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吃,沒有人能和我們中國人相比,中國人懂吃,也會吃,幾乎沒有什麼是不吃的。
也因為吃,很多物種因此瀕臨滅絕。
斑驢曾生活在廣闊的非洲,不僅能幫人們看守家園,也能拉車帶貨。但由於斑驢產肉量高,且肉質鮮美,因此當地人一直獵食斑驢。
在1883年,斑驢因此滅絕。
相同命運的還有斯特拉大海牛,動物學家特斯拉和其他船員在海上遇險,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偶然發現了這種龐然大物。為了填飽肚子,他們捕食斯特拉大海牛充飢,並因此活了下來。
重新回到岸上的斯特拉,無意間向世人透露斯特拉大海牛味道鮮美,脂肪含量高,有一點杏仁的味道,導致這種生物在短短26年間,被人類捕食殆盡。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一方面我們譴責人類的貪慾,另一方面也很疑惑,動物因外界因素而改變,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變得難吃一點嗎?
然而,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不被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吃掉,做了很多努力,也創造很多獨特的防禦機制。
常被當作補品的海參,種類很多,它就有一種獨特的略有些噁心的防禦機制。
當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吐出自己的內臟和器官,以此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藉此逃脫。沒有內臟的海參也不會死亡,一段時間後,就會重新長出來。
一種原始的有袋生物負鼠,當遇到捕食者的時候,不會逃跑,反而會裝死,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幾個小時,與此同時會分泌出一種特殊的氣味,類似屍體腐臭的味道,讓捕食者難以下口。
全身都是刺的豪豬,大約有30000根棘刺,它的刺蘊含黑科技,每一根刺有多達800個倒鉤,而且倒鉤幾乎都位於棘刺的頂端。
當遇到捕食者的時候,豪豬的刺雖然不會像弓箭一樣射出,但極容易脫落,扎入捕食者的皮膚裡,很難去除,也會導致捕食者死亡。
即使動物擁有多種防禦機制,在人類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從來不要低估人類的創造力,雖然生物的防禦機制五花八門,但是人類的動手能力也是不可估量。
全身是刺的海膽,敲開後吃它的生殖腺;含有河豚毒素的河豚,精心處理後依然可以享用;苦瓜如此苦澀,還是有人鍾愛這種苦苦的滋味……
換句話說,無論動物變成什麼樣子,人類都會想辦法吃掉它,因此這些生物也沒必要為了人類這一個天敵,把自己弄的很難吃,因為逃不了。
而且很多生物,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基因遺傳。
尤其是很多植物,為了能讓自己的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反而會結出好吃的果子,吸引鳥類和其他動物前來食用,通過它們將種子傳播出去。
人類正在幹預生物的進化
除此之外,人類也在幹預生物的進化。
典型案例就有比利時藍牛,這種生物一身肌肉,強壯無比,但肉的口感很好。
雖然外形很誇張,但這種生物並不是通過基因工程創造的,而是通過選擇性繁育,一代一代「優選」出來的,只是為了吃它的肉。
除此之外,還有西瓜和香蕉。
原本裡面都是籽,而且又大又多,果肉反而比較少,幾乎不能吃。
在人類的幹預下,才有了現在不用吐籽的西瓜和香蕉。
也就是說,為了創造出更符合人類胃口的食物,我們會通過多種手段幹預生物的進化,因此即使有的生物正在朝難吃的方向發展,只要人類覺得這種生物有經濟價值,就會想盡辦法幹預,並朝著人類希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