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摘要:山蒼子基因組揭示樟科的演化(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02-13 植物類SCI摘要

Hope everybody can 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The Litsea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laurel family

First author: Yi-Cun Chen; Affiliation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ee Genetics and Breeding,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林科院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 Beijing,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Dong Wang


The laurel family within the Magnoliids has attracted attentions owing to its scents, variable inflorescences, and controversial phylogenetic position. Here, we present a chromosome-level assembly of the Litsea cubeba genome, together with low-coverage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data for many other Lauraceae. Phylogenomic analyses show phylogenetic discordance at the position of Magnoliids, suggesting 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 during the divergence of monocots, eudicots, and Magnoliids. An ancient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WGD) event occurred just before the divergence of Laurales and Magnoliales; subsequently, independent WGDs occurred almost simultaneously in the three Lauralean lineages.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Lauraceae correspond to the divergence of inflorescences, as evidenced by the phylogeny of FUWA, a conserved gene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panicle architecture in Lauraceae. Monoterpene synthases responsible for production of specific volatile compounds in Lauraceae are functionally verified. Our work sheds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Lauraceae, the genetic basis for floral evolution and specific scents.

木蘭類植物中的樟科(laurel family)由於其香味、多變的花序以及爭議性的系統發育地位吸引了人們的關注。本文中,作者報導了山蒼子(Litsea cubeba)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以及樟科其它植物物種的低深度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系統基因組學分析顯示木蘭類植物的系統發育地位存在不一致性,說明在單、雙子葉以及木蘭類的分化時存在不完全譜系分選(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作者發現在木欄目和樟目分化前不久發生過一次古老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隨後,在三個樟科支系中幾乎同時獨立發生了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樟科內的系統發育關係與花序的分化一致,即與一個在樟科植物物種中參與圓椎花序(panicle)結構決定的基因FUWA的系統發育一致。作者鑑定並功能驗證了作用於樟科特異揮發性化合物生產的單萜合酶。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樟科的演化,並為樟科花和特定香氣的演化提供了遺傳基礎。

通訊:汪陽東


個人簡介:1992-1996年,安徽師範大學,學士;1996-1999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碩士;2003-2007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博士。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木本油料植物分子育種和化學工業原料樹種遺傳育種研究。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493-5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date: April 03, 2020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該項研究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的分子機制。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副研究員陳益存、博士趙耘霄、助理研究員高暝,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李臻後,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王潔雨,清華大學博士劉可為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臺灣成功大學教授蔡文杰、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根特大學教授Yves為共同通訊作者。
  • 首個染色體級別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4月7日電 (記者馬愛平 通訊員宋平 王舒琦)7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重要成果: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 每日摘要:苔蘚植物中一個類菌根基因作用於幹細胞和配子體發育(Nature Communications)
    綜上,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在陸地植物早期演化過程與真菌的關聯性及古老基因庫的作用。通訊:黃錦嶺(http://groups.kib.cas.cn/klpb/hjl/)個人簡介:1984年,河南農業大學,學士;1989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碩士;1995年,中科院植物所,博士;2000年,喬治亞大學,博士。
  • ...基因組數據研究登《Nature》封面!進一步揭示基因組多樣性演化...
    研究團隊發表了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了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每日摘要:小蛇根草(藥用植物,產喜樹鹼)基因組(Nature Communications)
    該組裝僅包含21個Gaps,contig N50長達18.49 Mb,這代表著小蛇根草的基因組是目前已知的裝的最完整的植物基因組之一。作者還報導了273種含氮代謝物,包括多種單萜吲哚生物鹼(MIAs)。利用比較基因組學方法,作者發現異胡豆苷Strictosidine的生物發生是MIA演化的起源。
  • 天然精油成分:山蒼子果
    山蒼子果Litsea cubeba fruit 介紹山蒼子,Litsea cubeba(Lour.)Pers(L.citrata BL.) (樟科)。產地:中國長江以南省份,東南亞國家。>Sabinene 檜烯0.08%Camphene莰烯0.08%Terpinolene異松油烯0.07%alpha-Terpineol甲位松油醇0.07%Geranyl acetate 乙酸香葉酯0.05%delta-3-Carene 3-蒈烯0.01%Litsea cubeba (China) flower山蒼子花
  • 福建農林陳世品劉仲健研究組揭示楠木基因組與木蘭類的進化關係
    該研究成果完成了楠木全基因組測序和比較基因組分析,揭示了楠木的植株形態、材質形成的分子機制與木蘭類植物的進化關係。木蘭類(Magnoliids)植物有9000多個種,由樟目(Laurales)、白樟目(Canellales)、木蘭目(Magnoliales)和胡椒目(Piperales)組成。
  • 山蒼子:襲人的天然香包
    山蒼子,又名山雞椒、山蒼樹、木姜子等,是樟科木姜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及東南亞等國,是我國特有的天然香料植物資源之一。中國是最大的山蒼子精油製造國和出口國,山蒼子全株含油,其中果皮含油量最高,約3%-12%。其提取的精油中蘊含豐富的單萜、倍半萜、生物鹼等化合物30餘種。
  • Nature中文摘要|22 October 2015
    Mutations driving CLL and their evolution in progression and relapse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發展和復發過程中的突變驅動及其演化Dan A. Landau, Eugen Tausch, Amaro N. Tay
  • 每日摘要:非洲孤生作物福尼奧小米基因組及重測序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
    結果1-參考基因組與重測序:These include a chromosome-scale reference assembly and deep re-sequencing of 183 cultivated and wild Digitaria accessions, enabling
  • nature中文摘要 26 February 2015
    基因組不穩定性與DNA維護基因(BRCA1, BRCA2 or PALB2)的失活和DNA損傷修復缺陷的突變印記表現為共分離。在8個接受鉑治療的病人中,有5人能檢測出DNA維護缺陷,其中的4人產生了應答。
  • Nature: 章魚基因組
    8月13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由諾貝爾獎得主、日本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教授Sydney Brenner發起的章魚(octopus)的基因組測序成果。這一基因組還可以幫助揭示章魚其他一些獨特特徵的遺傳基礎,例如它們精細的抓捕手臂,它們再生肢體的能力,有著更像人類的照相機樣的眼睛,以及它們具有3顆心臟等。頭足類動物不僅包括章魚,還包括烏賊、墨魚和鸚鵡螺,4億多年前在遠古的海洋中作為食肉動物而出現。其中最成功的是鸚鵡螺,其在泥盆紀時期稱霸海洋,是現在的常見化石。它們在6600萬年前與恐龍一起在大滅絕中絕種。
  • Nature 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
    Nature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Nature Volume 523 Number 7562, 30 July
  • 每日摘要:核心被子植物五大類群之間的系統演化關係(Plant Communications)
    接著,作者計算了每個ML基因樹的ABS值(average bootstrap support;doi: 10.1038/nature12130)和TCA得分(Tree Certainty all;doi: 10.1093/molbev/msu061),然後選擇了ABS大於等於50%和TCA大於0.3的OGs,最終作者篩選出1594個OGs構建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樹。
  • Nature:挪威雲杉的基因組
    「雲杉基因組項目」聯合課題組在本期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種裸子植物的基因組草稿,即一種挪威雲杉(Picea abies)的基因組草稿。該基因組來自最初於1959年在瑞典中部的東J?mtland獲得的一棵樹,大小為20千兆鹼基對,比模型植物「擬南芥」的基因組大100倍,但二者所含基因數量差不多。這個基因組之所以大,是由於可轉位元素的積累。
  • Nature 中文摘要 11 AUG 2016
    這些結果闡明了在適應新環境過程中,推動種群基因組進化的各種因素間的動態平衡。Eichler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6/n7615/full/nature19075.html 對人類進化獨特之處的遺傳性差異進行的闡明,通常是通過對人類以及與人類緊密相關的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包括更近的早期人類的基因組之間的對比分析而進行的。然而基因組的各個區域對這項研究具有的意義並不均等。
  • 樟科植物新屬發現——北油丹屬
    樟科植物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系統分類學研究難度大、物種界定棘手難把握的木本植物類群(草本寄生的無根藤屬除外),估計全球約有50個屬,包含2500-3500個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與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類群植物在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樟科植物新屬——北油丹屬
    Li樟科植物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系統分類學研究難度大、物種界定棘手難把握的木本植物類群(草本寄生的無根藤屬除外),估計全球約有50個屬,包含2500-3500個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與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類群植物在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每日摘要:單細胞輪藻基因組為鏈形植物起源與演化提供新的視野(Advance Science)
    陸地植物殖民陸地生境是一個重要的演化事件,此後徹底改變了我們星球的面貌。目前為止,由於缺少單細胞輪藻類綠藻的基因組信息嚴重阻遏了對於鏈形植物起源以及單細胞向多細胞生物演化的理解。本文中,作者報導了一個處於鏈形植物基部位置的單細胞輪藻Mesostigma viride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以及轉錄組。
  • 科學家揭示印度眼鏡蛇基因組和轉錄組
    科學家揭示印度眼鏡蛇基因組和轉錄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9 14:34:04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Somasekar Seshagiri小組揭示了印度眼鏡蛇參考基因組和轉錄組,其為毒液毒素的綜合鑑定提供參考。