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多得多。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近日,科學家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腹背受敵——北極海冰正在從海洋表面下方融化,以及在上方升溫的空氣中融化。
  • 北冰洋已走到盡頭?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
  • 北冰洋已走到「盡頭」?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數百年來,北極海冰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運動軌跡」。冬季極地的極端溫度將北極地區的海水凍結起來,北極海冰隨之膨脹,當夏季溫度回升,原本被凍結的冰層化成海水,與原本的北冰洋融為一體。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它的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那麼,北極在全球氣候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北極持續「高燒」將帶來哪些影響?……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答。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北極多地今夏出現破紀錄高溫,對冰凍圈造成重大影響。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它的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那麼,北極在全球氣候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北極持續「高燒」將帶來哪些影響?……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答。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新聞背景  剛剛過去的冷冬讓「北極海冰」這個詞被頻頻提起。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窗口,北極海冰的氣候效應一直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有關國家競相開展北極海冰研究,以預測北極生態系統的變化、評估變化趨勢並制定相關對策。而我國研究人員近期也對此做出了獨創性的研究。
  • 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但是,當科考船在海冰中漂流時,研究人員收集的信息將對幫助科學家了解氣候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去年行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這個項目團隊的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曾表示,北極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震中」,卻是人類在氣候系統中了解最少的一環。在當前氣候研究領域的諸多氣候模型中,北極地區都是存在「最大不確定性」的區域,但又是全球變暖最快速的地區。
  • 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眾所周知,地球有兩級,南極和北極。南極有南極洲,而北極有北冰洋。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專家塞雷澤表示,「我們正朝著季節性無冰的北冰洋的時代靠近,今年是棺材上的又一枚釘子。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的標誌。北極冰層從1984年有超31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被4年以上冰覆蓋,如今僅有11.6萬平方公裡,意味著35年裡減少了95%。
  • 全球變暖致北極海冰驟減,氣候變化敲響警鐘
    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對野生北極熊的數量構成了不可逆轉的威脅,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使北極海冰降至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水平,冰的急劇減少減少了極地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並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北極的衛星掃描顯示,北極的最低氣溫在9月18日跌至最低點,海冰將在秋冬季節回歸,春夏季節融化,但從現在到10月之間的風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該地區。我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無所作為,到本世紀中葉,北極熊的數量將會下降。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海冰變化複雜多樣 融化見證全球變暖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科學家27日宣布,北冰洋地區的海冰面積26日下降到410萬平方公裡,創下自1979年開始進行衛星觀測以來的最低值。  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科學家沃爾特·邁耶表示,北冰洋今年8月份的海冰面積就創新紀錄「有些奇怪」,待融冰季結束,海冰面積最低值預計將明顯低於2007年的紀錄。  據介紹,北極海冰面積每年冬季逐漸增多,春夏兩季隨著氣溫升高則逐漸縮小。過去30多年的衛星觀測顯示,北極海冰面積最低值每10年下降約13%,海冰厚度也持續下降。
  • 環境 | 北冰洋為啥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
    預測今後每下降0.1個pH單位只需要20年時間,到本世紀末將會再下降0.3-0.4pH單位,即全球海水的平均pH值將突破8而掉到7.7,全球海洋酸化每變化一個0.1pH單位,正以億年級到百年級再到本世紀的十年級的速度狂奔著。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是怎麼回事 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
    天氣網訊,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惡化,近期,北冰洋北極海冰面積出現急劇下降,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出現了極暖的「黑色海水」。那麼,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哪些影響?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表示北極海冰消融不會對全球氣候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 為什麼北冰洋的海冰會跌到一個極端,創紀錄的低點?
    北極海冰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俄羅斯和西伯利亞上空的冰層特別缺乏。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指出,從2044年到2067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開始,北冰洋在夏天可能出現無冰的情況。衛星觀測顯示,自1979年以來,北極地區9月份的海冰數量每10年下降13%。
  • 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劍鋒在論壇上介紹了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氣候變化影響極地生態系統據何劍鋒介紹,極地也有氣候變化,特別是北極,升溫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南極主要在少部分區域有明顯升溫。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所做的研究,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的趨勢在兩極表現得最為明顯。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更重要的是,極地海冰和氣候變化對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特別是我國氣候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   為了精準預測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科學家操碎了心。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驥平表示,目前北極海冰預測變得越來越重要,基於現有的預測手段和技術來看,準確預測海冰的難度非常高。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精準預測還有很高難度海冰面積是對海洋上海冰覆蓋區域的一種度量,海冰存在較高的反射率,能夠將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反射出去,使極地維持一個冷源的狀態,而海冰面積的大小則能反映出進入地球系統的太陽輻射的多少。科學家之所以高度關注北極海冰,是因為它的變化不僅對局地氣候有顯著影響,而且對全球的大氣、海洋系統都有持續影響。
  • 北極海冰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
  • 海冰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氣候變暖致海冰漂遠 加拿大取消大型氣候研究計劃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近日,由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和其他4所學校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實施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哈德遜灣研究計劃時發現,過高的溫度導致北極海冰沿紐芬蘭東北海岸漂浮到了比往常更南的地方
  • 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大幅降低
    今年的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降至自上世紀70年代末現代記錄開始以來的第二低水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對衛星數據的分析顯示,2020年可能在9月15日達到的最小範圍(374萬平方公裡)。冬季,凍結的海水幾乎覆蓋了整個北冰洋和鄰近海域。海冰經歷了季節性的變化——在春末和夏季變薄和收縮,在秋季和冬季變厚和擴張。
  • 科學網—地球升溫殃及北冰洋 海冰密度史上最低
    氣候變化是一個永恆的世界性話題,升溫的地球正使北冰洋遭殃。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布的觀測結果顯示,北冰洋的海冰面積已經處於史上第二小,海冰密度處於史上最低的狀態,冰和海水間縫隙大小的指標也處於史上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