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被吃掉,生物會不會進化得越來越難吃?

2020-09-19 遠岸秋沙白

說起吃,沒有人能和我們中國人相比,中國人懂吃,也會吃,幾乎沒有什麼是不吃的。

也因為吃,很多物種因此瀕臨滅絕。

斑驢曾生活在廣闊的非洲,不僅能幫人們看守家園,也能拉車帶貨。但由於斑驢產肉量高,且肉質鮮美,因此當地人一直獵食斑驢。

在1883年,斑驢因此滅絕。

相同命運的還有斯特拉大海牛,動物學家特斯拉和其他船員在海上遇險,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偶然發現了這種龐然大物。為了填飽肚子,他們捕食斯特拉大海牛充飢,並因此活了下來。

重新回到岸上的斯特拉,無意間向世人透露斯特拉大海牛味道鮮美,脂肪含量高,有一點杏仁的味道,導致這種生物在短短26年間,被人類捕食殆盡。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一方面我們譴責人類的貪慾,另一方面也很疑惑,動物因外界因素而改變,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變得難吃一點嗎?

然而,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不被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吃掉,做了很多努力,也創造很多獨特的防禦機制

常被當作補品的海參,種類很多,它就有一種獨特的略有些噁心的防禦機制。

當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吐出自己的內臟和器官,以此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藉此逃脫。沒有內臟的海參也不會死亡,一段時間後,就會重新長出來。

一種原始的有袋生物負鼠,當遇到捕食者的時候,不會逃跑,反而會裝死,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幾個小時,與此同時會分泌出一種特殊的氣味,類似屍體腐臭的味道,讓捕食者難以下口。

全身都是刺的豪豬,大約有30000根棘刺,它的刺蘊含黑科技,每一根刺有多達800個倒鉤,而且倒鉤幾乎都位於棘刺的頂端。

當遇到捕食者的時候,豪豬的刺雖然不會像弓箭一樣射出,但極容易脫落,扎入捕食者的皮膚裡,很難去除,也會導致捕食者死亡。

即使動物擁有多種防禦機制,在人類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從來不要低估人類的創造力,雖然生物的防禦機制五花八門,但是人類的動手能力也是不可估量。

全身是刺的海膽,敲開後吃它的生殖腺;含有河豚毒素的河豚,精心處理後依然可以享用;苦瓜如此苦澀,還是有人鍾愛這種苦苦的滋味……

換句話說,無論動物變成什麼樣子,人類都會想辦法吃掉它,因此這些生物也沒必要為了人類這一個天敵,把自己弄的很難吃,因為逃不了。

而且很多生物,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基因遺傳。

尤其是很多植物,為了能讓自己的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反而會結出好吃的果子,吸引鳥類和其他動物前來食用,通過它們將種子傳播出去。

人類正在幹預生物的進化

除此之外,人類也在幹預生物的進化。

典型案例就有比利時藍牛,這種生物一身肌肉,強壯無比,但肉的口感很好。

雖然外形很誇張,但這種生物並不是通過基因工程創造的,而是通過選擇性繁育,一代一代「優選」出來的,只是為了吃它的肉。

除此之外,還有西瓜和香蕉。

原本裡面都是籽,而且又大又多,果肉反而比較少,幾乎不能吃。

在人類的幹預下,才有了現在不用吐籽的西瓜和香蕉。

也就是說,為了創造出更符合人類胃口的食物,我們會通過多種手段幹預生物的進化,因此即使有的生物正在朝難吃的方向發展,只要人類覺得這種生物有經濟價值,就會想盡辦法幹預,並朝著人類希望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為了避免被吃掉,生物會不會淨化得越來越難吃
    一方面我們譴責人類的貪慾,另一方面也很疑惑,動物因外界因素而改變,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變得難吃一點嗎?然而,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不被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吃掉,做了很多努力,也創造很多獨特的防禦機制。當遇到捕食者的時候,豪豬的刺雖然不會像弓箭一樣射出,但極容易脫落,扎入捕食者的皮膚裡,很難去除,也會導致捕食者死亡。
  • 為了避免被人類吃掉,動物們會不會變化得越來越難吃?
    不過也正是這樣,許多生物為了自己不被吃掉,於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與自身的適應性,身上多出來很多的機制,可以說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自然的傷害,另一方面是避免被其他生物吃掉。就比如海參這種被人們稱作補品的生物,為了生存,自身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吐出身體中的器官,等到獵食者捕捉它時,它早已消失不見,再過一段時間,自己的器官也會逐漸的生長出來,再比如豪豬,身上會長滿許多倒鉤的尖刺,捕食者一旦捕獵豪豬,便會受到尖刺的襲擊,從而使得捕獵者被反殺。
  • 動物為了不被吃掉,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難吃?
    此時,我們就不禁疑惑了,以上動物都是因為肉質美味才被吃掉的,那就不能讓自己進化的難吃些嗎?鱟作為現存為數不多的活化石,它的祖先可以追蹤到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鱟的外表長的很抽象,有點像異形裡面的抱臉蟲,肉非常的少,擁有藍色的血液,世界各國醫學界也表明食用鱟對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著極大危害。
  • 吃到滅絕的野生動物,今後生物進化的方向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難吃?
    那麼根據動物因為環境改變而不斷進化不斷適應,那麼以後會不會出現因為人類的貪慾,動物們會進化的越來越難吃呢其實在自然界,這種將自己變得難吃早已經在生物圈普及了。比如海蜘蛛,這種生物用了5億年證明了你只要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就沒人去理你,包括我們人類也對這種全身上下除了嘴就是腿沒有什麼肉的生物沒有任何興趣。這也是它能從寒武紀活到現在的根本。
  • 為了活下去,這些生物拼命進化,再如此下去是否會變得更難吃了?
    曾經在網上流傳一個笑話——但凡被中國人看見過,卻沒有大面積養殖的生物一定不好吃。 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有一定道理。中國人確實有把萬物都變成吃的的神奇魔力,比如小龍蝦和生蠔,一個作為入侵物種,如今卻只能通過養殖來繁育;另一個在國外大面積泛濫成災,在我國卻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這也不禁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生物們會不會為了避免被吃掉的命運而進化的越來越難吃呢?
  • 為了避免被人類吃掉,它們進化的越來越難吃?
    生物進化是一個坎坷且非常漫長的過程,人類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文明,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地球統治者。在很多生物的眼中,人類就是霸主一般的存在,我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命活動,逐漸的把食物目標轉移到了各種野生動物上。因此近些年來,有很多物種的數量急速下降,有的物種甚至瀕臨滅絕。
  • 動物為什麼不把自己的肉進化得特別難吃,這樣不就能避免滅絕了嗎
    這種常見的能量轉移關係其實就是生物之間的進食關係,就好比植物通過光和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生物能儲存在體內,而食草動物則通過吃掉植物獲取能量,最後草食動物被肉食動物吃掉是一個原理。科學家將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為了維繫生命活動而不斷進食,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鎖鏈關係稱之為食物鏈。
  • 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生物會不會向著帶刺的方向進化?
    自然界有許多物種為了保護自己,進化出許多保護措施,有的會依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的顏色,有的渾身長滿尖,讓敵人對其無法下口,有的含有毒液,敵人咬上一口的話,自己也得死亡。,生物會不會向著帶刺的方向進化?,它們養成了站著睡覺的習慣,這樣在逃跑的時候能夠睜開眼睛就跑,羚羊為了躲避天敵,跑得越來越快。
  • 蝗蟲集群出動成災,竟是為了避免被同類吃掉
    一隻沙漠蝗蟲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的糧食,大約兩克左右。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因為蝗蟲是成群結隊的,數量龐大,一平方公裡的蝗蟲一天大約能吃掉35000人的糧食。因此,了解蝗蟲群體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個群體分崩離析,就變得尤為重要。那你知道多少只蝗蟲會使它們從無序趨於走向有序嗎?科學家告訴你3隻足矣。
  • 讀書《吃掉那隻青蛙》
    吃掉那隻青蛙薰陶中風險 學習中進步 等待中堅持 靜謐中人生 大家好,我是 shirley清荇and芙蕖,今日讀書《吃掉那隻青蛙》。有人說,青蛙那麼難吃,吃一個都難,何況要吃那麼多,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吃掉太多的討厭青蛙,首先我們要精簡我們的日常任務,把每天的任務設定為一個或兩個,從而保證有效完成,還不會讓自己特別辛苦。為了保證這個青蛙被你吃掉,首先把這個難吃的青蛙分解,一般來說如何做到分解呢?
  • 會「行走」的鯊魚?是生物進化嗎?會不會出現越來越多行走的魚?
    在漲潮又退潮之後會有很多的海洋生物聚集在沙灘上,這時候就是肩章鯊的捕獵時刻,可以酣暢淋漓的飽食一頓。 在沒有充足的水源或者呼吸的氧氣的時候,肩章鯊會調節自己的心率和呼吸能力,來滿足身體的需求。甚至在某一些極端環境下,它們還會限制血液的流動,讓自己的適應能力更強更好的生活下來。
  • 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放棄飛翔,選擇爬樹,鴞鸚鵡是進化還是退化?
    在進化論中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萬物只有能夠跟隨環境的改變而去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夠生存下來,不能夠適應的物種將會被大自然淘汰而滅絕。而在人們對鳥的認識中,鳥會飛是它本能,若因體重過大,像鴕鳥的翅膀已退化,善於奔跑也是適應法則,但在紐西蘭中,有著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鴞鸚鵡是進化還是退化?鴞鸚鵡,在人類看來,完全是一種要被「淘汰」的鳥類,體重過於龐大,體重950-4000克,是最重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 人為什麼越來越美、越來越帥了?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
    首先讓我們了解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只有了解了它的內容,再來解釋這種現象就很容易了,而且還可以舉一反三,解釋其他的遺傳進化現象。現代進化理論的由來物種的起源,是一個很具爭議的問題。為了解釋物種的起源問題,在歷史上形成了幾個比較有名的理論。
  • 從進化論的角度講,未來人類會不會越來越好看?
    既然如此,未來人類是否會進化得越來越好看呢?這種情況的確有可能出現,因為長相好看的人更具有繁衍優勢,所以他們的基因有更高的可能性傳遞下去,事實上就流傳下來的老照片來看,我個人認為現代人就比過去的人似乎要好看一些了。
  • 人類的手指會不會進化得更長,最後演化成章魚腳的樣子?真不一定
    ,可能人類已經無需再進化,但世界進化的腳步是一直不停的,我們感覺不到自身的變化,是因為進化在人類世界進行得很慢。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的手指會不會進化得更長?最後演化成章魚腳的樣子,還真不一定。隨著越來越多大的物體的出現,人們為了適應,手指會不會繼續進化?
  • 人類是否會進一步進化成更高級的智慧生物?
    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已經處在了進化的盡頭,或者他們認為人類已經進化完全了,但根據科學理論的研究,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現在的人類進化是比較慢的,可是仍然在進化,因為進化是從來不存在方向的,同時是根據自然環境的改變才可以進化。當然有一點還要說明,從來就不是人類想要擁有什麼特點就會擁有什麼特點的,比如一個人想擁有翅膀,那麼就算他每一天都揮舞他的雙手1萬次,他也不會長出翅膀。
  • 如何避免交配後被妻子吃掉?雄性蜘蛛有妙招
    它們都是人見人怕的劇毒生物,經常有咬人的新聞發生。但是更害怕這些雌寡婦們的是那些同屬的雄性蜘蛛。每次交配對於雄性寡婦蜘蛛來說都是一次生死邊緣的不停試探,其實自然條件下雌性寡婦蜘蛛吃掉丈夫的機率很小,但不要以為她是良心發現,更多的時候是雄性還在交配的時候就時刻準備著逃跑。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時有發生雄性被吃的現象,因為在飼養的箱子裡,雄性逃跑的機會大大降低了。
  • 母螳螂為何會吃掉自己的丈夫?
    小時候看動畫片《黑貓警長》,其中有一集就是母螳螂在交配之後將公螳螂吃掉,看到這一幕的時候,著實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絲陰影。在片中最終交待了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原因,那就是為了保證母螳螂在交配以後,能夠在身體內儲備更多的能量,來確保下一代的正常發育和順利出生,為此不得不吃掉公螳螂。
  • 熬夜,會促使人類睡眠時間,向越來越少的方向進化嗎?
    要知道生物進化的本質,就是為了適應環境而做出的調整,隨著熬夜已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甚至已經成為了對現代人來說極為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一些人心中產生了一個疑惑:熬夜會促使人類的睡眠時間,向著越來越少的方向進化嗎?比如未來人類只需要睡1小時的覺。
  • 愛你是為了吃掉你 揭秘動物世界的絕對隱私組圖
    雌熊貓喜歡在樹幹接近地面的部位留下尿液召喚對方,而雄熊貓會以撒尿方式留記號,有時乾脆以肥厚的臀部猛擦樹幹留下味道。為了顯示自己威猛無比,它們喜歡在更高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尿液,所以它們喜歡玩倒立,以屁股朝天的高難度倒立撒尿動作在樹幹上留下記號,尿得越高,就證明它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